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成立于2006年,是法库县唯一的一所一校两址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900余人,教师6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有5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7%;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有4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学校拥有现代化校园局域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室等。学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德为纲,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校综合性服务大楼正在建设完善之中,一些相应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 学校的良好的办学传统以及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我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常规管理示范校,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德育工作示范校,沈阳市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市级花园式示范校;市级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先进单位;市级校园艺术活动先进单位;市级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市级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优秀体育教研组。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三小学是皇姑区一所普通小学,始建于1966年,截至2007年10月,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15平方米,有21个教学班。712名学生,教职工总数84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大专学历6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00%大本以上学历19人,占专任教师人数34.5%,市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骨干教师30人,国家级优秀课4节,省级优秀课7节,市级优秀课15节,区级优秀课35节。 学校配有24个标准教室,还配有多媒体、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两个阅览室、两个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仪器室、乒乓球室、会议室、卫生室、劳技教室等18个专用教室。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追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人文管理突显业绩,关爱教师,时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视教师为手足,视学生为亲子,将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家庭,关爱每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这所校园中沐浴阳光雨露,让所有特困学生在这里感受到爱的温暖。在全国首创“教师消极情绪回避制度”,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这更深层次的体现出对教师、学生的关切与教育,中央电视一台,二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沈阳电台咨询台相继对此进行了报导,北京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中国青年文摘报,辽沈晚报,沈阳晚报,时代商报相继做了采访报导。
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奉天官立第四两等小学堂,建于半殖民地社会,这就决定了当时的办学宗旨为注重实用对外。这一时期,改良派主张废科举行学堂,奉天将军曾祺设置学务处,以学政李家驹为总理,管理指导学堂教育,先后创办了10所两等小学堂,当时命名为奉天第四两等小学堂就是其中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后,教育事业受到先进思想影响,将学堂改为学校,1914年4月学校改名为沈阳县立城关第一小学校。1923年8月改为奉天市立第四小学校。1924年8月又名为沈阳县立城关第一小学校,此名直至1931年3月末。“九?一八”事变,各学校皆先后停课。1932年校长关荣第按奉天市公署命令筹集开学。于同年4月开学,校名为奉天市立第四小学校。1934年3月奉文教部令废去校名的次序排序,依其所在地命名,为奉天市大西关两级小学校,1938年1月1日实施新学制,更名为奉天市公立大西国民学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沈阳市立大西初级小学校,沈阳市大西区大西国民学校。1949年名为沈阳市南市区大西完全小学校。1951年分为大西、兴化两个学校,学校名为沈阳市南市区兴化完全小学校。1957年改为现名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第一小学。多年来,学校在政府的资助下,进行了不断的翻新和改建,1989年8月教学楼建成,校址名由原来多年称叫的沈河区大西路二段兴化南里十号改为沈河区沈洲路61号。 一百年的沧桑,一百年的历练,一百年的巨变,铸就了她一百年的辉煌。多年来,大西一人始终信守“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继传统、求创新 创特色 高水平 高标准 高质量”为办学目标,提出了“继承传统 博采众长 发挥优势 开创未来”的工作思路,以“勤奋 严谨 博学 开拓”的教风、“笃学 善思 创新 进取”的学风教育指导学生,树立了“团结 民主 廉洁 高效”的作风,“以严字要求人 以情字凝聚人 以实字引导人 以勤字感召人 以创字塑造人”为治校方略。多年来,在历届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师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学校发展日新月异,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校园管理环境,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百年历史、百年沧桑,百年风雨、百年辉煌,站在百年的新起点,大西一人为她的昨天自豪,为她的今天喝彩,更为她的的明天而奋斗。
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第二小学,是一所教学环境优美、学校设施先进、教师队伍精良的学校。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学校树立了“依靠全体教师,服务全体学生,培养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科学创新为本,为学生成长扬帆,以和谐校园为体,为教师发展引航”的办学理念,走“向管理要质量,凭特色迎挑战,靠创新求发展,以科研为先导,用人和打基础”的办学之路。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五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被评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沈阳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优秀家长学校;沈阳市教育学会先进分会。学校被命名为辽宁省“陶研”实验基地。 2006年7月,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校。政府投资3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整体全面改造崭新的教学大楼、多功能的专用教室、优秀教师的交流引进、社会家长的良好赞誉和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支持都证明着今天的兴华二校是一个发展中的学校,希望中的学校,充满潜力的学校! 与时俱进抓质量,锐意改革谋发展,兴华二校将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目标、更快的发展,紧紧抓住改革试点校的契机,为打造出一个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
造化中心校始建于1910年,当时只有两个教学班,教师两人。1976年学额增多,于洪区教育局拨款又盖了二十六间教室,1989年在村北盖起一所工字形的二层教学楼。占地面积1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教学楼内有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音乐室、实验室。现有教学班16个,在校生750人、教职工35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市骨干教师11人、区骨干9人、获市区优秀课教师28人、学历90%以上为大专学历。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端正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多年来学校以德育为首,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学生全员参与艺术活动,使得创造与创新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多年来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近年来有几百名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区大赛获奖。学校被命名为市花园学校、沈阳市综治先进单位、沈阳市平安校园。沈阳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沈阳市田径重点校、区德育工作先进校。在新的工作中,造化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将以新的角色,执行新的理念,落实新课标,全面实践素质教育。
登仕堡学校前身为1969年建立的“法库县第十一中学”,她的新生、发展、壮大、兴盛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在施长义、李少元、王恩厚、李相林及九十年代后到21世纪初的房启超、何寻等历位校长的励精图治下,学校从初创到了而今的兴盛。 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熏陶几千名的登仕堡初中学子。学校从建校至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四千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人才。登仕堡学校的学子遍布海内外,他们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英才竞芳菲”。 改革开放,使登仕堡学校进一步焕发出勃勃生机,十余年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形成了竞争机制,调动了群体的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身在登仕堡学校,心在登仕堡学校,与登仕堡学校共荣辱——创一流业绩;面向学生,心向学生,与学生同甘苦——树一流形象”,成为全校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 全校教职工精神面貌振奋,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优良,工作热情高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声誉一年比一年好,堪称学校历史上全盛时期。盛世修志乃是一件大事,学校组织人员调查考证,虽时代久远,原始资料匮乏,有些史料无处可查,但经多方觅索,认真整理往事,翔实纪录当今之时,编辑成册,以飨后人。 成绩只意味着过去,未来才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相信,未来将更美好,明天将更灿烂,为了21世纪学校的辉煌,为了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一定要继往开来,发扬传统,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使登仕堡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更新的高度。
东关屯镇中心校,位于康平县南部,横跨203国道线两侧,北靠康平县城,东邻郝官镇,西邻方家镇,南与法库县接壤,学校北依卧龙湖,中有大平、小康、高家三个煤矿,年发电量达1.92亿度的热电厂正在兴建中,为东关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东关屯镇中心校,隶属于康平县教育局,共有10所村级小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1.7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05万平方米,2007-2008学年度在校生1881人,76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89人。
我校是一所远郊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小学,毗邻新民,学校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中心校有教职工18人, 学生241人, 7个教学班。设有微机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德育展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教师学历80.2%达标。 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理校、以情和校、科研兴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员工奋力拼搏下,顺利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出色完成学校常规工作,各项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5人:被确定为沈阳市花园化学校,沈阳市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现在,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用心血和汗水描绘着老边中心校美好的未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