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高校联办独享优势 为更好地服务于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08年7月10日,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联合成立“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电子科技大学将该校视为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双方通过通力合作,将学校办成中西部知名、省内著名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高完中。 ●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电子科大专家委员会”参与指导电子科大实验中学的学校管理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的体育馆、图书馆、部分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设施向电子科大实验中学师生开放。 ●电子科技大学校团委指导并参与电子科大实验中学学生会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批准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按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推荐名额等级标准享受电子科大自主招生优惠政策。 学校按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有教学综合楼、科技实验楼、全省第一所高中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教室、学校图书室、400米标准运动场、标准篮球场、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室内体育馆、理化生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学生电视台、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全市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按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寄宿标准建有两幢学生公寓,分设男生院和女生院。每个标准间供4-6名学生入住,能容纳1000余住校生。住读条件整洁、宁静,适宜学生住校学习和生活。宿舍每层楼配有专业生活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公寓生活全程指导;学校首创公立学校“学生公寓班主任教育制”管理模式,实行“学生在哪里,班主任就在哪里,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的管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进行全程指导与培养。 开明校长 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数学学会会员、成都市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教育教学业绩进入199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年鉴》,武侯区人大代表,成都市第一个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数学老师及班主任。作为省级重点中学长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中高考的调控决策能力,在成都市教学管理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 郭校长作为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数学学科专业功底,课堂教学独具风格,形成了“注重情感激发,突出学法指导”的教学特色;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心理品质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建立,体现出很高的教育智慧和教师人格魅力。毕业于清华夫学现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郭校长的学生张奕博导称其是学生心中“一位杰出的老师”。 郭校长始终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出的优秀学生现遍布国内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上海交大、北京医科大、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和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郭校长2009年担任电子科大实验中学校长以来,至今仍然开设初高中数学及学习效率等专题讲座,深入学生课堂亲自对初高中的教学给予全程指导把关。
成都市树德中学创建于1929年,2007年率先扩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获得成功,2010年扩建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并对外招生。目前,学校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三个校区分布在成都的不同区域和方向,但同属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法人代表。三校区实行“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即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管理统一、人事统一、经费统一、教学统一)。 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 办学实行“四个不变”(即地址不变、师资不变、招生不变、办学模式不变),不仅能确保现树德中学仍是“精品”,而且使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更强、更优。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秉承树德文化,体现“四优势”,即“小班化”、“寄宿制”、“纯公办”、“现代化”。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在目前成都市城区公办中学中无论是占地面积、整体布局、功能用房完善度、内部设施先进性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突出特色发展,彰显“五大优势”,即“纯公办、小班化、寄宿制、现代化、特色化”。学校将充分发挥小班化外语特色教学的优势,采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实行双教师的A、B班小班化教学。开设法语、日语等校本选修课程,打造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创办于2001年,系原中兴中学(双流县外国语实验学校)迁址原双流师范学校更名新建的高规格新型重点中学。学校位于华阳正北中街210号,占地179.57亩,现有教学班97个(高中77个),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2001年4年,双流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在华阳新建一所高规格的新型重点中学,以适应成都向南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同年9月8日,在华阳中学开校典礼上,进一步要求华阳中学“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省级重点中学”。建校后,华阳中学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人头经费包干”的运行机制,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建设“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效益的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办学目标,迅速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不到700人增长到2009年的近6000余人,教职工人数从2001年的不到80人增长到2008年的400余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首届高考,上本科线460人。此后连续5年在百位数上稳步增长,2009年上本科线943人。——学校管理日渐规范。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大胆引入矩阵式管理,建立起不同于一般学校年级组、具有独立管理功能的年级管理委员会,和分别以德育处、教务处为中心的学校德育管理委会、教学管理委员会等矩阵式组织,以能级管理与项目管理,自主管理与矩阵式管理,学科教研室、年级教研组条块管理与年级全面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最大化发挥了学校组织的管理效能。——学校特色初步彰显。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体教结合、科创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四大特色,并在全省和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形象不断提升。建校七年来,先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第一所实验中学、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心理特色学校、2008年全国百所最具成长力学校、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国家女子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国家高水平运动会后备人才基地、全国百所素质教育特色高中课题学校,并获得省级以上集体荣誉近100项,“在四川基础教育界展示了积极、稳妥、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范例”(省教育厅省级示范高中评估组结论)。——学校影响逐步扩大。办学八年多来,特别是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后,学校每年都承办或协办有县、市、省和国家级相关活动,北京、江苏、吉林、陕西等近20个省(区市)和香港、日本、新西兰、英国的考察团先后到校参观访问。目前,华阳中学正在理清理念、振奋精神、完善机制、深化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由“奖牌学校”到“品牌学校”、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两个转变,以实现创建全国百所素质教育示范高中的宏伟目标。
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投资3个多亿兴建,位于锦江区成龙大道芙蓉西路(东三环路卓锦城旁),占地120亩,是整体布局合理、功能用房完善、内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外国语特色公办学校。届时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成都树德中学(宁夏校区)与(光华校区)构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成都市第一外国语学校)秉承树德文化,坚持树德中学“树德广才”的办学思想,传承树德中学“树德务滋”“广才务实”等优良传统,借鉴光华校区办学的成功经验,与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实行“三统一、三相对独立” 的管理模式(即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管理统一,人事相对独立,经费相对独立,教学相对独立)。同时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具有“五大优势”,即“纯公办、小班化、寄宿制、现代化、特色化”。①“小班化”为所有就读的学生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服务提供了可能;②“寄宿制”为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③“纯公办”为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寒门学子选择名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④“现代化”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加适谊的环境条件,建成的树德外国语学校是目前成都市城区公办中学占地面积最大,整体布局最合理,功能用房最完善,内部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学校之一;④“特色化”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按照国内一流外国语学校标准办学,并突出外国语教育特色,吸收发达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的先进经验,开放办学,大力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成为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区外国语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将充分发挥这五大优势,对教育教学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且极力打造学校外语教学特色,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将依托树德品牌,继承成都树德中学“树德广才”的办学思想,达到树德中学原有校区同等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外语特色学校的优势,将该校区办成“高起点、高质量、高品质、鲜明特色”的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外国语精品学校。
七中育才新校区位于二环路东四段外侧汇泉南路,紧邻地铁2号线,交通是很方便的。从老校区到新校区骑自行车车也就10多分钟。该校是公立学校,小班教学,走读。 学校在锦江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投资近两亿完成了学校的改扩建,给师生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故学校原校区不会搬迁。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七中育才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在锦江区汇泉南路创办了新校区。老校区和新校区同属于七中育才,一校两区,师资进行统一安排,共同发展。
成都石室中学是我国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自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始,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文庙(设高中)、北湖(设初、高中)两个校区。 石室中学学风卓荦,人才辈出,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学校继承“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的优良传统,坚持“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的办学思想,突出“活跃·和谐”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是四川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是一所融优良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为一体的,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的学校。 石室中学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形成和发展了“高、严、精、活”的优良教风,体现出“大气、高雅、向上、奉献、协作”的教师品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保持着成都市和四川省的一流水平: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一大批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年年获奖;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的资格。近年来,共有百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千余名学生进入“全国前十强”著名大学。并且多次考出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奖励,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不仅如此,学校科学有序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命教育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等,都在省市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石室中学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长期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目前举办的“美国——加拿大”升学预备班、“中国——新西兰实验班”、“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等项目构成了对外合作办学的新格局。 2009年4月,“成都石室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成都石室中学为龙头学校。目前,石室中学正以重点学校的优势,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指导、示范作用,为促进四川省、成都市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2010年9月,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投入使用。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是由政府投资修建的公立学校,是石室中学的一个校区,与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是一个统一的法人单位。扩建后的石室中学,实行“一校两区”“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即统一办学思想、统一领导班子、统一人事、统一教学、统一管理、统一经费。两校区实行独立招生。“一校两区,一脉相承”,共同秉承石室文化的石室中学北湖校区,不但有汉阙飞檐、高端设施、优雅环境、舒适住宿,更有石室中学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大气高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她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每位来此就读的莘莘学子!
成都七中是一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是著名高校在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源基地。 全面发展,特长明显是学校特色校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有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科协等四大学生组织;有二报(《成都七中报》《成都七中心理报》)、三刊(《朝花》《未来梦》、英语《new bable》)、两台(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电台),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三十多门选修课和活动课,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学校每年有400余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市以上等级奖。 优秀的业绩来自于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大气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断建设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学校一贯致力于素质教育,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教师学生得到发展。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素质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高中生。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启迪有方、治学严谨、爱生育人”的办学传统和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思想。新时代的七中人继承传统,锐意创新,进一步提出“三体”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人文追求是:主体更加积极,集体更为和谐,个体显现特长。提出实践“三体”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实施“两课一育”(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效性研究);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形成了以学科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内课外活动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2008年,成都七中有20人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有9个班级体评为优秀班级体,有两百多名同学被评为省市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08高考,我校再创佳绩。我校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成绩突出,高2008级,93人次获得保送资格,50余人保送进入中国名牌大学。我校有79人获学科奥赛全国一等奖。 董雅韵、张弛两位同学以优异成绩分获生物、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金牌。高2009级,已有74人次因获学科奥赛一等奖而具备保送资格,已有55人被保送进名牌大学,有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拿到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08年,成都七中还成功举办了第30届教育研讨会,使学校教育教学承前启后,再上台阶;学校积极开展国家汉语推广工作(是省教育厅确定的汉语推广基地学校),学校与美国金克斯高中的交流项目、与菲尼克斯市的交换项目、与德国查理曼大帝中学的交流都得以顺利进行,使成都七中向着国际化的目标不断前进,为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成都七中将努力打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
树德中学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所知名中学。学校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孙震创办于1929年,以“忠、勇、勤”为校箴,以“树德树人”为办学宗旨并因此而得名。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成都市第九中学,1989年恢复树德中学校名。学校目前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校风示范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校、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篮球高水平试点校。 成都树德中学,曾称成都市第九中学,是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省市首批“校风示范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因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建于1929年,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是全中国“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之一”,时有“北有南开,西有树德”之称(摘自《大公报》)。1952年收编为公办学校后改名为成都九中。学校在五、六十年代为“四川省高级干部子女集中就读学校”和“四川省归国华侨子女集中就读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质量高。经过80余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树德广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为高校输送了大批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毕业学生。学校“治学严谨,管理科学”,“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卓著的办学业绩在全国、省、市享有极高的声誉。校庆日为4月4日。 200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实施教育惠民行动,启动了“四、七、九”名校扩建战略。树德中学率先扩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并获得成功。2010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投资的新校区成都树德外国语学校(成都市第一外国语学校)也面向全市、全省招生,树德中学形成了一校三区(即宁夏街校区、光华校区、外国语校区)的办学格局,踏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双流县职中始建于1986年,是我县创办最早的职业中学,位于双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学—东升镇,紧邻风景秀丽的棠湖公园,道理环境优越。多年来为双流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省内各大专院输送了大批学生。1995年被双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双流县地方名校”、“双流县校风示范校”;1998年被省教委认定为“四川省合格职业中学”;98年被劳动厅批准建立“国家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四川省计算机培训集团董事单位”,对电工、家电维修、计算机等进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鉴定,经该所培训和鉴定可达高级,并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为学生持双证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建有综合大楼4幢,10个实作室,有多功能电子实作仪40余台,模拟会计实作台50个,电子、电工实作室6个,微机房三个共有电脑180余台,汽修实作用车8辆,汽车实习基地2个。各教室配备了闭路电视,男、女生宿舍每间都安装有电话。各类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整洁幽雅。 我校办学早,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大学本科和中高级教师占80%以上,研究生结业5人,专业课教师中市学科带头人3人。全校教职工勤奋敬业,业务过硬,富有爱心,营造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离的保证。 多年来,我校以“只争第一,永争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将来发展为宗旨;以创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为目标,严格内部管理,重教育,将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开设了金融、计算机、电子电讯、汽车维修、旅游、机械、实用美术等热门专业,满足了社会需求。 学校长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影”的班学方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并重,实行教聘任上岗,不断加强课改力度,要求每位教师不断转变办学观念,一方面注重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从、学会协作、学会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狠抓职教对口高考,由于我校有一批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教师队伍,所以连续四年高考雄居双流县第一、线职中毕业生遍布川内各大专院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 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个别性得到充分张扬,我校每期都举行全校性的各种课余比赛:如各类球赛、卡拉OK赛、礼仪形象大赛、各种技能大赛。以及全校性的大型田径运动会,还根据学生兴趣,每周利用专门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汽车驾驶、舞蹈、健美、书画等近30个兴趣小组,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深爱学生喜爱。
双庆中学开办于1997年7月1日(校庆日)。原名九七中学,1999年11月更名双庆中学至今,地处沙河之滨的联合小区。校本部占地21.4亩,加上租赁的成华建设俱乐部,有近30亩校地。学校系单设初中(七—九年级)。在校学生1180人,分为23个教学班,每班平均约51人。教职工实际在岗80人,师生比为1:14.75。 (美丽的校园一角) 学校修建时按30个教学班规模设计。有30间教室、4间教师休息室、10间100㎡的实验室及相应的准备室和保管室。办公楼有大小不等的办公室和会议室27间。配套设施还有一个60m2左右的厨房和96㎡的新教师临时住房。总建筑面积约8000㎡,人均占有6.8㎡。 (先进的教学设备) 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诚信、求是、尚美、报国”的校训,倡导“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敢为人先”三种精神。经过全校师生六年的奋斗,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基本肯定和关注。较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目标(已达Ⅰ类目标)。学校的质量优势和严谨校风在周边地区树立起了良好形象。主要的荣誉和成绩有: 教育教学质量2000、2001、2002连续三年受市教育局表彰,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成华区特殊贡献奖。 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是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学校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讲究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队学生有全面的基本要求,又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学校的合唱团和美术教育已小有名气,取得成都市第六届艺术节合唱比赛第一名;田径队已捧回省、市、区多种奖牌,每年成都市的元旦越野跑都有双庆中学的学生进入前十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航空、航海、车模、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计算机设计、绘画等在成都市占有重要一席,6名同学获得“小电子技师”称号,学校获得成都市科协电子制作比赛特等奖。“快速搭建浮桥”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播出并获得一等奖。青少年智能机器人活动更是全国典范。2006、2007、2008、2009连续四年蝉联四川省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创新与实践活动初中组团体第一名;2007、2008连续两年荣获初中组全国一等奖,2009年更问鼎了初中组全国总冠军。中宣部等国家六部委共同开展的2007年“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调查活动中,我校同学收获了西部省市唯一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环境、海洋及领土署、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科学展板制作一等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