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四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这里有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们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的产生就是为了传播文化,给下一代以最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吉林市第四中学是一个环境秀丽的地方,这里能够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心情学习。
学校拥有18个标准教学班的教学楼,配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容纳二百多人的阶梯教室、多功能电子备课室和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学校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勤于钻研、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全校95%教师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中高级教师 35人,;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 2 人,区级骨干教师 9 人。这些教师多年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1人被评为吉林省师德标兵,2人被评为长春市师德标兵,多人荣获长春市优秀班主任、南关区先进教师称号。 近几年来,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和论文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论文1篇,省级论文10篇,市级论文12篇,区级论文多篇。学校独立承担了《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研究》两个长春市级科研课题,多年来,我校教师、学生获省、市、区各类奖项多项,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喜爱的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参加了全区中小学生广播操比赛工,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参加了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的表演和演出;学校开展了“我生活、我快乐”阳光少年成长展示活动;每年一届的学校秋季运动会和棋类大赛更是同学们的最爱;学生们动手做的手工作品更是得到各界的好评。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花园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我校连续七年被评为南关区中考达标先进学校,中考成绩逐年提高,2005年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比例达到63%,2006年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比例达到65%,2005年有6人考入“七大校”,2006年有5人考入“七大校”。 2007年更是辉煌的一年。在2007年中考中,32名报考高中的同学,26名考上他们理想的高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永长小学的合并,使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规模上、教育教学水平上都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为将来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机遇与挑战,十四中学将借助教育均衡发展、按城市规划必须保留中学且必须加以改造达到优质办学标准的学校的契机,十四中人将不懈努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优质平民教育,让进城务工子女和社会弱势群体享受一样的优质教育,共创十四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是2007年6月由龙岗中学和龙岗中心校合并而成,是一所海拔1270米的高寒山区学校。建筑面积1187平方米。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职工56人,教学班9个,专任教师49人,学生总数为121人。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领导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学校教职工中享有较高的威望,领导们正以“开拓、团结、廉洁”的工作作风创造一个好班子,优秀班子。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都能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能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团结合谐的合作精神,善于反思的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的无私精神,并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社会各界良好的赞誉。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坚持新课程理念,投身实践。中学部实践的“杜郎口”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坚持,学生的练习,在县局中学部教研员的指导下,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小学部实践的“主动学习法”荣获县级科研成果奖,学校的课改使学生受益匪浅,以至于县实验中学的教师说龙中的学生会学。学校发挥本校的优势,实行了师资互补,自然衔接,养成了良好的学生行为习惯,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位运行。学校坚持让每一个教师都进入思考研究“高效的德育,高效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理念中来,同时学校也正以塑造健康快乐的学生群体,打造反思性教师团队,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实现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让家长满意的学校而奋斗。
长春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8年,其前身是东三省特别区立第七中学,1948年长春解放后,由吉林省立高级中学、吉林省立长春第一初级中学及吉林省立长春第二初级中学三校合并,更名为长春市立第一中学,她始于国家生死存亡岁月,成长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在7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几代一中人始终以“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形成了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1963年就成为吉林省七所重点学校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在“全面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教师全面发展有特点,学校全面发展有特色”为目标,走上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基础,以师培为保证,以排球为特长,以质量为根本,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和科技楼,楼内现代化设施齐全,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标准化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演播室、闭路电视系统、艺术活动中心、体育馆、乒乓球馆、健身房、形体室等现代化设施,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现在,我校又装备了班班多媒体,使学科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整合,完全符合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设施标准。校园美化绿化,环境幽雅,同学们可在操场上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项体育活动,也可在绿荫下座椅上看书学习。校园内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府气息,是学子们理想的学习、生活、成长园地。 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过硬,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141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40%以上中青年教师为省、市级岗位练功十佳教师、优秀教师,有18人次获东三省、市说课大赛一等奖。74%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在省市高中学校中居首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发展之路,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水平。目前,学校获市批准立项的《高中生审美素质培养的取向》和《商业社区学生学习心理素质教育》、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教育实证研究》已经结题,成绩为A级。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国家级课题《交往式教学模式研究》、《校本教材实验推广研究》,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市级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实验研究》。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参与撰写著作23部,发表论文108篇,获奖论文100多篇,积累校内论文300多篇。在每年的研究成果展示日里,学校教师的观摩课受到来自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的好评。 学校十分重视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学校组织“学雷锋为民服务周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升旗仪式”、“劳动值周班”等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关心自己身边的同学、教师、父母做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师生情、父母情、同学情。一中特困生人数多,为此,学校大力实施“爱心工程”成立“希望工程部”每学期师生捐款,教育学生弘扬扶困济贫的美德,几年来一中没有一名贫困生辍学,“爱心工程”不仅温暖每个困难学生也感动着全校师生。 长春一中秉承老校优良传统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以排球为传统项目,推进体育特色工程,为学生成才开辟道路。长春一中是体育传统项目校,有田径队、男女排球队,尤其女排在省市比赛中一直蝉联冠军。已向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 学校本着发展的原则,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大庆石油高中、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哈师大附中等学校建立友好联谊协作体,作为学生的砺志活动基地,假期组织学生到大庆学习铁人精神,到内蒙去体验西部生活,到哈尔滨参加冰雪节。在国际交往中,我校还与日本金崎町进行友好往来,互派运动员进行球技切磋及体育教学交流。又与新西兰马其顿中学结成了友好协作校。 经过七十多年的沿革与发展,经过几代一中人的共同努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成材教育硕果累累,许多优秀学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理想的高等学府,2003年、2004年,我校高考成绩突出,连续获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现在,学校已成为省教育科研优秀实验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课程改革样本校、市首批教师发展型学校、市素质教育科研先进校、市岗位练功优秀校、市花园式学校、市综合治理标兵单位、东北师大毕业生就业基地校、东北师大教科研实验基地校、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基地校、市科研引领、整体推进教育工作先进校、国家十五课题语文创新作文实验基地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校、巾帼文明示范岗单位、市卫生工作先进校、市德育工作先进校等。深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赞誉。 长春一中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位,努力把学校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重特色、育英才、优质名牌”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让学校成为“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让教育融入社会,换教于民,让学校成为学习型社区的核心主体,为长春市的社会经济、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公共教育服务。
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植根于东北师大丰厚的教育资源之上,校址位于风景秀丽的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校园面积 2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学校毗邻东北师大净月校区,在吉林财贸学院、华侨外院、吉林农大、中医学院等大学的环抱之中。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教育环境,校园建设富有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书香气息。一栋栋以赭红为主色的楼群,形成一体(教学区)两翼(生活区、运动区)的格局,主楼大厅天圆地方、九九归一的构图,昭示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踏进校门,是鲜花簇拥的创新广场,高耸的校标彰显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放眼望去,是一河、一湖、二桥、六路、二园:河湖碧波荡漾、锦鳞浅翔;剑、虹两桥南北对恃,剑桥似剑,虹桥如虹;六路纵横相连,成网络状,横贯东西的是园丁大道、学子大道。纵行南北的是明德、正心、诚意、格致四路;行园、知园像两颗珍珠,镶嵌在楼群间,亭台水谢皆成趣,读书休憩两相宜;片片绿地,芳草鲜美,树荫蔽地,装点着绿色校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构成我校育人环境的独有特色。既呈现出现代物质文明的豪华,又显示着华夏古老文化的儒雅,是潜心攻读的学府,又是赏心悦目的花园,宜神宜身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 学校具有多元化办学体制,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全程基础教育于一体,是教育部指定的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基地校;还创办了音乐附中、美术附中、舞蹈学校,将基础教育与专长教育相结合。这种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为国家培养多规格、多才艺、品学兼优的精英人才。
春外国语学校是1963年9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创办的全国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长春外国语学校隶属吉林省教育厅,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示范性普通高中。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三所具有高校保送优秀毕业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每年有165名高三优秀毕业生保送全国重点大学。 长春外国语学校毗邻风景秀丽的南湖公园,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校园建设规范,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完备。 长春外国语学校多年坚持“以人为本、平等教育、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形成了文理兼长、外语突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特色。外语教学使用全国外国语学校专用教材,突出小班授课、全程外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引进国外同期原版教材、外语活动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先进而独特、国际教育交流不断扩大等特色和优势。 建校五十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1985年起我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保送学生1000多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我校在保送多名优秀毕业生的基础上,仍创造了十三届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的佳绩。在文理兼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每年均有多名理科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1998年获得长春市高考理科状元。此外,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学科竞赛中也屡获殊荣。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现有学生约5000人,开设英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学制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教师30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高级教师74人,教育科研型名校长2人,教育科研型名教师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0人,省级骨干教师33人,市级骨干教师60人,已经取得和正在攻读博硕士研究生学位160余人。 从1977年我校被定为长春市开放单位以来,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团组200多个,接待外宾3500多人。学校还从1989年起分别与俄罗斯、新西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十几所兄弟学校建立了国际间校际交流关系。学校办理学生公派、自费出国留学1000多人,教师出国进修、工作访问逾百人。 2012年8月,李颖校长担任外国语学校校长后,李校长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外语学校“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全面启动学校的整体改革和未来发展规划。现在,长春外国语学校正朝着“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现代化,创建全国一流外国语名校”的办学目标迈进。
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坐落于伊通河东岸惠工路立交桥旁,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始建于1972年3月,1983年由108中学易名为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1992年经市教委批准,成立长春市赴日学生预备校。学校现有高级教师96人、一级教师189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市劳动模范4人;全国优秀班主任2人、省市优秀班主任2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8人;获市级以上各种奖励489人次,学校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现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分为南北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4928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38平方米,教学设备齐全,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综合教室、电化教室、演播大厅、电子图书馆、双向闭路电视、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网,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图书室、阅览室共有藏书15万余册。几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科各级竞赛中有632人获奖,中考连续15年名列第一,92、97、2000,2003,2004年五次夺得中考状元。学校开设英、日、俄三个语种,在小学、初中试行双语种教学实验,特聘7位外籍教师任教。学校体育设施先进,1999年8月游泳馆、体操馆、体育馆落成,现全面对学生、教师开放,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体育传统学校,涌现出举重世界冠军;省女子速滑冠军;省少年女子乒乓球冠军、亚军、团体冠军,学生书法作品参加国际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10月北校综合楼落成2002年1月南校小学部西楼落成为我校学生学习、活动提供了更优越的环境。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市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
长春市第六中学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始建于1952年,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长春市第六中学已成为省、市先进学校,省政府、省教育厅办学水平督导评估A等学校,长春市素质教育科研基地校,市综合治理标兵单位,长春市“花园式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国家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162人,特级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44人,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3人,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17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24人。 学校占地七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两栋、科技实验楼、体育馆各一栋。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已实现网络化,教师配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每个教室配有闭路电视,并开设了七个校园频道。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学生电子教室、图书阅览室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优雅的环境。 学校始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在办学理念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探索和开拓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在办学宗旨上,学校坚持“实施一流管理、建设一流队伍、创办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在办学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恪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在德育建设上,注重情感教育,突出个性培养,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研究上,坚持以教科研促发展,实现由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转变。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18项,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了严谨、创新、勤奋、奉献的教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长春市九十八中学地处大经路与三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学校于2001年在南关区第一家完成校园网建设工程,成为“联想首家数字校园”,电教设施齐全,班班备有微机一台,教师、学生可以24小时上网查询各种信息,因此“网络德育”孕育而生,成为九十八中学办学特色之一。 校长刘春玫同志,女,今年40岁,教育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津贴。1980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数学系,1989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进修,深造结束。在20年的教育工作中,担任过班主任工作,教几何、代数学科十六年,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教学副校长等职共四年。1999年2月担任了九十八中学校长一职。主要事迹发表在《中国中青年新闻人物年鉴》一书中,98年教师节,长春电视台、城市晚报分别报道了她的事迹。 九十八中学的“小班办学”来 源于刘春玫校长提出的“精致教育"的概念,这种办学思想获得省市区领导一致认可,深得家长的信赖。九十八中的老师让您满意而来,高兴而去。 学校小班每个班级35人,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习型品牌,使学生思想意识精品,知识掌握精确,运用能力精当,整体素质精彩。这就是长春市九十八中学的办学特色:“小班办学、教学和谐、网络德育、创精品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