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小学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道办事处荷包湖社区。学校校园占地18657m2,劳动实践基地6700m2,校舍建筑面积为3451 m2,;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76人,教师24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以上学历占78.1%。建有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器材室、劳技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较为齐全。
黄金洞民族中小学始建于1981年9月,原名为黄金洞公社继红中学,1991年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委、教委正式命名为“咸丰县黄金洞民族初级中学”,2005年9月又由原黄金洞民族初级中学和黄金洞民族中心小学合并后新组建为“咸丰县黄金洞民族中小学”,是全县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白庙中学1984年经荆门市教委批准兴办,江山小学1964年创办,2008年1月,为服务荆门经济建设,江山小学与白庙中学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 学校地处阳关大道和竹皮河交汇处,毗邻热电厂,2路、8路、33路车直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900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6名,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的教师达90%以上。学校有2个标准化微机室,3个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藏书近4万册的图书室,可容纳600人住宿的学生宿舍楼。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向,优化教学管理,推进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白庙中学坚持“让平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善思求变,勇于创新,教学质量优良。2005年中考,338名考生11人正取龙泉中学,58人过500分,达城区高中正取线105人;2006年中考,340名考生10人正取龙泉中学;2007年中考,204名考生6人正取龙泉中学。 江山小学注重爱心育人,普及心理健康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营造自主、快乐、温馨、健康的特色校园文化。以高效低负的教学手段,让常态学生得到更好发展,赢在起跑线上。学校重视阅读,努力营造书香氛围,突出数奥,从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数奥辅导,强化英语教学、微机教学。2005—2008年在全国数奥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大奖分别为34人、76人、28人、29人,2005—2007被荆门外校正取人数分别为69人、46人、78人。 白庙中学历史沿革 1、1984年经荆门市教委批准兴办,当时服务范围为白庙村及周围部分厂矿企业,校园面积35.7亩,共3个教学班,17名教师。 2、1988年,因荆门热电厂油改煤工程占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白庙中学让地7.2亩给热电厂扩建宿舍,学校西移70米。 3、1989年8月,原革集中学并入白庙中学,服务范围为白庙辖区8个村、处直单位和辖区内市属厂矿企业。 4、1989年,被定为荆门市城区初中之一。 5、2000年9月,掇刀设区,白庙中学划归掇刀管辖。 6、2008年1月,江山小学与白庙中学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 江山小学历史沿革 1、1964年创办,当时为土坯墙、茅草屋,仅有1名教师,13个学生,为复式班教学。 2、1970年,江山村村民集资修建了8间教室,为砖墙瓦盖。 3、1988年择址重修,江山村投资45万余元,新征土地22.4亩,按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建校。 4、2000年9月,掇刀设区,江山小学归掇刀管辖。 5、2008年1月,因支持市二甲醚项目,整体搬迁到白庙中学,两校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 白庙中学大事记 1989年革集中学并入白庙中学,白庙中学教学楼竣工 1990年市电视台来校录像采访学校建设情况 1991年东宝区政府、教委在白庙中学召开教育工作现场会,鄂州、十堰、宜昌等县市到校考察学习获市“先进教育乡镇”称号城区五校联考第一名 1992年市教委授予白庙中学“三级教学常规规范化学校”学生宿舍楼竣工,师生捐款修建的校门竣工城区五校联考第一名 1993年城区五校联考第一名 1994年承办全市学校档案管理现场会承办全国语文“快读快写”观摩会东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荆门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荆门市文明单位 1995年东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1996年荆门市文明单位东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承办东宝区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 1997年东宝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1998年白庙中学综合楼竣工 2000年承办东宝区德育工作现场会 2001年掇刀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5年掇刀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2006年荆门市首批“平安校园” 2008年白庙中学和江山小学合并 江山小学大事记 1988年江山村投资45万余元,新征土地22.4亩,按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重新修建了江山小学。 1995年江山小学被评为东宝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同年接受东宝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被评为东宝区首批示范学校之一。 1996年江山小学被评为荆门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同年被东宝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1997年被中央教科所正式挂牌命名为“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学校”。 1998年学校被定为省编自然教材试点学校。 1999年实验工作受到市有关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同年被中央教科所表彰为“全国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先进实验学校”。 2000年学校德育工作“构建三结合,实施新三好”受到领导、专家好评,并成功为东宝区提供德育经验交流会现场,学校德育工作被东宝区评为先进单位。 2001年学校参加了国家级心理课题小学生心理个案研究,并于2006年结题。 2002年学校德育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被荆门市授予“花园式学校”。 2003年学校德育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2004年学校德育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2008年因支持市政府二甲醚项目建设,学校整体搬迁到白庙中学,与白庙中学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黄冈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80年,隶属黄冈市人民政府,归口黄冈市教育局管理。校本部位于文化古城黄州市区中心,黄州大道旁,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雅。学校已发展成以市校为中心、由12个分校和教学点构成的覆盖全市的电大教育网络系统。全系统占地面积312亩,建筑面积15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拥有教职工638人,其中教师470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70%,市电大本部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学校创办二十多年来,以按需招生,定向培养,积极主动服务市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办学形式开放性、专业设置灵活性、教学手段先进性的电大特色,为各条战线输送本、专科毕业生5万多人。他们中有的已成为领导干部,有的已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已成为行业骨干……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在册学生12000多人。学校为黄冈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湖北省教委评为全省电大系统评估“先进学校”,被省电大评为“示范学校”,多次被黄冈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党组织”和“先进学校”称号。
黄冈电大麻城分校创办于1982年,1983年成立工作站,1996年12月10日,经黄冈市人民政府黄政函〔1996〕51号文件批复,麻城电大工作站更名为黄冈市广播电视大学麻城分校。其现行体制为市属局级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广播电视大学麻城分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印刷教材,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软件等各种媒体,进行远距离教学的综合性开放大学。以举办高等专科、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技术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国民提供广泛接受教育的机会。近年来,我校按照办学服从社会需要,条件服从教学需要,管理服从进程需要,服务服从学员需要的办学思路,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扩大招生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麻城电大办学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2年至1984年为创建阶段。1983年1月,麻城电大工作站分别与县经委、财办、商业局开办3个成人半脱产大专班,学员69人。主要任务是管理学籍,组织教学。1985年至1993年为发展阶段。除进行成人学历教育外,1985年,麻城电大工作站根据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劳动人事厅、湖北广播大学[1985]029号文件精神,首次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45名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称为电大普通大专班。此后,电大分别于1987、1988、1991、1994、1995、1996年先后直招了8个普通大专班,4个普通中专班,开设了财会、政史、汉语言文学、法律等7个专业。1994年至今为完善阶段。1994年10月,电大从教委机关大楼迁至现址,开始独立办公和教学,由管理机构发展为教学实体。1995年,学校投资20万元,相继建成电教室和计算机中心,电大远距离教学得以实施。2002年启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基本满足网上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从1982年学校创办至2007年底,麻城电大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政史、财会、金融等十八个专业,毕业生累计达7000余人。麻城电大先后被省电大授予“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单位”称号,被黄冈市电大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空军武汉少年军校前身为武汉空军子弟中学,创办于1984年。二十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坚持部队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严格的管理特色赢得了部队、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给部队院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合格人才,为解决空军部队飞行人员和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干部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98年9月,学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经解放军三总部批准的少年军校即空军武汉少年军校。为实现教育和管理优势资源共享,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空军武汉少年军校自2004年秋季开始面向地方招生。今年,拟继续向地方招收部分学生。现将有关具体事宜说明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的办学思路,努力构造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培养基础扎实、成绩优秀、适应面广的高素质人才。二、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学校位于武汉市建设大道575号,占地面积231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46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6000平方米。拥有按省普通高中重点中学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等,设施齐全、先进,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岗教师均是从地、市选调的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三、课程设置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业务由武汉市、江汉区两级地方教育部门管理,按教育部门要求开齐了高中阶段全部课程,教学进度与地方普通高中同步,学生毕业颁发由武汉市教育局验印的高中毕业证书,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四、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准军事化管理的办学特色,学生全部在校住读,统一着装。各班除班主任以外,还配备优秀士兵担任辅导员,各年级配备一名军官担任区队长,负责学生一日生活管理,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