历练百年沧桑,铸就教育辉煌。位于武穴城区繁华地段的解放小学,是一所享誉鄂东的名校,一所育人的摇篮,它创建于1908年(清光绪34年)8月,当时校名灵东乡高等小学堂,校址在武穴镇杨泗庙,有2个教学班,学生86人,教职工10人,其中教员7人,这是广济县(现武穴市)第一所民办官助体制的小学堂。1929年(民国18年)7月,灵东乡高等小学堂迁至后坝街今解放小学校址,校名为灵东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多次合并、整合于1969年更名为"广济县武穴镇解放小学",1987年10月武穴市成立,改名为"武穴市解放小学"。解放小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下辖后坝街、樟树下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4500平方米,建有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5栋、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多功能阶梯教室、训练大厅等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7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9人,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45人。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及育人环境一直以来,解放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了"以生命影响生命,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秉承百年文化传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德育上台阶。早在本校逐渐形成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队伍网络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研究科学化。全校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5%以上,在验收中评为"德育合格学校"。科研舞龙头。本校现已成立项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地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10个,其中省级课题《小学学生考评制度改革实验》,经省教育研究规划班组织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黄冈,武穴市,先后在我校举办了现场的观摩会,《湖北教育网》,《黄冈日报》和《武穴日报》等各级报刊多次报道我校改革实验成果,湖北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空间》 (2000.9.4)和湖北卫视《新闻联播》(20.00.9.5)以"武穴解放小学学生制度改革实验通过专家评审"为题分别做过报道,《湖北教育科学》杂志为此出版社集推广该项成果,该项成果2002年评为武穴市第六届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武穴市举办的创造教育活动中,十年来共有6项国家专利,120项获市级市以上的奖励。
红安县实验小学创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历经75载风雨历程,三次更名,四度易址。学校从悠悠历史长河中走来,历尽沧桑,洗尽铅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被吸收为全国中小学整体结构改革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单位会员;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合格学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经过70多年的磨砾,学校已跻身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特色凸现;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教职工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实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在岗教职工15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53人,专科学历78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130人,有国家、省、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5人,市级及以上教育学会会员46人。学校占地面积2.27万㎡,校舍总建筑面积1.2万㎡。学校建有规范的塑料运动场(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和 11个专用教室,260座的多功能报告厅装备多媒体高清晰音像系统,可以为演出、会议、大型公开课等提供场所。有可容纳近百人的仿生态图书阅览室,藏书45000余册,同时可供10人电子阅览,电子图书1万余册。
红安县二程镇长岗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成立于2000年;已有多年历史。红安县二程镇长岗小学主要经营小学教育;,拥有多名高专业素质的员工学校的发展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原国家基础教育司游司长、省政府督导室纪登训副主任、省教育报社刘沛生总编等领导和专家先后视察学校,原西南民族学院院长、老红军张天伟、《人民日报》副总编江绍高,中国教育报社副社长刘登江等都曾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对我校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指导和鼓励。 学校在教师培训、学生文艺、体育工作、学科竞赛、常规教学管理等方面一直保持全县领先水平,多次承办市、县大型教研活动及文艺活动。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学生在快乐合作中成长,教师在学术氛围中锻造提升”的办学理念,着力追求“学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办学目标。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注重学生特长培养,开办了体育特长班、音乐特长班、书画特长班等。2009年秋,学校又全面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的读写活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沐风栉雨三十载,书香校园满眼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校本模式实验学校、湖北省师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黄冈市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黄冈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黄冈市艺术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黄冈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合格学校、黄冈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红安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黄冈市教育人事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书画教育先进单位、国家“十五”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等荣誉。2009年秋,学校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研究题目组评为综合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实验学校。
黄梅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04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其中三易校名,七迁校址。世纪延绵,人才辈出,革命烈士邓雅声、著名文学家冯文炳、著名神话作家周濯街、现任湖南省省长周强、美国总统奖学金获得者刘胜博士均在本校接受启蒙教育。2003年曾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同台主持少儿节目的洪子亮、2005年国际物理奥赛金奖获得者王星泽等是学校优秀学生的代表。 学校位于黄梅县城南街,与县委大院隔街相望,交通便利。校园占地面积27573㎡,建筑面积14775㎡。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坛景点,错落有致。学校现有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宿舍楼两栋,实现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基本分开。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劳技室、音乐室等 “九室”设施配备齐全。红领巾电视台、校园局域网的应用,加快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92人,在职教职工130人,专职教师125人,高级职称9人 ,中级职称109人;本科学历45人,专科学历66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级、市级骨干教师27名,黄冈市教学能手2名。 面对新世纪,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确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荣校”的办学思路,学校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在全体师生中,“和谐、求实、拼搏、创新”的校风,“垂范、博学、怡情、启智“的教风,“尚德、乐学、合作、进取”的学风蔚然形成。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将学生的艺术体育特长培养作为办学特色。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校级、班级特长兴趣班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办了器乐、舞蹈、绘画、球类、楹联、诗词、黄梅戏等兴趣班。作为黄梅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通过组建运动队培养学生运动素质和特长,摸石头过河、毽球等特色活动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红安县第二小学,原名红安县城关镇小学,2009年秋更名为红安县第二小学,是红安县城最早成立的两所小学之一。学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红安县陵园大道47号。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528人,教职工156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95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有19人,大学专科学历80人,中师学历37人。有省市级教育专业学会会员1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县级骨干教师60人,有2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学能手。获得普通话一级乙等2人,二级乙等以上有92人,获计算机中级6人,初级101人,有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国家级“社区德育研究与实践”、省级 “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级活动课程实践与研究、市级小学语文“组的教学与自学能力培养”、“发现——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县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教师在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的评比中,分别获国家级奖35人次,省级奖58人次,市级奖80人次,县级奖达288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或研究报告达60余篇。现任校长黄昌波,省级骨干教师,红安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员委员,红安监察局特邀监督员。校园绿树成荫,四季花香,育人环境优良。校园面积 29616平方米 ,生均 11.8平方米 ,校舍面积 16414平方米 ,生均 6.6平方米 。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备,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住宅楼、行政楼共5栋,拥有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医务室、舞蹈室、信息中心、电子备课室、档案室、远程教育专用教室、学术报告厅等专用功能室。建有乒乓球训练基地、雏鹰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络等。
湖北省黄冈实验小学,始建于1904年,前身为黄州高等小学堂,懿范学堂,信友小学,省立二师附小,黄师附小。古往今来,这里习文讲学,科甲鼎盛,名人荟萃,英才辈出。曾有苏轼、陆游、母制机、李时珍、于成龙等文人雅士医圣廉吏在此流连;有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等革命家奔波于此;有包惠僧、陈荫林、王亚南等图国富民强在此求学;有刘西尧、陈锦文、秦兆阳等为抗日救亡执教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更有大批优秀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多次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摘金夺银的林强和库超、亚运会四项金牌获得者邱波,都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代表。校园里,古树参天,花草繁茂。学宫建筑“文庙”、“泮池”、“东坡暗井”,为众多文化人士所吸引。承历代儒学之古韵,引近代学堂之风雅,融现代教育之精华,创当代学校之特色,做素质教育之示范,学校教育质量享誉省内外。 学校占地面积44亩,在校学生3500人,教学班51个。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学术带头人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省骨干教师6人,黄冈名师7人,市骨干教师50余人;中学高级教师68名;有33%的教师是省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会员。 多年来,学校高举“创建全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行示范区”这面旗帜,以巩固发展课改成果为主旋律,以深化实化活化德育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以师德建设为保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争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规范办学的典范。
罗田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03年,现有50个教学班,170余名教职工,学生3100余人。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将100年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先进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确立了“以德立校、以智育才、以艺养性、以体健身”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与时俱进,高举科研兴校大旗,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语四结合”实验基地和先进单位、“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湖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艺术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以及黄冈市“文明单位”、“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少先队荣获“全国红旗大队”、“雏鹰大队”、“湖北省少先 队工作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 学校具有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120余名专任教师中,85%以上具有专科学历,36%的人具有本科学历。其****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31人。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本着“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以艺陶情”的理念开展 艺术教育活动。学校“红 领巾艺术团”连续六届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活动,届届有节目获奖。其中舞蹈节目《晨曲》、《五彩桥》被教育部关工委、中央电视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多家单位授予“魅力校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二等奖,并应邀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举办,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收新茧》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花裙子飘起来》获湖北省金奖并在湖北电视台播出。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工作走创新之路,把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看成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并扎扎实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按照“实践体验,外化与内化相结合;以人为本,由物化走向人化;回归生活,从分离走向融合”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活动·体 验”德育模式,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罗田县实验小学现已形成自己比较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德育教育有实效、艺术教育出特色,成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