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双语学校创建于2010年,是奎文区政府批准建设,山东扬润营造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扬润集团委托奎文区教育局管理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 学校位于北海路以西,张九路以南,九龙山树木园以北,占地约42亩,校舍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容纳54个教学班,分设初中部和小学部。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功能场馆齐全,办学条件优越。学校配备有1300平方米的图书馆,面向全体师生实行全天候开放式自主阅览,营造了师生们成长的优良环境。装备齐全的学生餐厅同时可供1000余名学生一起用餐,为学生提供营养科学的午餐。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齐了各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拥有一支职业道德好、教学观念先进、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81人,其中潍坊市教学能手20人,奎文区教学能手21人,区级以上特级教师3人,全日制研究生1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 我校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力求办成社会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尊重差异,挖掘潜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老师,搭建成长的平台,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乐园”的办学理念,以“办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学校”为目标,浸润德性,启迪智慧,贯彻以质量树品牌,以创新促发展,以国际创特色,以特色建名校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政府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和社会赞誉的现代化国际学校。
学校位于闻名遐迩、风景秀丽的云门山、驼山下,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有5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29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70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名,潍坊市以上教学能手38人。校内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风雨操场、综合大楼、逸夫科技楼和400米标准田径场地错落有致;电教设施和各类校舍功能齐全,实验设备、文体、卫生和劳动器材均达到或超过部颁I类标准,图书十万余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的实施,“开拓创新”将会成为对教育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学校的前途在于求实、在于创新、在于发展。“拓”具有多重意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班级管理,拓展育人渠道,优化工作策略,引领工作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开拓、创新创优”这一主旨。 开拓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有开拓者的勇气和志气;其次要讲方法,看准路子,找对法子,有的教师或是习惯于驾轻就熟的老方法不愿花大气力去改革,或是怕搞不好改革反不如以前而不敢改革的现状,这里就有一个方法问题;再次要讲策略,开拓创新意味着会遇到更多的新问题,牵扯因素方方面面,教育管理就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使工作效果实现最优化和最大化。 在教育管理中,产生于工作实践中的“困难问题”往往最具研究价值,有时会遇到一些所谓“死结”,这也常常是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遇到困难绕着走就永远不会有所突破,开拓思维,创新实践,换个角度就可能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使工作渐入佳境。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案,提高效率、优化结果。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借以提高工作水平。所以,我们倡导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勇于否定过去、正确把握现在、成功开拓未来,领先一步,步步领先,不辱使命。 从教育管理发展看,“和”是管理的目标。天地“和”则风调雨顺,人的五脏六腑“和”则身体健康,学生德智体“和”则标志素质教育的成功,人际关系“和”则同心同志同力,团队“和”则团结就是力量,社会“和谐”则国泰民安,科学发展。教育管理就是达到“和”的境界,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造学生成才的理想乐园。 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师和学生,领导和群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整个学校工作的成败得失。虽然层面和对象各有特点,但管理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就需要在“爱、严、精、细、实、快、恒、先、拓、和”十字上下功夫。青州一中全体师生员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不懈追求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争取教学质量结硕果、教育活动出精品、制度建设重实效、校园文化助和谐,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潍坊日向友好学校是1996年10月为庆祝潍坊市与日本国日向市缔结友好城市十周年成立的对外交流的“窗口”小学,学校占地16952平方米,教学楼607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1个,学生2320名,教职工100名。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配置教学设施,开发教育资源。已建成绿化、美化、知识化、艺术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环境。 友好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创建全国实验型、示范型和个性化学校为奋斗目标,与时俱进,超前思维,全面实施了“教育思想、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学体系、教师队伍、教育环境、社区教育、学生素质”八项现代化工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先,构建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教”并举,“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制度建设”与“文明建设”统一的学校管理机制,“信得过”的教师评价机制;“进步就是优”的学生评价机制和“教科研”一体的教育运行机制。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校训,“让校园充满爱”的校风,“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风和“相信我能行”的学风,为学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宽松的育人氛围。 学校创建至今,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潍坊市校园开发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三模一电”先进单位、全国海模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和谐教学”先进实验学校;被命名为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学校、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省小学教学实验学校、省创新教育重大课题实验基地、省思品、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学校、省多媒体教学与课件开发优秀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规范化学校和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
安丘市第一中学简称安丘一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始建于 1911年,其前身是安丘县立初级中学、山东省第八联合中学、山东省立安丘中学等。 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安丘一中已成为一所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现代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近100000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多人,教职工近500人。 一百年来,学校得一方英才而育之。历史名校,雄居一方,龙头高翥,俊彩星驰,滋兰九畹,树蕙百亩,数万学子,英才辈出,龙跃凤鸣,成栋成林。远者有中科院院士刘以训、著名作家马萧萧等,卓尔超群;近者亦是贤者云集,人才荟萃,近 400名博士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潍坊市乃至山东省前茅,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安丘一中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潍坊十四中位于幸福街中段,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145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49平方米,操场面积4750平方米,现有两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办公楼,16个教学班。现有在校生679人,在职在岗教职工122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87人,专任教师达标率100%。 学校拥有较先进的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网络信息中心,120座位多媒体专用教室,建成双控闭路电视主控室,实现了宽带“校校通”,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有微机室两个,可同时容纳45人上机操作;建有按高标准要求设置的物理实验室两个,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教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都可进行实验。学校设有教师阅览室一个,学生阅览室两个,订阅报刊百余种,图书室一个,藏书2.5万余册。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建有希望之星雕塑、文华园、日晷、迎宾墙等,教学楼内设有60余块文化看板。 学校已成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创新素养》课开发与研究重点实验基地、潍坊市培养体育(篮球、排球)后备人才学校、奎文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曾先后荣获潍坊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潍坊市“平安潍坊建设示范校园”、奎文区校园绿化美化单位、区学校管理优秀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海浮山麓、全国七十二名泉之一的老龙湾畔,占地面积73260平方米,建筑面积39140平方米,学校美化、绿化、校园文化建设标准高,学习环境优美。 学校共有教职工205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中学二级教师9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多人:高一12个班,高二12个班,高三13个班。 学校现有教学楼3幢,标准教室48口;图书实验楼1幢,内有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8口、团队活动室1口、图书室2口(藏书58000册)、师生阅览室2口;办公楼1幢;学生公寓楼3幢;教工宿舍楼4幢;标准田径场1处;高标准学生餐厅1幢。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微机教室2口、多媒体教室16口、电子备课室1口、多媒体报告厅1口,教室内配有线广播系统;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软件资源丰富,开通了互联网和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教师人手微机一台,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2002年,学校被确定为临朐县首批“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试点校”,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校”。 学校坚持“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办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中心,以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倡导“尊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校长负责制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函授或业务交流学习,通过“导师制”、“四课制”、“集体教学研究制”和“听课评课制”,搞好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传帮带”;积极推行“对半讲练法”和使用“学案纸”,推行“推门听课制度”,促进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000年来,二中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教学教研论文256篇,获奖140多人次,有87人次被评为县级或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2003年,学校先后被山东省英语优化配置组纳入“英语特色教育重点试验学校”,被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确定为“主体分层次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验基地。 2000年来,二中学生在各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98人次,省市级奖励159人次。学校在高考中,一年一个新台阶。2001年本科一榜上线213人,郭刚同学夺得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2002年本科一榜上线313人,马金义同学夺得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2003年本科一榜上线407人,李金欣同学夺得全县文科总分第一名;2004年本科一榜上线522人,宫明亮同学夺得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2005年本科一榜上线457人,应届生本科322人,应届生本科上线创历史最高纪录;2006年本科一榜上线547人,2010年本科一榜上线35人,2011年本科一榜上线42人。 建校5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约17000多名毕业生,升入本专科院校10400多人,不少人升入全国名牌大学,如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4人、复旦大学8人,中国人民大学16人。经过深造,很多人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骨干。他们中,有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谭悦新中将,有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冯祥来少将,有建国后临朐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中国水利科学院张国新教授,有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沈来新,有青岛科技大学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刘光烨教授,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于凤政教授,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庆钰博士,有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屈增国,有北京祺洋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总裁王玉奇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学校正在实现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公共型向特色型的转变中。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潍坊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美化绿化先进单位”、“临朐县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高考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师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等。
山东省青州第八中学位于青州市区云门山北路,占地面积3135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870.44平方米。 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2600余名学生,201名教职工。是全国“诱思探究”教学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潍坊市规范化学校、青州市重点高中。 青州八中始建于1982年,当时定名为“益都县城关中学”。1986年县改市后,易名为“山东省青州第八中学”。 青州八中在教学质量与学校基本建设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1985年7月,首届百余名毕业生参加高考,有39名学生金榜题名,随后几年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1988年,学校面积达14953平方米,拥有17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2170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座和教工宿舍楼一座。有12个教学班,676名在校学生,教职工77人,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团委等机构,高考突破“百名”大关,达到110名。8月,潍坊市政府特授予青州八中“千秋功业,为国育才”的锦旗。 1989年至1993年,学校仍旧保持原有规模,教学班级始终维持在10-12个班之间,在校学生人数600人左右,教职工由1989年的72人,增长到1993年的99人。在原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1990年设勤工俭学办公室,1992年设政教处,负责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 1994年到2000年,随着学校建设的发展,招生数量成倍增长,学校迅速发展。教职工人数由1994年的98人,增加到2000年的155人,在校学生由1994年的1177人,增长到2000年的28个教学班,1492人。其间新增综合楼一座、教工宿舍楼一座、学生公寓楼一座,新增建筑面积11977平方米。学校机构在原有设置的基础上,1999年新设教科室,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 2001年至2006年,学校突破30个教学班,发展到2006年的3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2001年的1813人,发展到2006年的2160人,教职工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经达到201人,比2001年增加近50人。2001年建成3700平方米餐厅、礼堂一座,建成2852平方米四层教工宿舍楼一座;2002年学校规模扩大为31350平方米,新建仓库平房、音乐教室平房等共696平方米;2006年建成1953.44平方米的实验楼一座。在原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2006年设计划财务处、信息宣传中心,原勤工俭学办公室改为伙管室。 1988年以来,学校被授予“青州市十佳学校”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青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文明单位”,先后赢得了“青州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青州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平安青州建设示范校园”、“潍坊市教育先进单位”、“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潍坊市平安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位于青州市北郊,占地面积90余亩。创建于1958年,曾六易校名,现在已是一所拥有26个教学班,1500余名在校生,130名教职工的潍坊市级规范学校。四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二千名栋梁之材,其中后来取得博士学位的有14人,硕士学位的有50余人。 抓信机遇,加快发展,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已形成了由综合教学大楼、科技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餐厅、职工宿舍楼、体育场等组成的建筑群体。环境幽雅,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学校拥有理化、生物实验室6个、微机室2个、语音室2个、阅览室3个、教室全部安装成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建筑面积已达3万余平方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