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支路第一小学的前身是天主教曹家渡堂。于1931年创办弥格小学(系男校)。1952年竞德女校并入,易名私立培新小学。1953年,精华小学并入,改名为公立长宁支路小学。1958年被列为长宁区重点小学。历任校长有唐若瑟、胡纳、李思德、陈忻德、钱润生、张宗明、徐利庆、王诚明、王宝林、朱云、张锋先、丁政华、王月琴。现任校长毛孝忙、副校长戴淑萍。重视人的素质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该校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营造"宽松而紧张"的校园氛围、建设一支"格高、业精、务实、求新"的教师队伍、创设"文明、整洁、和谐、清新"的校园环境,形成"求知、务实、团结、奋进"的良好校风。多次获得市、区"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长宁区文明单位、长宁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少先队多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红旗大队"和全国首批"雏鹰大队"。学校党支部也被区教育党委评为凝聚力工程先进支部。从关心他人着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手拉手”活动是在上海开展得较早的学校之一。同学们与延安、广西、云南的小伙伴结对子,也向自己身边的困难同学送爱心。少先队组织还自己建立了爱心实验基地——“阳光小屋”。他们的事迹曾在《中国少年报》、《小伙伴报》、《小主人》报、《广西日报》、《南宁晚报》等报刊和上海东方电视台作过介绍。在“手拉手”活动中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好少年。影视教育是学校的特色项目,是上海市影视教育先进集体。学校通过让学生看、听、写、评、演、诵等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写作、评讲、诵读、表演和社会活动能力。从中培养了一批影评积极分子。美术教育是学校的又一特色项目。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开始,就通过美术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把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思维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结合起来。学校不少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市、区竞赛中获奖,有不少作品送日本交流。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多名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名青年成为区的拔尖人才,不少同志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中的骨干。一所有近70年历史的老学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在焕发她的青春。
明山小学位于澳门路660弄71号,地处澳门小区内,校址办学已有近六十年,曾名华纺第八小学、澳门路第二小学。九六年由香港爱国人士蔡明山先生捐资百万建造了明山楼,改名为明山小学,为江宁路小学分部,九八年公校民校分离为独立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637平方米,建筑面积4371平方米,教育设施较齐全完善,有演播室、大礼堂、电脑房、英语情景室、舞蹈房、围棋室、自然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校园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等教育局重点项目已开通使用,学校拥有全塑胶跑道和操场1113平方米,景色合理,环境宜人。学校立足于自主办学、自我发展,以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学有所长”为目标,将探究性学习活动、读书活动、大队部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亲子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课内外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学校将围棋、英语口语、经典文化诵读、民乐等作为特色项目,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在新三年发展中,不断实践,探索,努力寻找切合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构建“以传统美德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特色教育为抓手”的育人模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教学质量高的师资队伍。
福州路小学建校于1937年,原名为华华小学(福州路384弄4号)1956年公私合营改成公校,改名为福州路小学。1974年至1978年先后与广东路第一民办小学、棋盘街小学合并,1996年7月又因延安东路高架建设需要与宁海东路小学合并,现名为福州路小学,校址(山东中路63号)。95年首批被评为黄浦区“科技特色校”被命名为摄影特色学校.
浙江南路小学前身为私立仁义小学,由旧上海洋货业公会于1941年创办。1956年甬六小学并入改名为浙江南路小学。1997年宁海西路小学部分教工学生并入。1998年浙江中路小学部分教师、学生并入。学校占地面积713平方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