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始建于1986年,它是由长春市朝阳中学、长春市第六十七中学改建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建校伊始学校环境差设备少仅有6个教学班,240名学生18名教职工,学校占地面积6287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几年来,为了改变学校的这种状况,各界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998年度,学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精心管理下,又步入了一个新台阶,扩大教学楼面积550平方米,重新整修操场,维修粉刷教学楼,创建微机室,增添先进教学设备,建成了市极花园学校,实验实施成功教育,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三月,长春市第六十七中学与六十八中学整合,改名为: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振兴学校”,区“教学质量先进校”,“普九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区“科研课题实施先进校”,“电教装备先进单位”;“课堂教学创新开放校”;省“创新教育校”、“长春市课题推动教育改革先进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单位”等。 如今,学校正以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创新成功教育,为使我校达到一流办学水平、规范化义务教育学校而努力奋斗。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建校于1965年,校址位于工农大路东侧、解放大路立交桥畔。这里环境优雅,交通便捷,62路、25路、270路、228路、265路、258路等公交车都途径本校。近四十年来,学校各界领导班子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打造了六十八中发展上的一个亮点。2002年08月,以新校区投入使用为标志,长春市六十八中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学期,全校教学班由原来的34个增加到46个(含3个实验班);学生人数由1871人增加到2480名,教职人员186名,其中本科学历近150名,研究生学历(含在读)78名。校园面积达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加到两万平方米,由三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综合楼,体育馆,学生公寓等现代化设施组成了六十八中校园的整体格局。 一年多来,在朝阳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区教育的直接领导下,学校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职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教材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团结一致,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全面加强名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加大工作力度,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前提,在营造一流的育人 2001年前该校唯一的教学楼 环境上,该校坚持了硬件(校容、校貌)、软件(内部管理改革)两手抓,实现了两手硬。在自然环境建设上,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先后投资八百多万元对原有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改建。新建七百平方米教学楼,新增八间教室和八间办公室。教学楼外墙瓷砖挂面,教学楼内部各楼层、走廊和教室进行装饰,新建了水洗厕所,使教学楼内楼焕然一新,学校面貌发生本性的变化。 2002年,办学规模扩大后,校区改造规划方案总体规划设计理念体现了“三化”原则,既绿化、美化、彩化。校内布局实行动静分开,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错落有致。全市一流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现代化的演播厅等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规划中的现代化塑胶跑道、塑胶篮球、排球场地、阅览室、天文台、气象台、各种活动室,为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实现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温馨卫生的学生食堂,整洁舒适的学生公寓,更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六十八中学以幽邃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校园格调,构成解放立交桥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软件环境建设上,该校通过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增强了学校的发展活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市教委关于实行“四制”、“四定”,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加强学校管理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方面进行努力探索:制定了教职工工作考核方案,实行一评四挂,实行了结构工资制,中层干部、班主任聘
长春市第十二高中地处平泉路,是长春市教委直属的独立高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19世纪80年代的“养正书院”为其前身,因而有“长春第一校”的美誉。目前,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人,中级教师37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在读研究生18人,在校学生1100人,20个教学班。每班配有29英寸彩电、有线广播、投影仪等,并建立了录音制作、音像编辑、闭路电视、语音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微机网络等。学校现设有高标准的语音室、电教室、微机室及多功能教室,配置了现代化的实验室、活动室、阅览室。目前学校已完善高标准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达三万余册。校园环境优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美丽别致。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学方针是: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学校注重科学管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特别重视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高深的教师队伍。三年来,学校共有12名教师荣获省、市级奖励。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系统工程概括为:一个目标,即培养“四有新人”;一条主线,即“爱国主义”教育;三个“重视”,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规范养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特长。学校开辟了体育、美育等第二课堂,聘请美国教师来校授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欢迎。 学校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为主线的原则,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力求务教学之本,求质量之实。三年来,学校在科研工作及高考、会考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2000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课题87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市级8项,撰写科研论文252篇,其中获市级以上奖励的有71篇。在97~99年高考中,升学率逐年上升。聂涛、吴涛、方佳蕊三名学生分别以当年学校最高分被武警部队技术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吉林大学录取。 三年来,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长春市素质教育科研基地校、市花园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长春市教育科研特色项目校。现在,十二中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加强教育实践为实现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为开创学校振兴的新纪元而努力奋斗。
长春市第十三中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和长通路交汇处,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它历史悠久,建校于1956年,半个世纪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校已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花园式学校。在以张彩文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眼光,“爱心施教,诚信育人”的理念,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长春市第十三中学是一所非改制不收择校费的公办全日制初中,位于长通路和亚泰大街交汇处,交通便利。 在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一部分改制校靠大量的投入和良好的生源,在办学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大部分非改制校随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急剧下降。而十三中学凭借着科学管理和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一般校里办出了特色和声誉。 一、“人和校兴”小气候的营造,比较适合不太被关注的孩子来校就读,追求师生的幸福是学校教育生活的目标,学校特别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进行思想交流,体验人生感悟,使其不但感受到事业成功,而且感受到生活幸福。所以,十三中学的教师不但敬业而且乐业,能用自己的生命体会他人的生命,这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被关注的学生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个人的学习潜能也能无限地发挥。 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自2004年以来,中考综合成绩居南关区B组(一般校)第一名,学生的去向有附中、省实验、十一高、市实验、市二实验、六中、八中等。2007年中考,其中一个班的升学率为97%,创下了历年中考最好成绩,因此,该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南关区中考优秀学校。 三、推荐生制度向一般校倾斜,使中等偏上的学生有机会到一类高中学习。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家庭比较困难,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尽人意,这样的学生到该校读初中很有优势,经过学校三年的培养,能够争取到被推荐的机会,而且三年后,这些学生心智都比较成熟了,凭借在初中三年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到高中后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将来上大学也是必然的。 四、奖学金制度的建立,为家庭减轻了负担,给孩子的成长增添了自信。学校从2003年起设立“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制度”,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每年“五四”主题校会上发放。从今年开始,学校又改进了奖励方式,增设了奖项,设立了综合奖和单项奖。综合奖:五育并举全优奖:500元;自立自强优秀奖:300元;不甘落后进步奖:50元;勤奋朴质劳动奖:50元;百折不挠乐观奖:50元;发展兴趣特长奖:50元;自我管理平凡奖:50元;懂得感恩孝顺奖:50元和奖给家长的大爱无言奉献奖:200元。这些奖项不仅兼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设特色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校内免费开设特色兴趣活动小组,共设有六个专业:声乐、美术、舞蹈、微机、篮球、乒乓球。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的第七、八节课,有专业教师任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专业进行学习、训练,每年“五四”主题校会进行汇报演出,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味,同时也为学生参加推荐生加试做好了准备。 长春市第十三中学是一所非改制不收择校费的公办全日制初中,位于长通路和亚泰大街交汇处,交通便利。 在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一部分改制校靠大量的投入和良好的生源,在办学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大部分非改制校随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急剧下降。而十三中学凭借着科学管理和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一般校里办出了特色和声誉。 一、“人和校兴”小气候的营造,比较适合不太被关注的孩子来校就读,追求师生的幸福是学校教育生活的目标,学校特别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进行思想交流,体验人生感悟,使其不但感受到事业成功,而且感受到生活幸福。所以,十三中学的教师不但敬业而且乐业,能用自己的生命体会他人的生命,这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全身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被关注的学生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个人的学习潜能也能无限地发挥。 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成绩名列前茅。自2004年以来,中考综合成绩居南关区B组(一般校)第一名,学生的去向有附中、省实验、十一高、市实验、市二实验、六中、八中等。2007年中考,其中一个班的升学率为97%,创下了历年中考最好成绩,因此,该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南关区中考优秀学校。 三、推荐生制度向一般校倾斜,使中等偏上的学生有机会到一类高中学习。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家庭比较困难,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尽人意,这样的学生到该校读初中很有优势,经过学校三年的培养,能够争取到被推荐的机会,而且三年后,这些学生心智都比较成熟了,凭借在初中三年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到高中后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将来上大学也是必然的。 四、奖学金制度的建立,为家庭减轻了负担,给孩子的成长增添了自信。学校从2003年起设立“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制度”,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每年“五四”主题校会上发放。从今年开始,学校又改进了奖励方式,增设了奖项,设立了综合奖和单项奖。综合奖:五育并举全优奖:500元;自立自强优秀奖:300元;不甘落后进步奖:50元;勤奋朴质劳动奖:50元;百折不挠乐观奖:50元;发展兴趣特长奖:50元;自我管理平凡奖:50元;懂得感恩孝顺奖:50元和奖给家长的大爱无言奉献奖:200元。这些奖项不仅兼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设特色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从2004年开始在校内免费开设特色兴趣活动小组,共设有六个专业:声乐、美术、舞蹈、微机、篮球、乒乓球。活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的第七、八节课,有专业教师任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专业进行学习、训练,每年“五四”主题校会进行汇报演出,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味,同时也为学生参加推荐生加试做好了准备。
长春市第六十二中学学校建于一九八一年,现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程。位于长吉公路南线四公里处,与装甲兵技术学院,长春市16中及花园小学相邻。是国家创办的基础教育初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5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四十七人,其中大学本科教师二十八人,双学历教师六人。职称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教师九名,一级教师十四名。 跨入新世纪以来,开发区增大投资力度,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现有一个现代化微机室,两个多功能电教室,班级配有电脑,教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新接收的教学楼可满足学生食宿需要,更适合封闭式管理。 自二00二年始,学校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上级输送合格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学校礼仪”的办学思想,全方位探索改革之路,拓新学生个性特长教育,正朝着一流队伍、一流建设、一流成绩、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目标挺进。二00三年被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命名为先进单位。有两名教师被命名为市级新秀。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开发区将重点建设东部校区,届时,财力、物力将向学校倾注。 相信六十二中学能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张开科研的风帆,扬帆远航。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将丰富的养料奉献给学生,真正给孩子们一块自主开发的天地,一方自主探究的晴空。让校园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雄鹰拓翅腾飞的地方。 相信六十二中学必然会础韵知雨,拾级再起,共创一片英姿勃发的新天地。
长春市第六十二中学学校建于一九八一年,现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程。位于长吉公路南线四公里处,与装甲兵技术学院,长春市16中及花园小学相邻。是国家创办的基础教育初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四十七人,其中大学本科教师二十八人,双学历教师六人。职称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教师九名,一级教师十四名。跨入新世纪以来,开发区增大投资力度,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现有一个现代化微机室,两个多功能电教室,班级配有电脑,教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新接收的教学楼可满足学生食宿需要,更适合封闭式管理。自二00二年始,学校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上级输送合格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学校礼仪”的办学思想,全方位探索改革之路,拓新学生个性特长教育,正朝着一流队伍、一流建设、一流成绩、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目标挺进。二00三年被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命名为先进单位。有两名教师被命名为市级新秀。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开发区将重点建设东部校区,届时,财力、物力将向学校倾注。相信六十二中学能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张开科研的风帆,扬帆远航。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将丰富的养料奉献给学生,真正给孩子们一块自主开发的天地,一方自主探究的晴空。让校园既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雄鹰拓翅腾飞的地方。相信六十二中学必然会础韵知雨,拾级再起,共创一片英姿勃发的新天地。
伊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山脚下。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1989年,已有贰拾年历史,主要经营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筑固普九成果。,员工人数约为壹萬名,注册资金为壹億陆仟(万元)人民币。吉林省四平市伊通镇九年一贯制小学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长春第六中学1、黉舍的汗青 长春六中始建于1952年,位于二道区岭东路和临河街交汇处,2004年为记念田家炳师长西席投资兴教,黉舍定名为田家炳中学。2、黉舍的品牌 黉舍是吉林省省首批一类重点高中、吉林省首唆使范性高中、吉林省办学程度督导评价A等黉舍、吉林省文明教诲树模校、吉林省精力文明单位、国度级体育培养基地、长春市西席专业生长树模校、长春市门生行动标准树模校。3、黉舍环境 黉舍环境美好,花木富强,具有各种宝贵树种21种,上万棵树,黉舍是吉林省绿色黉舍、吉林省生态黉舍、长春市花圃式黉舍。4、黉舍前提 黉舍占空中积7万平方米,修建面积2.5万平方米,有逸夫尝试楼、田家炳体育中间、400米塑胶活动场、门生食堂和寝室,新老三室完整。5、黉舍机构 黉舍实施校长卖力制、党构造政治包管、教代会民主监督三位一体办理体制,校长下设讲授副校长、政教副校长、后期副校长、科研副校长,书记下设工会主席。黉舍实施年级办理,年级下设教务主任、科研主任、政教主任、政教年级组长、讲授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黉舍设课程处、西席专业生长处、总务处、门生安然科、校长办公室、团委、体育中间、寝室办理科、炊事科、信息中间。6、黉舍西席 黉舍现有特级西席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西席5人,市级骨干西席32人,市级以上优良西席21人,A型西席11人,B型西席132人,最具生长潜能青年西席4人。黉舍是长春市西席专业生长树模校。7、黉舍范围 黉舍是整日制独立高中,具有56个讲授班,此中高一20个班,高二18个班,高三18个班,此中每个年级有一个别育班,两个艺术班。8、黉舍门生 黉舍现有门生3200名。黉舍设校园十星、优良门生、期间前锋,期间前锋是六中门生最高名誉,现在苏丽敏、宋健男等17论理门生获此称呼。9、黉舍思惟 办学理念:砥砺内源,自主生长。 讲授思惟:精学抚教,场中内化。 德育思惟:育魂理心,无痕默化。 办理思惟:机制指导,文明润成。 科研思惟:深切深思,重构实际。 带领风格:站在高处,望在远处,想在深处,干在实处。 校 训:瞻仰星空,踏结结实。 教 风:博识约授,格物致知。 学 风:自主内动求学,深思纠偏进德。 育人形式:自主教诲。10、黉舍特性 团体特性:以促进门生自主生长为底子指导思惟的自主教诲育人特性。 部分特性:1.以“四场、三最好、两先两后”为主线的讲堂讲授特性; 2.以“三星级选题、对位式进评、预定式教诲”为主线的练习修改教诲特性; 3.以“三个当真、三个文明、三个百分百”为主线的行动标准养成教诲特性; 4.以“目标办理、戴德教诲、深思纠偏”为主线的动力教诲特性; 5.以“优化糊口体例、学习体例、思惟体例”为主线的代价观教诲特性; 6.以十二大类校本课程为主线的多样化办学特性。 7.西席、门生、班级生长性评价特性。11、黉舍名誉 吉林省省首批一类重点高中、吉林省首唆使范性高中、吉林省办学程度督导评价A等黉舍、吉林省文明教诲树模校、吉林省精力文明单位、国度级体育培养基地、长春市西席专业生长树模校、长春市门生行动标准树模校、吉林省绿色黉舍、吉林省生态黉舍、长春市花圃式黉舍。 德律风:0431-84634546长春市二道区岭东路166号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我校创建于1908年,由金跃渊先生创始,原名为“明东私塾”,后改名为明东小学,增设了中学部1911年增设了女子中学,1917年在龙延村里建了新的校舍教学内容是近代文化科学知识、反日民族思想为基础开设了历史、地理朝鲜语文,数学、古汉文等25个科目,金跃渊先生担任了作文科目教学,1920年日帝(日本帝国主义)烧毁了校舍,当时中学部有102名学生,日本帝国主义的强迫讲授日语教材,但是坚持教朝鲜语文、朝鲜历史和地理课。1925年由于经济困窘和龙井变成为在满汉人的文化中心城市,废除了中学部,仅小学部由基督教教会来维持。 明东学校1908年到1925年向社会输送了1000多名毕业生,其中献身于反日民族斗争中的人多达数十名,他们团结组织民众引领了反日斗争,1920年1月崔风学等人参加了截取朝鲜银行券15万元的事件。《3.13》运动的时候组织《忠烈队》,站在了游行队伍的前列,后来组织〈〈猛虎团〉〉和〈〈暗杀队〉〉在间道反日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1917年诞生于明东村的尹东柱也是毕业于明东小学。历史悠久的明东小学与其他学校合并后该名为智新明东学校。智新小学1934年5月25日由村民的协助下建立在智新村,第一任校长是车钟旭,办学初期有348名学生和18名教师。1954年由民营学校转换为了公立学校,学生最多的时有15个班级690名学生.1958年智新乡朝族小学和智新乡汉族小学合并后该称为智新乡中心小学,之后设立《东新分校》、《城南分校》、《城东分校》后1989年取消了分校,培养了3000多名毕业生。 智新中学是因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终结奴化教育,为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1945年11月5日民营光东中学为前身(当时的教员12名,大多数学生是日本留学生达到188名)建立了学校。虽然当时工作环境比较差由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员的教学质量高除了智新区以外德新乡的英东村和金谷村、白金乡和勇新乡的学生来就读。1950年该为延吉县私立智新初级中学,1953年该为公立智新初级中学,1954年该为延边延吉第5初级中学,1956年该为延吉县第12初级中学,1967年该为延吉县智新中学,1984年该为龙井县智新中学。智新中学合并以前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其中考上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民族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名校的和其他大学的学生多达100名。 1999年合并为龙井市智新明东九年一贯制民族联合学校,现占地面积28720㎡,建筑面积1630㎡(分为教学楼和实验楼)。实验楼有物理、化学室、电脑室、远程资源接受室、多媒体室、综合实验室,现有25名教师和27名学生,我校领导班子团结齐心,教职工心往一处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优异成绩。德育工作自成特色,校风校纪优良,广受社会舆论好评;中考、会考、高考成绩屡创佳绩,在并不宽敞的校园里,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生,学校教师在勤奋教学同时把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刊物并获得了优秀奖等奖项,在上级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受到了好评。体现了智新联校的勃勃生机;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充分显示出智新联校的整体素质、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文明勤奋、健实创新”的校园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良好的教风、学风,稳定提高的教学质量和小巧、优美的校园环境得到了家长的赞扬、社会的肯定和政府的表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