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座落在甘棠湖畔,前身为江西省立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21年,是一所具有81年历史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在校生2200余人,36个教学班(含3个学前班),校园面积11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78平方米,现有教师107人,是九江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 近年来,学校注重硬件环境的建设,以逸夫楼为主体的3栋教学楼容教育、教学为一体,纳教研、活动场所为一身,除了有规范的常规教室,还有多功能的多媒体阶梯教室、多媒体语音室、自然实验室、计算机室、师生图书馆、形体室、教工之家、标准的少先队大队部活动室、软件制作室等专用教室。闭路电视双向播控网络系统将各班教室和办公室有机地连于一体,校“新苗电视台”和“新苗广播站”将最新的教育信息传送到每个师生的心田,学校礼堂是师生展示风采最好的舞台。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努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作为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致力探索“和谐教育”的科学规律;致力构建“以人文精神见长,以科学文化显优,以创新实践成特”的办学模式,让“和谐民主的管理、自主探索的教学、务实开放的教研、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美育人的环境”贯穿于实现办学理念的实践之中;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以校为本”的思想,坚持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专题研究,朝着“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研究专题化,教学结构优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人才素质化”的目标迈进。 辛勤的劳动结出累累的硕果。1998年,学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现代教学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探教学法实验基地。近几年,先后荣获省“德育示范校”、“省电教示范校”、“省少儿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年教师工作先进集体”、“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学校”、“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安全小区”、“省卫生庭院”、“市文明单位”、“市精神文明窗口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少先队多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中队”、“全国队报金奖学校等称号。我校与国际、国内名校建立了一定的交往,和日本国玉野市第二日比小学建立了国际友好学校关系,还多次接待了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宾的访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九师附小在“和谐教育、主动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以更加勤奋务实的精神,砺志有为,聚力育人,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教学质量一流的名校。现有35个教学班,3个学前班,2318名学生,111名教职工。学校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数学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优秀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授予该校为少儿计算机考试培训基地,全国教学引探实验基地。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试验基地。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列入首批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示范学校。 学校从1984年起先后开展了各科教材实验,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更是进入了快车道发展的黄金时期,承担了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的实验任务。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理念,“以育人高环境,管理高水平,教学高质量,人才高素质”为办学目标,采取了“把握一个关键;做好两个动员;采取三个引领;实现四个结合;构建五个平台;力争六个突破”的有力措施,已逐步形成了“课程结构立体化,教师素质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办学特色。 学校一向追求高质量、高品味、创品牌的办学目标。近五年中,学校教师在教学竞赛中,4人次获省级一等奖,1人获省二等奖,25人获市、区一等奖。学生在全区历年抽考和毕业汇考中学习成绩名列前矛,而且,学生在数学奥赛、计算机奥赛和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市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多次代表九江市参加全省比赛。在全市两届珠心算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有2名学生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珠心算比赛。学校鼓号队多次在省、市、区表演赛中获特等奖,在市、区田径、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竞赛中成绩屡居榜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柴桑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向着“全国名校” 的目标迈进,是柴桑人永不停歇的脚步!学校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北倚“京九”,南望匡庐,庐山区实验小学座落在九江市南端庐山区政府所在地十里铺,是庐山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其前身是九江乡村师范十里实验濂溪小学堂,创办于1933年,后几易其名,于1997年成立庐山区实验小学改称现名。学校经过70多年的积淀,已建成九江市庐山区示范性窗口小学。学校校园面积10265m2,建筑面积7158 m2,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86人;教职工132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65%,小学高级教师占71%。 学校教学区三幢教学楼成一字并列,雄伟壮观,办公楼南面耸立,互为衬托,中间带200米环形跑道的大操场,草坪绿草如茵,四季桂花香樟翠柏错落掩映,南北两侧花坛相缀,校门口大型雕塑,道路两旁文化长廊,教学楼内走廊文化,教学楼前庭院文化,英语角等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相互交融,校园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邹校长提出的“合作成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的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 为创办一流学校,学校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 校 训: 博爱、健康、明礼、自强 三 风: 校风:爱校、文明、严实、和谐 教 风:爱生、敬业、互助、创新 学 风:尊师、守纪、好学、进取 奋斗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创一流,用二至三年时间创办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德育示范学校,力争跨入全省示范性小学行列。 办学思路: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特色为先,育人为本,坚持语、数、英齐发展,个性活动促全面。 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一专多能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规范有特效。 办学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 培养目标:启智、导行、知行统一 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注重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工作方针: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管理强校,质量固校,科研兴校,信息腾校 发展理念:面向现代化,教育个性化,发展国际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素质优良化,人才培养素质化 人文精神:确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 确立超越自我的幸福观 确立实现自我的价值观 树立自我实现的发展观 辛勤的耕耘取得喜人的收获:教师每年获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获奖(发表)、赛课几十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竞赛亦有几十人次获奖。学校为此赢得了“国家尝试教育实验基地”、“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瑞昌市实验小学座落在瑞昌市湓城街道求智路旁,其前身可上溯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的瑞昌“官立高等小学”。此后历尽沧桑,几迁校址,曾先后易名为“湓城小学”“城镇一小”,1983年恢复现名,1986年迁入现址。 学校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有教学楼四幢,设有音、体、美、劳、微机、语音、科学等十二个活动室。学校现设50个教学班,3100名学生,现有教职工135人。 为了满足残疾儿童入学,1992年9月,学校开设了聋哑班。1999年经市政府批准,聋哑班扩编为“瑞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由实验小学统一管理,面向全市招收聋哑儿童。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育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教育思想,通过养成教育、挫折教育、雏鹰评章、行为规范考评教育形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了“学校无闲景、处处教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德育教育工作局面,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卫生庭院,连续六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还被评为九江市文明学校、依法治教先进示范学校。免疫工程工作在省电视台播放。 学校在“教研上水平,教改求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已完成了“集中识字”“注提识字”“景山教材”“省编教材”的实验任务。“小学语文学法及其指导”“课内目标自学”等省级科研课题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承担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思品活动课课型研究”的省十五规划课题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的116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576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学校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在教育科研中,充分利用CAI课件资源,投影反馈式教育、计算机网络同步教学、思品与生活教育声像教学、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在全面展开,电化教学已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学校已通过九江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验收。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已成为瑞昌“实小精神”,由市委宣传部倡导并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文明、健美、诚实、奋进”的校风,体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显著成效,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硕果累累。 瑞昌市实验小学正在校长的带领下争优创先,力争把学校办成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全优的省示范学校。
九江市浔阳区龙山小学始建于1910年。学校成立90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全面培养、打好基础、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形成了“勤学、好问、博览、多思”的学风,“文明、勤奋、团结、向上”的校风,“严谨、善导、求实、创新”的教风。学校历年来均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先后被江西省卫生厅授予“省卫生模范学校”、被团中央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雏鹰杯’‘五自’优秀课题小组”、“全国‘手拉手’先进集体”。1981年以来,学校大队部十多次荣获中国少年报社“读书读报先进集体”;师生在参加全国、省、市、区历届举办的语文、数学、书法、绘画、文艺、体育、演讲及文稿征集等各项比赛中夺得的奖杯、奖旗、奖状数不胜数,为龙山小学增光添彩。 近年来,学校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学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并经常邀请校外辅导员(巡警)到校讲法制课,采用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形式,培养祖国后代。 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鼓号队多承担接待外事任务和参加重大庆典活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近年来页很出色。学校在狠抓上好室内外体育课外,还着重抓体育活动课的开展。98、99年学校连续两年在区田径运动会夺得总分第一。 学校在抓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又狠抓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现有教师81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38.8%。近年来,学校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培训,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大练兵”活动,多学科的公开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在学校形成了狠浓厚的教研空气。 改革开放以来,龙山小学全体师生决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师建设为主体,加强宏观管理,尽力加快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为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始建于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教学质量一流的名校。现有35个教学班,3个学前班,2318名学生,111名教职工。学校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数学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优秀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九江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授予该校为少儿计算机考试培训基地,全国教学引探实验基地。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试验基地。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列入首批建设中的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示范学校。
星子县第一小学地处风景秀丽的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南古镇——星子县城,是 一所规模教大,在县、市颇具特色的城镇小学。有教职员工百余人,学生2000余人,建有 计算机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媒体投影教室、图书室、会议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该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校风“团结、勤奋、务实、创新”为动力,大胆改革 教学方法,进行了中央教获科所教材实验,电教整体实验、快速阅读实验、学生能力考察实 验等多项改革。受到省教委的表彰,近几年以来,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数学、作文、自然 实验、信息技术知识等竞赛获奖百余次。 该校管理严谨,教学扎实,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后勤服务为后盾,以现代 教育技术为契机,大力加强教改,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强校之路。 星子一小在改革中奋发进取,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1983年被省教委、省体委 命名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3年被市教委评为“文明学校”、1978年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 国红旗大队”、1990年被九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同时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 体”、1992参加省“八一杯”数学竞赛获团体总分二等奖。1995年获全国数奥团体三等奖、 至今共获省电化教学先进单位4次,2001年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2年获市委、市 政府“文明单位”,2004获市教委、市体委软式排球赛小学女子组第一名、2004年获团市委、 市教委、市少工委“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新厂小学地处东市区华意压缩机厂隔壁,新建于1986年,是一所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公办小学校。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由原来的3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700余人,教师由原来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30多人,并配有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图书室等是一所竟成镇乃至昌江区都有较大影响的小学校。 1、学校有较团结的行政集体,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校领导能以身作则,做到奖罚分明,使学校日常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2、学校有着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年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在学校里起主要作用,年青教师虚心学习,通过岗位练习,五项全能基本功训练等活动,不断成长,在教学上已崭露头角,已有多名青年教师在省市区举行的教学比赛中获奖,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上好文化课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学校从三年级起开设了电脑课和英语课教学,另外还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的爱好,促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我们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国策的引导下,我校全体教师信心百倍,勤于工作,相信新厂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历史沿革——竟成小学由爱国知识分子方芷庭先生创办于1913年,取古语“有志者,事竟成也”,命校名为竟成小学。1933年以后,该校曾几易校名为里仁乡小学、里仁乡完全小学、市立六小、浮梁里仁小学、浮梁师范附小。1955年9月,学校根据邵式平省长的意见,重新恢复竟成小学这一校名。 典型事件——1917年,江西省巡按(省长)戚杨视察竟成小学时曾题送“学续懋昭”金匾。1935年,江西省教育厅长程时变观察该校对管其为“乡村小学的楷模”。大革命时期,邵式平、马步英等许多革命前辈曾多次在竟成小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史称竟成小学是“浮梁地区的赤色大本营”。解放后,邵式平任江西省省长期间,曾两次视察该校,对该校寄予厚望,亲笔题词:“竟成是革命的摇篮,竟成精神要发扬光大!”并两次拨款给学校改建校舍。1994年,竟成小学被列入中国教育大辞典,是昌江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辉煌的今天 基本槽况——目前,全校共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42人。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5人,中师学历4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8.2%。学校占地面积 6400平方米,教学大楼一栋,总面积2331平方米。综合实验楼一栋,总面积1120平方米。教师宿舍二栋,共有37套(户)。教学辅助用房有了进一步完善,有阶梯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校史室、教具室、荣誉室等等,已按国家教委和省颁标准配备了实验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及图书。校园环境洁净优美,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学校被评为市校园建设“六配套”、“三配套”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该校每年毕业班合格率均在95%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区“教学管理优胜学校”在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总分获得了三连冠,在全市“雏鹰起飞”体育竞赛中也多次获得团体总分农村组第一名,该校多次被评为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实验教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家庭教育也结硕果,被评为市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德育工作大放异彩——该校通过十年德育整体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现已基本形成“内容系列化、实施阵地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制度化”和“以德为首,带动全面”的特色与格局。该校“革命传统教育室”被列为全区德育基地,《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德育整改》经验文章作为全省教改成果在《江西教育》杂志上发表,《坚持三举措,播洒爱国情》已由省推荐到中宣部作为《全国爱国主教育,百例》备选文章。该校曾多次被评为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0年被省教委授以“江西省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师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建立了田径、书法、绘画、数学;科技、文艺等各种兴趣小组。近年来,教师获全国奖励1人次,省级奖励6人次,市级奖励50人次;发表教学经验文章,省级以上5篇,市级20篇。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的10人次,省级23人次,市级100余人次。 学校管理科学严谨——该校实行了教师聘任制的用人制度改革,班集体责任制的班级管理改革,部门责任制的行政管理改革。学校管理通过了市级“学校管理督导评估”,荣获了全市首批“四星级学校”,95年并通过了国家教委督导班评估组的评估检查。美好的未来 该校正筹划着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设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新征土地建田径运动场,全面推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以及陶艺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乐土花园。
小港嘴小学是竟成镇小港嘴村的一所完小,97年9月新建的教学大楼位于银曙路旁,以捐建人邵逸夫先生的名字命名。学校占地面积20亩,教学大楼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有教师40余人,学生1100多人,广播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都一一配备,2001年又自筹资金配备了一流的电脑教室,使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提高,学校拥有一个宽阔的操场,修建了标准的篮球场,和60m的田径跑道,并投资三万多元植树上百棵,种植草坪近1000平方米,修建了十多个小型花坛,美化了校园,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校注重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提高积极地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探索素质教育的各种途径,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学校各项工作考核均能名列全区的前茅。 首先,学校从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基本点,在教师队伍中经常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地宣传、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向上,向党组织靠拢,现已有三人光荣入党,数人成为建党积极分子;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教师基本技能,教师学科基本功等各项业务知识的学习、考试,并都已取得相关的合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自学、普通话、电脑、英语等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现已有6人取得大专文凭,十多人通过自学考试大部分科目,即将毕业,3名青年教师获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2人获电脑及英语培训合格证书。实际有效的措施,既使教师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也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知识的提高近年来,在区、镇论文竞赛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等竞赛中,均有多人获一、二、三等奖。99年华梦平老师的电教深《龟兔赛跑》获区电教录相深一等奖、省三等奖,思品课《说谎话,害处大》获区思品优质课一等奖,市二等奖,方小华老师获区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其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校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近年来,我校五年级学生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一直居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与学校的精心管理和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八字校训深:牢牢记在每位教师的心上,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开展劳动与注重教育,学校充分利用茶山劳动基地与南山革命烈士墓德育基地,结合少先队大队部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主题班会。升降旗,慰问孤寡老花镜人,反对法轮功、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教育,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被评为区、市优秀班干、三好学生。学校积 极开展奥林匹克数学、语文知识、体育、自然、美术等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90年张翔获美国奥赛二等奖,95年志勇获比赛一等奖,华赛二等奖。99年关迎钢获区“安全教育征文”一等奖,陈虹桥获区“中华魂”《伟大的祖国》读书活动演讲一等奖,市三等奖。2001年在区田径运动会各2002年周欢制作的“布本”又获得市“家教杯”万件小制作一等奖项比赛多人获一、二、三名,集体总分第二名,严谨扎实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同是也受到深圳的思想教育。 学校针对附近流动人口多,家庭困难,子女入学难的实际问题,采取减免杂费、借读费等有效的措施,专门开设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班,既稳定了学校的生源,也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保证了我国几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 当然、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学校的工作责任深远,小港嘴小学全体教师会更加努力,创造更美好、更辉煌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