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以校长的“人性化”管理,求得师生“个性化”发展。以小班化教育办学特色为载体,为师生提供舒心的环境,搭建实践和成才的平台,关注每一位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以现代的教学设施、独特的育人文化、优化的科学管理,发展有物质、有灵魂、有智慧的学校教育。教育特色以小班化教育为办学特色,教学空间一体化,为学生创造学习、休息、娱乐生活化的空间,多媒体教学设备、灵活组合的课桌椅,艺术角、读书角、展示柜等设置,使教室的布置更趋现代化。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增长知识。教学过程互动化,建立了适合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性获得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风格各异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学会创造、激活思维。《诗与画》校本课程的研发,重视对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培养。秉承多年形成的“需要教育”理念,致力于促进“师生个性和谐发展”,实施制度化与人性化结合的管理,立足于为学生创造学习、休息、娱乐生活化的空间。校内设施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人文景观、书画廊、涂鸦壁、科普图片等别出心裁的设计,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文化氛围与和谐的自然情趣。电脑房、美术室、舞蹈房、心理咨询室、多功能室等的配置,使校园成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花园小学。教室、活动室、办公室“三位一体”,并拥有120平方、108平方米两种规格的教室,还实现了多媒体校园班班通,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游艺、休息的“班级乐园”。
大华小学,创办于1995年,地处宝山、闸北和普陀区交界,是一所应大华房地产开发需要供建配套的公办学校。最近几年,大华地区城市化建设迅速推进,大批中、高档居民住宅小区在这里落成。大华地区由原先的一个乡村小镇迅速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领头羊。一流的房产需要一流的教育。迅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对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998年,时任宝山区英语学科带头人的张晓梅校长提出,英语将是21世纪通往世界的桥梁,现行的英语教学必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彻底打破哑巴英语的局面。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将外国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胸怀世界、放眼未来既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更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新一代中国人。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从教师的培训开始。学校确立“加强英语,实践双语,大华人与世界通行” 的办学方向愈加明确。双语教学特色也逐渐显现。2000年被确定为宝山区双语实验学校,2001年被确定为上海市双语实验试点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示范校,宝山区素质教育示范校。 学校从开办时的3个教学班,逐年发展成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近700人。一支年轻、充满朝气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已经成型。全校51名在编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1名,小学高级职称27名,占教师人数的75%。100%教师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大专、本科,其中1人获硕士学位证书,1人具有双学历本科证书。6名英语专职教师曾赴加拿大进修英语。为了更好地实践双语课,不少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英语学习。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树英语教学品牌,创双语教学特色”这是大华小学全体教师共同的心愿。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逐渐显现。2006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双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示范校,宝山区素质教育示范校。 自2000年以来,在宝山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张晓梅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确立了“树英语教学品牌,创双语教学特色”的办学目标。“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学校创设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校园环境布置“逢语必双”给学生视觉上的渗透;英语俱乐部、师生间的问候和日常交流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刺激;外籍教师执教的英语口语课,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英语角”、“英语节”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和全面锻炼英语实践能力的机会。几年的实践与努力,双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11月,朱敏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英语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学大赛一等奖;2002年2月,获全国中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三等奖。2002年10月,胡莹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美术双语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03年1月,胡莹老师代表宝山区二期课改教育成果向市领导上汇报课,获得好评;2004年,寿明其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双语教师;2005年4月,学校成功地向上海市英语、双语教学专家汇报了双语教学成果,获得与会者高度称赞;2007年5月被区教研室推荐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英语能力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2007年11月,学校英语组、双语组教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双语教师技能评比,荣获团体二等奖。学生在全国及市、区各类英语比赛中屡屡得奖。2005年至2007年学生在市、区中小学生英语能力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搭建舞台。”这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确立的办学目标。为此,学校开展了“月月有节,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孩子永不懈怠的求知欲。“古诗擂台”是每届语文节的亮点;数学节学生在有趣、奇妙的数字王国遨游;英语节中学生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小能人节、丰收节中,学生各尽所能,尽展风采。 把大华的孩子培养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美好心愿。大华小学的教师愿以每一天的努力,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换来家长对教育的满意、换来社区对学校的认可,换来大华更美好的未来。
上海市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于1996年建校。学校根据当初办学的生态环境, 确立了“充满自信,敢于探究,追求成功”的学校办学思想。在这个办学思想指导下,先后制定了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在前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把三中心小学办成有良好社会声誉,在区有相当知名度,在市具有一定影响的,以‘自信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人本发展’为管理特点,以‘会研究’为师生特点的实验性学校”。在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进一步突现“自信教育”的办学特色,追求学校现代化发展,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优质高效。让每个师生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充分地获得自主和谐地发展,使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上海市的第二轮课改实验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学会实验基地。近年来,又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雏鹰红旗大队”、上海市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科研先进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一批教育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师生在区、市、国家级的各类竞赛中取得奖杯、奖牌、奖状不计其数。 今天的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已构建了一个老、中、青结构合理、团结向上、赋予开拓的管理团队;建设了一个起点高、有特色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平台,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培养了一批富有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5人,区“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2名。“充满自信,敢于成功,追求成功”已成为三中心师生的共同特征。学校因此而成为社会满意、家长信赖、师生和谐发展的品牌学校。
东临上海,西靠存瑞中学,面对上大附中。如果说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美的新校舍,优良的教学设备是我校最大的先天优势。那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人性化的管理,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我校的立足之本。1999年9月祁连二小在上海市对基础教育设施整改和祁连房产开发的背景下建立,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大多来源于原祁连中心校及其下属村校。2000下半年学校开始了“当前形势下少年儿童科学思想养成”的课题研究, 2001年为了使争章活动更具趣味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校筹建了“少儿科学探索隧道”,开始了新的教育方案的探索和尝试。这个隧道充分体现了学校以孩子为本、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理念,是在校少先队员系列化争章考章的主阵地。我们旨在通过隧道内的科普特色活动不仅向本校而且也为周围所有学校学生提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基地,最终形成特色资源和成果共享的网络。“少儿科学探索隧道”是学校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和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学校推行陶行知先生儿童科学教育实践的窗口,我们致力把它办成科学知识学习的园地、科学能力运用的阵地、科学精神培养的基地,使之真正成为“行以求知知更行”的乐园。2002年“少儿科学探索隧道”被命名为“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学校特色教育研究在区进修学院教科室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2年 “科学探索隧道系列争章活动”被评为宝山区科技活动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和“第十界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普活动三等奖,“畅想二十一世纪——少先队科普读书活动”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宝山报、上海教育、上海辅导员杂志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特色教育相继作了报道,年底学校被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领衔的“十五期间国家重点课题”组授予“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实验基地”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