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初级中学是一所具有五十办学史的公办初级中学,1962年创办,原名求是中学,2006年冠现名,成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大同中学的教育协作链学校,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学校位于地瞿溪路202号。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745名,教职员工102名。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地处中心城区,毗邻世博园区,教学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学校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为办学理念,以“求真、求是、求索”为学校精神,以科技教育为学校特色,以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个性鲜明”为办学宗旨。学校有扎实的基础课程教学,多元化的拓展课程,丰富的探究课程以及德语、头脑OM、口琴、车模、机器人等特色课程,保障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受到了大同高中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如今,学校师资优良,教学质量上乘,每年有300余人次在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科技、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是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重视艺术、体育教育,校口琴团与校足球队在国际、市区比赛中屡获大奖。 该校以“学校是发展主体,督导是发展保障”为宗旨。以自主发展理论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目前,已初步建设起导向性的目标机制,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具有监控作用的激励机制,学校已进入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良性运作轨道,发展态势良好。 大同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员工102名。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51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为91%。学校现有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2人,“名师工作室”学员12名。另有22名教师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或在读(获硕士学位2名)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高达32.8%。 2007年9月1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大同初级中学。“大同教育链”的新机制给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学校在融入大同文化元素后铸就了大同初级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度。然而,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同初中的诞生,不仅仅是学校的新生,它更是一次总结,一个代表新起点的脚印,一声推进“链建设”的号角。我们与黄浦教育一起分担教育改革的艰难,我们将与黄浦教育一起走向“经典黄浦,精品教育”的辉煌。 大同初级这艘经历半个世纪风雨的航船将承载着大同初级人新的梦想,以和谐的团队承载社会的厚望,高歌远航迈向第二个更加辉煌的50年!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是地处繁华南京路的一所完中机制的初中。学校始建于1871年,前身为晓明女子中学、第六女子中学和市六中学。学校环境怡人,设施一流,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和多功能控制中心等硬件。2003年9月更名后,学校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在遵循“晓知明理、多才多艺”校训的同时,积极务实地传承格致中学“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优良传统, 逐步建立理科见长的初高中一体化育才途径。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素质教育。在实施“强化特色,深化品牌,培养创新型人才”办学目标的过程中,注重三类课程的整合,注重校本化课程的构建,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拓宽办学视野,学校与市区、外省市、港澳地区的知名学校加强合作交流。在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基础上,学校正努力践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构想。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近几年来,学校相继获得的荣誉主要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等。
明珠中学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在上海诞生的五所民办学校之一。二十年来学校坚持探索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奠基教育特色,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以出色的办学业绩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上海市教委对民办中小学依法办学专项评估中获得最高等级--"优良",并获得奖励三十万。去年又荣获"全国民办特色建设先进学校"称号。明珠重点实践"轻负优质",逐步实现"119",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作业1.5小时,睡眠9小时,保证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尽管学生负担不重,但成绩优良,每年都有85%左右的学生被市区重点中学录取。明珠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虽然不大,但天地广阔。这个"天地"在开放的课堂上,全校共开设60多项课程,组建了管乐、合唱、篮球、健美操、橄榄球等多个团队,让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挥;这个"天地"在欢快的节日中:学校每年都举行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和文艺汇演、篮球比赛,让学生们展示才华,大显身手。这个"天地"在奋进的开拓中,学校和瑞可碧俱乐部联手,将学生的体育活动安排在浦东外高桥橄榄球场进行,7万平方米的场地加上八位专职教练给学生进行橄榄球、足球、网球等运动技能训练。学生的体格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加强,在2011年的体育中考中,64%的学生获得满分。 学校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努力达到:润物无声,奠定学生人文素养基础,轻负优质,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开拓天地,奠定学生个性发展基础;多管齐下,奠定学生创新实践基础。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少学生品学兼优迈入先进行列,受到表彰。
敬业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距今已有257年历史,是上海现在的历史最悠久的名校。敬业中学是黄浦区重点高级中学,现任校长张康源,党支部书记郑大中。敬业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其中,有3名在职特级教师,5名区学科带头人,40余名高级教师。近年来,先后有50多人次获全国或市区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2005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敬业中学地处黄浦区中心地段,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儒家圣地——文庙、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近在咫尺,形成优良的周边人文环境。敬业中学教学硬件设施精致而齐全。包括6层教学楼,5层实验楼及14层行政综合楼各一幢,学校所有教室均实现英特网与闭路电视网两网合一,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在中心城区屈指可数。学校除拥有设施完善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三间、生物实验室两间、计算机房四间、科技实验室四个、语言实验室两个、音乐欣赏室、形体房、画室外,还配有电子阅览室、演播室、多功能厅等,让学生充分享受现代化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藏书近十万册的图书馆是市级中小学示范图书馆,600平方米的室内敬业游泳馆为敬业二线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及全体学生的游泳活动课提供了场地的保证。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已进入规划和议事阶段。敬业中学以“敬业、乐群”为校训,以“严实活尖”为学风,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享誉社会。近年来,不仅培养了奥林匹克冬令营竞赛得奖学生,全国和全市数理化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高考文科状元、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招生全市前三名、2003年上海市高考数学、物理双满分考生(全市仅3名)、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等拔尖学生,更注重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近年来,我校的高考上线率稳定地保持在99以上,在黄浦区名列前茅;重点本科及本科率连续几年跻身市重点中学行列。游泳是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是国家教委命名的第一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学校还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知识产权试点校、区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东风中学是卢湾区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淮海路商业中心区域,占地635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0116平方米,学生运动场地2477平方米,校内有两幢教学楼,教学设施及教育条件均一般。全校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1268名,教职员工126名,任课教师77名,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59 位,占76.7%;中青年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占100%。上海东风学校有积极的改革意识,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立足于本校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曾获得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区优秀家长学校、区社区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努力探索适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的多元化开放式教法,数学课的学生自主择题作业法等,为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愿望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学校已出版了三本质量较高的《东风教育论文集》,已形成了22项校级科研课题,其中2项已被列为市级课题,3项被列为区级课题。本校重师德,抓教学;重德育,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近年来获市园丁奖的教师2人次,获区园丁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5人次。
上海市清华中学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弘毅中学和励志中学,1958年两校合并为红星中学,1985年更名为清华中学。1996年至今几经区教育局和学校努力调整充实,教育设施日益完善,已成为一所集多媒体、网络于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学校。学校地处茂名南路复兴中路,西邻陕南村,东对茂名坊,北靠淮海路,南望文化广场。苍虬有力的黄荆树及枝叶繁茂的古藤为校园增添了许多亮色,校园环境优雅,周边居民文化素质较高,地域文化气氛浓郁,有很好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清华中学推崇让每个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现代技术教育,逐年稳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清华中学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提出了“四会”,即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逐年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经常开展教学研究及竞赛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已拥有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管理队伍和教学严谨、敬岗爱业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标准的塑胶操场、篮球场、机房、多功能室、多媒体教室,拥有四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及各类实验室,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提供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同时学校在每个班级中放置电脑设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获得信息,提供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学校着眼未来,注重整合、普及、应用现代信息科技,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电脑,教师运用电脑备课、上课已成为普遍现象,扩大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制定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负责意识,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跟踪管理,设立了“清华中学奖学金制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大力开展拓展型课程及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不断探究的品质,逐步提高学习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