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是地处杨浦区东南角的一所中心校,是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区“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占地约10亩,始建于1957年,四十多年的校史积淀了较为浓厚的办学底蕴。首任校长为杨炳章,历任校长为王良秀、赵福昌、王小莉、管必良,现任校长丁利民。2000年7月重建并与隆昌路第一小学、凉州路小学合并。新平三的建设从2000年7月起至2001年6月,历时一年,国家投资将近1500万。重建后的平三小学为20个教学班的规模,学校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齐全,每间教室都有上网的电脑,并配有室内球馆、环形跑道和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操场。 拥有四十多年校史的平三小学在历任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杨浦区第一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多年来,学校以“小班化教育”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同时在艺术教育、体育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是杨浦区艺术教育特色校、杨浦区手球传统学校、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科研基地。
内江路小学创建于1959年。学校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认真、踏实、严谨”的教风;重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的探索,教师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学校被评为2003-2004年度杨浦区的文明单位,杨浦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内江路小学大队部还获得了市、区雏鹰大队、每学期我们都坚持全面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学力量,获得了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办学特色:内江路小学通过“乐读、乐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方法,我校被评为“全国课间十分钟读书读报先进单位”,10余位语文教师获得了市级优秀指导奖。
上海市杨浦区怀德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57年。学校建校以来,努力建设“向上、求实、严谨、高尚”的校风,已经形成了高尚的校园文化。目前学校有22个教学班,在编教工50人,任职资格符合率达100%;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含在读)为100%。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8人;后备干部2人,区级骨干班主任1人,校级骨干2人。 在改革中求发展,学校的办学事迹得到了社会认可,办学效果显著。学校现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红十字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健康促进校、区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区绿色环保学校等。 办学特色: 学校形成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德育、文化知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办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办学目标: 重视德育、提升教学、加强美育、全面发展。
学校是一所有四十多年历史的普通小学,在杨浦区小教系统中颇有声誉,2000年成为杨浦区首批达标的小学。近几年,因教育布局的调整,先后于许昌路第三小学、许昌路小学合并。 虽然面临多次合并的不利局面,但学校各项工作却连创佳绩。我校被光荣地评为上海市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铜牌校,多次蝉联区文明单位称号,是区优秀家长学校,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区科研先进单位,也曾荣获上海市优秀卫生室等。 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400余名,教师38名,其中高级教师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70%。学校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小班化格局为特色的教学班颇为学生、家长所青睐,有素质教育培养的基地即八个专用教室。我校除了具备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以外,还有一支精业务,乐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好教师,所以我校有多位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和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同时为上海外国语学校输送了优秀学生。
上海市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心小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学校就致力于诗歌教育的研究,荣获过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上海市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先进学校等众多市级荣誉,是杨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和小班教学实验校。 2000年起,学校重新建造,分为南北两校,共占地10193平方米,建筑面积744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4%。是杨浦大桥下,北外滩一颗璀璨明珠。 这是杭一小学主校区,2000年投资650万元建造。学校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进门左首是一片绿地,名人和园,小橘灯雕像告知每一个学生:这里是诗歌特色学校;全塑胶的操场巧妙地利用色差分割成条状,宛若高标准足球场;门厅里"用心灵点亮诗灯,让生活充满诗意"的题词和校歌提醒着杭一人办学的理想、生活的态度,把学生的今天和明天用诗歌串联在一起。
开鲁一小99年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2002年被任命为“科技教育研究基地”的开鲁一小是一所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普通小学。学校设施齐全,师资优良,质量上乘。 开鲁一小领导历年来十分重视以三模制作作为特色的科技教育,1996年就成立了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六年来开鲁一小科技教育成果硕果累累,三模制作已成为学校精品特色,在区市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荣获优异成绩,名列前茅。 开鲁一小注重加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工作,采取“普及+提高”的有力措施,把可见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列入课表,学校将“活动包基本教材”中的科技类的内容与自编的“三模制作合二为一,成为科技课教材,从而确保了科技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开设了金钥匙、少年科学俱乐部、方正棋、环保等15个提高班,从小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成效。在市区历届竞赛中获得多项奖牌。 开鲁一小十分注重培养一支能胜任科技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先后撰写并发表了“科技雨露浇灌素质之花”、“构建特色学校的基石”、“播撒科学的种子”等文章。 开鲁一小注重科技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每年都举办全校性的科技节、科技周、科技月、暑期科技夏令营、双休日科技俱乐部等。通过科技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科技教育延伸到社区,为学生开辟课外学习科学的天地。 在科教兴市的今天,开鲁一小全校师生将志存高远,自强不息。
市光新村第一小学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质量扎实的学校。地处上海市杨浦区国和路市光一村内,占地6667平方米。学校开办于1991年,1999年配合区整体规划,市光新村第四小学整体合并入我校。几年来教育局对我校投入近300万,建成了校园网,各教室和功能室配备了以电视机为终端的多媒体教学平台16个,满足教学需要,还配有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完成了学校硬件达标工程。如今学校中音乐、美术、劳技、实验、阅览、微机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教学设施先进。校园内有着清新的自然环境,树上鸟儿在欢唱,池里鱼儿在欢跳,园中人儿在欢畅。充满自然、梦想、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师资力量:学校有一个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教师群体。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小学高级23人,小学一级15人,;已取得本科学历的11人,本科在读6人,98%大专毕业。 学校有一个团结上进、勇于创新、严于自律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岁,年龄结构合理。各成员业务能力强,工作配合默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向管理要质量”。 学校有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区级4人、校级8人,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办学特色:近年来,市光一小在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体少先队员的自主参与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承诺系列活动”,在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在这个浓浓的校园氛围里,诚信品质在师生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规范诚信行为,感受着诚信的快乐。诚信这一份高贵的品质,像一股清泉,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又像一缕清风,吹开了孩子们心扉,使他们沐浴在校园诚信的朝阳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以快乐阅读、快乐作文为主题开展了课题研究。通过三年的努力,12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完成了研究任务,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参加第九届论文比赛。评选结果,其中有四篇论文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 办学成果:近三年来,师生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竞赛获奖402人次,集体67项。学校参加第九届科研论文比赛中,有十四篇论文获等第奖。其中市级3篇,获区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学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先进教工之家、上海市雏鹰大队、杨浦区行规示范校、区平安学校、“诚信教育”专项奖等荣誉称号。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是经上海市教委、市民办协会首次认定的民办特色创建校。学校依托同济大学,合作同济一附中,引进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秉承传统特质,整合优质资源,立足上海,面向未来。在教育探索与实践中,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质,走“优质教育、多元课程、精致管理”发展之路,积极开创民办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办学十多年来,学校因“学风好、校风正、质量佳、效益高”而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并取得优异的教育成绩,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等。小学部课程介绍: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上海市中小学生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以国际视野、校本课程的理念来丰富课程内容,以“二期课改”的理念来规范课程教学,建构符合本校发展需求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建构关注科技、艺术、运动、对人类生存的价值,让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感知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习惯,学会感恩、讲究诚信。学校教育鼓励孩子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乐趣,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初步具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具有乐群、会学、进取的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阳光儿童、阳光少年。学校重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读书环境,积极推进阅读成长。通过致力于学校读书节、人文讲座、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校园读书活动,推动每一位师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阅读丰富师生的精神境界,开拓视野,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成功每一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