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1950年改为现名,1993年创设上中国际部。为上海市领先、全国顶级知名学府,在国际教育舞台上也享有盛誉。学校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获上海市教委批准率先开展“上海市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为上海市科技、艺术、体育、双语特色学校与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历届校友中有曾任或现任党与国家省部级以上领导100多位,两院院士54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30余人。 学校现占地面积340余亩,本部与国际部在同一校园,在校生4200余人(本部为高中建制,招收上海生源,三个年级共有学生1200余人;国际部为1-12年级一贯制,主要招收外籍与港澳台人员子女,有来自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900余名学生在读)。在编教职工28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超过52%,毕业于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师资超过50%,全英语教学师资150余人。另聘有外籍教师超过100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40余名。校长风采与办学理念 现任校长唐盛昌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上海市特级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兼任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外国人子女学校认证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国际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资优生教育》《孩子怎样读名校》《高中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等30余本著作。多次应邀出席在哈佛大学等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题演讲,提升了我国基础教育在国际教育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乐育菁英”的办学理念,聚焦资优生教育,着力探索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导向的优秀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志趣能开发。办学目标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教育高质、管理高效”。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中国名校,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乐育英才。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促进学生志、趣、能合一的学校课程体系,注重现代内容的渗透与课程的高选择性,在夯实学生核心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构成与基于趣能匹配的未来发展指向性领域初步形成。 注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图谱,关注学生认识、实践、体验、反思的统一。强调国家规定科目深化与学校开发的资优生必修课(CPS、双I、LO、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等)学习,并提供《青春的雕塑》等39个科目供选学,促进学生志存高远、社会责任与意志磨砺。 注重激趣的学习领域课程图谱,基础内容关注上海标准+上中纲要的结合,选修内容提供人文与社会、自然科学等7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范畴的500多门专门科目或探究模块供选学,关注学科领域现代发展概貌与前沿介绍,促进学生兴趣激活、志趣聚焦、潜能认识 注重挖潜的优势潜能开发图谱,在学习领域课程图谱的选择学习上深化,提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工程、艺术、体育等十多个领域的拓展学习与课题探究,关注学生优势潜能的识别与开发,重在给学生知识铺垫、方法指导、信息储存、思维训练和志向引导。
[学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是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重点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第一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预科,1962年改为上海工学院预科(附中),1963年改为交通中学,1964年定为现名,2005年2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地处虹口、杨浦、宝山交界处,占地72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幽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连续16年8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 积半个多世纪的文化积淀,取国内外名校之长,“依托交大,内实外名”的办学策略在形成新的特色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在由此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品质的过程中,生成了“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办学理念。面对教育现代化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交大附中正朝着“现代教育领先,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迈进。 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模式。2009年9月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创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开了“联手高校,创新育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篇章。与此相应,学校在丰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探索特色化育人方式等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此外,民族教育和国际办学有长足发展。为了应对新疆内地高中班扩招的新形势,2010年我校对校园改造进行了整体规划,现新疆班宿舍楼(含清真食堂)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国际办学硕果累累。2010、2011两年国际学生高考升学率均为100%,且绝大部分考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印第安那州拉法耶学区联办的孔子课堂项目已进入实质运作阶段;2011年,学校主动开拓国际化办学的新格局,引进并开办了上海市高中首家IB国际课程项目。 同时,着力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辐射功能。创办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民办初级中学;托管了上海交通大学浦东实验高中;与嘉定区政府签约,创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新格局。 [教学设施] 学校有两幢教学大楼,第一教学楼有31个间标准教室,配备闭路电视、电脑、可寻址广播系统,均为多媒体数字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远程教育平台的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这个项目工程的建设成功,拉近了学校与大学部的距离,交大教授可以直接在交大的实验室里与我校学生互动,并给予课题指导。目前在建的实验室还有机器人实验室、OM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数字地理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以及分子实验室等,这些在建项目的建成,直接为学生提供了科研的平台,有利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两个教学楼每间都有空调、电视、电脑。另有设施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以及计算机房、语音室等。铺有400米塑胶跑道、天然草坪的运动场被国家田径协会认定为标准比赛场地。拥有两个室内体育馆里,内有设施一流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射击运动场、乒乓房、健身房和体操房。 [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6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1名,学科带头人13名,骨干教师20名。主要学科均为上海市或杨浦区的特强、特色学科。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社团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参加一个社团。社团活动时间列入课表,每个社团都有一名指导老师。目前有近50个社团。 [对外交流] 学校先后与美、德、法、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每年有师生互访。学校还与江西、延安、井冈山等地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定期开展互访交流联谊等活动。 [后勤服务] 学生基本住宿(杨浦、虹口、宝山三区具备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走读),学校有公寓式的宿舍大楼三幢,6人一间,内设独立阳台、盥洗室(有热水淋浴设备)、直拨电话,每人配备组合式家具,包括写字台、衣柜等。学生食堂除每餐供应饭菜外,还有各色点心、饮料供应。晚自修后食堂供应中式点心。 [招生范围] 学校通过统考面向全市招生,包括推荐生、自荐生、零志愿考生等类型,按照市教委下达给各区县的招生计划数择优录取,每年400名左右。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从当年招收的学生中通过学科测试和交大教授面试等方式,选拔40人组建一个科技实验班。现已组建了三届科技实验班,且运行状况良好。 [升学情况] 连续多年高考本科率达100%,一本率稳定在90%以上,稳居全市高中学校的领先地位。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就达800多人次,市级以上奖励500多人次,每年都有学生因数、理、化、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全国比赛获一等奖而保送进交大、复旦、北大、清华等高校。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最早问世的转制学校。现为由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所大型民办完全中学。 校董事长为严志强先生。学校由资深老校长、现任常务副董事长庄中文先生创办。他倡导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在短短十余年里迅猛崛起,成为上海普教系统的一颗璀璨新星。现任校长张建中正率领其富有活力的团队,不断发展创新,实现了新的跨越。学校办学成果卓著,已成为徐汇区和上海市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均名列前茅的一流民办中学。学校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德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为上海市第一所通过国际CITA组织签证的学校,连续三次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优秀民办中学荣誉称号。 学校把“一切为学生的一生幸福着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办学核心理念,把“求索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坚持“中和位育”、“渐进积累”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的德育系列教育”、“双本双语双外语为特色的外语教学”、“以机器人与信息技术领军的科技创新活动”与“男篮女排为主体的高雅艺体活动”等四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教育质量优异,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已成为全上海高考成绩最优秀的中学之一,充分满足了家长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之所以能夺取如此优异成绩,得益于十几年来日臻成熟的一套讲科学、重效率的教学方法与一支充满爱心、敬业务实的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共60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2006年7月学校创办了留学生部。来自美、日、澳、韩、阿根廷等1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就读。留学生部具有雄厚的教学实力,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有社会公德,有开阔视野的国际型人才。 从2007届开始连续四年高中毕业的外籍学生全部被清华、中央美院、复旦、交大等一流品牌大学录取;现初中每个年级均有近20名左右随班就读留学生;2010年正式招收港澳台及华侨联考复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50年,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起改属复旦大学领导,之后曾改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工农预科”(1958年),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占地约82亩,各类建筑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高中3个年级,包括海外学生共40多个班级,在校生1500余名。 复旦附中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学生基础厚实闻名。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特色的同时,对“基础”的内涵重新研究确定,将教育学生立志报国、持续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正确认识自己,敢于超越自己等,作为“基础”的重要内容。复旦附中决心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针,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决心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革新的办学传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现代学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复旦附中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名牌学校。市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还与美、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等和高等学校有广泛的联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一级教师51位,先后有13名教师被命名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数人被作为全国和上海市学科带头人培养。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教参、专著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学校一贯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才能初露锋芒,在各类竞赛,如立意新颖的作文竞赛中、强手如林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选拔青年科技精英的雷达杯百科知识竞赛中、英特尔美国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中,在全国长江小学者及明日小小科学家评比中,复旦附中学生表现突出,成果累累,为学校、为上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显示了他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勇气和才能。这样的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校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70%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海外各校留学深造,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早稻田、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是一所具有外语和信息科技教学特色的民办中学。学校受学校董事会和徐汇区教育局领导;由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罗佩明任常务副董事长;徐汇区拔尖人才、数学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徐俭担任校长。学校是徐汇区第一所国际文凭(IB)学校,同时是国际和跨地区鉴证委员会(CITA)授权的正式校。 学校还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徐汇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学校自2008年起开办实施国际文凭课程的高中部。学校分两个校区,拥有规范的教学大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支敬业爱校、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学校遵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贯彻“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的教学理念,培养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突出、各门学科基础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和时代感,旨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文化底蕴,竞争意识,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有教养、有文化、有能力的“国际型”初中毕业生。学校的外语教学,突出外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和交际功能,注重学以致用。罗佩明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简称P&P)为外语教学原则,并逐渐发展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自编英语教学大纲,引进原版教材,采用小班化教学,积极营造外语氛围,成绩斐然,连续数年在市初中英语竞赛中获得佳绩,成为上海市一流的外语特色学校。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被评为市首批双语教学实验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德、日、法、西班牙语等语种的第二外语。信息科技教学也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学校制订校本教学大纲和编写校本教材。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多层次、大跨度、全方位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自主开发与使用的学生综合网络评价系统体现了学生个性培养的规律与趋势。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高标准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开设大量的拓展型课程,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学有所长,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好评。自09年开始,学校建立“罗佩明助学金”,专门资助家境困难但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其四年全额学费。
上海鸿文国际职业高级中学是上海市惟一的经市教委、市台办批准由境外人士投资的沪台合作性质的综合高级中学,是上海市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的合格单位。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已成为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教育集团,集团学校遍布辽宁、湖北、山东等省。 培养熟练的劳动者和合格的基层管理人才、培养学习成绩优异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或与境外进行学术交流是学校的创校理念。为达成此一理念,学校依据[师资好]、[课程好]、[目标好]、[学风好]的四个原则,确立本校教育的“四大目标”是[网罗国内外一流的优秀师资]、[课程与国际商业教育接轨]、[加强学生现代化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崇实知新的苦干精神],并通过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使本校学生不仅在就业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同时也使其前途更具向上,考入高等院校深造或与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留学等光明灿烂的前景。
上海市延安中学创建于1946年10月,初名上海真如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址延安西路并更为现名。1960年定为市重点中学,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8年迁至现址,2005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延安中学座落于长宁区,毗邻虹桥开发区。校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70多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20多名,现有学生近2000名,有40个班级。学校努力构建并优化以“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连续九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校还获得“联合国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2049计划实验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学校在建校至今的60年中,在几代“延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模式及特色,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徐汇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专门培养商贸、旅游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上海市职教系统开办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国家教委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职教先进单位、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3年12月,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百校重点建设”材料与实地评估免检单位,2004年3月,学校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 学校与日本三友银行、东方航空公司、三洋电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四季酒店、古象大酒店、静安希尔顿饭店、波特曼丽嘉酒店、华亭宾馆、东方商厦、上海市内免税店等一百多家宾馆、公司、商店、旅行社等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我校学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升学)能力强,就业层次高,一次就业(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高复班的升学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学校还与中国中学、市四中学联合开办综合高中,毕业生颁发中国中学和市四中学高中文凭,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复兴高级中学是由原上海市 市属重点中学—— 复兴中学高中部移址建成的,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 11 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 学校地处虹口区北端,占地 80 余亩。校园布局精巧雅致,教育设施完善,有设计和音响效果一流的复兴会堂,有复兴特色的学生自主实验室和植物组织培养室,还有天文台、天象馆、室内排球馆、室内温水游泳池、 400 米 标准塑胶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网球场 …… 复兴前身是“麦瑟尼克”学校,始建于 1886 年; 1946 年抗战胜利后, 学校重建,定名为“上海市复兴中学”。 校名“复兴”,含“复兮旦兮,兴我中华”之意。 学校的校训为“求真”。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 采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英才辈出。 学校确定了“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学校建成“ 上海一流、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现代新型学校”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在德育、科技教育、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卓有成效。 学校是 “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 ” , “ 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 , “ 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 ” 、 “ 上海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 、 “ 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 “ 上海市文明单位 ”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已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中学结成友好学校。 复兴高级中学前身是 " 麦瑟尼克 " 学校,始建于 1886 年 , 不久更名为 " 上海公学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50年,前身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起改属复旦大学领导,之后曾改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工农预科”(1958年),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占地约82亩,各类建筑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高中3个年级,包括海外学生共40多个班级,在校生1500余名。复旦附中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学风严谨踏实、学生基础厚实闻名。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特色的同时,对“基础”的内涵重新研究确定,将教育学生立志报国、持续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正确认识自己,敢于超越自己等,作为“基础”的重要内容。复旦附中决心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针,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决心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革新的办学传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现代学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复旦附中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名牌学校。市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还与美、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等和高等学校有广泛的联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一级教师51位,先后有13名教师被命名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数人被作为全国和上海市学科带头人培养。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教参、专著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学校一贯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才能初露锋芒,在各类竞赛,如立意新颖的作文竞赛中、强手如林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选拔青年科技精英的雷达杯百科知识竞赛中、英特尔美国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中,在全国长江小学者及明日小小科学家评比中,复旦附中学生表现突出,成果累累,为学校、为上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显示了他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勇气和才能。这样的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校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70%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海外各校留学深造,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早稻田、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