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师附小,全称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一所百年名校,是现成都市重点小学之一。 成师附小具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文明单位”首批“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一所具有一定示范性的省、市、区窗口学校。 学校分为本部(位于学道街)和东区(位于万科城市花园)两个校区,共有33个教学班,教职员工88人。除普通教室外,学校建有多媒体阶梯教室、舞美室、书画室、语音室、乒乓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信息技术中心、红帆电视台和图书馆和电子音像馆,为现代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校附小,在近50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重视教学质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办学传统,不断探索和创新。近年来,学校大力引入优秀教师,开发专家资源,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突破,逐步形成了“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为了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在锦江教育“扬峰填谷、精彩纷呈”策略规划下,我校成为了锦江区优质教育链——进修校教育链中的链点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我校作为进修校实践基地这一发展思路。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家长朋友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结合市“十一五”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我校确立了全新的办学模式——公办寄宿制教育。政府投资三百多万建造起了进修校附小的“幸福之家”——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学校实施寄宿部学生学业成绩、行为习惯的“学科教师负责制”;创新设置“特色晚课”因材施教,提高寄宿学生综合素质;心理咨询室“小天使聊聊吧”每周两次针对寄宿学生开展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这些举措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发展,学生们在“幸福之家”里幸福生活,快乐成长,家长非常放心。 在锦江教育优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特色凸显,办学效益显著:校园文化建设面貌一新,现代化教育的设施设备精良;学校管理者的思考力、策划力、执行力强,制度体系健全;运用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质量”观念深入人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推进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让师生状态更加积极。 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巾帼文明岗”“市校本研修示范基地”“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校”、“成都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并荣获省市艺术体操、健美操比赛多项第一名、“市青少年电子作品制作一等奖”、“区合唱比赛一等奖”等。 进修校附小,一片师生幸福生长的乐园,乘着“学在锦江、品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春风,我们高速发展、活力盎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名成都市盲聋哑学校)创建于1922年,座落在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82号,是四川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主要从事对盲、聋、弱三类残疾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2人,在职教职工102人,省特级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优秀青年教师7名,高级教师30余名。 学校坚持“师为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铸造健全人格,炼就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会”的办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在全国特殊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建阳光校园、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的工作思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特教科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荣誉称号。我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水平较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每一年都为省、市输送一批优秀队员,在每一届省、市残运会上都一枝独秀,技压群雄。去年的省残运会,我校学生为成都市赢得21枚金牌。学生文艺节目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一二等奖,在省内享有盛誉。我校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教学水平较高,毕业学生素质高,盲人按摩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高达100%,聋人工艺美术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也超过95%。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尊重残疾学生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精心辅导,取得了02年至今有60多名学生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好成绩,其中今年有23名聋生参加高考,考入高等院校的多达21名。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今天,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锐意创新,力争把学校建成“一个基地,四个中心”,打造“两个特色”项目。“一个基地”是指把学校建设成为成都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四个中心”即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盲教育资源中心、成都市残疾学生家长培训中心、成都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两个特色”为重点抓好中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施一流的科学管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达到一流的教育质量,争创全国一流的特教名校,为我省、我市的特教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名成都市盲聋哑学校)创建于1922年,座落在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82号,是四川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主要从事对盲、聋、弱三类残疾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2人,在职教职工102人,省特级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优秀青年教师7名,高级教师30余名。 学校坚持“师为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铸造健全人格,炼就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会”的办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在全国特殊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建阳光校园、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的工作思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特教科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市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荣誉称号。我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水平较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每一年都为省、市输送一批优秀队员,在每一届省、市残运会上都一枝独秀,技压群雄。去年的省残运会,我校学生为成都市赢得21枚金牌。学生文艺节目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一二等奖,在省内享有盛誉。我校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教学水平较高,毕业学生素质高,盲人按摩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高达100%,聋人工艺美术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也超过95%。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尊重残疾学生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精心辅导,取得了02年至今有60多名学生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好成绩,其中今年有23名聋生参加高考,考入高等院校的多达21名。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今天,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锐意创新,力争把学校建成“一个基地,四个中心”,打造“两个特色”项目。“一个基地”是指把学校建设成为成都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四个中心”即四川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盲教育资源中心、成都市残疾学生家长培训中心、成都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两个特色”为重点抓好中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施一流的科学管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达到一流的教育质量,争创全国一流的特教名校,为我省、我市的特教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