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位于江南文化古镇——焦溪,创办于1943年,2002年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评估验收。学校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多平方米。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教职工6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教师39人,本科学历48人,硕士研究生3人,研究生在读3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优秀教师群体不断壮大。 学校确立了“以生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成功创建了以公民教育、诗歌教育、生活德育为内涵的人文教育特色,学校特色教育方兴未艾,尤其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连续三次获得常州市评比一等奖,成为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窗口,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大力加强教育科研,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8年获得武进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二等奖,每年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近几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校园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第二批生命教育项目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进区特色学校;获得常州市少儿书画、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常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评比二等奖;学生参加省、市、区各项素质能力竞赛,均取得突出成绩。 现在,焦溪初级中学全体师生正秉持“博学、求真、严谨、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守纪、文明、真诚”的学风,笃行“专心致志,躬行实践”的校训,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团结一致,为把焦溪初中建设成“特色鲜明、文化浓郁、设施先进、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1912年(民国元年)2月,薛墅巷人吴止善,创办了遥观小学校(原名遥观第二初小),据《吴氏族谱》载:“民国肇建,公董遥观事。遥观为乡闹市,尚无学校,公与戚伯文、居明朗等商议办学,辟五都庙之后部为校舍,历尽艰困,以抵于成。”几经拆建、扩建,今校舍俨然,此就是遥观中心小学的前身。近一个世纪以来,经过一代一代遥小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新形势,遥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高瞻远瞩,于1997年10月将遥观中心小学易地新建于遥观临津路43号,并于199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学校占地面积422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47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近1200名。 学校环境优美,教育设施良好:设有图书阅览室、电脑房、科学实验室、书画室、少先队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情境室标本室、多媒体演播室、多功能舞蹈房等十多个专用教室;配备了彩电、音响、电脑、钢琴、班班通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建有功能完善的体艺设施,现有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并配有乒乓室、多功能教工活动室等,为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证。 学校领导班子廉洁奉公、民主团结、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动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常州国际学校 常州国际学校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常州新区管委会和市教委共同管理的国有民营试点学校,学校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至常州市中心的车程为10分钟,距沪宁高速公路入口车程为5分钟,至南京为1小时,上海为1.5小时,无锡、苏州更是近在咫尺。 学校占地190亩,总资产2.5亿元人民币,现有80个教学班,海内外学生2100余名,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约旦、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200多人。2004年被授予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省重点中学)称号。学校开办八年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办学成绩卓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姜春云、费孝通、吴阶平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等外国来宾对学校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学校设施堪称一流。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楼廊相连,气势宏伟,设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艺术教育中心、图书阅览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和科学实验中心。学校建有200米塑胶跑道的室内田径、温水游泳馆、400米塑胶跑道的室外田径场及篮球、排球、网球、溜冰场,拥有校园信息网等现代化设施,为学生素质的全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开办以来,以先进的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以人为本、与世界优质教育同步的课程体系,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致力于小班教学、双语教学、分层教学、探究性学习、国际性课程等基础教育前沿课题的实践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校以管理严格、教育质量高而闻名江浙沪。 泛化德育。学校着眼于学习生活的-人-事-言-行,远绍古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爱国自强、洁身自爱、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面向世界,接纳多元文化之精华,使学生确立民族互谅、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的高尚情感。校区内,莘莘学子,文质彬彬,尚德之风盛行。 强化外语。学校自开办以来就全力打造英语特色,全面引进欧美英语教学法,由外籍教师亲自授课。并将依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新西兰国立西方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圣安德鲁斯学院、英国威顿学校、新西兰玛宝璐中学、纳尔森中学的教育资源,在保证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加大英文课程的比重。 学校积极实施双语教学,英语正在成为学校的教学通用语,并在各年级先后开设了英语口语、英语数学、英语科学、英语历史等课程,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校每年还组织学生游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置身异国氛围,学习纯真英语。近几年来,已有100余名学生成功地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留学,其中一部分学生已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突出艺术、体育和计算机。钢琴、形体、武术、游泳、网球、溜冰为各年级学生必修,管乐、弦乐、陶艺、雕塑、工美等为学生自由选修。小学一年级即开设电脑课程,小学三年级以上及初中高中学生全面学习网络知识,能熟练掌握各项网络技能。
自 2005年以来,我校坚持“和谐致美”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四化’校园、打造‘五型’教师、培养‘六会’学生”这个总目标,进行了系统实施、分层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各项任务。 “四化”校园初步建成,学校特色更加彰显 。建成“书香化、生态化、信息化、艺术化”校园是我校办学条件与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已达成。我校目前有图书室两个 ,总面积为 224平方米 ,图书藏书量达到 5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 4万多册,一直实行电子借阅,并建有图书馆网页, 2002年获市示范图书馆称号,各班均建有班级书吧,并配有图书管理员,图书流通率较高,学生读书氛围较浓,每学期都开展相应的读书征文活动;其次,校园四季葱绿、环境优美、呈现良好的生态,三年来绿化投入超 25万元, 2007评为武进区绿色学校,今年正在创建常州市绿色学校,绿化管理上实行社会化服务,校园四季芬芳、园林绿化管理到位;再则,近三年我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改造和新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更新及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多媒体设备达 52套,服务器 4台,校园电视音像控制设备先进,邹小七色光电视长年开通,自办节目丰富多彩,每周一档,深受师生欢迎,学校网站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定期更新,成为师生及家长了解学校发展、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受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2006年获市首批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称号 ,2008年 5月我校高标准通过了市一级校园网验收;我校多年来以艺术特色教育见长,在省市内较有影响,参加艺术兴趣活动的学生占 55%,三年中参加区文艺节目表演几乎每次获一等奖,如 06年器乐比赛、 07年合唱比赛和小品表演比赛等为区一等奖,学生参加省市书画艺术大赛更是频频获奖,三年中获区以上奖项达 230人次,仅 2008年 2月在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创新绘画、电子小报和学生网页竞赛活动中,我校就有 24人次获奖,获奖总数列全市小学组第一,因此我校在 2006年 1月获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小学中唯一的免检学校),同年七月我校获常州市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称号,以“社国山河美百米风景画墙、文明伴我行百米双语长廊、畅想生活美百米学生画墙、好歌伴我长百首精典名曲、学伟人立大志百块名人瓷砖画、我行我秀百幅学生书画艺术精品”组成的邹小校园‘六百’工程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得到督导组及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并先后被星韵等学校借鉴,我校历次督导评估均为优秀级。 2008年上半年,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借助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契机,重点开展了班级文化周活动,目前我校各班文化建设在努力朝“净化、美化、绿化、文化”的目标发展的基础上,广大师生体现主人公精神,各显神通,创造性地布置了精美的教室和办公室文化,成为了校内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东青实验学校是一所今年2月刚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43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这所年轻的学校秉承了原东青小学、原东青初中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构建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学校致力于在科研中打造品牌,是教育部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德育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魏书生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单位,办学经验曾在武进区教学工作会议和校长论坛上作了交流。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员工9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包括小中高)9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2人。近三年中,有80人次的教师受区级以上表彰。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办学硬件不断完善,现有标准化物理实验室2个,计算机房2个,电子阅览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各1个。 目前,东青实验学校正以“以人为本,构建学生发展平台。以师为魂,提供教师发展舞台。以德 面提升人的素养,使不同层次的人都得到发展,激发创新,彰显个性”的目标,努力探求农村学校高效的办学之路。
常州市勤业第二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陈渡镇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勤业新村161-1号。常州市勤业第二小学是一所校园精致,特色鲜明的基础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大,在校学生多。拥有齐全的多功能教室、自然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科技室、乒乓球室等专用教室。 常州市勤业第二小学有一支素质过硬、是的高尚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德高、仁爱、广博、严谨”的教风。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以全面优质育人为目标,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并存、基础与特色兼顾为原则,思想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的教育教学特色。坚持教改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常州市勤业第二小学领导非常注重管理工作,提倡情感管人、制度管人,树立了“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规范建校、质量立校”的管理目标,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使学校工作有了坚实的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常州市勤业第二小学将继续本着改革、发展的宗旨,以“创造属于我们的世界”为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描绘灿烂的前途。
湖塘实验中学是依托“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湖塘桥初级中学而创办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位于武进城区定安东路,占地125亩,首期工程投资8500多万元,于200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在160多名教职工中,江苏省特级教师有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0多人。学校投资2000万元建造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建有校园网,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可在网上备课,获取各种教育资源;教室和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安装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系统,教师只要通过自己的电脑就可以随时听课学习,并可将自己的上课全程录制下来进行反思总结、分析研究。学校图书馆实行电脑管理,提高了图书的使用频率。4个学生微机房,保证了计算机课的教学。学校还有完善的闭路电视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数字监控系统、校园电视台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学校有功能齐全的实验楼、多功能报告厅、体艺楼和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以及宽敞、舒适的三幢学生公寓楼。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常武地区初中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学校创办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热情关心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育才”的办学宗旨和“让每个学生受到最佳教育,得到最佳发展,达到最佳目标”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诚信负责”、“好学向善”、“乐观自信”、“身心健康”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并为他们今后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坚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个性,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我校地处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南端,毗邻武南河,创办于1913年(原名育英小学),1993年易地新建,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学校现占地面积37296平方米,建筑面积8339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080多名学生,50名教师。生均占地34.2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7.7平方米。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近年来,在高新区、南夏墅街道办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校精神,倡导民主管理,打造教师团队,构建和谐课堂,逐渐形成了“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合作、进取”的学风。在过去的几年中,学校先后获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和谐教育先进集体”、 “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常州市两条一规优秀学校”、 “区德育先进学校”、 “区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二等奖”等二十多项荣誉;还高标准通过了“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优质小学”等验收。 在未来三年,我们更将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贯彻落实好省管理规范,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加快课程和队伍建设,迅速提升学校内涵,为全力打造一所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管理科学,富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优质学校,而不懈努力。
漕桥位于常州、宜兴、无锡交汇的太(湖)滆(湖)之间的金三角地区。漕桥小学座落于街道正东。学校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原名养根小学堂,现占地75亩,建筑面积11256m2。 漕桥小学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中国书法”特色学校,《书法报》全国少儿书画教学实验基地,武进区少先队基础建设五星级单位。其成功的特色办学经验曾多次刊登于《武进日报》、《常州日报》、《书法报》等。2009年5月曾接待来自2 5个省市的第二届全国少儿书画高蜂论坛的200多位代表来校参观考察。 漕桥小学的全体教师正践行“采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灵气,以养莘莘学子之根”(余光中为母校题词)的办学思想。百年老校将再次焕发青春,汲沐养根,再铸辉煌!
民国初期,北港桥埠创办了学堂,以三都五图的渊源里土地庙作为校舍,旁边是蚕舍,当时的地方绅士、怀北乡乡董赵季云为学校题词置于蚕花殿。上联为“北港建学堂,学舍相依,育蚕育人,千载今论原一贯;”下联为“西邻留圣像,神明所在,治丝治世,双方灵爽牖(yǒu 窗户)诸生”。1948年,已发展成复式班的完全小学。1964年,原北港小学改建为北港中心小学。1984年,异地迁建至现址,至2004年9月,全乡8所村小逐年按计划撤并,教育布局调整结束。2003年3月,开始规划筹建现代的十轨制规模的北港中心小学,再次异地迁建于合欢路旁,2006年9月正式落成。2010年11月更名为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新校区于2002年起进行规划,占地面积达5669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配套建设300米塑胶运动场和六面篮球场,由钟楼经济开发区投入四千万元建设。内部设备设施按照江苏省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配置,有图文信息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人防教育基地,多媒体专用教室、舞蹈训练室、科学专用教室、音乐教室、美术专用教室等一应俱全,设施一流,在全市领先。“动感北小,感动校园”八字办学理念,诠释了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发展,人与学校的发展,都在“动感”中前进,每天都在发生着感动你我的故事,或环境在影响着人的成长,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或活动中的情景,或发展中的风景,这一切都将感动着每一个人,教育在这样的感动中诞生,成长在这样的感动中升华,素养在这样的感动中形成。实现这一目标,“搭建社团文化的舞台,亮出科技教育的精彩”为办学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社团文化”是在“国际数棋社、枫叶文学社、佳燕书画社”三个学生社团获全国优秀社团称号后,其他社团有:小记者团、小枫叶报(校报)、北小进行时(校刊)、红领巾电视台、梨花乐韵、绳毽飞扬、乒乓球俱乐部、科普俱乐部、鼓号队、爱心社及教师团队社团,让社团成为第二课堂;“科技教育”是以科技教育中心为核心,国际数棋、机器人工作室、模型制作、创新发明等项目逐渐成为了办学的特色,辅以“科技教育广场”“科学之门——主题景观”为显性的主题教育,让科技教育成为一张学校的名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