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慧中学是一所由杨浦高级中学主办、新杨浦置业有限公司、杨浦师惠发展公司协办的民办初级中学。。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为沟通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学校努力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全国“目标教学”试验校,学校精心选择课题,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并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带动语文、外语及其他学科整体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特级教师曹家骜任校长。特级教师于漪为名誉校长. 办学方针: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 办学宗旨:大力张扬学生个性,培养未来知识精英。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和谐发展。 学校校训:诚信、沉勇、成人。 学校教育设施先进齐全,电脑房配有液晶显示器,实验室、音乐室、图书馆、阅览室、乒乓房和塑胶地操场一应俱全。学校广播台、有线电视台成为沟通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 现有20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47%,一级教师占40%。学校聘请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玉峰、陈小英、步根海等指导语文教学;聘请上海十大师德标兵、特级教师曹建辉指导民乐队;聘请前世界乒乓球赛女子冠军李赫男指导乒乓活动。 每年有一批学生在区、市、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获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民乐等竞赛奖。数学和民乐已成为学校的两大办学特色。
崇明中学创建于1915年,坐落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祖国第三大岛——崇明新城中心区域,是一所现代化的实验性、示范性寄宿制高中,是崇明教育史上最悠久的学府之一,现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硬件设施完备,校园文化氛围浓烈。学校秉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训,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形成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不断加大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力度,目前已与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多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新校区占地面积265亩,绿化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1千多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专家楼、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以及辅助用房等;教学楼与实验楼相连呈C型,行政楼与图书馆相通成M型,从空中府瞰是一个很有气势的崇明的缩写CM。学校设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心理辅导中心、模拟驾驶室、学生语音室和理化生等30余个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馆现有藏书10多万册,杂志785种,报纸136种。学校建筑雄伟、壮观,校园环境充满生态气息。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楼群喷泉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突出了环境与人文交融。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的学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由崇德女中、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公立转制性质不变。2000年7月,原静安区江宁中学并入七一中学。2005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静安教育合作基地”。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地处上海市中心,拥有花园式教学环境,学校按上海国际中心城市办一流学校的要求进行配置,现代化的设施满足了高、初中高层次的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七一中学依托同济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文精神养育为主线,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科研引领开展富有七一特色的“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构建和谐、高雅的七一校园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人文养育、文理相融、探究实践”办学特色的逐步形成,在科技教育、语文、外语、计算机、探究性学习上已形成特色,在教育、教学、科研、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建校百年来, 七一中学秉承中华教育之美德,保持了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注重人文精神养育与现代科技教育相结合,在“发掘潜能,健全人格,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以发展高雅的校园文化和形成探究性学习特色的办学目标。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着手,通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学校以“有赤诚之心报国之志的中国人,有高雅气质高尚道德的文明人,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出了无数 “勤奋、上进、朴素、求真”的七一人,成为静安区精品教育的一个亮点.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是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会员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武术)传统学校、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上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
上海市松江一中是一所创办于1904年的百年名校。占地面积80335㎡,建筑面积38597.1㎡,绿化覆盖率68%。现有36个班级,学生1500多名。教职工18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近80人。有6人入选了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2人当选区第三届首席教师,16人当选第三届区学科名师。学校环境优美,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基本完备。独立的生活区有可供全校师生就餐的食堂和1008张床位的学生公寓。 学校近来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先后获得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市安全文明校园、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花园单位、全国教育管理改革品牌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9月“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获得通过。 学校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思想。自主育德有特色,课程改革显个性,师资建设有举措,校园文化现活力。
2009年9月1日,一所由世博机遇成就、科学发展引领、民生诉求实现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向明中学(浦江校区),在世博的中心地带――闵行浦江镇,揭开了优质教育的美丽面纱。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向明中学(浦江校区)进一步发扬“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向明办学理念,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克服了跨校区管理等不利因素,成功实现了办学统一度量衡、学生要求无区别的跨越,办学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浦江校区将成为特色鲜明、理念超前、高效优质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并将成为浦江教育的新品牌,优质教育辐射郊区的示范点。 世博及向明中学(浦江校区),给浦江镇带来了许多“利好”消息,让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上了新台阶,居民生活走向高品位,让为世博做出贡献的动迁居民感受百年老校的关爱;让农家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彻底告别浦江镇没有优质高中的历史,而且对全面缩小浦江教育与中心城区的差距,率先破解教育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将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优良传统。面对社会、经济的迅速的发展和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以勇于探索、务实创新、开拓发展、不断奋进的精神开创学校的新发展。 学校坚持“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爱好、能力、兴趣,营造氛围,提供条件,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品质、意志情操,让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鲜明、有创造精神、有发展潜力的人。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成校园文化高雅、教育教学优质、学校管理科学、师生发展和谐的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上海市品牌高中。学校的办学策略是:扩大外延和发展内涵并举,重视内涵发展;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并行,突出改革创新;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加强文化建设。即通过发展内涵、改革创新和文化建设实现办学目标。 学校积极营造学生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和机制。围绕“立志”、“成才”、“科学”、“爱国”的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掘各学科育人的内涵,大力提倡主体性德育,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体验。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模式,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努力构建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整合和学科内容综合的基础上,有机组合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构建有市二中学特色的课程模块体系。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和特点,优化教法学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将提供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条件和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育教学和教研结合,注重校本研修。形成依法民主有效的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继续改善硬件设施,创建学校和谐发展新局面。
上海市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原上海市教科院附属中学)是上海市控江中学和杨浦区教育合作创办的高级中学,享受区重点中学的一切待遇,其办学目标定位为杨浦区一流、上海市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在原长阳中学的基础上全面改建。改建后的上海市控江中学附属民办学校拥有杨浦区一流的教育设施,不仅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四个大型计算机房,而且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和电视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整个校园团花簇锦,置身其中,如同置身花园。学校以“自主、创新”为校训,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基,现向市教委申报的科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学校是一所公办民助性质的重点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不同的学生,学校将实不同的方法。学校将实行奖学金制度和勤工俭学制度,即:学有特长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根据学校制订的条款申请奖学金,而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将可申请勤工俭学金。
上海市延安中学创建于1946年10月,初名上海真如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址延安西路并更为现名。1960年定为市重点中学,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8年迁至现址,2005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延安中学座落于长宁区,毗邻虹桥开发区。校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70多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20多名,现有学生近2000名,有40个班级。 学校努力构建并优化以“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连续九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校还获得“联合国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2049计划实验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学校在建校至今的60年中,在几代“延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模式及特色,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33年,原名斯高学院,1951年改名建设中学,2007年10月31日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占地总面积近40亩,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有“一中心二馆三楼”共6幢主要建筑,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达32.3%。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齐全,校舍宽敞明亮,学生的体育运动场地达7300多平方米,有占地988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和高标准的乒乓房,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有400余平米的电子阅览室。至2012年底学校共有教学班27个,学生794名,教职工139人。师资队伍成熟稳定,业务精湛,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6%,一级教师占61.1%。 学校以“养育身心、多元互动、和谐发展”为教育理念,依托上海财经大学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优秀心理辅导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十二·五”实验基地、杨浦区文明单位、杨浦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杨浦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杨浦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艺体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金融实验室和金融类特色校本课程在杨浦区和上海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现已辐射全区。《学校整体推进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获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三等奖,杨浦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校运动队在杨浦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包揽了游泳项目男、女团体总分第一,校合唱队在杨浦区第25届艺术节上获得三等奖。全校共有教师51人次、学生103人次在全国、市、区级各类竞赛评选中获奖,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100%,高考升学率稳中有升,学校已成为办学有特色、区内有影响、社会上有良好声誉的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011年9月,学校以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实验基地为依托,完成了《创建培养高中生金融素养的特色学校》项目申报,全体附中人将以此为起点,创新实践,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复旦附中自1950年建校以来,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工农预科(1958年)、复旦大学预科(1959年)等阶段,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82年被定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学校校园占地约76亩,各类建筑4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高中3个年级,包括海外学生共40多个班级,在校生1500余名。 自建校以来,复旦附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基础教育办学规律,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遵循"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时代菁英。学校初创时期倡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五育兼修,为国奋斗",逐步发展并形成了"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和重个性"的特色,特别是学校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在迈向现代化的背景下,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四个主人(即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尤其重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语言学习、知识探究、环境体验、人际沟通等途径,构筑学生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共存。学校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学校的过程中,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革新的办学传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近年来,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复旦附中已蜚声中外。全国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者络绎不绝,学校还与美、英、德、日、澳、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中等和高等学校有广泛的联系。 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截至2011年12月,在编教职工170名,高级教师54名,先后有18名教师被授予上海市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数人被作为全国和上海市学科带头人、名师后备培养对象。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和媒体上发表文章近千篇,主编或参编教参、专著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学校一贯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造才能初露锋芒,在各类竞赛,如立意新颖的作文竞赛、强手如林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选拔青年科技精英的"雷达杯"百科知识竞赛、英特尔美国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全国长江小学者及明日小小科学家等评比中,复旦附中学生表现突出,成果累累,为学校、为上海、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显示了他们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勇气和才能。复旦附中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校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70%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另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海外名校留学深造,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早稻田、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学在复旦附中"已成为众多优秀初中毕业生向往的目标。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复旦大学的共同领导下,学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复旦附中连续十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200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复旦附中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