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第四中学,坐落在美丽富庶的安丘市经济强镇凌河镇驻地,221省道北侧,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各类功能大楼8座,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7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2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25人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6人获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104人被评为安丘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安丘四中是潍坊市二十二所重点高中之一、是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实施信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十分鲜明。近年来,学校一班人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发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四中精神,创出了一条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提高的以信心教育为特色的办学路子。“四中无差生,四中学生潜力无穷”是四中永恒的办学理念,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是四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独辟的蹊径,一切为了学生是四中教学永恒的核心。
寿光现代中学是寿光人民政府投兴建的一所现代化重点高中,由寿光市实验中学高中部与寿光十一中合并而成, 1999年奠基,2000年正式启用,总投资3亿多元,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教职工600多人,在校学生8000多人。 办学九年来,在市委市府、教育局的关爱和支持下,我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以“注重基础、尊重差异、主动学习、多元发展”为教学策略,努力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连续两年荣获“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集体一等奖”,连续三年获潍坊市高考最高奖项——“鸿启奖”。2007年9人考入北大、清华,名生培养列潍坊市第一。截止目前,已有40多名同学从现代苑步入北大、清华,百余人获全国奥赛一、二等奖,并取得全国奥赛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2枚,连续五年被授予“全国奥赛金牌学校”。 近年来,为顺应素质教育要求,我校提出了“文化立校”办学理念,大力实施“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学、亲情化教育”,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数字校园、温馨校园。先后成功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名人书画邀请展”、全国“浪潮杯”21届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央电视台 “过把瘾”栏目两度走进校园,教育部中教服组织的“全国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研讨会”三度在我校召开;每年学校都举行盛大的文化体育艺术节,组织“十星评选”“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发文对我校的“图书超市”予以肯定推广,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信息报》等主流媒体对我校办学经验予以推介。 伴随着寿光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我校开始走向精品化,2001年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验收;2004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 “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科普示范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2007年以来,跻身“中国百强中学” “山东大学十大生源输送基地”;2008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军区政治部联合授予首批“国防生生源基地”,日本、韩国等国际知名大学慕名来访,并达成建立优秀生源基地的意向。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校的大发展搭建了宽阔平台,我们将珍惜机遇,打造一流团队,争创一流质量,铸造一流品牌,向精品化学校迈进。
潍坊一中始建于1913年,称“潍县县立中学”, 其前身是创办于1759年的“潍阳书院”,1952年更为现名,同年被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再次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示范校,2000年成为全省唯一一所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中学, 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 2009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贵林教育局联合成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高中课程项目班,被确定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生源基地。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新加坡奖学金项目全省七所高中学校之一。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级文明单位等逾百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潍坊市五星级学校。 学校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58%。学校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品位,是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现有1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80人,在职教职工526人。2011年10月,国际部教学大楼动工建设,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2012年秋季启用。 近年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原副部长陈小娅、副部长李卫红、刘利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省长姜大明,山东省原省长韩寓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省委常委焉荣竹,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市委书记许立全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每年接待近300个国内外教育考察团。 办学至今学校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如著名国画大师郭味蕖、于希宁,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裴昌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丁伟志,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全国著名水利专家宋文田,“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邵爱民,著名地质学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少昌,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夔,医学家修瑞娟,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遂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房建国,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奥运冠军邢惠娜等。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大质量观和大体育观,以培养具有“容·雅”气质(即:富有理想、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个性丰富、心理阳光、善于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的中学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建设,形成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育人特色,致力建设 “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并且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和谐学校。
昌乐县实验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恒安湖畔,她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国办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67.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25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5人,中学一级教师11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48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连续八年全县获中考总评第一名,优秀生进线人数全县第一,统招生进线率及进线总人数全县第一,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学科平均成绩及录取人数全县第一。2003年中考,全县前300名优秀生我校进线76人,且全县前6名全是我校学生,音体美特长生全县录取350人,实验中学占118人。2004年中考,5人进入全县前10名,27人进入全县前100名,90人进入全县前400名,604人进入统招线,全县共招收特长生300名,我校就有128人进线。进线率及进线人数在全县遥遥领先。近年来,学校积 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学生分层教学、作业布置、评语改革、活动教学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维坊日报》等报刊对学校的做法均作了专题报道。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是全国重点中学,是青州市教育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州第一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学校现占地90908 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0 平方米,在校学生3000人,教职工310人,成为青州市教育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坚持以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培育高素质有个性的创新型四有人才”为目标,坚持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优生名生层出不穷。目前学校是潍坊市重点调度的高中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并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单位、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学校更以 “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成绩好”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标新立异——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创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视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安丘市第一中学简称安丘一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始建于 1911年,其前身是安丘县立初级中学、山东省第八联合中学、山东省立安丘中学等。 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安丘一中已成为一所规模宏大、设备先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现代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近100000平方米,在校学生6000多人,教职工近500人。 一百年来,学校得一方英才而育之。历史名校,雄居一方,龙头高翥,俊彩星驰,滋兰九畹,树蕙百亩,数万学子,英才辈出,龙跃凤鸣,成栋成林。远者有中科院院士刘以训、著名作家马萧萧等,卓尔超群;近者亦是贤者云集,人才荟萃,近 400名博士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潍坊市乃至山东省前茅,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安丘一中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关怀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2005年高考再创优异成绩,5名尖子生已保送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7名尖子生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贸易大学、北京传媒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重点本科过线179人,普本过线185人。实验班48名同学参加高考,其中39名同学过重点本科线;艺术考生408人参加高考,本科过线数379人;体育高水平、省优秀运动员、体育专业本科过线49人。本科过线合计804人。
青州一中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创办于1902年,前身是宋代的松林书院,宋朝名相王曾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此。1913年,改编为山东省立第十五中学,此后学校先后易名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山东省益都中学、青州中学、山东省益都第一中学,1986年益都县改市,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建校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据不完全统计,仅省部级以上干部、将军就达30余人,获博士以上学位者就达210余人,学校以“校风正、管理严、队伍强、质量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是全国电化教育科研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花园式单位、潍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青州市群众满意的学校、青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潍坊日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对学校工作作过报道。国家、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该校指导工作。 学校现有52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总数3700余人。分三个级部一个艺术部管理。 在岗教职工2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5人,在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100%。具有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毕业的达2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7人,中级职称的58人;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省级优质课奖5人,潍坊市教学能手26人,青州市教学能手85人,获青州市以上荣誉称号的108人。 现有占地面积116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校园规划整齐科学,教学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布局合理,建有教学楼、办公楼、风雨操场、综合大楼、科技楼、学生餐厅、学生生活服务部和400米标准田径场地等;现代教育技设施和各类校舍功能齐全,每口教室皆为多媒体教室,实验设备、文体、卫生和劳技器材均达到或超过部颁I类标准,图书达十万余册,还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等。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知识化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活动中心(松林书院),六条教育线(理想教育线、集体主义教育线、美育教育线、养成教育线、法制教育线、时事教育线),十大文化景点(校大门、世纪门、雄鹰石雕、闫石庵像、智慧之光、校训钟声、知识之源、仰圣园、松林书院、王曾读书台)”的校园文化格局。操场改建为塑胶场地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5月份将交付使用。新建的面积达7500平方米的教学楼,能容纳58个教学班,现已交付使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以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发展为基础,以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强化团队意识为支撑,以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科学管理为动力,以实施新课程方案、推动教育创新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优质学校; 二、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构建学习型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引导教职工树立“五大理念”,促进“五大提高”。即: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促进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名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队伍整体优化 2、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2005年建成63个多媒体投影教室,让多媒体终端全部进教室,互联网进教室,促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建设拥有10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四个,建设图书管理平台,实现图书微机化管理,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设个性化学校。围绕个性化建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学校管理个性化建设。坚持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指导,完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三全六导”方略,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显性管理,激活隐性管理;二是素质教育个性化建设。坚持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实施选课制度为契机,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三是学生自我管理个性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能力,进一步打造“特别有纪律、特别有毅力、特别有修养、特别有作为”的优良校风;四是英语教学特色建设。继续引进外教,进一步做好与美国美中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心的合作,积极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质量意识,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包括理解大纲、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实验实习、成绩考核、档案资料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细则,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并改进德育工作,坚持德育机构网络化、德育主题序列化、教育方法多样化和实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原则,突出“四自个性”。坚持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并举,力争基础年级统考和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优秀生人数比2004年有进一步提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