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始建于1916年,原名柏木桥小学,后名柏庄小学。2001年8月底,独立建制,命名为无锡市东亭柏庄小学。2007年9月,更名为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现占地2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16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422名学生,84名教职员工。教师合格学历达100%,骨干教师占25.6%,本科率62.2%,大专以上学历占专职教师的97.56%。 办学宗旨: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办学目标:成为孩子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办学思路: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以德养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 办学策略:优化办学条件,营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细化常规管理,形成优异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发展。 强化德才兼备,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师德与专业的和谐发展。 内化全员德育,创建优秀的德育组织,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深化科研兴校,打造优质的特色课程,促进课程与特色的和谐发展。 质化周边资源,创造优厚的教育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共融。 近年来,学校紧扣“和”字校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抓手,求“细”、求“实”、求“情”地实施“制度+人本”的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抓好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等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双语教学国际化、艺体教学特色化”的素质教育之路。 作为无锡市首批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学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接待了新加坡、澳大利亚、丹麦、联合国儿基会等教育考察团,在“双语和谐教学”课题引领下,积极探索 “生活化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自编校本教材,并通过引进外教,选派教师赴新加坡、英国学习等手段,扎实有效地推进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多次在无锡市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一等奖。 本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学校自2003年起开展了“做阳光少年,塑健康人生”系列活动,着力打造艺体特色。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舞蹈《远古的呼唤》获金奖;校棒球队在2008年“江苏省首届小学生棒球比赛”中也荣获冠军。 学校致力于课题实验,还先后成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科学认读实验基地、新思维实验基地,获得了全国“双有”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现在,柏庄小学正努力朝着“为发展孩子健康个性、提升孩子生命质量的温馨家园,让每个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获得最大成功的幽雅学园,为孩子奠定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基础的美好乐园”蓬勃发展!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原省锡中分部)创办于1998年,原属“公有民办”体制学校。原有东亭、堰桥两个校区,其中东亭校区位于无锡东亭开发区,原有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25个班级1080多名学生,140名教职工。随着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2008年6月,省锡中实验学校“公有民办”体制正式转变为公办学校。在惠山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协商、支持下,省锡中实验学校成为惠山新城教育配套的首选,于2008年8月起,学校整体搬迁到惠山新城理想城市新校区。新校区由惠山开发区管委会斥资2亿多人民币建造,占地120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美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在无锡地区堪称一流,为惠山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是惠山开发区为教育事业作出的一大义举。新校区规划共计108个班级,可容纳学生约5000人。目前,学校有25个小学班,47个初中班,在校学生3600多人,教职工318人。自创办以来,学校遵奉“求是唯实”的校训,秉承省锡中百年办学所聚积的教育文化底蕴,在“高品位,精品化”思想指导下,推行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谐共进”的办学策略,以“四有”(有积极的参与热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培养的目标,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为学校教育的实践策略,以“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成绩、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着眼点,以追求真理、探求教育规律作为精神追求,以勤谨务实的作风为基本保证,努力突现“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尊敬,是同类学校中第一所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学校。学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80%左右为30至45岁的骨干教师,区、市两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学校课程结构先进,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两翼,环境课程渗透其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无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无锡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示范点学校、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惠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学校艺体工作特色鲜明,以课程超市(选修课程)为基础,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另外,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校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科普节、新年音乐会、选修课程成果展示等等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展露的舞台,让学生的兴趣发展真正“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连连、捷报频传,在惠山区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蝉联“十二连冠”,多次获得区乒乓球比赛初中、小学组的男女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区艺术节团体金杯奖,在篮球、航模、计算机奥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得过区、市级冠军(或一等奖)。目前,从高一级学校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各项活动中积极热情、能力较强、素质全面、学习成绩潜力较大等等,已成为我校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特点。从2006年起,学校在总结了前几年“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向学案转变”、“作业的试卷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组织和推行了“学案优化”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备课组集体智慧共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单位学习的最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单位学习的效益,促使学生在“学案优化”学习方式的持续引领下,养成主动、积极、高校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案优化”工作已推行了两轮,已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各科学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得以初步体现,保持每年80%以上毕业生升入四星级高中的升学率。目前,学校以“目标叙写、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多元评价、课堂观察”为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导引下开展同伴互助式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的体验以及情境的熏陶、情感的浸润中经受心灵的撼动、道德的升华。在前几年责任心和礼仪修养培养以及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同伴成长计划”这一德育工作机制。在“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的目标引领下,实施“学生成长伙伴制”,建立“同伴成长导师制”,成立学科合作学习小组等,通过推行“同伴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导师工作考评条例”以及“最佳同伴、导师评选表彰”等具体途径,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同伴成长文化,促进“全员德育”意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2012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学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达成“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学校”创建指标。紧紧依托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和合文化”理念下学校整体改进的校本研究》开题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和合特性。万里云天万里路,展翅凌云正当时。站在一元复始的崭新起点上,站在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前,省锡中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将秉承传统,凝心聚力,挥洒激情展宏图,求实创新谱华章,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能给地区教育产生理念影响,又能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实验学校”,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既继承传统教育文化,又不断有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纪名校”!
江阴市北大街小学是江阴市澄江街道办事处所属的完全小学,始建于1847年,原名君永小学,至今已有160周年办学历史。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革命烈士钱振标等均是该校校友,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曾在此任教。现有19个教学班,五十余名专任教师,近千名学生。在80年代,该校曾以“军民共建”德育建设饮誉江南,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殊荣。近年来,学校努力弘扬“尚德、唯实、和谐、进取”的君永文化,倡导“发展为根,立德为魂,勤学为心,用心为上”,先后被评为“中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江阴市AA级特色学校”、“无锡市创建红领巾小事业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江阴市行规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