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四中是三都中学、沙村中学撤并的一所学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内, 泰和四中被省教育厅评为2007年“人民群众满意学校”。近年来,泰和四中坚持“养成习惯、学会做人、发挥个性、展示自我”的办学特色,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个性突出、素质较高”的人才,根据学生来自全县各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该校因校制宜,坚持特色育人。一是编写《学生读本》,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收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编写了《泰和四中学生读本》,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二是采用“J+1”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至少发挥一个方面的个性。去年该校参加泰和县第六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该校音乐舞蹈作品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书画(摄影)作品,获得两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2008年4月15日,泰和四中操场上喜气洋洋、欢声雷动,师生一道同庆祝省政府传来的喜讯:泰和四中高一(2)班学生陈璇当选江西省奥运火炬手。 此次由省政府选拔确定的火炬手有377名,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4岁,选拔火炬手工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历时大半年,火炬手经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公安部门审查、北京奥组委审批确认等层层筛选产生。他们将负责奥运火炬5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的传递活动。陈璇1991年出生,2006年参加在新余举行的江西省第12届全运会上获得女子乙组五项全能金牌,跳高银牌。
枧头中学建立于1958年,坐落于江西省万安县风景娟秀的枧头镇,距万安县城6.5千米,交通便利,目前黉舍占地25680m2,有讲授班级16个,在校门生1004人。教职工57人,此中中学初级西席7人;中学一级23人;大学本科16人;大专30人,师资力量强大。讲授设施装备齐备。 比来几年来,黉舍在各级当局及县教诲体育局的精确带领下,黉舍重视以报酬本的教诲讲授理念,对峙“求真务虚,松散治校”的事情风格,教诲讲授获得了可喜成绩。曾多次获得下级的表扬,是吉安市信息技术教诲树模地,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在积年的中考中名列县初中前茅,社会影响遍及。 现在,走进枧头中学已经是旧貌换新颜,绿阴丛中的讲授楼层次清楚,文明走廊无处不折射出人文气味。
江西省安福县洲湖中学位于安福县洲湖镇文化路东端(田家村侧),这里青山环抱,碧水缠绕,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先进。校园内树木参天、芳草如茵、优雅宁静、人文景点两处,古今建筑掩映在翠绿丛中,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学校前身为著名理学家邹守益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倡立的复真书院,为当时著名的讲会式书院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名为“复真学堂”。民国初年(1911年)改为“复真学校”。1922年又改称为“复真小学校”。1936年校名改为“安福县洲湖区立复真小学”。1938年因日寇侵略,省立南昌实验小学迁入复真书院办学直至解放前夕(其间几易校名:1939年为“省立南昌实验小学安福分校”,1942为“江西省立第四临时小学”,1944年为“江西省立第四示范国民学校”,1946年为“复真小学”,1949年为“洲湖中心完小”)。1957年8 月,创办“安福县洲湖初级中学”。1959年改为“江西省安福县洲湖中学”。“文革”期间的1968-1974校名曾改为“洲湖五七中学”。洲湖中学是江西省乃至全国连续办学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崇真求实,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11人,75%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37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生为本、依法治校、科技强校”的治校方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恢复高考以来,为高校输送优秀新生500多人,培养出处级以上干部40人,博士27人,教授17人,以及一大批副教授、硕士、企业家(如身价400亿跻身2007年《福布斯》 “中国富豪榜”第六名的彭小峰)等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员。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达130余篇。在县级以上的各类教学竞赛中,先后共有316多人次获奖。 在新世纪里,学校不断提升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办学水平,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宽带上网,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己任,向着“扬历史名校、展现代风采、创鲜明特色” 的目标迈进,为办“温暖如家,美如花园,人才辈出”的人民满意学校而努力奋斗。
芦溪中学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的中部,地处石崖头的山坡上, 依山傍水,山净水秀,校园内繁花似锦,绿茎如茵,树木成荫,环境 美好。 芦溪中学始建于1967年,刚建校时独一二个讲授班,门生一百余名 ,教职工不到十人,校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校舍是乡畜牧厂的工人 宿舍。现在黉舍初具范围,门生已生长到1200多人,教职工60名,十 八个讲授班,初1、初2、初三三个年级,有三层讲授楼两栋,教工 宿舍三栋,三层门生公寓一栋,有图书室、阅览室、理化尝试室、理 化仪器室、化学药品室、音体美东西室、微机室,两个水泥球场,一 个200米跑道的田径活动场,校园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其范围位居 全县乡村中学之首。几十年来,芦溪中学为故国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扶植人才,他们工 作或战役在故国各地的各个范畴,芦溪中学有过光辉的汗青,驰名全 县,现在颠末鼎新海潮的浸礼,更向人们揭示出极新的面孔。目睹芦中的庞大窜改,瞻望将来,难怪芦中西席常不由自主的呤 道: 芦 水 清 清 润 桃 李, 溪 涓 绵 延 千 古 流。 中 麓 繁 荣 育 英 才,学 林 茂 盛 万 木 春。
吉安三中创建于1956年,是吉安市城南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定为省重点建设学校。学校规划占地210余亩,现有教学班58个,在校学生近三千人,教职工215人。经过多年的建设,三中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管理优质、教学优秀,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园林化单位”、“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对一个学校而言,质量是生命线。近几年,该校通过规范教学管理,狠抓教研教改,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2004年高考匡萃朋同学以659分的高分位列吉州区(含一中、七中)第11名,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2005年中考总平均分位于吉州区第二,数学平均分列全区第一。2006年中考总平均分位于吉州区第一,五门学科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全区第一。特色教育成绩显著,一大批音、体、美特长生被各类大学录取,2006年该校艺术班近50%的同学跨入了本科院校的大门。信息技术教育更是该校的“拳头产品”, 在全国第二、三、四、五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该校10名学生8件作品获全国一、二等奖,学校2次获全国最佳组织奖,7名学生被保送至全国重点大学就读,其中2006年保送生朱琦同学,顺利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考试,被北师大录取。 质量是生命线,环境和设施则是一道风景线。靠近三中,气派的崭新校门,新潮的铁艺围栏,浓绿的进口草坪,火红的立体雕塑,吸引着每位路人的眼球;走进校园,则是花木扶疏,曲径通幽,假山、喷泉相映成趣,宛如一座江南园林。还有那精美的庐陵文化长廊,于清幽之外,透露出浓厚的文化积淀,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独具特色的吉安三中庐陵文化长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常务副校长韩启德亲笔题名,它以一种立体而丰满的形式,书写着古朴而厚重的历史,与该校已出版的“庐陵俊杰”校本教材一起,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特的人文教育园地,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位。 一流的环境是表,一流的设施是里,表里一致才是完美的风景。多年来,该校一直用省定一类完中的标准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除常见的微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练功房等,还建有能容纳3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全区首座天文台,首个现代化校园网,全市首家机器人实验室,各办公室均配备电脑,实现教学、办公现代化,科技楼和新教学楼全部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设施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一、学校概况: 高陂中学座落在高陂镇,位于105国道旁,创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2500m2,建筑面积5726m2。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435人,教职工3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学一级职称教师20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为发展方向,打造精品学校。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 训:厚德 博学 多艺 健美 校 风:笃学 慎行 和谐 创新 教 风: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博采众长 精益求精 学 风:寻规探法 善思好问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班子成员:校长肖平荣、副校长彭一文、郭瑞阳、政工主任邱达政、后勤主任刘文福、教务副主任衷诚君 语文组:组长刘建锋、成员:刘 锋、、彭一文、刘文福、刘 杨、刘华军 数学组:组长高华柱、燕 飞、邱达政、衷存志、邱慧萍、康念全、曾秋生英语组:组长杨桂莲、衷诚君、何小华、饶小宾、郭瑞阳、刘素琴、何悦林 理化等综合组:物理教师:邓振呜、方飞云 化学教师:温余芳 政治教师:彭小全 音乐 教师:罗相域 体育教师:伍明煌 美术教师:廖蔚彬 历史教师:罗正斌 其他教师:刘淑兰、杨志栋、刘光梁 职 工:杨荣华、 高陂中学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正率领全体教职员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为建设高陂中学新形象而努力。 二、 办学特色 (一)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中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我校制定了健康教育细则: 1、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肖平荣校长任组长,郭瑞阳为副组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组员。 2、聘任具有专业知识、有经验的老师为心理健康辅导老师。 3、每周五下午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授大课与小课。 4、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和悄悄话信箱,每周三下午交流。 5、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们的心理苦恼。 (二)教学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是我校给每一位老师提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导处提出了“三招”意识(即想实招、过硬招、出绝招),并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评比课”、“同课题探究课”、“校际间交流课”。教学研究着力于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研究, 由于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高华柱、衷存志两位老师分别在县教研室举行的教学与设计比武中获得了一、二等奖的殊荣。 (三)第二课堂: 为了培养“合格+特长”的新世纪接班人,我校在每周课外活动开设了心理辅导、写作、绘画、书法、器乐、田径队等多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参与率达100%,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富有成效的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 (四)德育工作: 人们说,学习不好出次品,身体不好出废品,思想不好出危险品。为此,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视其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近年来,政工处抓了以下工作; 1、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由于前许多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家中无人看管,针对此种情况我校党支部积极行动排查摸底,开会讨论制订了《留守学生教育应对策略》,十名新老党员分别指定分配到九个教学班,实行包干帮扶,对留守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体、心理学方面作细心的指导,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2、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因地理位置特殊(学校地处国道与圩镇间)学生思想活跃,难以管理。学校一方面大力与镇派出所、交警大队密切联系,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另一方面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周上好一节班会课,每月推选一名读书之星,每星期评出一个先进班,每学期读好一本书,每个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 3、控“流”保“学”未雨绸缪,工作先行。我校根据历年春节过后时有学生难以尽快返校的不良现象,积极开通了家长热线(0796-5831025),推行了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有效地将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