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高级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重点中学。其前身为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之父吴仲裔先生在1913年创办的明德女子职业学校。吴健雄博士从1973年第一次回国起,一生中回国9次,回明德5次,倾其一生的积蓄设立(纽约)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为明德建造实验楼、添置设备、培训师资、聘请外教、培养学生,发展学校,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由吴仲裔先生在1913年创办。建校后,校名几经更迭,1998年5月更名为“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000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10年,太仓市委、市府决定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整体迁入太仓市东仓路128号。(原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校址)目前,学校占地158亩,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1999人,教职员工203人。(2012年)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位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江苏省太仓市,于1914年由毕生致力于教育的刘师竹先生创办,一直是太仓最具代表性的学府之一,2001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原名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于1914年由毕生致力于教育的刘师竹先生创办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太仓最具代表性的学府之一,素以儒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启迪有方的教学闻名遐迩。2007年9月,市政府投入7000余万元启动了“两区合一”工程,扩建教学、生活用房16000平方米,新建400米标准运动场。2008年9月两区顺利合并,校园面积达129亩;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解决了“一校两区”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09年,学校有高中37个班,在校学生1837人;学校占地面积近120亩,绿化面积3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学生宿舍16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一校一区,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解放初,学校就被苏南行政公署誉为苏南地区改造旧学校的一面红旗。1960年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国务院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等称号。同年,被确定为江苏省44所重点中学之一。《新华日报》曾以《鸡毛也能飞上天》为题,报道了该校的办学成绩。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2年被确认为合格省重点中学。2001年被确认为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8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学校秉承“勤、谨、信、进”的校训,形成了“文明、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严谨、求精”的教风和“勤奋、踏实”的学风,办学成效显著。建校89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舞蹈协会原主席、新舞蹈艺术创始人吴晓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龚树模等中华英杰,都是从沙中起步,走向人生辉煌的。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是在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太仓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全日制高级中学。它于1995年7月迁建落成并开始独立招生,时名太仓高级中学。1997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1998年7月获“省中”冠名殊荣,1999年4月被确认为省“国家级示范高中”,2004年3月,学校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坐落于太仓市城厢镇南园路1号,占地6.964公顷,建筑面积29457m2。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教学区有教学楼、办公楼、体育艺术馆、图书馆(藏书逾7万册)、科技实验楼(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学校建有网站,实现校园宽带联网,各教室配有闭路电视、播音系统和多媒体展示平台。生活区有设施完备的学生餐厅和公寓式学生宿舍。学校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1878名,教职工180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7名,苏州市名教师4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2名,太仓市学科带头人38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二三三工程” 的办学思路,即坚持名师工程和教科研工程两大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三项改革;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三个方面的突破。确立了“完善硬件、丰富内涵、拓展特色、增强实力,把学校办成教育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相应能力,具有健全人格与全面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志远业精”、“严谨认真”、“勤学善思”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了校园环境、学生餐厅、宿舍文化和广播操四个文明窗口,形成了学生民主化自我管理的办学特色。学校着力办好科技文化艺术节,打造“科学人文讲座”品牌,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率先开设“研究性学习”这一全员参与的必修课,形成了“师生共同启动”的课程实施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教师编写的指导用书畅销全国。“构建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的学校课程”的教科研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教师编写的五本校本教材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基本形成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学校系苏州市物理教学研究中心,引领苏州物理教育精英团队,优化教学实施策略;系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学校全面实施有效教学和自主学习两大工程,完善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机制,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每年有百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加大校本研修力度,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期间,教师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国家级子课题4项,苏州市级课题7项,太仓市级课题14项,每年有上百篇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发表和获奖。学校工作、各项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突出,实验性明显,示范辐射性增强,社会效益日益彰显。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四十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跻身省内名校行列。
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初创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首任校董事长和名誉董事长是施肇曾和施肇基(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兄弟。1962被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1979年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2年通过省重点中学合格验收,2003年更名为江苏省震泽中学,2004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整体迁址于吴江松陵镇(市府所在地)。 在八十六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恪守“诚朴”校训,形成了“朴实求是”的校风、“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勤奋致远”的学风。进入新世纪,本着“办现代活教育,育有用新英才”的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现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 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校占地370余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和万人体育场,每个教室都能实现多媒体教学,是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图书馆是省中小学校一级图书馆,实验室是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食堂是江苏省百佳餐饮单位,宿舍公寓化,并配备浴室。校园气势恢宏,尽显现代气息。绿草茵茵,林荫森森,是江苏省绿色学校。 学校师资雄厚,课改领先。学校中高级教师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形成梯队。现拥有吴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59名,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6名,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9名,吴江市学术学科带头人30人;拥有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1个、苏州市高中学科研究中心1个、吴江市高中学科基地4个、吴江市示范教研组6个,是吴江市免试教学研究中心。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天文为龙头、以航海模、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两翼的科普教育特色。学校被评为吴江市科普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天文夏令营和苏州市天文学会年会曾在我校召开。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本科达线人数每年保持在90%以上,有12人获得李政道奖学金,获奖总数居苏州市四星级高中前三名;53人获得唐仲英奖学金,175人获得费孝通奖学金。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市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吴江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和谐校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