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中学现有85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817人,教职工313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1名,特级教师8名,正高级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15名,市级骨干教师65名,中高级教师254名。学校自1921年建校以来,培育并涌现出众多的英豪俊杰。享有国际盛誉的古希腊文学学者和翻译家、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罗念生曾在这里徜徉于书海,辛亥烈士胡驭垓、抗日烈士袁方炳、红岩英烈韩秉炀、成都十二桥烈士缪竞韩等仁人志士曾在这里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已有300件发明作品且被中央电视台数十次报道、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邱虹云,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山博士,美国康宁公司CTO及副总裁蒋华,养猪专家刘作华等一大批青年俊杰在祖国建设中各展才智,勇立时代潮头。恢复高考后,先后有彭晋川、李山、廖若西、李泳浴、刘延、李然、曾晶、雷金松、罗汝琦、杨浏鑫、甘雨田等61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数千人考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一流名校。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求真务实的传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以“管理重心到级组,德育重心到班级,教学重心到个人”为管理机制,以“工作要到位,到位要管理,管理要精致”为管理思路,以“文理并重,差异发展,人文滋养,共同成长”为办学思路,推行绿色教育,构建生态校园。
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校建于1993年,位于东兴镇枣子巷148号。学校占地26.5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114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00名,本科以上教师63名,中学一级教师66名,中学高级教师13名。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良好。教室宽敞明亮,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教室等设备设施齐全,建有校园网络,拥有150余台计算机,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被评为内江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内江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学校拥有优良的干部师资队伍。领导班子思想端正、锐意改革、作风正派、凝集力强,2003年被中共东兴区委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富有活力、教育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爱戴和好评,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区一流。近三年,升重高的比例均在60%以上,特别是升六中的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103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素质高、潜力大,高中毕业后,有多人考入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走出了一条“科研领先、积极创新”为特色了教改之路,目前共有省、市、区、校级科研课题22项,形成了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成绩显著。是市田径、篮球项目传统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2002年以来,每年都应邀参加市元宵文艺演出,并受到好评。 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培优促特”的办学思想,以“现代化、有特色、校园好、高质量,第一流的内江市初级中学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办学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被评为省校风示范学校、内江市文明单位、内江市示范性初级中学、东兴区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等,成为东兴区的窗口学校、内江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初中名校。
内江二中创办于1925年,由中共内江第一任特支书记黎灌英亲手创办,是一所有近八十年悠久历史的享誉省内外的川东名校,195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校训:公、勤、真、弘 办学理念:依法治校、厚德载校、管理、科研强校、质量兴校 学校占地面积50亩,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假山滴翠、池鱼欢波、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多功能的综合大楼、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设施先进的演播厅、设备齐全的演讲厅、采用电子借阅的图书室、多媒体语音室、示范性理化实验室。有住宿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内江市一流的天文馆、多功能塑胶运动场。 现有教职工203人,专兼职教师17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6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全校科研氛围浓厚,现有国家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化学活动课开设的探索》是内江唯一由教育部发文批准的国家级课题。(全国仅2项)曾荣获市政府一等奖、省政府二等奖,现被列为国家园丁工程资助项目;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 学校建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初一、二年级开设了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美术、文学、田径、篮球等素质选修课;高一、二年级开展了以“文艺与人生”、“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大阔的空间。 2004年3月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4件作品获省一等奖,1件获省二等奖,1件获省三等奖,荣居内江市中学组第一名。 学校设立了校友奖学金和贫困助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家庭经济确的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或减免学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内江二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受国务院表彰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黄卫东、刘飞、李尚志,(全国仅50名),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常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副领事李方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胡二丁等。 内江二中现在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内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内江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我校优良的校风在内江市享有很高声誉。
学校概况: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50余亩,校学生2200多人。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花园式学校。学校校风优良、成绩突出。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考试目标任务,稳居内江市普通中学的前茅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升学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优生和特生稳步增长。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美丽。走进校门,宽阔的运动场,挺拔的教学楼,视野开阔舒展,气势恢宏壮美。步入校园,小叶榕树满眼葱绿,百花清香沁人心脾,黄桷树参天蔽日,芳草地萋萋如茵,雪松梧桐挺拔,玉兰石榴怒放……近五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内江市校风示范学校、内江市中学教育优秀学校、内江市办学水平优秀学校、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内江市德育先进单位、内江市卫生先进单位、教育目标考核优秀学校、先进教研集体、区政府最佳文明单位等。学校办学特色:人文关怀 学校以“以人为本,和谐教育”。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评价学生看长处,看发展,肯定进步,增强信心。引导学生能积极的理解生活,对待生活。分层管理 立足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为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让学生们全面发展,成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管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动力,收到了很好效果。特长培养 “合格 特长”是十二中教学的又一模式。学校在认真抓好教学的一课堂外,努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篮球、田径、音乐、绘画、文学写作等课外活动,使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满足。对有艺体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成长。该校每年都有若干学生升入艺体院校深造。
内江一中现占地120余亩(计划新增69亩),学校始终把“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承诺,让学生成才是我们的职责,让社会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树立文明校风是我们的宗旨”作为办学目标。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同时,狠抓内部管理,力求办现代学校,做现代教师,育现代人才,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前沿化,教师队伍的先进化,教育设备的科技化,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内江一中首创于清末(1906年),始名“书院”,后改为“内江官立中学堂”。民国五年(1916年)更名为“内江县初级中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因抗日为避敌机轰炸,奉命疏散到白马镇水晶坝张氏祠堂学习。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增设女生部,次年春添中高中部,更名为“内江县立中学”。民国三十一年女生部迁圣水寺,另立“内江县女中”。次年“内江县立中学”迁桐梓坝新建校舍(今内江师院内,原内江艺体师范校)即为“内江县男中”。解放后,1951年上期“内江县男中”与“内江县女中”并为“内江县中”,校址迁城内武庙(原省女师今内江六中老校址)。1952年“内江县中”与原“私立大州中学”对换校址,迁桐梓坝(今内江师院内,原市教育学院校址),更为为“内江一中”。1954年省定新建六所省属重点中学,内江建一所,于1955年2月开校,命名为“四川内江高级中学”。1961年上期,“内江一中”并入“内江高中”,以原“内江一中”为校址,次年迁回“内江高中”校址。1974年更名为以“内江一中”,迄今未变。1978年被确定为内江市重点中学。1982年又列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即现在的“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 1994年被内江市政府授予“市级校风示范学校”。1994年率先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四川外语学院联合创办了“四川外语学院附设内江外国语学校”,使学校获得空前发展。1997年四川省重点中学复查验收合格。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的荣誉。2002年7月被四川省教育厅重新更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中学”。近百年来,内江一中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屡迁校址、数易其名,历尽沧桑,培育学生三万余人,为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悠久的办学历史〗 内江七中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梅家山西麓,始创于1963年,原名内江初二中,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现系内江市校风示范学校、市高中教育优秀学校、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市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内江艺术学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全新的办学理念〗学校承传厚德、启智、美心、增能的办学理念,树立“一个学生都耽误不起”的教育观念,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文化教育与艺术特色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张扬学生个性特长。以师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发展为动力,弘扬敬业、奉献、合作、进取的七中精神,求知重能,求新重实,求精重质,塑造高中教育的艺术特色,打造初中教育的优质品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是一所融文化教育与艺术特色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公办高完中,是内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660余人,在编教职工14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教师103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后备骨干教师1人,省、市劳模3人、市优秀教师2人、市师德标兵2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级后备学科骨干教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35人,市“三·八红旗手”1人,市直优秀教师46人,受区、市、省表彰的各类先进教师80余人,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还采取聘请客座教授、名师,组建顾问团等措施,切实优化教师队伍,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骄人的育人成绩〗建校近五十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文化教育和特色教育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省、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社会认同度、美誉度明显提高。学校连续培养了市中考状元 ――史劲、李娟,清华大学研究生和博士毕业生―― 韩庆、韩文利等,北京大学优秀学子――魏静、廖琼等7人。还培养了直接参加“神五”、“神六”航空航天飞船研制,为我国嫦娥工程等重大航天活动做出了骄人成绩的北京航空航天轨道控制中心主任―― 唐歌实;受到国家民委高度关注的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工艺研究所创建者―― 殷志鹏等。内江七中特色教育方面:学校培养了国家女子排球队队员,“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世界女排锦标赛”、“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队员―― 巫丹(原我校82级学生);培养了国家女子柔道队队员,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冠军――唐琳(原我校91级学生);培养和输送了四川象棋队棋手、现中国象棋“国家大师” ―― 谢卓淼(原我校95级学生)。还有田径“亚洲女飞人” ―― 刘晓梅、乒乓球冠军陈西平、“超级女声”陈西贝等。她们为国家、为四川、为内江争了光,为体育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崇实求精 与时俱进——国家级示范中学内江六中简介 内江六中创建于1939年秋,始名为“求精”中学。1980年定名为“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直辖于内江市教育局。2001年10月扩建且迁高中部于内江市西林新区,现学校分为东校区(高中部)和南校区(原校址初中部)。学校有教学班70余个,学生5000余人(初中学生1800多人)。有专业教师近300人,特级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7名,省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6名,市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两级联合教研组长20名,省、市青年骨干教师14名;有16人次获国家级表彰,30人次获省级表彰,300余人次获市级表彰。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46588M2,绿化面积为20000M2。 六十多年来,一代代六中人遵循教育规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精心育人,自强不息,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五十年代末,学校被评为“内江地区先进学校”;六十年代初,因连续三年取得全地区中考成绩第一等“八项评比第一”,被授予“全国红旗学校”的称号,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恢复高考之后,学校因治校严谨,勤奋务实,精心培育优良校风,精心培育人才,办学成绩突出,获得近百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和荣誉称号,综合办学水平名列四川省重点中学的前茅,并于2003年光荣跻身于国家级示范中学行列。 崇实求精是内江六中科学办学的基本准则 “崇实求精” ,是六中人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符合校情办学理念,也是学校科学办学,坚持发展的思想基础。坚持崇实求精,就是努力在办学育人的实践中遵循科学规律。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务必做人求精,事事求精。教师要在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敬业博学,树德育人”,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春风化雨的爱心;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求精的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完美追求,具备“学会做人”、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自我要求,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崇实求精”,已成为激励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了六中人创建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中华名校的思想保证。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并注重发展个性特长是内江六中的主要办学特色 内江六中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学校教科并重,精益求精,坚持以培养德才兼备、可持续发展人才为目标,以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为宗旨,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潜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因材施教”,加大教学弹性,分类整体推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努力营造奋发创新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各自定位的基础上,均获得最佳发展。 学校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率先执行新课程计划,构建新课程体系。坚持“重基础、重能力、重实践、重创新、重个性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在“新课程计划”的指导下,构建了“基础型学科必修课程”,“拓展型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型实践活动课程”。各类课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协调,形成了优势互补,自主发展,融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于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并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材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省颁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个性发展观、新型人才观和民主平等新型师生观,从而主动积极适应现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了《内江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意见》,并纳入课程计划,遵循教师指导并参与实践,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主动学习,合作探索”的原则,注重课题的综合性。学校师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热情很高,全员参与,兴趣浓厚。课题选择领域广,研究性学习形式生动活泼,写出了一批颇有见解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在近几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上百项项“研究性学习项目”分别获市、省、全国等级奖。有的还被内江市人大作为提案报告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办学成绩显著 ,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各层次人才。改革开放之初,曾以培养“科大五少年”,“亚洲女飞人”刘晓梅,国家乒乓球队副队长陈平西等一大批富有个性特长的拔尖人才而颇具特色。改革开放后,我校连续20年被市教育局考评为德育先进学校,1997年被省教委授予“省校风示范校”称号,2000年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学校。内江六中初中部成绩斐然。近年来,教师们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和在各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获奖的论文达数十篇,其中《中学生物科技教育的研究》成果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成果获内江市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成果获内江市政府教学成果的三等奖。教师参加优质课大赛和业务竞赛中获奖人数多、层次高。获国家级奖4人次、省级奖9人次、市级奖17人次。其中有两位老师老师分别获首届、第三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一位老师参加今年四川省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事合能力竞赛获省一等奖;多名理科教师参加内江市青年教师实验操作比赛获内江市一等奖。 内江六中优质初中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师敬业爱生上,更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内江六中代代不息、艰苦创业、辛勤耕耘,以丰硕的成果回报着社会。历届学生参加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均遥居内江市直、市中区第一名。学校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逢蓬勃勃且卓有成效。历年学生科技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奖人数多、层次高,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级先进学校并首批受予“四川省科技示范学校”。历届学生参加内江市初中毕业会考和高中升学考试均取得优异成绩。六中初中部学生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高中分数线的绝对人数和比例均遥居内江市直、两区第一名;各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也居市直、市中区第一名,各项指标均名列内江市各校榜首,为高中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重点高中的欢迎。这些学生参加高考,考入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和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数多,比例高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学校办学设施一流,示范作用良好 内江六中按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办学条件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高速度。四川省教育厅、内江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和扩建,学校征地200亩,投资1.5亿元。按照 “高规格、高起点、现代化”,和“规化设计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结构和谐,优美清新”的要求,学校于2001年初开始动工修建,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新建成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实验大楼、科技信息楼、运动场、游泳池、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礼堂及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交互式多媒体校园网络,购置了各类完备的电教设备,电脑软件、图书、仪器、器材和设备,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于2001年9月完成而招生入学。第二期工程将继续完成体育馆、实验楼、园林及有关附属工程,实现总体规划目标。 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使学校多次承担了国家、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推广和实验任务,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实验依据。承担了省国防教育、人口理论教育及政治学科等新教材的实验任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每年都向市内各兄弟学校提供相当数量的研究课、观摩课等,发挥了较好的实验示范作用。学校科学务实的管理、师资培训、德育、教学科研、培养特长学生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经验,曾多次在省、市教育工作会上作推广交流。办学经验曾先后两次载入《四川年鉴》,并在各种报刊发表。 学校还先后与内江市第八中学、第十中学,宜宾高县中学和阿坝小金中学结成帮扶“对子”,派出干部、教师对口支援小金中学,接受其干部到校挂职锻炼、学生到校学习;我校干部教师多次到阿坝州、宜宾高县中学等地讲学、上示范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帮助该校该地区提高办学水平。同时,学校先后派出特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到本市边远地区和农村的薄弱学校上示范课,选派优秀班主任到各区县介绍先进经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近年来,学校还接待了百余次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参观团考察,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春秋代序,岁月永恒。回眸过去,六中人有太多的喜悦与自豪;瞻望来路,六中人依旧激情满怀。枝头的硕果,是全体师生甘美的回忆,绚烂的秋叶,是耕耘者无悔的情怀。内江六中将再接再厉,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坚持教育创新,乘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开拓进取,继往开来,进一步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促进学校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把学校建成高质量、大规模、高效益、特色化的一流国家示范高中,为创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中华名校”而努力奋斗。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饮誉川内外,人才辈出的著名中学校。 学校地处资中县城重龙镇,北依省级旅游圣地重龙山,南临美丽的沱江河畔,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川南教育的一颗明珠。启程于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的珠江书院,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改书院为“资州中学堂”,时任资州州官宋联奎题写的“资州中学堂”校牌至今保存完好。此后,经历了“四川省立第六中学”,“川南资中中学”等几次易名。1953年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在喜迎建中学百周年的日子里,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于今年8月为我校重题了校名。240多年的风雨历程,成就了一副灿烂而辉煌的历史画卷,翻开资中一中的史册,足以见证这是一段激情难忘的岁月,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首跌宕激越的教育乐章。建制中学百年,一代又一代锲而不舍的一中人传承着百年积淀而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一步一步的实现着飞越:1997年创建成县级校风示范学校;1999年创建成内江市校风示范学校;2001年创建成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和内江市重点中学。此后又获得四川省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四川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内江市文明单位、内江市教改实验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一中走过的辉煌,也奠基着一中坚实的未来。 学校现有教职工401人,其中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155人,学会副理事长以上10人,名校长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市、县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52人。一支素质高、阵容强的教师队伍,成为一中兑现教育理想的坚强支柱。 在中共资中县委、县人民政府、资中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资中二中老校区,合并了重龙中学,分两校区进行教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40.8亩(合93772.8平方米),建筑面积45388平方米,绿化面积4866平方米。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将原堂庙式破旧建筑全部拆除,改建成崭新的资中一中,基础设施、生活保障、教学手段已日臻完善,出现了六大亮点: 一是综合教育服务网。在internet网上,以本校网站(www.sczzyz.com)为基础,建立综合性教育服务网,提供便捷周全的教学服务。二是教育实验的多样化。与巴金文学院联合创办了“巴金文学院青少年创作培训实验学校”;与川师大外语学院联合成立了“川师大外语学院资中英语实验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外语口语教学工作;三是楼房改造。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大楼。四是场馆建设。电教馆、图书馆、学生餐馆、运动场;五是信息传递系统。有线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现代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六是教育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资料中心、艺术中心、职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众多类型的功能室: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校长教育室、团队活动室、语文及英语阅览室等良好的办学资源成为一中实现理想教育的坚强后盾。 “立德立人,弘志弘业”,“博学笃厚,博贯兼容”、“勤思善问、广才多能”……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锐意探索,不断寻求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培养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力的现代中学生”的办学理念和“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一中高品位办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学校致力强化教育人才、教育科技、潜力资源、学校文化等立校支柱。着力打造“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初中直升班、“巴金文学院青少年文学创作培训实验学校”、“川师大外语学院资中英语实验学校”等四大品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结出了累累硕果。省六中,川南资中中学时代曾孕育出原《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原海军装备部政委黄代培,文学家郑拾风、康世昭,原重庆工学院院长刘兴鼎,清华大学著名博导尚仁存,核武专家车远方,航天人曾令儒,中国第一位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等大批名人学者;七十年代抚育出中科院遥感技术专家杨崇俊,现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等年富力强的生力军;改革开放后又哺育出留美学生杨华海、杨昌黎,北大学生王丽、熊军,著名歌手刀郎,充满青春活力的“超级女声”冯家妹等新时代弄潮儿。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使教学班达81个,在校学生今6400多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为祖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学校连续7年被评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逐年攀高:2003年267人,2004年445人,2005年450人,2006年突破500大关。初中毕业班连续8年取得好成绩,其中5年获全县第一,两年第二,一年第三。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迎来了社会的认可,人们的赞同,同行的钦慕。 学校党政一班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依法执教,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和精细管理模式,确立了“高层次管理,低重心运行”的学生管理理念。提出了“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主动发展”的学生工作思路,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管理做到“严、细、实、恒”,从点滴细节入手,求真务实,长抓不懈,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在潜修默化中净化心灵,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倍受细心关注与呵护,得到细心关怀与引导。勤教乐学已成为一中的主旋律,领导精心管、教师细心教、学生静心学成为一中校风的重要特点。和谐的教育结果使一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减、免”资助贫困学生的体系,设立了朱昭英奖学金、名牌大学新生奖学金、困难学生助学金,每年发放助学金近40余万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20余万元,做到了收费零举报,决不让努力学习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使每一个贫困学生能在资中一中温馨和友爱的乐园里实现自己的理想。 改革起宏图,关山度若飞,百年老校换新颜。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正阔步向四川省重点中学的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