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十五中的前身是株洲车辆厂子弟中学。学校创办于1962年,位于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430社区,远离闹市,外界干扰少,是学习的乐园,育人的净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中高考质量一直稳居株洲市各学校前列,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2006年株洲市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中,学校划归荷塘区管理,同时对教师队伍进行了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00多人,教学规模位居株洲市前列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 一、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力完善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办学条件。 2007年,学校新的科教楼已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拥有两间现代化网络电脑室、一间语音室、两间多功能报告厅,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办公室均配置了电脑;建有千兆数字校园网、现代化可寻址广播系统,是全市首家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理化生专业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配置达标。是株洲市中学唯一拥有完整的生物教学实体标本,和标本展览室两间;多功能艺体馆面积达2500平米,内部设施齐全,分为音乐教学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画室、抬拳道室,在株洲市所有初级中学中绝无仅有;学生公寓、食堂齐全,能够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二、加强培养整合,建设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 现在,我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85人,学历100%达标。拥有高级教师23任便,中级教师68人,涌现了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全国、省、市三级学科竞赛“园丁奖”获得者或优秀辅导员、市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城区骨干教师等十余人。 三、突出学校特色,确保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一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和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经过长期努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等方面成绩相当突出,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在株洲市所有公办中学中名列前茅。 2006年高考尹律司同学考取北京体育大学。2006、2007年中考我校5A学生人数分别高达17人和21人,均排名全市城区公办初中前列(居荷塘区第一)。各种学科竞赛总体成绩在株洲市公办中学中名列前茅。2007年,我校获株洲市初中化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公办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胡修函同学以全市最高分获得全国一等奖,另有6人获市一等奖,4人获市二等奖,12人获市三等奖。在初中数学竞赛中,1人获全国一等奖,5人获市一等奖,4人获市二等奖,16人获市三等奖。在初中物理竞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1人获全国三等奖,9人获市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20人获市三等奖。2008年我校各科竞赛又创佳绩,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我校获奖人数为全市公办学校中第一。生物竞赛中1人获江南六省一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总之,近年来我校各种竞赛获奖人数之多,等级之高,在株洲市公办中学中毫无疑问位局榜首。 四、规范办学行为,办群众真正满意的学校 作为一所公办义务制中学,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一方面,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严格按有关法律和教学规律办学,始终坚持小班教学,做到精细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为学生、家长着想,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不乱收一分钱。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五中人满怀豪情,正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外塑形象,内修素质,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力争早日把学校办成一所在株洲具有示范性、实验性和高质量的学校。
株洲市第十九中学创建于2006年7月,是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中新挂牌成立的一所区属公办初级中学(正科级单位)。 环境优美,设施一流 学校位于株洲市新华西路56号,原株洲市汽车齿轮厂子弟学校校址,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2126.07平方米,校舍面积8096.18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拥有崭新的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电教中心、网络中心等功能室,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系统,教师办公室全部配备办公电脑,每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以校长办公系统为核心的学校计算机网络体系已经形成。校园端庄精致,富有现代气息。 师资雄厚,结构优良 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129人,在校学生1585人。学校师资主要来自株洲市四中、十三中、融城中学等省市重点中学。其中专任教师117人,任课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高级教师21人,先后有8位老师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6%,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了“教师成长俱乐部”。十九中教师二十余人次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荷塘区“五·四”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比赛前十强有4人来自十九中。教师撰写论文共有30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36篇,省级奖励71篇,市级奖励200余篇。 理念先进,成绩骄人 学校秉承“一切以人为本,实践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创建“厚德乐学、进取创新”的班风,培养学生“勤奋求实、探究求异”的学风,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我校进入株洲市公办学校前十强,一次性合格率达98%,升入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比例达20%。2008年初中毕业会考,5A人数居全市公办学校第一名。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人平总分居全市公办学校第一名,优秀率居市公办中学第二名,荷塘区第一名。 2008、 2009年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中,团体成绩均居全市公办学校第一名。其中2009年全国数学竞赛中刘锦祥同学以120分的优异成绩获全市第一名,超民办学校学生20分。2009年获全国语文风采大赛团体金奖。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区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8年荷塘区中小学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2007、2008年荷塘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7年株洲市“三好杯”运动会,学校健美操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07、2008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2008年尚格电力杯科技创新大赛株洲赛区团体二等奖。 学校自创建三年以来,先后两次荣获荷塘区教育奖励基金集体贰等奖(一等奖空缺),连续两次获得荷塘区整体办学水平先进单位(2007、2008年),先后被评为“株洲市文明卫生单位”、“株洲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成为株洲市教科院株洲地区第一所教育教学实验校。 成绩和荣誉来之不易,学校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示范性初级中学,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推动荷塘区义务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泰山学校是由天台中学、铁三中、泰山小学整合而成的一所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株洲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临湘江河畔,西靠炎帝广场,交通十分便利。学校现已成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湖南省教科研实验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足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株洲市示范学校”、“株洲市园林式单位”。泰山学校占地面积67亩,拥有多功能综合性大楼,语音室、电脑室、室内体操房、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化室、电子备课室、400米的环行塑胶跑道、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教职工252人,在校学生3673人,是株洲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天元区政府提出的1381工程,泰山学校就是其中打造的八大品牌学校之一。泰山学校有一支业务精湛、开拓创新、敬业乐业、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252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学教师占80%(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普通话测试员2人。全体教师均有计算机等级证和普通话合格证。校长谭新艳,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曾任株洲师专附中副校长,天台中学校长。三校整合前基础扎实,成绩显著。课题“中学语文心育效应研究”已于今年10月份顺利结题,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由市教科院推荐参加湖南省第七届科研成果评奖。德育课题《小学生道德规范实效性研究》获国家级奖励。另外有8个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天台中学、泰山小学同时被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时间充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课程的横向融通和纵向贯通,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造精神、终身学习观念、持续发展能力的21世纪优秀人才。今年秋季三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德为本、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实施“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治校方略,坚持德育首位,科研先导,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