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林掩映的翠竹新村,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学校,这就是始建于1997年的常州市翠竹中学。她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装备,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合理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名,教职工110人,她是一所市区较大规模的初级中学。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高扬“起点高、管理严、质量优、特色明、信誉好”的发展大旗,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办满足学生需求、高质量、有特色、可示范的初中”为目标,全校教职工发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形成了“敬业、爱生、踏实、严谨”的教风;全校学生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形成了“好学、善思、勤奋、刻苦”的学风。全校师生人心凝聚,通力合作,形成了“励志、求真、务实、奋进”的校风。几年来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先后荣获“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首批依法治校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常州市首批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常州市教育局“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市教育局“学习型系统先进单位”,市贯彻落实“两条一规”优秀级学校,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学校新的发展征程中,学校将以“竹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学校特色为方向,不断积淀办学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常州市北环中学位于常州东北郊,创办于1986年。是红梅、北环等新村配套中学。占地面积17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多平方米,活动场地77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7600平方米。北环中学位于“三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的常州市市中心。创办于1986年,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1100名,教职员工九十余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管理严格,校风优良,是“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省绿色学校”、“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书法)学校”、“常州市首批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和健康促进银牌学校”。 学校坚持:“以德为魂,以人为本,以质为根,以学为纲,以研为先,以特为翼”的管理理念,确定了 “正德启智,负责向善”的学校精神,“敦笃忠恕”的校训,“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校为家,教勤为上”的教师共同价值理念。围绕学校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校园“和”文化建设,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 的共同教育理念和“为每一个环中人创造美好的未来”的共同的精神理想。 学校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近两年,有30位教师的评优课及竞赛项目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3名教育硕士,3名硕士研究生在读,80多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国家级实验教育基地1个,市级重点课题1个,市级立项课题4个校级课题6个。 学校德育工作始终遵循针对性、实效性的原则,以班级文化和中学生社团发展为抓手,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环中学E报社“文心雕龙•流光e彩”活动获2005年度江苏省 “十佳学生社团活动”称号、被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常州市04-05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成果”、被常州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常州日报社、市广电局授予05年度团内“十佳创新活动奖”等,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省级小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环中在发展、在前进。全体北环人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根据社会文化的变迁来涵养、培养学校文化,创新学校管理,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从而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位于常新路芦墅公园旁,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校园面积32亩,学校现有28个班级,1200多名学生,110名教职工。学校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优雅的人文氛围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植民族传统文化 奠定学生成才基石常州市朝阳中学创建于1950年,坐落在常州东大门古运河上的朝阳桥畔,校园内绿树挺拔,花草争妍,曲径楼台独具浓厚的民族风格。学校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中,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优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市五级梯队教师占现任教师的23.3%。在"至善至真"的校园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教师敬业爱生,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把教好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用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理念新,专业能力强的"智慧型"教师正在茁长成长,他们以较高的教书育人水平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赞誉。课程改革稳步推进。致力于"构建规范、扎实、灵动、高效的生命课堂"。扎实落实教学常规,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为学生创造易学、乐学的生态环境,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创建高效课堂。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整体设计学校课程,不断拓展课程门类,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分"民族文化"、 "科学素养"、 "阳光生活"三大模块推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校园活动特色彰显。围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在活动中明德启智,陶冶情操,努力践行"孝悌感恩、热爱生命、自强进取、健康阳光的现代公民"的学生培养目标。以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平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展特色社团活动,现有"古筝弦乐"、"中华武术"、"京剧国萃"等9个学生社团,在活动中使学生修身养性,健体尚美。近年来参加市级以上展示和比赛活动屡获佳绩:常州市优秀中学生剧社、省中学生武术比赛团体二等奖、常州市初中足球比赛男子组第一名、常州市中小学艺术比赛一等奖。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秉承"根植生命,唤醒智慧"的办学理念,以"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的美好愿景激励和引领学校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效益和社会声誉。先后获得"常州市主动发展优秀学校"、"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 "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等殊荣,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获得"团结、廉洁、开拓、进取"好班子称号。常州市朝阳中学是江苏省示范初中校、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市艺术特色学校、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和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理念新、创新能力强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秉承着"至善至真"的校训和"正身修德敬业爱生"的教风,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富有创造力的艺体教育融为一体,大胆探索出一种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承模式。古筝弦乐、中华武术、京剧国萃是学校最经典的三大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学校于1997年始创建"弘扬民族文化"的课程体系,并搭建了这样的课程框架:七年级始开展"古筝弦乐、中华武术、京剧国萃、传统美德、陶艺剪纸、唐宋名篇"等必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精神;八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走班学习,艺术特长在兴趣学习中进一步地得到发展;九年级在学科学习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2+1"课程、兴趣班和活动课程为主,艺术特长进一步得到提升和拓展。每个学生通过三年的文化熏陶,品味着广博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着自己的多元智慧,不断拥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特长,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毕业生焦鸿雁、庄玫茹等多名同学因特长加分被省常中录取。悠扬的古筝曲,如流水一般轻轻的抚过身体,穿透校园,空灵悠远,沁人心脾,微微闭上双眼,几缕温柔的阳光悄悄穿透窗棂轻轻拍打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七年级学生的课程是基础课程,了解古筝弹奏指法、弹奏技巧和民乐的相关基础知识,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传播美,促进自身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八、九年级则深入系统学习一些古筝名曲,如《渔舟唱晚》、《浏阳河》等。由上海音乐学院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王涛担任专任指导教师。古筝课程于1997年开设,这十多年来,朝阳中学的古筝弦乐早已盛开奇芭。在各类省市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和校际联谊活动中,学校传统经典项目《菊花台》《雪上春晓》大展风采,获得了多项大奖。此外,学校古筝特色让很多学生因此而走上了专业古筝的艺术之路,成就了很多人的艺术梦想。学校多年来完善了武术教学模式,统整了学校教育内容,以武术特色来达到"辅德、益智、健体、促劳、尚美"的目的。学校坚持文体并重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与爱好,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华武术蕴涵,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近年来,教育局重视特色办学,对朝阳中学特色教育加大了投入,为学校武术教学配备了各类武术器械和地毯。课程教学有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和简单套路,包括拳、刀、剑、对练等多种形式的套路。武术教练由二级武术裁判和国家二级运动员担任,他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意教学和趣味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朝阳中学形神兼修的中华武术,如武术操、五禽戏、八段锦等多次为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专家作专题表演;连续二次作为常州市中小学校代表参加江苏省中学生首届和第二届武术比赛并获奖;武术社团的学生已今非昔比,五步拳已是小菜一碟,舞一段中华剑,身手不凡,来一手中华棍,能让你眼花缭乱。2009年朝阳中学被评为常州市武术特色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