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160中学地处沈辽东路56号,是一座花园式学校。该校于2005年8月被确立为“沈阳市城区初中综合改革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428人,教职工68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23人,具有本科学历46人,市区骨干7人,校首席教师2人,获市、区、局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励的36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57%。 我校在沈阳教育均衡发展的大政方针沐浴下,在铁西新区教育大发展的滋润中茁壮成长。多年来学校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立教,以文化立教,以质强校,以才兴校为教师和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发展与先进教育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行,与社会需求同声,与教师追求高品味同向”的办学举措;突出了关心教师发展、关爱学生成长,关注社会需求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教育教学显著成绩。先后三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先进校。2001年11月被沈阳市铁西区政府命名为“传统美德教育基地”。06年5月我校又申报了《中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受到高度重视,被中国教育协会列入国家“十一五”科研课题规划重点课题。同时被命名为《中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验学校。05年6月学校科研工作典型经验《办传美特色教育,创优质学校》被入选铁西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丛书。学校2006年获得沈阳市“十五”末期教科研先进集体奖。 2005届中考省、市重点升学率41%,全区排名第二,荣获铁西区中考教学质量优胜奖。2006年我校中考再创新高,省市重点升学率61.38%,荣获铁西区教学质量突出进步奖。 一、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我校以传美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创建学校文化”为目标,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校本精神,开展“诵读经典美文,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美读书活动,我们的目标是:诵读经典古诗美文,打造百六校本文化,2——3年,百六学生走出校门时,能诵背出100——200首诗文。口号是:诵读古诗美文,传承民族文化。理念是:文化立教!用经典古诗美文日日年年的滋润着师生们的心田,根植于师生们的心灵。对师生作文、做事、做人都是大有益处的,并将受用一生。体现为师生健康成长一生奠基的宗旨。 二、课程文化丰富师生素养。 学校课程管理体现心得课程文化观,它的创新有助于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创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学校在保证开全学科、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开发了“古诗美文诵读”课、音美课外活动课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让优等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普通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行为文化展示学校品味。 1、道德行为抓“小处、近处、实处”。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我校注重从“小处、近处、实处”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行为抓主体。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学校的“推门听课”、“师徒听课”、“互助对子听课”“全员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首席教师观摩课”“校长公开课”……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活动行为抓特色,学生活动在呈现系列化、常规化态势的同时体现特色化。安全、法制、文明出行、感恩教育,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诵读大赛、英语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有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4、教研行为抓校本,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素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为全体任课教师建立个人业务档案,装载内容为“七个一”——一个科研小课题,一个教育教学案例或论文或反思,一个优秀教案设计,一份读书心得,一个优秀课件,一份年组测试卷,一节公开课。课题领导、师徒挂钩、教学沙龙、推门听课、中心备课组活动、自由研究活动等为教师的才艺展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促进了我校的校本教研经常化、系列化、制度化和个性化的态势发展。 160中学将不断追寻用文化的底蕴塑造人的灵魂;用文化精神引领人的成长;用文化的期待升华人的素质和目标。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均衡发展,让每一位教师快乐工作。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160中学会珍视城区综合改革学校给予我们的更大发展空间与机遇,新校址正在建设中,各种硬件的配备在不断完善之中,我们会更加齐心协力,不断创新,以更优秀的成绩回报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以优质教育回报社会,为沈阳市,铁西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法库县柏家沟镇初级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初中,位于法库县城东20公里的柏家沟镇。学校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现有教职员21178人,学生878人。有省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有标准的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及音、美专用教室,有图书2万多册,有省一级的档案室,有75亩的学农基地,3亩的校庭果园。 柏家沟镇初级中学前身为1959年建立的"法库县第八中学",她的新生、发展、壮大、兴盛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在张景魁、张彬、张巨库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杨玉良、张国军等历任校长的励精图治下,学校从初创走到了而今的兴盛。 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荣获省、市、县的表彰,曾被评为"辽宁省标准化农村初中"、"辽宁省美育先进示范学校"、"辽宁省信息技术实验校"、"辽宁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辽宁省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单位"、"辽宁省一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被沈阳市政府评为"花园式学校"。学校组织编写的《柏中风采》一书被沈阳市档案局、财政局、经贸局、科委评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等奖"。被沈阳市教委(教育局)评为"沈阳市贯彻《中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沈阳市信息化教育示范校"、"沈阳市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单位、"沈阳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沈阳市中小学课问操大课问活动优秀单位"、沈阳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沈阳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制作教育教学软件擂台赛优秀奖"、"沈阳市教育系统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体育校,等。"沈阳市农村初中第一家校园网在我校基本建成",现已投入教学使用,辽宁省电视台为此做了信息化教育专题报道。学校被省级刊物《初中生学习指导》的封二做了"名校风采"的报道,被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辽宁名校》一书载入,又为法库县《绿园》杂志首刊做了封一、封二的报道,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列入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的原则向管理要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问操和大课问活动成为学校的一特色。近年校容校貌、教育教学、教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省、市、县骨干教师达20余人,市、县优秀课教师达40余人,有高级职称教师13人。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大增强,学校于1998年至2000年承担了中国大成美育教科研课题组的课题"学科美育研究",并于2000年通过中央教科所专家鉴定验收。我校逐渐形成了"以美施教、以美育人、以美兴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非常重视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通过服装职业班的开办,从1993年至今,走出了一条由当初的培训到今天实施"以产养教"的职教新路子。 回顾过去,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的柏中一定会劲风鼓帆,勇往直前;未来的柏中必定是桃李满园,春光无限!
沈阳市第一三二中学,位于皇姑区昆山东路24号,与沈阳市北站隔路相望。占空中积19666平方米。紧邻沈阳金廊商贸开辟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位。 黉舍始建于1956年,原名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后改名为沈阳市第一三二中学。极新的五层讲授大楼东西横亘,修建面积达12000平方米,色采持重明快,富于期间气味。它能包容30个讲授班,具有校园网、多服从陈述厅、藏书楼、微机室、物理、化学、生物专业尝试室等当代化设备。校园中铺就了塑胶操场,全部校园绿草如茵,花草成片,充满了欣欣茂发的勃勃朝气。 沈阳市第一三二中学在教诲鼎新的实际中培养了一支师德高贵、停业精美的西席步队:现有教职员工108人,此中初级西席23人,区级骨干西席21名。更有一多量市、区优良班主任。在省、市、区讲授大赛中,黉舍有多人次获奖,西席的指导奖更是数不堪数。别的,在科研开辟上,我们“十五”期间的两个国度级课题的子课题的研讨均获国度级一等奖,并获课题研讨先进个人及先进小我奖。真可谓一无所获。 与时俱进的132中学,对峙“三全、三爱、三办事”的办学理念,即门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面向全部门生,对门生全方位卖力;爱奇迹,爱校,爱门生;为门生、家长、社会办事。品德自负、行动自律、学习自主、糊口自理是我们的校风;乐教笃学、修身敬业、贡献实干、松散合作是我们的教风;好学善问、求真向上、务虚创新、明理成才是我们的学风。总之,建立安康、高雅、文明、调和的校园环境,尽力完成黉舍的标准化、特性化、品牌化,全面晋升教诲讲授质量,为门生的毕天生长奠定坚固的根本,培养学天生人、成才、胜利是一三二中学统统教职员工的抱负。 如许过硬的硬件与软件前提,为全面进步门生本质供应了无力的保证。 黉舍讲授质量较着上升,在社会上申明远播。在天下、省、市、区各种比赛中,有多名同窗获奖。更可喜的是在2006年中考中,我校有135人考取了省重点,此中省尝试、二中自费生就有十二人。市重点96人。省市重点高中登科率为67%。此中陈晨同窗在考取辽宁省尝试中学后,在其校构造的“中国初三门生赴新加坡学习”初选测验中,获得第一名,并在新加坡方构造提拔测验中,锋芒毕露,被新加坡南洋男子中学登科。2007年中考,省市重点高中的登科率达到70%,刘芳兵同窗获得了700分的好成绩。黉舍获得的成绩,遭到了教诲局的嘉奖。 在教诲事情中,我校也是服从明显。办学经历前后被辽宁电视台和省市报刊报导。黉舍也前后获得“教诲讲授先进单位”、“师德扶植先进单位”、“综合管理先进单位”、“校园文明扶植先进单位”、“科技小发明先进单位”及“省级家长黉舍先进单位”等名誉。 现在,有很多本国留门生在我校就读,如:韩国、日本、德国等等。黉舍订他们表示衷心的欢迎。我们的西席也在学习上、糊口上经心尽力地赐与他们忘我的帮忙与体贴,为中外睦邻友爱做出我们的一份进献。 把光辉收藏在心中,把将来扛在肩头。来日诰日的一三二人,承载着故国和群众的希冀,在桃李芳香的百花圃中,用爱谱写新的汗青,用心描画光辉的将来。夯实根本,敢为人先,积全部聪明,育国度栋梁,创教诲品牌,展黉舍风采。不竭初创当代教诲的夸姣来日诰日。
沈阳市大东培智学校是辽宁省特殊教育达标示范校,是一所九年义务制的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86年,是沈阳市第一所弱智儿童学校。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126名学生,39名教职工。 学校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特教特办”,始终保持着“求真务实、求真创新”的精神,以“坚持科研兴校,增强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品味”为办学思想,以“全面发展,补偿缺陷”为办学宗旨,以“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培养目标,走出了一条“教育-康复-能力训练-安置”一条龙的办学道路。伴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工作方式的创新,我们全体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天然的个性,发展学生潜在的特长,从而唤醒学生“尚在沉睡中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以“美工创作”为突破口,走“以美育促智育,以手巧促心灵”的教育之路。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开足,开全国家规定课程外,先后开设了修配、缝纫、擦鞋、腰鼓、微机、感统、肢矫等12门校本课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各类专长,补偿了各种学生的各种缺陷,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使学校成为智障儿童成长的摇篮。在学校的多方努力下,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同期分配工作的还有往届的学生,学校共计分配学生59人。 “十五”期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学校现有专用教室14间。目前达到班班有电视和电脑,建成了覆盖全校的省内一流的现代化校园网络,实现校内的资源共享。如今,大东培智学校在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市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激励下,正以百倍的信心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沈阳市大东区培智学校诚挚的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及特教同行和及学生家长到校参观、交流、访问!
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五爱街6号。校内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楼、图书馆、艺术中心、语音室、计算机广场、网络控制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天文观测台、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教辅设施。北校坐落沈北新区。沈阳二中北校于2010年更名为沈阳二中北校区,成为13届起新生的高三教学区。即高三时,为避免走读浪费时间,从2013届起,高三统一住宿管理。 高考成绩: 2005年高考中,05届学生杜升华荣膺沈阳市应届高考状元。 2008年高考中成绩更是辉煌,超过600分的同学达174人,709人超过一批重点本科控制分数线,98%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 2009年,789人参加高考,其中750人超过一批重点本科控制分数线,重点大学录取率达95%。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13人,600分以上考生277人。曹硕同学以150分数学满分成绩,取得全省数学单科第一名。林晓旭以139分语文成绩取得全省语文单科第一名。 2010年高考中,在全省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沈阳二中仍有183名学生超过600分。高三五班姚舜怀同学以689分荣膺沈阳市状元,唐巧思同学也以683分的高分取得沈阳市理科第三名,杨任同学以数学150分(满分)的成绩获得辽宁省数学单科状元。10人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2011年超过600分的学生达到300人以上,占全校考生的40%,重点大学升学率高达95%以上。近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均达100%,重点大学录取率达95%以上。在中考录取最高分数段考生较少的前提下,每年仍保持清华、北大录取10人左右的惊人成绩。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教育专家4人,特级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93人,70%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95%以上的教师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的高考指导及现代教学经验。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教,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治校方略,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特长+文明品行" 的一流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强调"人格、人文、人性"的教育理念和氛围。建立了"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的发展。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完善的设施、优良的师资、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造就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新建成的高明实验学校总投资1500多万,崭新的五层教学楼代替了墙皮脱落随处可见、校舍内陈旧不堪的二层楼。264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食堂,为学生提供了宽敞的室内运动场所和就餐场所,刮风下雨学生再不用担心上不了体育课,在校就餐学生再也不用担心在外风餐露宿。学校接近7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操场代替了刮风满校尘土,下雨满校泥泞的杂草丛生凹凸不平的土操场。教室内崭新的可调式升降座椅、凹面玻璃钢黑板代替了破损严重的老式木质桌椅和黑板,24小时供暖的暖气代替了到处是灰尘的炉子取暖,先进的班班通设备填补了学校电化教学设备的空白。微机室、卫星接收室、图书馆、阅览室、物理化学实验室、音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各种专业课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新调入学校的能力强、业务精、学历高的年青教师为我校注入了新鲜血液,补充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以说高明实验学校是一所在沈阳市农村学校中屈指可数的先进学校。 为了加速铁西新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铁西区教育局根据《铁西新区中小学"十一•五"基本建设规划》,在农村地区投资1500多万建立了沈阳市高明实验学校,并于2007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学校由原团结小学,高明小学合并而成,两所村小的学生告别了原来陈旧的校舍,落后的设施,搬进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新校园。学校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抓赶超、三年求巨变、五年成名校的发展规划。五年的时间里,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幸福夯实基础"的办学观念;遵循"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质量,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全体师生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国学教育使学校彰显了特色, "校运动会""校艺术节" "校园小记者站、辽宁省散文学会创作采风基地"的成立 、《高明校报》的创刊等活动使学校充满了生气,丰富了校园文体生活,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到校开展的"解读西游文化,演绎猴王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古典名著,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节的感恩活动"、"国学基地的成立"得到了多方媒体的报道。近年来由于学校的优质办学多次接受了国家、省、市、区、周围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指导,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和好评,成为了农村地区乃至整个铁西教育战线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法库三中位于法库镇西部,东邻县政府,西接教育局,北望二龙山,南面兴法路,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学校。自邑人杨宇霆先生于1925年创建平治学校,历经国立高中、民主学院、县高中,1979年正式定名为法库第三初级中学。这里曾是无数辽北名流修身求知的场所,教学楼前的老井古树,常有白发老者惜抚感怀。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自然孕育了纯朴的师风,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德才兼备、诲人不倦。时代青年在这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备,及优秀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一批批完成学业,求到最实用的学识,有的造福地方,有的则成为国家的栋梁。近百载书香延续,数十年桃李满园,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遍布长城内外,五湖四海。 校园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教学校两栋,面积约5400平方米,前楼有理、化、生实验、,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电教室、档案室等,后楼主要有15个教室和9个办公室。全校共有15个教学班,758名学生,在编教职工100人(含下乡和借调),其中高级教师37人,一级58人,其它5人。骨干教师30人(市7人,县23人)获省市级优秀课教师10人,获县级优秀课教师36人。取得研究生学历的5人,本科学历48人,专科36人。我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为三中的兴起起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多少年来,一代代三中人传承优良传统与作风,牢记"科学、严谨、民主、开拓"的校训,积极营造"崇实尚志,自强不息"的校风、"严谨、乐导"的教风、"博取、励精"的学风与"自觉、勤奋"的文明班风,一步步推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广大师生辛勤耕耘与优良传统厚积薄发,成就了法库三中令人瞩目的成就:连续十年中考成绩及升入上级学校的总人数在全县名列第一,师生们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智慧的花朵,为法库教育书写了最精彩的一笔。 学校严格的管理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春蕾之声”广播站、《三中风光》校报、《平治春晖》网站与校园版报、艺术节、运动会、各种专项比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有序的规范化管理,踏实忘我的工作作风,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奏响了今日法库三中工作的主旋律,正因为如此,我校在上学年获得上级的嘉奖,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先后被县市授予“文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范化考点”“防控非典工作先进集体”“沈阳市综合治理先进学校”“沈阳市中小学假期活动特别组织奖”“省一级档案室”等光荣称号。
城郊学校始建于1917年,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2007年由六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合并而成。位于辽中县辽中镇政府路西3公里处,学校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126平方米。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学生779人,教职工159人。党员48人。学校坚持"在继承中开拓,发展中创新,构想中跨越"的原则。具体为:①在勤奋中求扎实;②在严格中求规范;③在总结中求特色;④在全面中求闪光;⑤在公平中求稳定;⑥在奉献中求认同;⑦在理解中求工作;⑧在长远中求眼前。以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为重点,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以质量为生命线,以管理为保证,加强学校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全面发展、规范管理、深化服务、民主和谐、特色办学" 的学校办学理念。坚持"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宗旨,狠抓艺术教育,努力开拓艺术教育的新模式,艺术教育已在该校形成特色,成绩显著,被沈阳市教育局评为沈阳市中小学校园艺术活动先进单位,被辽中县教育局评为第六届、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先进组织单位。多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被沈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花园式学校。先后被沈阳市教育局评为贯彻中小学日常规范示范学校;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单位;沈阳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沈阳市中小学校园艺术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度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沈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多次评为沈阳市优秀团委;沈阳是优秀少先总大队。被辽中县人民政府评为甲级花园式单位;辽中县第十二届全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被辽中县教育局多次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沈阳市艺术特色学校等等。
沈阳六十八中学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八月,当时定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跟着教诲奇迹的不竭生长,一九五九年十仲春改名为沈阳市第六十八中学。二OO六年玄月与八一镇小学归并。 黉舍地处八一镇官立村地点地,占空中积81385平方米,是苏家屯区校园面积最大的一所黉舍。新建门生食堂(887m2),可满足中小学门生就餐。二OO六年,郊区两级当局投资兴建了九年一贯制讲授楼(6452m2)和高中讲授楼(3566m2)。目前总修建面积达13225m2,办学前提获得了完整改良。 黉舍现有教职工109人,在校门生1448人,设有31个讲授班,黉舍有农业尝试基地13亩,果园3亩,校园环境美好,多次遭到郊区表扬。曾获市颁布的“花圃式黉舍”、“绿化先进单位”、“先进工会”、“先进党支部”、“先进团委”、等称呼,被区教诲局授予教诲体系社会综合管理先进单位,控辍保学先进单位,被区当局评为教诲事情先进单位。
肖寨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于2006年,由原来的肖寨门镇一所初中,五所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浑河岸边,占地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食堂楼。学校现有教师15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51人,专科学历67人,共有学生2254名。肖寨门镇隶属于辽宁省辽中县,该镇位于辽中东南部,茨长线公路(茨榆佗镇至长岗子),房七线从境 肖寨门镇内通过,并与上述主要干线公路相连接,同镇内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耕地面积6 . 8 万亩,肉牛养殖业、酒业酿造业、蔬菜种植业、中草药种植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镇域广裹,土肥地肤,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水稻、白酒、大豆、花生、服装销往全国各地,是远近闻名的米酒之乡。 肖寨门镇原为肖寨门乡,于1986 年经上级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全镇有五个自然屯(即:肖寨门、三台子、七台子、妈妈街、沙沟子。)原建11个村民委员会,69 个村民小组。1987 年6 月,将七台子村民委员会划分为七南村民委员会和七北村民委员会。1990 年7 月,分别将肖东村民委员会、肖南村民委员会、肖北村民委员会改为肖东居民委员会、肖南居民委员会、肖北居民委员会.2002年7 月又分别将上述三个居民委员会改为肖东社区委员会、肖南社区委员会、肖北社区委员会。 肖寨门镇共辖9 个村民委员会,即:三东村民委员会、三南村民委员会、三西村民委员会、三北村民委员会、七南村民委员会、七北村民委员会、妈妈街村民委员会、沙东村民委员会、沙西村民委员会。共辖3 个社区委员会。即:肖东社区委员会、肖南社区委员会、肖北社区委员会。学校确定以培养学生"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本领,学生命的意义"为主题,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的办学理念。通过依法办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增强办学活力,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努力创造农村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