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街中心小学,地处阳逻开发区,座落于阳逻烟墩山麓南侧的青莲寺遗址,西临长江北岸。学校始建于1906年,当时为黄冈县官立两等学堂,入民国后,称高等小学堂。1923年,在新文化运动中,改称民学堂。1927年,改为黄冈县第四小学,由中共阳逻区委书记胡亮寅任校长,共产党人魏文伯任校监及教员,有学生210人,教职工20人。1941年在张王庙新建校舍,日伪开设第四小学,后回迁现址青莲寺。抗日战争胜利后,建阳逻镇中心小学、中心民国小学。1949年后,又改为黄冈阳逻镇中心小学、新洲县阳逻镇小学。1980年,改名新洲县阳逻镇中心小学,并确定为县重点小学之一。1984年,原任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魏文伯亲笔题写校名“阳逻镇中心小学”。1987年4月13日,魏文伯派夫人李静一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学校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2001年,随着社区改革,改名为阳逻街中心小学。
“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是武汉市新洲区章林小学明确提出的办学理念,它体现了与时代精神一致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学校对未来发展的理想追求。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努力创建、精心打造值得学生终身回味的优质育。武汉市新洲区章林小学东邻新洲第一的人民广场,西近神州第一的举水河橡胶坝,北倚新洲第一繁华的衡州大街,南接新洲第一宽敞的龙腾大道。环校新建楼宇鳞次栉比,新迁单位众多、居民云集,地段繁荣、风景优美。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有微机室、卫星接收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各种功能教室齐全,各类设施配置达标。新建的文化长廊和跆拳道馆独树一帜,教书育人氛围浓厚,校内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校园环境幽雅可人。美丽和谐的校园,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学校始建于1965年,因辖区飞速发展的需要,三年前学校由只有两百来人的村小改为寄宿制小学。现在学校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千人,在岗教职工63名。教师学历、计算机、普通话的达标率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24人,市、区优青学带6人。学校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全力实施“树先进理念、塑一流师资、抓一流管理、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发展战略,努力践行“创建办学思想先进、办学行为规范、教师队伍优秀、教育质量优良、校园环境优雅、办学特色优异的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以教师培养目标“打造德艺兼备、终身学习、素养优良、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为着力点,以学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 ‘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为抓手,切实夯实“勤奋、文明、乐学、向上”的校风,初步形成“弘扬跆拳道精神、彰显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情感激励人。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武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武汉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体卫合格学校”、 “武汉市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学校”、“新洲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新洲区小学管理‘手拉手’先进学校”、“新洲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新洲区教书育人示范岗”、“新洲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新洲区寄宿制管理先进学校”。 章林小学正在新的起跑线上,以矫健的步伐、拼搏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实现新的腾飞。
武汉市新洲区向东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地处邾城街城乡结合部。东临博物大道,南接龙腾大道,北靠衡州大街,交通便捷。学校占地9亩,现有学生495人,其中寄宿生294人。教师37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11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城南小学坐落古邾城之南,汤汤举水东岸。学校创建于1945年,历经从普通乡村小学到现代化城区小学的历史变迁。校园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拥有29个教学班,学生1600人。教职工110人。是“中央教科所课程实验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武汉市校本培训示范校”“武汉市技术装备先进学校”“武汉市课外文体活动先进学校”“新洲区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邾城街第四小学是我区唯一的一所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地处美丽的邾城之东,办学水平优异,环境优美,设施齐备,鲜明的现代气息与浓郁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师资力量雄厚,86名教职工中,高级教师25人,学科带头人6名,优秀青年教师8人,市、区骨干教师8人,教师队伍年青化,在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颇具影响。目前学校有29个教学班,其中23个寄读班,共有学生1972多人。 学校在“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倡导“立足改革,创造特色,自强不息,赶超一流”的校园精神,形成了“互动、探究、合作、发展”的师生主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具有现代化、生活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开设了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计算机、英双全、身心两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语、棋艺、科技等兴趣、益智活动项目,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真正实现“德智双全、身心两健”。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美的育人环境,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敬业精良的师资队伍,高效优质的现代管理,使邾城四小的每一个孩子提升着生活的质量,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新洲区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成绩属于过去,我们邾城四小全体教师踏着新世纪的节拍,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乘着教改的东风,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00年8月拆县后更名为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小学,属教育和集体所有。该校地处新洲区邾城街清安路6号,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校园面积为194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20平方米。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2779人,教职工人数194人,专任教师156人,其中高级教师72人,小学一级教师83人,在校教师本科学历达61人,是全区教育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小学教学教育改革和实验研究”先进学校,市管理先进达标学校,市“德育实体建设”先进学校,市“三化一高”先进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市“第二课堂”先进学校,市“窗口”学校,市“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优秀少先队示范学校”,市“物价信得过”先进学校,市“财会管理”先进学校,市“勤工俭学”先进学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中小学体卫”工作先进集体,武汉市“教书育人示范岗”、武汉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武汉市交通安全教育达标学校等荣誉。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市级先进学校。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249名教职工,近3300名学生。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坚持走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之路,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构建“学校是你创造的乐园,老师是你共同发展的伙伴,同学们是美好未来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新洲区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行为良好,体魄健康,求知主动,人格健全,生活自主,创新发展”为培养目标,营造了良好的办学氛围。学校突出德育育人的功能,坚持“以德育人”的观念,不断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作施教,共同育人的新格局;学校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初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知识广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和开拓、进取、廉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立足“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其高效的管理、高质量的教育赢得了家长、社会、教育界同仁的一致赞誉。 几年来,邾城街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近100人次获国家奖,178人次获省级奖,8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竞赛中,近1000人获奖,其中国家级278人次,省级245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市区三级“文明单位”、省市“红旗大队”、市级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德育六有创新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市“十佳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武汉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市红十字会工作示范学校、市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市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市教书育人示范岗学校、区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区课改实验学校、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 邾城街中心小学这所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气息的百年老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乘着教改的东风,紧紧把握机遇,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用生命的赤诚诠释着教育创新的今天,描绘着学生生命的美好未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