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南方第三小学,位于美丽的凤凰山下,枫溪河边,是国家一级企业中航工业南方公司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608研究所的原厂矿子弟小学之一。这里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始建于1963年,2005年底由企业办学转为政府办学。校园占地11238平方米,建筑面积849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8个,学生1382人,教职工70多人。 学校建校近5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办学,走内涵化、精品化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德治校、和谐发展、科学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及独具魅力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大型科技实践活动多次荣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学生集体或个人参加科技、艺术、体育、英语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均处市、区前列。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为湖南省首批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株洲市“平安校园”、株洲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株洲市“两型”学校创建示范学校、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芦淞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学校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传承学校科技教育传统特色,提出了“蕴航空文化之灵气,育三湘四水之精英”的特色办学思路,全体南三教育人正在为学校新的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奋勇前行。
株洲市白鹤小学坐落在风光美丽的湘江河畔,相依于优美整洁的长江北路。校园占地26.84 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覆盖面积40%以上。本着高起点、创名校的原则,学校创建得到了区政府、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现已建设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规模庞大的现代教育设施体系。投入近300万元的装备,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特点。 校园接入千兆宽带信息网,配套建设电视演播和电脑网络两大系统,电教、自然仪器及体育器材等均达省一类标准,一次性配备图书20975册。学校建有高规格的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演播室、音体美活动室一应俱全。优美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成为莘莘学子求学和辛勤园丁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乐园。
红旗路小学始建于 1979 年,现有 27 个教学班,建校以来,学校师生以“勤勉、文雅、活泼、奋进”为校训,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8 年学校与挪威王国 Ambojornod 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几年来,两校学生通过互联网、信件、互赠礼物等加强往来,现已成为市内屈指可数的涉外学校。 学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积极开展课题研究。2006年,历时4年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设计制作CAI课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分别通过专家论证,顺利结题。其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设计制作CAI课件》荣获省二等奖,《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评为省“十五”优秀课题,学校被评为省十五课题先进单位。07年,在省教育学会、省电教馆和市教育规划办分别申报并通过立项了三个课题,目前,《城区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教与学的叙事研究》已通过专家开题论证。 近几年来,红旗路小学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校” “湖南省红领巾四星级示范校”“湖南省双合格示范(优秀)家长学校”“株洲市示范完全小学”“株洲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株洲市园林式先进单位”“株洲市创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并荣当株洲市对外友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单位。
与时俱进 和谐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株洲市戴家岭小学 天台山上繁木竞秀,湘江碧水百舸争流,声名遐迩的株洲戴家岭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灵山秀水之间。 学校建校伊始即以创造株洲民办教育知名品牌为己任,励精图治,与时俱进,逐步走上了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之路。现已由办学之初的6个班、325名学生发展到拥有16个教学班级、900余名学生,成为株洲地区规模第2、质量优秀的小学。 戴家岭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株洲市小学人均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学校,曾被省教育厅定为省重点小学。1965年更名为“株洲师范附属小学”,1969年又更名为“戴家岭小学”。现有一栋1600平方米的科教楼,旧楼也经科学改造翻新,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塑胶跑道等俱全。现有16个教学班,40多名教师,学生900多人,株洲市一所规范化完全小学。学校曾获省先进工会组织、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青年文明号、区先进党支部、省三星级红领巾示范校(正申报省四星级红领巾示范校)、市绿色学校、市家长示范学校等殊荣,整体办学督导评估连续四年被评为区先进单位。学校特殊教育获国家级奖励,教研课题《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市结题;教师论文数百篇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学生中数十人获国家级科技、艺术类奖励;数百名学生获市级学科竞赛奖;科技兴趣班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科技先进集体;艺术团节目连续四年获省、市级奖励。同时学校曾获市数学联赛优胜集体、市美术竞赛优胜单位、市生物百项竞赛“优胜单位”……近两年,我校学生表演的“春游”环保节目,教师朗诵以及大型情景剧《师魂》的表演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今后,我校将把争一流、创名校作为奋斗目标;践行绿色教育,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寓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全面实施“园丁工程”、“名师工程”,让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株洲泰山学校是由念、持续发展能力的21世纪优秀人才。今年秋季三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德为本、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实施“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治校方略,坚持德育首位,科研先导,提倡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龙泉中心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株洲市规范化完全小学,也是株洲市农村示范小学。学校地处风景秀丽的建宁乡龙泉村,这里有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奖励。在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历代领导、老师谨记总理教诲,辛苦耕耘,不断创新,使学校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占地面积9550m2,建筑面积4822m2,生均占地面积约17.6m2,有10个教学班,学生500多人,教职工27人。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3年来,各级政府投资近1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造,新建了综合楼、文化墙、体育活动场、运动场、植物园、憩园等,完善了教学楼的设施设备,配置了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等10多个功能用室和一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图书仪器配备达省颁一类标准,图书室藏书14939册,“四机一幕”进教室。如今,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现代建筑群与优美的自然景色交相辉映,煞是迷人。三、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学校有一个精干团结、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培训,邀请有关人士来校讲学,同时组织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每年举行教学比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改中,我校成长了一大批教师,形成了敬业、善教、爱生、奉献的教风。他们的论文、教研课在各级获奖。唐志勇老师还参与了《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已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使用,他同时还参与了本学科多本教师用书的编写。王银敏老师的科技教育论文获得全国二等奖,唐志勇老师的论文获得国家二等奖;刘芳老师的美术论文获得省二等奖;游自菲、陈文泉、文芬芳等老师的论文都获得国家、省、市级奖,谢光华老师的体育课获得芦淞区“新苗杯”优课调赛一等奖。四、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思品合格率均为100%,体育合格率达98%以上。 随着课程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并注重加强两类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在科技环保、手工制作、《布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神秘的蛇唾液》、《植物大熊猫》、《桃花水母的研究》等分别获得省一、二、三等奖,有40多名学生的科技作品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 在学生、教师的不断成长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株洲市园林式单位”、“芦淞区规范学校”、“芦淞区先进学校”、“株洲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农村示范学校”。学校开展的大型科技环保活动被《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相继报道。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区、乡、村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厅李铖等领导到学校亲临指导,市委书记肖雅瑜同志给我校学生亲笔回信,就我校的环保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副市长张雄同志曾多次到学校指导,市教育局及市教科院领导也给学校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各级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四十春耕耘,四十秋收获,四十载风雨,四十载辉煌,而今,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挑战,展现学校新面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