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抚州市市区中心的抚州一中(原临川中学)创办于公元1901年,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抚州市唯一一所由市政府直管的、面向全市招生的中学;素有“赣东教育明珠”、“少年大学生摇篮”、“才子摇篮”之誉。校园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建有全省一流的校园网。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4个院士,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教授,300余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博士后。 1978年以来,学校仅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就有5000余人;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大奖300余人次,其中先后获江西赛区个人总分第一名7次,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在学校举办2次,有7人次先后进入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1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始于1985年的“超常教育实验”,培养少年大学生近1000人,少年班大学生61人。目前,学校有50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2人,一级教师76人。1978年以来,先后有11名教师分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0名教师分别当选抚州市和临川区中学学科带头人,3名教师担任抚州市学科学会理事长。 学校曾获得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学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还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新课改实验先进学校”、“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科技兴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座落在百里荷香的广昌盱江河畔顺化渡,山环水抱,钟武夷之灵秀,毓盱源之精华,风景旖旎,秀色宜人,殷殷学子,人才辈出,诚进德修业之胜境。学校创建于1942年,1980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老红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区时期首任中共广昌县书记杨成武同志亲书校名。 学校占地133613平方米,建筑面积28392平方米。有教学楼3幢,科技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各1幢;教工集资建房楼4幢;学生宿舍楼、学生公寓各1幢,生活设施齐全,可供1500余学生住宿。电脑房、语音室、电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及校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体育场25000平方米,地势平坦开阔;8500平方米的生物园四季草木扶疏,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芳草萋萋。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13人,其中硕士学历3人,本科100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者56人,中学一级职称者44人;受国家、省级表彰和奖励者13人次;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获省级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10人次;有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普通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11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学班63个。
临川三中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座落在市区中心。校园优雅,美丽。学校现有教学班五十四个,学生3000余人;教师210人,其中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95人。拥有一流的电脑、语音教学设施,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全新的体育器材。学校建立了网页,步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为师生掌握现代化的知识与技能创建了有利条件。 临川三中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合格+特长”的办学内容,致力培养“德美、智优、体健、趣雅”的创新人才。办学三十多年,为高等学校输送学生4000多人,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400多人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特别是为体育院校和体工队输送200多名人才。王跃东、罗军分别在北京亚运会、汉城亚运会获得划艇冠军和链球亚军。阮俊发在1997年全国少年举重76公斤级比赛获第一名,在2001年全国九运会又获举重铜牌。著名校友遍四海,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黄德欢是世界纳米科学研究带头人,唐英则是我国第一们聋哑人博士研究生。 临川三中多年是市、区“文明单位”、“安全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办学效益先进单位”、“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位于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下,风光迤丽的盱水之滨,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办学效益显著的高级中学。学校始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初名建郡中学堂;民国12年(1923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第十一中学;民国17年(1928年),更名为省立第十二中学;民国25年(1936年),增设简师并更名为南城乡村师范;民国28年(1939年),易址创办南城县立初级中学;1954年更名为江西省立南城中学,并开始创办高中,生源来自南城、南丰、黎川、金溪、临川、资溪等六县,成为抚州地区第二所完全中学。1957年,学校从旧益王府迁到现址,1979年更名为南城县第一中学至今,2002年完成初中部的剥离,成为高级中学,1980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2003年,该校共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68人,在职教职工237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91人,首批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拔尖人才2人,中共党员77人,全国教育劳模、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7人。 该校占地面积102亩,校舍整齐、布局合理,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2003年5月建成的五层现代化教学楼——世纪楼,规模宏大,设计新颖,一楼的中心草坪四季常青,大楼建筑面积达7800平方米,内含60个标准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竞赛辅导室等配套设施。实验楼为正面主体建筑,建筑面积达3700平方米,拥有10个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和多个仪器室、药品室、标本室等。投资200多万元的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达3600平方米,藏书量达7万余册,规格属全省中学一流,楼内另设有4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电化教室、2个多媒体语音室以及软件制作室、视听电子阅览室、校有线电视台演播厅、地面卫星接收传播室等。学校还拥有一百多台奔Ⅳ品牌计算机,每个教室都安装了25英寸彩电,现代化教学设施居全省先进行列。校内有标准化四百米跑道的大型运动场和全封闭灯光篮排球场。投资220万元兴建的学生公寓和食堂,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自1995年到2003年,学校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共建教工宿舍楼13栋,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 该校坚持以“凝华聚德,志存高远”为训导,坚持德育立校,创建了“‘三旗’教育、‘四育’工程”等德育模式,其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营养晚餐”入选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编写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百例》。多年来,围绕培育“四有”新人,学校制定并坚持执行了一系列的德育制度,包括:一、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二、德育十项常规检查制度。三、年级和学校行政双重值周制度。四、班会和团队活动制度。五、学生观看新闻节目制度。六、业余党校学习制度。七、家长会、家访制度。八、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九、节日庆祝活动制度。十、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制度。十一、节假日值班及治安巡逻制度等。2002年10月4日,学校成功举办了南城一中建校一百周年庆祝活动。 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首届高中毕业生邱定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从1977年以来,学校已向全国高校输送合格学生7000多人,其中少年班大学生41名。1999年高考,吴淑姣同学以638分的成绩勇夺江西省文科状元。1993年,学校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十人参赛十人获奖、满分一人、一等奖七人的杰出成绩。初中学生吕侣,参加全省计算机竞赛,连夺九六、九七年高中组全省之冠,并代表江西省赴香港参加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该校坚持科研兴校,坚持向教改教研要效益。教师中已出版专著40多部,在国家和省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60多篇。语文教师宁冠群创立的“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被有关专家列为当代典型而有影响的九种模式之一。语文特级教师谢敏2003年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编写工作。学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九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初中数学练习设计》经国家专家组终期验收,获得好评。2002年,学校开始承担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运用——和氏璧之谜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研究。 2001年,该校在全省中学中率先实施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聘任、全员合同聘用制和工资分配制度为内容的“三项改革”,形成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动态管理新格局。 该校连续三年被授予“抚州地区十佳学校”称号,连续六届被命名为江西省级“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德育先进校”、“江西省培养青年教师先进单位”、“江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校”、“江西省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卫生庭院”、“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
临川二中创建于1978年9月,座落在王安石、汤显祖故里临川城区,位于流经县城的崇宜河东畔,与美丽的中洲公园隔河相望。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任校长花惠萍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选拔参加“全国中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并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全国百所名校校长,参加了“全国百名校长访谈”节目录制。 学校现有初高中6个年级70多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工,师资合格率99.8%。校园占地面积11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宽带校园网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有达标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四季花木似锦、亭台叠翠、景色宜人。 临川二中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中考高考成绩斐然,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学校20多次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前三名,其中1992年在全国高中数、理、化联赛中,荣获江西赛区数学个人第一名,物理个人第一名,化学团体第一名,创下了一校独揽江西赛区三项第一的记录。1997年始,兰建英、周颖、付晨三位同学先后代表江西省赴香港、澳门参加全国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和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并获奖。 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嘹望》杂志、《半月谈》等近20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都先后作过报道。临川二中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临川教育现象”中一座闪光的丰碑。
秀丽的日峰山麓,清幽的黎滩河畔,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创建的孔子庙及讲学堂是江西省黎川县第一中学的发端。经历代修膳扩建,民国30年(公元1941年)8月名为“黎川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1959年改名为“江西省黎川中学”。1977年更名为“江西省黎川县第一中学”。1980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优秀教师18人,地区学科带头人3人,学历达标率达95%。 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 ,学生3270余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 ,现有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二幢,教室共54间,均配有电教设备,电教实验楼一幢,内设语音室2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及理、化、生实验室各2个。学校拥有容纳1400个座位的立体声影剧院一座。风格古朴,幽静清雅有800多年历史的图书馆(孔子庙)一座。学生公寓三幢,食堂一所。 黎川一中以“团结、严谨、刻苦、拓新”为校风,以“敬业、博学、爱生、乐教”为教风,以“勤奋、文明、尊师、善学”为学风。 学校树立“改革兴校、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着力于“优化素质、强化纪律、纯化校风、美化校园”,坚持“以量补贴、以质计奖”的分配原则,全校上下团结实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学校教学成绩逐年稳步上升。中考成绩一直居全县之首,高考成绩长期列全市前茅。每年均有许多学生进入全国著名高等学府深造,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等,特别是继2001年全市中考第一名、全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均落户黎川一中之后,再创2002年全市高考文、理科壹状元双榜眼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科学实验直属 学校、全省文明单位、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全省绿化先进单位、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全省职工职业 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为省级重点中学,黎川一中的特色是突出德育工作。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1”德育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多年来的 实践和总结,使“3+1”德育工程已形成“具体模式”其特点表现为科学有序、机制完善、评估量化、效果明显。许多经验和事迹先后在全国八家报刊上得到介绍和推广,并在江西省电视台专题播放。该项研究课题,获得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成果奖,江西省社联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黎川一中,正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花园式”的省优秀重点中学目标迈进。 黎川一中,现任校长为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十大杰出”青年、高级教师武小龙同志;现任书记为市优秀教师、高级教师吴晓宁同志。
临川三中创办于1966年秋,初名抚州市三中。校本部设在城外正觉寺侧建昌会馆,二部在城南,借用抚州市十小三个教室。是年招生7个班。1968年春本部迁入现址,与二部合并,三中校址正式确定。1969年上半年与十小合并,改称抚纺育红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1970年上半年与十小分开,恢复三中校名.1971年招办高中班,三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9年列为抚州市重点中学,因为办学成绩突出,1980年一举跨入江西省重点中学行列。1996年因为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改校名为临川市三中。2000年又因为抚州撤地设市,校名又改为临川三中。学校先后隶属抚州市教育局和临川区教委管辖,为科级事业单位。 学校座落抚州市区中心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面积70余亩。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300余人。在职教工196名,其中高级教师55名,一级教师98名。有150余人次被评为国家级及省、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拔尖人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等。有60余人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自制教具奖。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获奖论文共360余篇。 近几年,学校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购进外单位土地,扩大了学校土地面积,调整了学校的建设布局。新建校门造型独特,六层办公大挺拔秀丽,七层学生公寓设施一流,即将竣工的新的六层教学大楼更是增添学校风采。其它教学楼、实验楼装饰一新。馆藏书9万余册。学校设置有舞蹈练功房、音乐教室、画室和器乐室。学校理、化、生实验设施齐全。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现代化教学设施。装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以及10频道闭路教学电视系统,学校还将安装校园网,学校现被有关单位评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金溪县第一中学座落在金溪县城风景秀美的“锦绣墩”上,它的前身为“金溪县立初级中学”。该校创建于1939年秋,校址始设在金溪黄通,1941年春迁至金溪双塘竹桥村,同年秋;又迁至浒湾黄坊,继而并入浒湾“应钦中学”,以一块校牌两套人马的形式办学;1943年“金溪县立初级中学”与“应钦中学”分开,随即迁入金溪县城文庙内(即现金溪一中校址)。解放初,“金溪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金溪中学”,开始设立初中部,1958年增设高中部。1975年该校更名为“金溪县第一中学”,1980年该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金溪一中创建至今,己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金溪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数千名新生。特别是1998年7月学校重新组建领导班子以来,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抓实干,金溪一中的教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1999年高考上统招省专线人数达196人,李裕辉同学以645分的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荣幸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填补了13年来金溪考生无人跨入北大校门的空白。2000年高考上统招省专线人数突破300大关,杨朗、陈熠星、杨俊三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位居全市第二、三、八名,位居全省第十、十三、十六名,并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使金溪一中与久违了18年的清华大学再续前缘。2001年高考,金溪一中再创辉煌,饶星、孙奕帆两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夏聪、余仲琪两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并且该校学生在全国各大名牌院校都榜上有名。并且勇夺全市重点中学六个第一:67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5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3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0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上重点线人数比率全市第一;上本科线人数比率全市第一。全校上统招本科线(以第一次公布的分数为准)人数高达332人(不含体育、艺术类),升学率达63%,位居全市榜首,在全市重点中学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这在金溪一中历史上前所未有。2003年高考上本科统招线文理合计603人,录取率高达60%。上重点线人数文理合计达241人,饶峰云、王 璞、曾志锋三位同学高中清华大学,祝迪同学高中北京大学,跨入复旦等名牌大学比比皆是,与此同时,650分、630分以上人数均居全市各类中学第一;上重点线及本科线人数均居全市各类中学第一;上本科统招线人数比率、上本科线人数与全县人口比率居全市第一;而且600分以上人数高达106人,居全省各类中学第一。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金溪一中十分注重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新建起实验楼、图书楼、教学楼、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和教工宿舍楼。现代化教学设施发展迅速,陆续装配了五个电脑室,五个语音室,四个多媒体电化教室和一个校内电视台,此外还设有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画室和健身室。校园电脑、电话和电视形成网络,同时还拥有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德教基地”。所有这些,不仅使整个学校充满现代化气息,更为金溪一中在新世纪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01年7月,金溪一中也实行了办学机制改革,使正在腾飞中的金溪一中更加充满了活力。改制后的金溪一中,至2003年为止,占地面积达86710平方米。教职工总数近300人,教学班91人,在校学生人数达5900余人。 如今的金溪一中办学规模在全市首屈一指,管理机制充满活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综合校力不断增强,学校声誉日益扩大。在新世纪,金溪一中六千师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一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示旨,喜迎八方求学者,乐得英才教育之,努力为千千万万的学子铺就成才的道路!
临川十中地处抚州市临川区温泉镇,创建于1992年日月,原称临川县第三中学,1996年因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改称至今。临川十中是一所区属公办重点中学,2002年10月12日,被江西省评为准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30536平方米,大致形成“两苑四区”结构。“秋苑”在东,又称东苑,是师生工作、学习和锻炼场所。包括教学区,大部分运动区和美化区。“春苑”在西,又称西苑,是师生生活区和部分美化区、运动区、学校校舍总面积约为489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0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建筑物有:3栋教学楼、 1栋综合教育搂、1栋办公楼、1栋颁奖楼、7栋师生宿舍楼和1个师生现代食堂等。教学楼和办公楼内配建了实验室、电脑室、保管室、会议室、广播室和办公室;综合教育楼按省级1类完中标准配置,拥有6个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2个微机房、1个天文观测台和248平方来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主要体育设施有:1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2个羽毛球场和10个乒乓球台等。两苑四区内建有许多雕塑、亭宇、植物园和花圃.校园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校国内水泥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将两苑四区连为一体。天蓝、草绿、花香、鸟语、树声、人诵,这便是十中常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风景。 近两年,学校的学生数保持在5000人左右。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高中部班级为42个。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6人,本科学历教师180令人,占教师总数的85%强,高级教师34人,各专业教师比例与课程设置一致。学校的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潜心严教求精进取”的教风、“虚心苦学求索向上”的学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学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地域上针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区域角色不同,人员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角色不同;教育过程上,针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角色不同;部门领域上,针对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保卫处在学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订出相应的角色制度,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学校坚持走“普及+特长”的中学教育发展之硌。同时引进外资,改善办学条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临川十中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各种荣誉,教师发表和交流的论文有300多篇。95年,该校首届高考即夺取临川县理科状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夺临川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0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2001年获江西省航模大赛学生个人一等桨。同年,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江西赛区)第一名。2002年,获抚州市“绿色承诺”环保知识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该校参加抚州市(包括原抚州高中教育质量评诂,稳定在中上游,有几年甚至超过了一些省级重点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