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精英文武学校是一所集幼教、初中、中专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寄宿制学校。学校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华中地区,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文武双修的办学特色吸引省内外有个性的学生。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老百姓子女上得起,学生安全有保障。 法人代表、校长李玉英和全体教职员工弘扬孔子“恭、谦、礼、义”的儒学孝德教育思想,为社会造就了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部分学生曾在国家、省、市级专业性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荣誉证书、锦旗摆满了学校荣誉室。 学校树立“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爱是教育的灵魂,实行准军校模式、全封闭管理;小班制教学,亲情式服务;追求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教学目标,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文武学校。 学校几经流浪,在罗友松、谭仁杰、彭丽敏、马翠珍等领导及现东西湖区教育局等领导关爱下,有了较为稳定的家。开设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武术跆拳道等短训部,有寄宿生300多人,其中90%的学生来自省内农村,其余是学校周边的留守儿童;有教职工42人,还有来校实习的江汉大学师范生10人,共同战斗在这爱心教育的平台。 建校以来,我校造就了以张金明等为首的企业家、房地产老板;在电脑高科技领域动手能力强拿高薪的张三毛、周升华等;送武汉体院深造的刘波、冯小瑞等;送武汉大学深造的黄小宣;湖北医学院求学的陈伟林;送武汉市防暴队工作的学生精英万波等;涌现了参加全国、省、市、区拿金牌的武林新秀,被各地馆校高薪聘用;造就了著名歌手严婷婷……造就了大批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孩子们的成长改变了家庭贫穷的局面。还有吴家山中学毕业的钟坤坤、周升勇已圆大学梦;杨波也即将从吴家山中学毕业圆大学梦。 对于历史来说,十五年只是一瞬间;对于生命来说,十五年只是一段走向成熟的旅程;对于我们来说,十五年间我们将热情、忠诚、执着的爱交付给了一项事业——民办平民教育。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精英创新素质教育早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精英已根深叶茂。如果一个果实代表一个孩子,那么有八千的果实都得到了大树的哺育,当这八千孩子成长起来之时,他们将肩负历史交付的责任。我们作为塑造着,追随着当代武训李玉英校长苦过、累过、操劳过、痛苦过。 精英文武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差异很大。老师们和学生同吃同住,视生如子,找他们谈心,关心学生的冷暖。特别是李校长,只要不外出开会,她就深入师生之中。全校绝大部分学生她都能叫出名字来,她的办公室有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每个学生的冷暖都系在心中,她的退休工资全用在收养贫困孤儿身上。教职工以她为楷模,团结进取。很多老师都牺牲休息时间,课余为学生免费补课、送课上门、单独给学生言教身传武术等特色课。 学校规定月休,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度,为了住校生的安全,学生不得随意出校门,男女生不得互窜宿舍,教学区与宿舍区隔离。男生不准抽烟、喝酒,女生不得化妆、染头发……一部分学生对这种“苦行僧”式的管理方法并不领情,一些学生想方设法翻墙而出。李校长和老师们深深地知道,这些孩子是可爱的,但又是幼稚的。又知道“教不严,师之过”,孩子们需要的是引导、是春风化雨式的谆谆教诲。老师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 学校简介:武汉市径河中学创办于1970年,是一所规范性初级中学、区级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6825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宁静幽雅、环境整洁,是学子们求学的好地方。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以“观念新、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好”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办学条件逐年改善。长期以来,学校恪守“自主、立美、创新”的校训;遵循“整体发展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二、 学校管理:学校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德育工作:坚持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抓手,以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常规管理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风,逐步向形成全员参入、全方位落实、全过程管理的立体育人框架迈进。教学工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常规教学工作坚持“七个”环节,落实“六备、五定、四统一”要求,坚持过程管理 “十求”,即 :1.目标计划求“实”;2.课堂教学求“新”;3.教研活动求“活”;4.培优补差求“细”;5.学生评教求“真”;6.薄弱环节求“变”;7.各类考试求“严”;8.质量分析求“准”;9.过程监控求“硬”;10.各类评先求“优”。坚持并推广“全校性、全员性、全学科性”的教学目标责任体系,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我校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三、 荣誉聚焦:(1) 武汉市德育‘六有’基础建设先进学校;(2) 武汉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学校;(3) 武汉市“十五”期间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先进学校;(4) 连续四年评为区级文明单位;(5) 连续三年评为区教育质量与效益先进学校;(6) 连续四年评为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7) 区级师德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8) 综合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先进学校;(9) 教育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
武汉市东西湖区湖滨学校位于东西湖区严家渡 。学校依山望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校园浅含清清的柴泊湖水,偎依苍翠的古岗山。花木四时竞发,鸟语五更争鸣,芙蓉池内泉涌泉落,听涛亭畔涛声依旧;洁白的环湖路,巍峨的教学楼,富丽的图书楼、报告厅,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处处显露出园林式学校的特色。“学海无涯”、“惜时如金”、“励志笃学”等校园文化小景的巧妙配设,无不体现优雅与和谐,更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武汉市三店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05年9月1日成立。2007年经验收为东西湖首批寄宿制学校。学校座落在东西湖区鑫海花城东区旁,毗邻华润集团公司、东风实业有限公司,是东西湖区生态新城的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1亩(74039㎡),建筑面积23656㎡。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44名,现有教职工98名,专任教师90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级职称教师51人,占52%,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10人,占11%,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环境幽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两栋共九层70间标准化现代化的教室;32间高标准的理、化、生及科学探究室;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拥有学生电脑100多台;两个多媒体教学演示厅、报告厅;拥有藏书达到二万余册的图书室及四个图书阅览室;两个艺术教育活动教室及科技活动室;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四季常青的足球场,八块室外篮球场和排球、羽毛球场,同时拥有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学生寄宿部规范,学校食堂可供500人同时进餐。
武汉市辛安渡中学坐落于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三角路,始建于1960年7月。占地47846平方米,在校学生417人,教学班10个,平均班额42人。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高级教师 7 人,中级教师 20 人。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大礼堂、学生公寓、餐厅、浴室;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和电子备课室、微机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宽带信息网。教学设施设备具备初中II类学校标准。学校绿化面积100%,绿化覆盖率40%,办学历史悠久、环境幽雅,是一所在林中的学校。 学校在“勤奋向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下,以“创特色,有特色,求真知,育真人”为校训,始终追求“科研创特色,质量铸丰碑”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刻苦、进取、合作、创新”的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学校管理机制,努力为师生创建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共青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环境建设达标学校”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称号;被区教育局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和“东西湖区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武汉市新沟中学创建于1959年8月,座落在两河交汇的东西湖区新沟镇,古老的文化底蕴、优美的人文环境、便利的交通孕育了这所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6885平方米,建筑面积9186平方米,拥有专用的实验楼和新标I类的实验室装备,有设备一流的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电子备课室,有生均30册的藏书,有2万册的电子图书,固定资产近千万元。 学校绿化覆盖率达90%,有各种植物40余种、鸟类30余种,校园内一年四季有常青树木,高低错落、苍郁茂盛,各种开花植物尽展其妍、异彩纷呈。步步清幽,行行揽胜,俨然是一个花园式学校,给人以清新雅洁之感。构成了人与校园,人与自然的文明、和谐统一。 新沟中学“两型生态园” 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于2006年开始建设,建成于2009年10月,整个园区由科普实践基地、鸟语林、待建的观赏性养鱼池以及环绕的紫荆园、香樟园组成,实现了资源节约与环境和谐的结合、服务与育人的结合。学校以“两型生态园”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优化后勤保障工作,完成了后勤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无缝对接”。 以“两型生态园”实践活动基地为载体,学校构建了“观察—实践—总结”的劳动实践课教学模式。学生既是观察者,又是劳动者,他们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积极动手,认真实践,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既真正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又学习了简单的生产劳动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还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产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 新沟中学本着“让所有的学生成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以“亲和向上,尚学乐教 ”为校训,倡导“团结、拼搏、勤奋、创新 ”的校风,坚持“敬业奉献、善教乐教 ”的教风、落实“笃学求真、尚学乐学”的学风,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教书与育人并举,规模与质量并重,以求桃李满天下。
武汉市东方红中学创办于1969年2月,位于东西湖区西南部,地属走马岭街办事处,学校占地面积31466平方米,建筑面积5224平方米,学校绿化率达4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100%,校园环境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是武汉市校园绿化先进学校,武汉市校园建设先进学校。学校招生范围内常住人口12000人,流动人口4000人,最大服务半径8公里。学校现有学生415人,十个教学班,学校现有在编教师27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比例达63%,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12人,区及学科带头人4人。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校建有学生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现有品牌电脑72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实践“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注重两支队伍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即校长负责,集体决策,分工协作,民主监督。明确了培养目标:即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强,专业化水平高;学生今天学会做人与求知,明天成人又成才,为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最大的特色是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区前列。曾被评为“武汉市基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成绩更为显著,被评为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区“教学质量与效益先进学校”,连续四年为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减负增效先进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十佳单位”,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武汉市教育战线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工作的亮点是学校规模小,但连续五年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保持团体总分前六名,被定为区体育(田径)传统学校。
武汉市走马岭中学是在1958年东西湖区围湖造田时成立的一所小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到1968年,在小学基础上增设初中部,到1970年单设武汉市走马岭中学,并成为从小学到高中的完全中学。1983年9月又改为单设初中。当时的学校由本部(走马岭一中)和分部(走马岭二中)组成。到1995年9月,适应学校的布局调整,二校合并,重新选址新建校舍,武汉市走马岭中学迁入现校址。 武汉市走马岭中学处在武汉市走马岭(镇)街办事处。走马岭镇是国务院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是国家级食品加工园区。根据东西湖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走马岭镇是区级重点发展区域,现在是着力加大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建设时期,撤村并点工作已经启动,居民小区同步建设,还建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东西湖区规划,走马岭镇的居民人口将从目前的2万人逐步增加到6到8万人。走马岭镇人口的增加必将带来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武汉市走马岭中学设计规模为24个教学班。辖区范围就是服务走马岭镇的居民子弟就读初中的需要。人口2.3万流动人口0.5万,服务半径49平方公里,学生最远上学距离9公里。 对口进入武汉市走马岭中学的小学是走马岭小学,走马岭打靶堤小学、走马岭新岭小学和部分新沟镇街道办事处的非利浦希望小学的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每年到学校注册就读的新生在170到200人之间。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学生。2009年9月,学校有学生484人,11个教学班,班均44人。 学校按照校园的实际状况,把学校分成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大功能区。学校校园面积29704.26㎡,生均61㎡;教学搂一栋2670㎡,试验楼面积588㎡,外加辅助用房面积437㎡,现在实有建筑面积3695㎡,2009年建设的有学生寄宿部1371㎡、食堂600㎡,合计5666㎡,生均11㎡;学校有较为标准运动场地,有300M的环行跑道和100M的直跑道,配备了室内、室外的必备器材和设施;音乐、美术设备达到Ⅱ类标准;实验室及其他功能室的仪器、设备达到规定的标准。学校自创建以来,秉承服务本地居民和为国家培养劳动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坚持“为人的幸福作出准备和引导”的办学理念,把建设好学校学风、教风、校风作为办学的追求,坚持全面的教育思想,结合学校和地域实际,开展了学校创建和发展活动。学校以体育的田径运动项目和民间剪纸艺术教学活动为特色,拉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体育活动方面:1986年,学校女子篮球队获得武汉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1994年,学校女子足球队获武汉市足球锦标赛第三名,同时,获得东西湖区足球“绿茵工程杯”亚军。举重队员向艳、向辉获得武汉市少年举重比赛第三名;1995年,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得“武汉晚报杯”冠军和武汉市“绿茵工程杯”二等奖;学校的田径运动队坚持日常训练,每年都获得较好的成绩。其中2005年获得东西湖区团体冠军,2007年为亚军,2008年夺得第三名。艺术教育以突出剪纸艺术的日常教学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学校艺术特色:学校剪纸艺术教学成果得到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区教育信息网和楚天都市报都进行了报道。
武汉市慈惠中学系东西湖区教育局所属单设初中,创建于1967年8月,座落于东西湖区慈惠街办事处北侧,毗邻武汉市著名的新型农村建设基地“石榴红”村。学校占地面积22049平方米,建筑面积7939平方米,拥有专用的实验楼和新标II类的实验室装备,有设备一流的电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电子备课室,固定资产近九百五十万元。学校服务范围包含六个村委会共计21.5平方公里,长居人口总数为2.1万人。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75人,现有教职工51人。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坚持用“主体性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提出“让每一个学生成人”的办学理念。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一方面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提出“律已、热情、严谨、创新”的教风,不断促进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理想与前途”教育,要求学生“勤思考、会学习、求进步”,“今日当合格学生,明日做有用人才”。提倡“雅行”德育模式和“一线二动三环节”教学模式。学校现已形成以学生“三个习惯”培养为亮点的育人特色;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研活动有效性”为重点的教科研特色、形成以“一线二动三环节”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特色。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绿化先进学校”、“东西湖区办学效益先进学校”、“东西湖区明星学校”、“东西湖区双文明单位”、“东西湖区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区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区“双证制”教育先进学校、“区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