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桥小学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建设新村31号,始建于1955年8月,校名先后为复兴路小学、十中附小、新村小学、港中附小、宜昌港务局子弟小学,1995年8月移交伍家岗区人民政府。1995年12月,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隶属于伍家岗区教育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综观学校几十年的历史,尽管学校面积比较小,学校知名度也不高,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浇灌培育出不少能人,新人。全国有名的画家汪国新、全国优秀艺术教师付先德均毕业于我们学校。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1995年8月以来,学校禀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学校管理上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激励制度。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的路子,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承担中央教科所实验课题“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已结题,省级十五课题“创新型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德育资源和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正在实验之中。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有十多名教师次在省级、市级获各种奖励,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重视艺术教育,舞蹈《磨》获文化部组织的首届全国少儿蒲公英舞蹈大赛银奖,并在中央教育频道组织的校园舞蹈大赛中获最佳表演奖,小品“双胞胎”在湖北省“五个一工程”活动中获银奖。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多次被区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的科技结活动、工会活动业对次受到市级表彰。2001年12月经伍家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被确定为宜昌市伍家岗区示范学校。 万寿桥小学现占地面积8380平方米,校舍面积3540平方米,建有8个标准功能室,电脑40台,多媒体教室一间,图书1.2万册。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管理部门,教职工44人,其中党员11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5人,骨干教师12人,在校学生773人。新世纪,新机遇,万寿桥小学正在“团结奋斗、争创一流”校训的鼓励下向市级名校迈进。
大公桥小学始建于1959年8月,迄今已有52个办学春秋。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扬国学风骨启聪慧心灵,沐诗风词韵写诗意人生”为办学理念,以“精良队伍、精细管理、精美环境、精彩课堂、打造教育质量精品”为办学目标,并以欧阳修的异乡精神与异乡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打造全新的个性化学校理念。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诗香特色,建有欧阳修《夷陵九咏》主题文化墙、诗风词韵文化长廊、长江诗语等,班班建有诗社。学校搭建多元平台,大力开展体育、艺术等特色活动,彰显了传统与现代并举的办学追求,促进了学校在继承与创新中快速发展。学校现共有15个教学班,617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6人,1人高级职称。本科17人,专科19人,研究生1人。区级骨干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的17%,校级骨干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的18.6%。学校曾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小语学法指导先进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试验基地学校,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市名牌学校、示范学校等。学校突出艺术教育,被评为省黄鹤美育节先进单位,排演的《共享阳光》《小小茶博士》等节目分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学校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德育课题《流动人口子女人格塑造》获第七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等奖。学校重视科技教育,科技实践活动《校园植物的鉴别与护理》《心心相“饮”》等分获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学生刘冰鉴作品《爱的力量》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小学组一等奖。造就了一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学校教育教学成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前景。
我校现有29个班,1535名学生,教职工74人。平均年龄33.5岁,有本科学历19人,占29%,专科学历37人,占56%,中专学历10人,占15%,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特长突出,有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24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3人,助理职称22人。学校占地面积10801.96平方米,校舍面积7906.6平方米,绿化带4000平方米,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塑胶跑道操场,校园布局合理、规范,文化氛围浓厚,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学校配备了设施齐全的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并有专人负责,使用效率高。学校现代化教育装备齐全,建立了性能完好的有线广播系统,电视节目转播系统,内部电话系统,先后投资120多万元建立了校园教学网络系统,基本建立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学校现代化管理系统、视屏点播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学校29个班级均配备了“四机一幕”现代化教学装备。每个教室都宽带接入,可直接上网。 教育教学情况 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依法治校、改革治校、科研兴校之路。坚持以实验学校的超前性、示范性、实验性为己任,以教师的现代化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宗旨,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在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反面改革创新,形成了“勤奋、严谨、扎实、求新”的教风和“文明守纪、勤学善思”的学风和“团结创新、愉快向上”的校风。尤其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实行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学校办学效益彰显特色鲜明。由于具有较强大的科研实力,每年要求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单位为数不少,如中国管理学会、中国叶圣陶研究会、陶行知研究会等,但我校根据学校特色甄选了部分课题,98年,我校在总结艺术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以“小学生和谐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个,省级5个、市级2个,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均走在湖北省前列。 “艺术教育和谐发展”实验于1992年开始,1997年通过省级鉴定。形成了“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教与学的和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与家庭、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为特征的良好格局,因成效显著,学校被定为省首批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其子课题“器乐进课堂”于2000年通过国家级鉴定,学校被评为省音乐教改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实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校务方面工作,形成了领导班子作风过硬,通过不断的磨练,学校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参加艺术学科比赛,总能获得佳绩,有2人次获国家一等奖,有4人次获省级一、二等奖。学校自行编排的舞蹈《推磨摇磨》获省一等奖,国家文化部铜奖,快板舞《小花板》在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上展演,小演员受到了文化部高占祥部长和省长韩南鹏的亲切接见,舞蹈《小泥人》获国家文化部表演铜奖,创作金奖。《竖笛二重奏》获省一等奖。 信息技术教育 作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坚持“不求设备领先,但求运用超前“的理念,自主开发了校园信息平台,致力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内容、与学生学习、与学校管理,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四大融合,以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区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运用现场会上,市教育局长说我校开发的平台至少走在宜昌市前列,去年12月,省电教馆胡馆长看后也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实用、适用、能用、活用。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早在2000年,我们就在省教科指导下开展了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我们不仅在学科教学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还开发了研究性课程,为了支持学生的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自主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资源光盘,该光盘容获湖北省第二界创新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全省中小学仅有5个),已由湖北九通音像社正式出版发行,是湖北新闻出版网重点推荐的唯一一盘精品光盘。 我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先后被确立为湖北省几哦按语科研实验基地、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省电化教学实验学校、省音乐教改实验单位、省语文新教材实验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电化教学先进单位、省首批科研兴校试点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音乐教改先进单位、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湖北省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十佳示范学校、宜昌市首批名校、首批示范学校……
在繁华的隆康路,有一所名牌老校,她,就是创建于1946年的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66年的砥砺前行,学校规模逐渐壮大。现有22个教学班,逾千名学生,教职工60人。作为全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之一,全国青少年维权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隆中路小学在省、市颇有名气。早在八十年代初期,隆小即成为了宜昌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素质管理课题实验先后获省创新课题一、二等奖,学生评价改革实验在省市首开先河,为宜昌市小学生素质评价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近年来,学校在传承以往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研究,响亮提出了“扬尚美文化特色,育大气灵气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尚美文化为主线助推学校各方面工作,倡导师生人人有美好理想,天天有美丽心情,时时有美善言行,处处有美妙创造,以艺术教育为突破,以双跳活动为特色项目抓手,着力构建师生幸福成长的“尚美”乐园,“魅力教师”、“美善天使”成为校园闪亮的明星,“双分七步”教学范式成为师生互动的魅力课堂,“尚美十分”校本课程日趋成熟,尚美社团活动如火如荼,“雀尕飞”艺术团成为学生大气灵气形象的展台,在我市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的精彩表演登上了《三峡晚报》等众多媒体的头版;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主办的“同在一片蓝天下”少儿公益晚会,表演的《爷爷的三峡号子》荣获最佳表演金奖……学校正成为“文明、进取、友爱、尚美”的精神家园,先后荣获了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奖、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宜昌市科技节先进单位、宜昌市“文明单位”等殊荣。
近看滔滔江水,远眺巍巍大坝,美丽的三江边坐落着一所环境宜人的学校——宜昌市西陵区滨江小学。她诞生于1975年,是一所为解决葛洲坝工程建设者子女就读而建的企业子弟学校,名为“五中附小”,后来与初中合并,更名为“西陵中学附小”。2006年移交宜昌市西陵区政府管理,更名为“滨江小学”,成为西陵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滨江小学从诞生之时就注定与长江结缘。在社会改革的滚滚浪潮中,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抓住一次次发展机遇,实现硬件建设与师资水平的全面提升。 如今的滨江小学,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46人,专职教师53人。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改革项目,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长江”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包容、灵动、进取,努力实现“建平安校园、营书香沁园、创特色满园,筑和谐乐园”的办学目标。
西陵区三江小学位于。学校创办于1972年,始称“小学”,19XX年更名为“西陵区三江”,2006年由企业力学转交地方政府办学。学校创办至今已经有28年历史. 三江小学坐落于葛洲坝三江桥头,俯瞰长江,与西坝明珠隔江相望,取三江水汇集长江奋勇向前之寓意而得名,是宜昌市唯一一所国家级书画艺术实验学校。校园面积13000多平方米,教职工65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8人,在校学生人数1231人。书画教育是学校的传统,2000年学校就成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2002年又成为"全国书画艺术实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