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塔三小是宜昌市名牌学校,创办于1988年,现有30个教学班,1986名学生,在职教师87名。多年来,三小人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秉承“教师德艺兼备为先,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活校”为目标,恪守“自主、勤奋、协作、创新”的校训,“严谨、和谐、活泼、向上”的校风,“爱教、会教、善教、乐教”的教风,“爱学、会学、善学、乐学”的学风,矢志不移的坚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宜昌市名牌学校”、”、“宜昌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宜昌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优秀奖”、““宜昌市模范职工小家”、“夷陵区文明单位、人民满意的学校”、“夷陵区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先进党组织”、“夷陵区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一等学校”、“夷陵区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夷陵区师德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八年被评为夷陵区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荣获夷陵区革命传统歌曲大传唱一等奖等多项区级及以上奖励。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全区小学中首屈一指的综合办公楼,建起了标准的微机室,建有2个规范的篮球场和75米长的安全护栏暨文化长廊,铺设了草面砖、广场砖,实施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学校配备了钢琴、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便携式投影仪和打字复印一体机。图书藏量达15000册。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齐备。校园绿化面积2000㎡,运动场面积5000㎡。 学校师资力量一流。87名教师中,党员36名,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79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拥有区、市、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7名,区级课改学科指导组成员5名。近3年来,老师们在区级及以上参加各类课程竞赛获奖达30人次。6名教师被评为区、市级师德标兵(模范),15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奖励,教师有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学校教学质量优良。三小坚持“以教研促教学,以教改促课堂”为重点突出质量核心,以“语文重积累,数学重反思,英语重口语交际,思、科、社重实践,体、音、美重活动”为重点,打造学科教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和夷陵区教育教学质量十强学校。近年来,学校有2项科研课题获得夷陵区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连续6年获得夷陵区教育教学水平考核一等学校。在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中,学校美术特长组的54名同学用了一个月时间制作了一幅长达46米的《水浒》人物画获省级一等奖,创下《水浒》人物剪纸世界画卷之最。 学校育人效益显著。学校致力于构筑“团结合作、民主平等的竞技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育人场,底蕴殷实、知识充盈的求知场,锐意改革、和谐发展的实验场,心理健康、体魄健美的活动场”,创造性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把此确立为“起点站工程”来抓。围绕“涂好人生基色,浇筑人生起点”的德育主题,建好夷陵区光荣院、妇幼保健院、平湖居委会、夷陵区交警大队、夷陵区消防中队五大德育教育基地,树立起了全市乃至全省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品牌,建立了从“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一起走”向“子教父工程”深化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培养了一大批名优学生。有自强不息好少年崔然(曾是宜昌市十大新闻人物、新华社播发通迅稿)、三峡雏鹰刘毅、优秀少年吴帆等。黎姝玮同学参加湖北省第四届文艺小人才艺术大赛,荣获“文艺小人才”称号;次年8月,她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一举获得少儿组舞蹈类金奖;在湖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作品评选”暨“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现场决赛中,聂春梅老师辅导的杨朝杰同学在小学组电脑绘画(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省一等奖。 2010年9月,校长张继红挂帅的领导班子上任后,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同步,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存,春风化雨,桃李争荣,小溪塔三小创造了令人赞叹的辉煌。先进的教学理念,雄厚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质量为小溪塔三小的阔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溪塔三小的明天会更好!
猇亭区实验小学位于猇亭区中心——金猇路,始建于1933年,1995年移地兴建,2002年更名为猇亭区实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444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59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教工宿舍楼、食堂等建筑设施,装备了学术报告厅、远程教育室、电子制作室、雏鹰电视台、计算机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现代化功能室。校园内绿化、硬化达标,学校布局合理,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开,各类教学功能室齐全,现代教育设施较为完备,校园育人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991名学生,59名教职工,其中党员教师24人,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29人,小学一级教师29人,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32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3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宜昌市级杰出校长1名,全国“双有”先进个人1名,省先进女教职工1名,市优秀学科教师、市教改先进个人、市消防安全教育先进个人、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猇亭区骨干教师、名师、明星班主任、师德标兵、劳动模范、优秀教研组长30余名。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提出了“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形成“实施阳光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特色。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和人文化的教育措施,引导师生形成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课堂教学、教改科研、特色活动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深化,打造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实施“阳光策略”,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实现学校精神灵魂的升华和品位的提升。现已初步形成了阳光管理、阳光形象、阳光课堂、阳光特长、阳光评价等六大项33小项的阳光特色模式构建及十八班六队的阳光辅导机制。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活动优秀集体、湖北省少儿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写字教学先进单位、宜昌市名牌学校、宜昌市示范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宜昌市青少年科技节先进单位、宜昌市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课改实验先进单位、宜昌市安全文明校园、猇亭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猇亭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猇亭区人民满意学校。 一路阳光,一路温暖,一路艰辛。猇亭区实验小学犹如一只雄健待翔的古猇,正徜徉在万里长江之滨,汇融于历史长河,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南路小学前身系中南橡胶集团子弟学校。2002年8月正式移交伍家岗区人民政府,并与旭光小学合并,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中南路小学”。校舍占地186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93平方米,有主辅教学楼各一栋和7200平方米运动场,音乐室、美术室、自然室、计算机室、劳技室、红领巾广播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29人,大专以上学历达69%,是一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强化管理,深化课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让辖区的学生受到与其他城区学校学生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学校被评为“区级优秀学校”和“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书法特色学校”、“宜昌市书法教育基地”。我们将不断努力,激流勇进,为规范管理、精心育人,为争创区级示范学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沙小学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东大门,1987年建校。学校四周青山环绕,碧水荡漾,学校占地14000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拥有一栋主教学楼和一栋综合楼,内设标准教室二十余间,藏书八千余册的图书室,面积一百平方米的专用排练厅和装备25台586电脑的微机室。德育研究是我校的传统研究项目,本着“立足智育,强化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多年来坚持开展“构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整体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德育研究为龙头、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特色。1997年我校构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研究经湖北省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正式立项,被列为省教委“九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000年学校获宜昌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0年秋,我校正式被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确定为该课题实验学校。
地处宜昌市东大门的伍家岗区李家湖小学,是由宜棉子弟学校和宜昌纺机子弟学校两校合并,由厂办转制为政府办学的一所新校,1999年11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占地9520平方米,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938人。建有规范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综合楼;拥有设备先进的电脑室(45台)、语音室(48座)、多功能演播厅、中级音像库、种类齐全的生物标本室、图书、仪器,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拥有一支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在岗教职工50名,专任教师48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小高教师职称29人,小一教师职称18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的20人,中师学历10人。校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骨干教师5人。
伍家岗小学位于伍临路2号,正对着风光秀丽的五一广场,创办于1952年,创办之初,学校占地仅1200平方米,近400名学生,12个教学班,27名教职工,校舍简陋,师资缺乏,无现代化教学设备。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9966平方米,近1300名学生,25个教学班,64名教职工。是宜昌市第一批名牌学校,全国知心家长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 学校致力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投资两百多万元修建了塑胶运动场、网球场,添置了教学仪器,全部更换了学生课桌凳,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修建的美观大气的塑胶运动场与时尚动感的网球场交相辉映,樱花树下、蘑菇亭旁童趣盎然的文化墙彰显少儿国防教育特色,茂密修竹摇曳的是夏日的清凉,高大的楠树留下的是秋天的诗意。浓烈的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氛围,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才华,放飞理想的舞台。 在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不断提升学校内涵。近几年来,我校夙兴夜寐走名校内涵发展之路,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现了两个突破创新。 一是突破了传统的师徒结对形式,创新了新教师“1+N”式团队培训模式。有两个特点1、新教师在一个导师的引领下能向多位教师学习,博取众长;2、学校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培训。这种培训模式促进了新教师与导师的共同成长,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这一成功的经验在我区举办的学习型组织推进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同仁的肯定。 二是突破了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创新了适合学校特点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我校创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创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标系统,创新了评价策略与方法,科学运用了评价结果。该评价制度较好的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操作性的实践探索,是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教师个体幸福指数的杠杆,是学生、学校发展的助推剂。在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爱学习、善研究、勇实践、乐奉献的教师队伍,打造了一个开放、进取、和谐、创新的伍小团队。其研究成果两次在宜昌市进行推广,获得宜昌市第三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该研究成果在全国、省级多家刊物上登载,获得湖北省第五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学校被评为湖北省科研先进单位。在省内产生一定影响,多次在省级会上交流,荆州、襄樊、恩施等十多个兄弟学校先后来校取经。 在“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感召下,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学生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也多有建树,成为伍家区乃至宜昌市、湖北省引领这些方面改革的一面旗帜。我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宜昌市课改先进单位、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宜昌市科技节先进集体等。 目前,学校以“让每一个人得到尊重,让每一个人得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学校办成具有示范性、先导性的高质量、有特色的宜昌市窗口学校”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创新不止。
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位于宜昌市城区东部,坐落于东山大道金龙路四号,占地面积10250.1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有524名学生。学校在校教职工3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2人,大专学历12人,本科学历11人,高学历约占校教职工71.9%。,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队伍,同时学校拥有一类教学硬件设施,如:电脑专用室、电子备课室,标准的篮球场,众多的乒乓球台,校园绿化、美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园、乐园。 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教、特色扬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健康快乐,享受童年”的现代办学理念,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实施四大工程即“人才工程、质量工程、特色工程、校本工程”,培养一批“三高”教师即师德高、素质高、教学水平高;输送一代优秀学生即品质优、行为美、学力强、心理健,打造一个武术品牌,凸现学校特色,逐步实现跻身于宜昌市名校之列的办学目标。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学校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出《少年武道》《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少年武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到“武术强身、武徳导行、武技意趣、武道促学、武魂励志”,引导学生在习武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境的坚强意志,努力追求人生目标的执着精神,善于爱人助人的优秀品质。以武促校,以武扬名,成为名副其实具有武术精魂的特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空间,开阔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两大课程突出的展示了我校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特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硕果累累:教师师德高,专业发展迅速,涌现出六名徳艺双馨的区级骨干教师。近百篇教改论文、教案以及数十节优质课多次获得省、市、区多项奖,十八人次受到省、市、区等各级表彰,少数科研课题已经结题鉴定,学校曾获得“文明单位”、“宜昌市卫生单位”、“课改先进学校”、“文明示范学校”、“湖北省红旗团支部”、宜昌市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直升率、巩固率、合格率、特长覆盖率均达100%,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也赢得了社会、家长的一致赞誉。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特色创新为突破,以教师发展为关键,以优育人才为核心,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走内涵发展道路,使宝塔河小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园中至宝。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