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十六中学创办于一九四九年九月,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诞生的一所新型学校,其前身为“民枫职业学校”。一九五六年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长沙市第十六中学”。经过历届师生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全日制高级中学。一九八七年九月,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又创办了“长沙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形成了初中、高中、职专并驾齐驱的格局,走上了一条特色办学、全面发展的道路。 学校位于五一大道与芙蓉路交汇的西南角。交通便利,多路城市公共交通车在校园周边停靠。学校周边环境优美,与五一市民广场、芙蓉广场、步园毗邻。学校附近有湖南省新华书店、定王台书市和长沙市图书馆,是一个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校自一九九八年以来致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新建了教学大楼、实验楼和学生公寓。实验楼配有多媒体演示教室、标准理化生实验室、电脑机房、语音室、美术室、形体房及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客房练技室、餐厅练技室等专业实习场地。学生公寓设备齐全,可容纳五百名学生寄宿。2003年,学校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同时还翻新了篮球场,修建了塑胶跑道和风雨操场,为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4年,学校投资九十余万在全校34间教室配置了电脑、51英寸背投电视,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直播电视台,实现了“班班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省市区级骨干20人,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92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有20多名教师荣获全国、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现任省市区各类学会,各学科委员会理事长、理事18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教学能手5人,有8名教师参与了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改工作的推进,有省级科研课题三个,教师中有80%以上的教师承担了省市区级教研教改课题工作。 长沙市第十六中学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个性极其鲜明,发展前景光明的现代化学校。在现代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如火如荼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正以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求变的改革思路,深入缜密的办事风格,率领全校教职工再创新的辉煌!
该校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完全中学,是长沙市最早的省示范性高级中学之一,是湖南省六所省级实验中学之一、是团省委希望工程合作学校、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合作学校、台湾艺芳基金会资助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基地、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该校是省会长沙高中新生第一批录取学校,与长郡、雅礼、一中、师大附中、周南、明德并称为长沙7大名校。 该校历史底蕴深厚。自1918年由曾国藩之曾孙女、著名教育家曾宝荪女士于伦敦大学毕业回国创办至今,已有91年历史。1989年,省教育厅批准该校与师大附中、益阳市一中、祁阳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郴州市一中为全省六所实验中学。1995年,长沙市政府接受香港工商巨子田家炳先生的无偿慨捐巨款,于火星开发区择地八十三亩襄建新校,定名为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同时挂牌“湖南师大第四附属中学”。田家炳先生和原省委郑培民副书记被聘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有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实行的分层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辅导队更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舞台,打开了升入高等学府之门。《湖南日报》于2007年1月12日,《长沙晚报》于2008年10月30日进行了大幅报道。 该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有2名硕士生导师;10名特级教师;8名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12名学科带头人;112名高级教师;11名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20名教师获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先后有5名教师参加全国性赛课获一等奖。该校聘请有外教专家。原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曾宪楷、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昭怡、原长沙市教委主任杨道正、原长郡中学校长胡立、原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张驱美、现长郡中学校长卢鸿鸣等都曾担任该校校长。现任校长常立新、41岁、国际奥赛金牌教练、湖南师大硕士生导师、曾任长郡中学副校长。 该校规模大、环境好。花开四季、绿树常青。全校总面积77122平方米,建筑面积49917平方米。共有84个教学班,325名教职工,学生4619人。北校区位于局关祠(湘江宾馆旁),近邻市教育局,交通便利、精致典雅、闹中取静。东校区地处火星,近邻省教育厅,校园宽广、鸿楼高耸。学校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设施齐全,24小时提供热水和开水。由又一村饮食餐饮公司经营的现代化食堂,品种多样、收费较低、管理规范。两校区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设备,教室里24小时提供可直接饮用的冷热水。 学校周边环境好。学校每天安排行政干部和年轻教师组成的护校队值班,聘请联防队在校外巡逻,定期清理周边网吧。该校相继被评为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单位。北校区所在社区被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市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东校区所在社区被评为省文明社区。 近几年,该校中考、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长沙市前列。有一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考上清华、复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2008年,该校作为长沙地区唯一普高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同时还获得市红旗团委、市示范性绿色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等21项集体荣誉;2008年,该校高考二本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高新招生等第再上新台阶、数理化生奥赛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级德育课题圆满结题;2008年,体艺方面更是硕果累累:全国健美操赛获4个单项冠军和3个单项季军(5名选手获大学特招或保送资格)、湖南省青少年足球赛获男子组第一名、长沙市校园集体舞比赛获中学组第一名、长沙市学校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奖、长沙市中学班级合唱合奏比赛一等奖、长沙市第二届校园德育剧创作与展示活动一等奖、长沙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优秀节目展演一等奖。2009年该校将承办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男排比赛。 2006年8月,该校与湖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首届“湖南希望之星班”。2007年、2008年,相继在东、北校区各招了一个希望之星班。近三年来,在省市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下,希望之星班学生深怀感恩的道德情怀、刻苦攻读的钉子精神、卓越辉煌的学习成绩,博得该校全体教师的称颂,被树为该校全体学生的标杆。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98号 学校概况: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原名衡湘中学,始创于192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完全中学。2003年被评为“长沙市示范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70多人,班级42个,学生2300多人,她办学八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类中学中一直名列前茅。 坐落在这片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这个美丽的校园格外引人注目。典雅优美的通透式围墙向来往过客展示着生机盎然的校园环境,成为五一大道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掩映于轻风摇曳的玉兰树丛中的校园,典雅和谐的布局,绿壁红墙的教学楼、实验楼,曲径通幽的假山池沼,亭台楼阁、宽阔平整的塑胶操场和饱含人文气息的伟人塑象,共同营造出书卷气息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 十二中拥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现有教学楼两栋,科教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形体房、音美教室等一应俱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长沙市第六中学创办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原名“湖南私立兑泽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传统名校。学校几度更名迁址,几经风雨洗礼,已走过了百年峥嵘岁月。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一代的六中人,秉承先贤的精神和品格,以“公勇诚朴”为校训,发奋图强,努力开拓,换来了桃李芬芳,英才辈出,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林伯渠、陈明仁、舒新城、张扬、徐俐等著名人士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她也是黄祖洽、彭司勋、向达三位院士的母校。2006年5月学校被确认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百年沧桑别天壤,百年奋斗写神奇。学校伴着时代风云不断成长、近年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整体搬迁后的新校址坐落在交通便利的车站北路旁,西连美丽的年嘉湖,北靠风光旖旎的浏阳河,园林式的校区,科学布局,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是三湘学子求学成材和令人向往、羡慕的理想校园。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心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0多人。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居长沙市各中学前列,装配了56个能与互联网相连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有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多媒体演示中心、电子监控管理系统等;拥有设施一流的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艺馆、学生宿舍;微机房、语音室、琴房、美术室、心理辅导室等装备精良。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德育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特色。学校文明班级96%以上,学生犯罪率为零,学校先后多次荣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市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 欣逢盛世,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在把学校办成“学习型、创新型、信息型”校园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正在努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意气风发地向“环境优美、管理科学、气氛和谐、质量一流、注重特色的三湘名校”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