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丰路小学是一所具有近五十年历史的中心小学。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育的质量”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校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委员会、理事会例会、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等,建立家校双向联系的桥梁。通过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育子经验的交流、亲子活动的沟通,使家长树立亲子互相学习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孩子的角色换位、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的诚信,建立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以此推动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是因为家校的合力,才使水丰的学生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市优秀家长学校、市学校、社区推进学习型家庭实验基地、全国雏鹰大队、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区体育足球传统学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行为规范金座校等。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是一所公立全日制普通小学,在职教工45人,其中大专、本科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84%,小学高级教师占58%。学校各项教学设施均达到区办学标准。 我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了创造教育、小班化教育、联合国EPD项目、信息技术、读书活动等课题的研究,从培养个性出发,组织了集邮特色活动,组建了铜管乐队,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以“顾客中心、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关注焦点,以提供优质服务为最终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文精神足、文化气息浓、教学质量高的学校。 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承诺: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尽心、恒心换取学生和家长的满意。 办学宗旨: 教师、学生为主体,坚持三个面向,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以学校发展为本,深化学校各项改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构建民族和谐、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管理机制,把学校办成教学质量良好,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社会声誉的学校。增强顾客(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不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风学风: 校风: 纯真 健康 聪慧 快乐 学风: 学而知 思而新 行而乐 玩而得 教风: 厚德博学 倾心注力 探新求升 教学特色: 信息之窗 缤纷天地 我校是杨浦区第三批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我们强化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础建设,配备了设施较齐全的电脑房,多媒体课件制作室,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开通了校园网。组建创新教育的科研体系,开展了“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探索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氛围,把现代教育的手段,运用到德育、学科教学、艺术科技、卫生体育以及学校管理等改革上,促进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给师生打开了一扇信息之窗,展示了缤纷的天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小班教育 人人发展 我校是杨浦区小班教育试点 学校。我们本着“时时创造,人人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我校的小班教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学校对小班教室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除了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和DVD、录音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室内开辟了许多区域:图书角、生物角、艺术角、活动角等,完全适应了学生的发展,给与学生创造的最大空间。 时时创造 愉快学习 我校是杨浦区第二批创造教育成员学校。我们始终从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入手,通过在课堂上展现成活场景,产生问题情境,是用语言描述等方式,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轻负、优质高效的教学之路,在区内的七巧板、想象画、幻想征文等比赛中,学生多次获得了奖项。 方寸之间 大千世界 我校是上海市集邮特色学校。我们让集邮走进校园,让师生从邮票中汲取灵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我们让集邮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让小小邮票成为教学中生动的教具;我们让集邮渗透活动,与德育教育结合,让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在参加区集邮活动中,获得集邮知识竞赛一等奖,邮票设计二、三等奖,火花设计二等奖。 乐声悠扬 气势恢宏 我校有一支铜管乐队,这支队伍走过了创建、发展、开拓的历程。这支富有朝气的铜管乐队曾多次荣获市、区西乐比赛等地奖,还曾到上海音乐厅参加上海市中小学铜管乐队的汇报演出。我们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多次为敬老院的老人演出,参加环保宣传活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绿色理念 人文气息 我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人口与发展(EPD)项目的成员学校。我们正努力建构独具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领悟到民族传统与现代气息共存、文化积淀与时代召唤交融所带来的深厚底气和勃勃生机。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拓展了环保教育活动的渠道,注重了学科环境教育的渗透,努力体现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书香缭绕 怡情养性 我校以“读书乐、乐读书”活动作为学校三年办学特色目标。我们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文精神足、文化气息浓、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在校园内形成以校园环境为氛围、以读书活动为舞台、以课堂教学为基地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基础教育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二联小学地处上海东北隅,延吉中路和沧州路交汇处,建校于1954年,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学校前身是“杨浦区第二工人联合子弟小学”,1972年划归教育局所属,更名为“二联小学”,1994四年被确定为杨浦区中心小学。其间,1996年与杨家浜小学合并,2002年与三联小学合并,2007年成为控江二村小学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学校硬件设施基本齐全。学校硬件设施基本齐全,各种专用教室基本到位;多功能礼堂、电脑房、闭路电视、局域网等设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积极探索立足本校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和谐发展之路。学校积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校实际,把“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秋天,学校经教育局批准,成为全区首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以此为契机,倡导师生关系的改善,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学校提出环境教育,旨在优化育人环境,探索学习、家庭与社区合作教育的模式,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杨浦区文明单位”等,这些都将成为过去,而今迈步从头越,二联小学全体教职工不断努力探索,开创新的未来。
杨浦区许昌路第五小学创办于1959年。1994年2月被定为区素质教育实验校。2003年被评为区信息科技实验校。1998~2004年度均荣获区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获区科研先进集体。教工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区新长征突击队、局红旗团支部、区先进团支部。三、四、五年级组被命名为共青团号年级组,少先队大队部先后获市、区雏鹰大队称号、市行为规范金牌座校。校工会于2004年获区先进基层工会。2000、2002年度先后获“区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胜、良好单位称号。 在学校新年三年发展规划中把以“提升孩子的生命素质,为孩子的终身幸福负责”,作为办学理念。努力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尊重的管理”统领学校工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以史养德,以德养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载体,铸“魂”立“根”,最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小学,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的办学思路是“夯实基础,培养特长,全面发展”。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善于创造,勇于实践”的“四有新人”。 近年来,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先后获得了局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篮球传统学校、江浦街道共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取得了区小学生男、女篮球比赛冠军、市第七届小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第四名、区小学生男子手球冠军、女子手球亚军、区腰鼓比赛二等奖、区鼓号比赛二等奖、市鼓号比赛三等奖、区科技比赛团体一等奖等优良成绩。我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2000年以来三次在杨浦有线台播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区展示活动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我校4名学生先后在全国少先队知识大赛和“辉煌五十年”读书活动中分获一、三等奖,5位学生在市科技比赛和读书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我校少先队获市雏鹰大队、区游戏节“双十佳”光荣称号。学校通过达标工程改造,设施设备进一步更新,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今后,我校要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质量高、声誉好、受家长欢迎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改革和发展中,立足平凡追求卓越。
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原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杨浦区的一所中心小学,也是上海市小学整体改革实验校,一九九六年五月又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小学管理规程》试点学校。她是一所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群体,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办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