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六十七中学始建于1957年,原址柳匠屯村,原校名为沈阳县第十七中学。1959年,更名为沈阳市第六十七中学。1970年,迁至陈相镇,1988年,迁入现址。学校占地面积436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清新怡人。在总建筑面积达14600平方米的建筑群中,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错落有致。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教室及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微机室、宽带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图书馆、阅览室、美术工作室、音乐教室等形成了现代化教学环境。沈阳市第六十七中学挂牌至今,六十七中人以敢为人先,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握机遇,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将六十七中学发展成为一所正在崛起和成长中的品牌学校,因校风好、师资优、质量高、特色鲜明而广受赞誉.全校共有39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8个班级,初中21个班级,现有学生2200余人。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区、市文明单位、省农村示范学校、区市德育示范学校、市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区市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发展而奋进。学校精神:人文、合作、敬业、创新。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六十七中人的不懈努力,沈阳市第六十七中学一定会实现"和谐校园,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
沈阳市青松中学是辽宁省标准化学校,沈阳市重点高中、市级示范校,学校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葵松路18号。学校1995年建校,是沈阳市首批14所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之一,沈阳市教育现代化试点学校,多年来,以独具特色的办学优势和辉煌的办学成就蜚声于市区。2011年被推荐为沈阳市文明单位和教育部“十二五”全国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200人,教职员工156人,占地26292平方米,建筑面积19482平方米。 学校毗邻金宝,依山傍水,青松傲立,芳香满园。走进这里,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教学楼、实验楼与运动场馆都合理、有序地建构其中,学校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等显性文化建设的“六化”工程正逐步完成,各种花木和常绿植物相映成趣,校训牌、雕塑、宣传栏、名言警句、文化长廊与典雅富丽的路灯交相辉映,建筑与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整体美感,又体现了人文精神的风韵。这样一个高品位、多层面、立体化格局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智者风范,贤人气象”的艺术化校园必将成为莘莘学子无悔的选择。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 的办学思路,全力打造“青松品质”和“智贤形象”的校园核心文化,以“校兴我荣,我兴校荣”为校园精神,“智者风范,贤人气象”为校训,构建以“智贤、自信、体验”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文化,以“智贤、改进、合作”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以“智贤、民主、人本”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以“智能、多元、体验”为核心的课程文化,以“智贤、反思、创新”为核心的学校科研文化,以“智贤、高效、透明”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文化,营造“严谨、和谐、勤奋、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尊师爱校、勤奋刻苦、智能并举、奋发向上”的学风,倍受各界瞩目。
沈阳市朝鲜族第二中学校位于沈阳副城—苏家屯区丽花街2号,始建于1955年11月。教职工103人,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40人,二级教师23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84人。全校学生1285名,初中部14个班692名学生,高中部12个班593名学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所朝鲜族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3721平方米,校舍群面积12000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食堂。学校校园微机网络基本建成,各办公室都配备电脑和打印机的基础上,内设局网,外连宽带网,且互联网实行全天候开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教师能够获取更多更新的教学资讯、网络信息,基本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同时,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开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以其方便快捷、实用易用的特点,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成为学校师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实验楼设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和仪器室、语音室、阶梯教室、胶印室、微机室,图书室和阅览室。 学校办学目标是创建“四个一流”和塑造“三个形象”,即“建设一流的班子,创建一流的管理,带出一流的队伍,创办一流的学校”和塑造“可信赖的学校形象,可尊敬的教师形象,品学兼优的学生形象”。 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有力地推动“培养骨干带动全体的星火计划”,开展了岗位练功活动,拜师活动,各类公开课活动,教学能手选拔等活动,形成了人人钻研业务,人人出成果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近两年,学校承担的三项科研项目均通过了省、市级验收,并且有省、市级优秀论文70多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在育人方面,学校把以人为本的人性美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来抓,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绅士淑女,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懂得以助人为乐、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为荣。在实践人性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抛弃了一切虚假口号,在实际行动中真抓实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人性美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学校树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创办了足球队、排球队、文艺队等十多个课外活动小组,这些活动小组有力地带动了全校的体育、美育教育的发展。足球、排球作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保持着优势地位,在市、区比赛中成绩突出,享有很高的声誉。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的好评。学校近几年获得沈阳市先进职工之家、沈阳市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先进团委、区教育先进单位、区先进党支部、区老干部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始建于1995年9月,学校现有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六大校区,10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500多人,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多功能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及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有专职实验员。各校区均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各办公室至少一台电脑、每个教室一台电脑及一个液晶投影仪。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了课程改革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实施。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2005年成立了北京雨田实验中学,2008年成立了新民雨田中学。 自建校以来,雨田人清醒地从“认识自我”做起,树立“自我教育”的旗帜,运用“学习合作体”,抢占教育制高点,培育具有独立人格的未来社会主人。贯彻落实了董事长的“按市场规律办学,按教育规律育人,按创新思路改革,按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办学思路,已形成了“要为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 创办优质教育,必须要有名副其实的品牌,要有使师生真正受益的特色,要勇于攀越教育的制高点。张楠董事长提出实施“新型人才再生再建工程”,核心是“慎独、为善去恶、合作体”。“慎独”即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实施的“自我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善去恶”是明朝心学家王阳明倡导的完善人格的方法与过程;“合作体”是强化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形式。它们涵盖了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的两项教育实验。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以科研为依托,努力打造“自我教育特色学校”文化模式,科研课题《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验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合作学习”模式实验也已在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各年级扎扎实实地开展着。这些特色教育充分调动起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这项工程的实施,确已成为真正实现张楠倡导的“零失败率”目标的有效方法。科研兴校,创出了雨田的品牌。 2007年,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初中毕业生870名,621名考入省重点高中,210名考入市重点高中,重点高录取率达到95.5%,列全市第一。全市前5名,雨田占4名;全市前16名,雨田占8名;700分以上34人,600分以上655人,高分段人数列全市第一。公费录取到省实验、二中、育才有124名,三校生人数列全市第一。平均分622.5,列全市第一。各项“第一”的取得应该说是创造了沈阳民办教育史的辉煌。 在2008年中考中,雨田中学再创佳绩。在1010考生中,省实验、二中、育才三校共录取126人。省重点高中录取687人,省市重点高中录取率为96.3%,指标生超额完成66人。 从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管中窥豹,看到雨田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全国管理创新品牌学校”、“中国著名品牌学校”、“辽宁省民办教育优秀学校”、“沈阳市民办教育优秀学校”、“沈阳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沈阳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沈阳市雨田实验中学广大师生将以“勤奋进取,严谨求实,文明和谐,高效创新”的精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社会和家长认同,让家长感到把孩子送到雨田放心。我们决心把雨田中学办成一所一流的“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家长进修的学校”,办成一所具有“自我教育”特色的品牌学校,以回报社会及各级领导的关爱,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有用之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