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学的鲜明特色是:师资“自培”,活动“自主”,家教“自辅”。将“人本管理与校本管理”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经验。 目前,中山小学规模50个教学班,2520名学生。全校教职工188名,现任教师数154名,研究生9名,本科学历102名,中学高级教师8名,小学高级教师97名,中高级教师占68.2%,参加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3人,区首席教师1名,区学科名师7名,区教坛新秀11名,校明星教师30名。形成了合理优质的教师梯队。中山小学从1995年起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在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中,不断传承“爱国育人、科研兴校”的校园文化,“教师自培,活动自主,家教自辅”的中山特色,以及“小鹿社团”活动和“大语文”中山品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5年起,连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松江区中山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完善了学校《关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山小学党政干部职业道德》、《中山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形成了人人争做幸福的师生,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比学赶帮活动的喜人局面,学校党支部连续评为松江区“五好”党支部。 学校形成了以“大语文”教育研究为龙头,以青年骨干教师自我培养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科普艺术活动为抓手的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全国教师奖励基金会课题研讨会、全国新学校研究中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学校举行,学校“教科研训一体,促进教师发展”的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并在《中国教育报》上做专题介绍。2007年10月接受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市教委教研室的督导中获好评。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学习型先进企事业单位、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大语文”课题组获上海市劳模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体育、艺术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青保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上海市小语会、小数会、上海市校长培训基地、上海市教师“自培”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农村作文教学研究优秀实验基地、全国雏鹰大队等。 中山小学现在有了很多个兴趣开展活动,我们能在笑声中完成学习。
松江区佘山学校于2002年8月由原佘山小学同原佘山中学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座落于风景秀丽的佘山脚下,位于国家旅游度假区之内。目前全校共有3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0个班,中学部15个班,学生1300人,在职教职员工157人。整个校园由南北两部组成,南部为小学部;北部为中学部,学校占地52亩,建筑面积14511m2。拥有三栋标准化四层教学楼,一栋实验楼,建有标准化体育馆一座、300m环形彩塑跑道多功能运动场,可容纳1000人同时进餐的食堂一个。除此之外 ,还拥有校电脑局域网系统、音乐铃声自控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设施。学校具有规模大、设施全、环境美、交通便利等特点,是一所区田径传统学校,环境教育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办学优势佘山地区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力度在加大,建设在加快,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佘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这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区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政策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地方政府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多年来在硬件建设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上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这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学校近几年在困境中探索前进,加快了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了师资队伍,出台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在这样的条件下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办学特色三年内进一步拓展市素质教育实验项目环保教育。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环保实践,提高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养成环保习惯。 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始终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要育才、先育人。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始终依靠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使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服务社会:教育要为国家服务,教育要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要服务于家长和学生,为孩子的成长尽心尽责。全面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全面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师资概况目前,在职教职工有157名,50岁以上有54位,55岁以上有27位(内退工11人),35岁以下只有利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为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辐射作用,学校在全区率先实行镇、校首席教师聘任制,任期为二年。现有镇首席教师5位,校骨干教师10位。同时在奖金分配方案中推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劳动分配制度,激励能者多劳,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