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镇中学位于阴平镇驻地,始建于1985年,目前,学校服务于58个自然村,人口3万余人,占地面积79575平方米,建筑面积7628平方米,教职工60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813人。 学校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内部设施得到充实,功能室齐全,仪器器材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率先在全区农村中学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的建成,加快了学校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学校坚持“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成绩”为办学宗旨,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素质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9月,我校教师9人参加全区教改优质课评比,7人获得一等奖,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竞赛始终位居全区前列。学校遵循科学管理育人,创新育人,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近年来,学校注重德育阵地建设,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开展系列德育活动,2006年10月,原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等领导来我校参加雷锋精神展览馆揭牌仪式,2006年12月被确立为市级雷锋精神教育基地。学校在此基础上,将创建雷锋中学,为此更好地推动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了师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学校2000年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2002年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3年评为市级电教示范学校,2005年、2006年先后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和全市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多次被评为区级教学优秀单位等。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阴平镇中学 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教育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努力开创学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滕州市第十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她坐落在省经济强镇—级索镇政府驻地,校内拥有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小龙山。文化历史悠久,底蕴十分丰厚。 学校占地面积57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77人,教职工112人。 建校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之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给每位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祖国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成了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几代人的干事创业,不断努力,已经形成滕州十一中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学校依据校园总体规模不大的现实,在校园每一个景点、每一处景观形式的设计上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校门采用电动门,端庄、大方,校牌得体。学校内外墙壁整洁干净,文化气息浓厚。各种张贴物干净、坚固、平整,无缺损,无撬边。校内主道、甬道、教学用房门前的活动场地及有关球类场地均进行了必要的硬化,其中活动面积硬化生均2.8平方米。 校门东侧建一花园取名为韶光园,并立奇石一块,雕刻“凿壁偷光”四字于其上。在韶光园南面设励志坪,内置大、中、小三块奇石,寓意着学生畅想未来、开启未来、拥抱未来。与韶光园相对的是劝学园,取“荀子劝学”之意,警示全体师生学无止境,积极进取。 教学楼北侧中间草坪取名为求知坪,求知坪中各种花草、树木、奇石相映成趣,石刻“静”字启迪学生深刻理解静以修身、宁静致远的内涵。求知坪中的凌云石,高大雄伟,取壮志凌云之意。求知坪西侧建一“安全警示墙”,墙上的安全漫画时刻警醒着每一位学生“安全第一、珍爱生命”。 在教学楼西南建一小型文体广场,供师生课余休闲健身、陶冶情操,取名为“舒馨驿站”。教学楼南侧种植了有南方特色的广玉兰、棕榈、奇松、草坪,这些和教学楼高低映衬,层次分明,别具南国风光。由“南国风情园”和翠绿的千头柏、成排的芙蓉树形成的一道碧绿的屏障,将教学区和运动区隔离开来,即为“玉带屏”。同时为展现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在“玉带屏”里点缀设置了宣传灯箱,展示了青檀秋色、承水环烟等“峄县景观”。 目前,校园内建成了生均2.58平方米的绿化美化带,并且通过精心的布置使校园内步步有景,处处育人,处处蓄满了文化底蕴。
枣庄市中区齐村镇齐村中学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 是一所从事中学教育,自建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学校现有职工人数75名,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市古邵中学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四中始建于1957年7月,1958年秋季招收第一届高、初中学生,是枣庄市最早的公办中学之一。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 学校占地面积8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高初中50个教学班,在校生3500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20余人,市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余人,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学校,山东省高中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交通安全优秀示范学校,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学校,班班有微机并接通宽带网,实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齐全,音体美器材室、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全部按高中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师资力量雄厚,高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已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高中办学新模式。2008年我校升入大学本科的学生有望突破50人。初中教学质量我校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 建校50年来,我校共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人,现任科级以上干部近千人,真可谓“五十载桃李遍齐鲁,十二任功绩铭史册”。
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彭楼中学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乡彭楼村, 是一所从事普通中学,自建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学校现有职工人数142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市滕州五中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枣庄四中始建于1957年7月,1958年秋季招收第一届高、初中学生,是枣庄市最早的公办中学之一。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 学校占地面积8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高初中50个教学班,在校生3500人,教职工2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20余人,市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余人,是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学校,山东省高中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交通安全优秀示范学校,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学校,班班有微机并接通宽带网,实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齐全,音体美器材室、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全部按高中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师资力量雄厚,高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已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高中办学新模式。2008年我校升入大学本科的学生有望突破50人。初中教学质量我校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 建校50年来,我校共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人,现任科级以上干部近千人,真可谓“五十载桃李遍齐鲁,十二任功绩铭史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