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升庵中学(又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新都外国语学校),成立于2002年7月。是新都区委、区政府在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中,集原新都三中、五中的资源优势,在原五中校址上新办并经成都市教育局验收合格的一所高完中。学校占地26000平方米,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600余人,教职工共210人,其中,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学校设施齐备:有能容纳1000余名学生入住的学生公寓;能容纳1000余名师生同时就餐的新都区教育系统内一流的学生食堂;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学生活动中心和全塑胶运动场;建有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 学校坚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长处”的办学理念,把“继承升庵文化传统,建设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明代状元杨升庵的治学名言“好学穷理,精思深索”为校训,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2003年新都区高考文科状元均出自我校,2005年应届毕业生孙成光同学以298分的理综高考成绩位居成都市第一名。近年来,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4年,学校成功承办了“景丽”杯四川省中学生排球比赛和第23届全国青少年男子排球锦标赛。学校男子排球队,射击队、篮球队在省、市、区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排球队三次获得四川省冠军,参加全国比赛两次获得优异成绩。同时,学校还先后组织开展了“自尊自强,珍惜生命”、“超越梦想——挑战自我”、“红色康乃馨”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区初、高中优质班会课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并代表新都区参加了全市的比赛。 六年以来,学校荣获“成都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成都市文明单位”、 “档案工作达到四川省一级目标” 、“教学教育工作受到成都市表彰”。学校顺利通过了成都市校风示范校的检查验收。多项工作受到新都区政府、教育局的表彰。
成都七中实验网校,位于成都市光华大道三段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内,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一所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依托名校,专门从事远程网络教学培训的教育机构。学校凭借对教育的执著,对学生的挚爱,对家长的真诚,以全新的教育思维,独特的办学模式,金牌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资源,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鼎力支持和贴心服务。 成都七中是四川省首屈一指的名牌学校,创建于1905年,建校百余年来,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教学业绩有口皆碑。1986年,成都七中首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2000年,首批被评定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大气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在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源基地。 2003年,由百年名校成都七中领办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横空出世,在继承和发展七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悄然崛起,深受广大家长学生的青睐与追捧。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由成都七中独家管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等方面与成都七中实行一体化和同步化的集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多学段学校。成都七中校务委员会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委派成都七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余森同志担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并向七中实验学校派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促进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短短七年时间,学校先后获得“社会满意明星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中国西部十大品牌学校”、“中国西部名校”、“首届百佳特色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金奖学校”、“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学生领导力开发》基地学校”等殊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跻身成都市前列。先后有美国、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湖南、福建、香港、台湾等国内外众多教育考察团到学校参观考察,成为一所新的耀眼的教育明星学校。 为了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创办实验网校,为推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七中实验网校荟萃成都七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等全省著名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教师视频课堂为主体、以学案和在线测试为辅助的教学资源体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进行合成处理,组成交互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供学生选用。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进入网校的学习平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课程、选择授课教师,通过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学习,如同亲临名校课堂一样,聆听名师授课,接受名师辅导,感受名师风采,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竞争的实力和生命的活力;感受老师们独到的见解、超前的理念、开放的心态,以及言谈举止中彰显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从中受到启迪,激发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精粹的内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是经绵阳市教育局批准,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全程管理的一所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现代化的寄宿制、股份制学校。学校占地450余亩,总投资2.5亿元,位于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九洲大道200号,紧邻绵广高速公路,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接壤。 学校采用欧式后现代派建筑风格,建有行政大楼、实验大楼、教学大楼、学生公寓、膳食中心大楼等教育学校生活楼群。室内配有背投彩电、空调、饮水机等设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自然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练琴室、形体室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生活空间。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将修建占地50亩的现代化运动中心(包括国际化标准足球场、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室内乒乓球馆、游泳池等),占地40余亩的园林式休闲读书园,使学校的硬件设施上一个台阶,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来自省内外中、小学名、优、特教师293人(其中已评聘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34人,初级职称121人,高级实验人员4人,中级实验人员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216人,占总人数的74%,专科学历67人。其中5人为省级骨干教师;11人为市级骨干教师;5人为省学科带头;12人为市学科带头人。 学校现有11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42个班,;初中67个班;高中8个班。),5063名学生。
内江二中创办于1925年,由中共内江第一任特支书记黎灌英亲手创办,是一所有近八十年悠久历史的享誉省内外的川东名校,195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校训:公、勤、真、弘 办学理念:依法治校、厚德载校、管理、科研强校、质量兴校 学校占地面积50亩,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假山滴翠、池鱼欢波、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多功能的综合大楼、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设施先进的演播厅、设备齐全的演讲厅、采用电子借阅的图书室、多媒体语音室、示范性理化实验室。有住宿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内江市一流的天文馆、多功能塑胶运动场。 现有教职工203人,专兼职教师17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6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全校科研氛围浓厚,现有国家级课题2项,其中《中学化学活动课开设的探索》是内江唯一由教育部发文批准的国家级课题。(全国仅2项)曾荣获市政府一等奖、省政府二等奖,现被列为国家园丁工程资助项目;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 学校建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初一、二年级开设了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美术、文学、田径、篮球等素质选修课;高一、二年级开展了以“文艺与人生”、“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大阔的空间。 2004年3月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4件作品获省一等奖,1件获省二等奖,1件获省三等奖,荣居内江市中学组第一名。 学校设立了校友奖学金和贫困助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家庭经济确的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或减免学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内江二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受国务院表彰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黄卫东、刘飞、李尚志,(全国仅50名),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常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副领事李方惠、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胡二丁等。 内江二中现在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内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内江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我校优良的校风在内江市享有很高声誉。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郫县分校是四川嘉祥教育集团,为满足需求不断扩大的广大学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于2009年在郫县新城区投资兴建的一所高起点、高规格 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郫县分校于2010年9月开学,现有幼小衔接班,小一至小六,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十二个年级,学生1300人,教职工近200人。郫县分校毗邻成灌高速郫县东出口,距绕城高速和成灌快铁郫县站仅10余分钟车程,交通便捷;位居成都工业学院对面,周边均规划为高档社 区,文化氛围浓厚;占地100亩,具备可容纳2200学生的办学规模;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图书馆、实验室、陶艺工作室、电子阅览室、网络控制中心、心理 咨询中心、学生电视台等设施完备;学生公寓配备中央空调,冬季全天供应热水;每间教室装备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先进;设施、设备现代化,条件一流。 郫县分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问题由学校董事会决定。在教学管理上与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教材和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研究,统一考试,统一教育活动;小学和初中学籍由成华区管理,初中毕业生参加六城区中考和升学录取。为确保优质教育的实现,郫县分校的优秀教师阵容由成都嘉祥外 国语学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 郫县分校坚持“创中华名校,育国际英才”的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中国人”的学生成长目标,坚持“人本、和谐、务实、求真”的办学理念,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确立羽毛球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数学、外语、艺体特色,走个性化、精品化、国际化之路。
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是成都市示范性普通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为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争一流、出特色、建名校、育英才”为办学目标,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常规立校、人本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观念新颖、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延聘社会名流、博学之士到校授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水平。从省内外引进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现拥有特级教师、全国和省市优秀教师、省市区学科带头人、省市优秀德育工作者40余人。一批学术上有造诣、专业上有影响、教学上有特色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学校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文明向善,勤学上进”的校风,“乐学多思,勇争一流”的学风,“博学善教,爱生敬业”的教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围绕“强化规范,细化目标,阶段突出重点”的思路,努力培育绿色德育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十五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市一、二等奖。 办学30多年来,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源,更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有生力量。全国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国家棒球队主力队员卢凌、四川知名作家林文洵、成都市“十佳青年民警”刘忠等英才就从这里起航。 学校地处成都市建设北路,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有初、高中38个教学班,教职工141人,学生2000余人,办学设施完善。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拥有一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德优学高,业精技强的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达65%,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15%。学校坚持“常规立校、人本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方针,办学29年来硕果累累,英才辈出,走出了全国著名歌唱家李丹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都四十九中有丰厚的积淀,优良的传统,文明的校风,出众的业绩;四十九中人有昂扬的斗志,高远的志向,卓越的追求,学校必将向更高的目标奋勇迈进。
四川省巴中中学前身系1868年创建的云屏书院,是川陕省委机关和川陕苏维埃第四次党代会会址所在地,徐向前、李先念、刘伯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办公、求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从这里走向世界。学校198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1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复核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云屏、龙湖、兴文三个校区,校园总占地246679平方米,校舍面积163099平方米,教职工525人(专任教师人463),学生8176人(高中5291人、初中2885人),教学班139个(初中48个,高中91个)。一直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以“建美丽校园,做幸福师生”为目标,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努力追求环境之美、课堂之美、人文之美、制度之美、发展之美,把四川省巴中中学打造成一所现代、文明、品质、生态的秦巴山区中心示范学校,让其成为专家学者的“俱乐部”、优秀生源的“聚居点”、现代文明的“传播站”、美丽巴中的“展示窗”。2003年来,学校累计为普通高等院校输送本科新生10000余名,其中重本2600余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7人;2009年董伟夺得四川省高考理科状元;2012年张晓获得亚洲跆拳道青年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冠军。学校曾荣获全国的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五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和四川省的校风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绿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最佳文明单位、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宜宾市第二中学校始创于1911年,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杰出英才,赵一曼、张义书、甘棠、郑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现有教职工204人,学生3000多人。学校占地42亩,分A、B两个校区(A校区位于翠屏区女学街30号,B校区即原宜三中老校区,位于翠屏区青皮树街112号)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实现了远程教学;拥有校园网络系统、65间多媒体投影教室、3间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全新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学术交流大厅、功能齐全的艺体馆(其中拥有全市领先的羽毛球专用场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射击馆、游泳馆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等。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有序,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5人,市区级青年骨干教师52人;中学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81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累累,艺体教育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列,享誉川南,得到了省教厅领导“对外窗口、对内示范”的高度赞誉。 宜二中是宜宾人民心目中的一所老牌品牌学校,是翠屏区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学校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会员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自制教具先进集体、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排球)先进学校、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宾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290多项各级荣誉称号。
成都市第三中学(成都市艺术中学)是一所普高性质的高级完全中学。是四川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都市教育局命名的"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成都市示范性高中"。 学校位于市中区红星路二段83号,毗邻四川日报社、省文联、成都晚报社等重要的文化单位。拥有现代技术成都市第三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条件下的设施设备,并专门配有画室、工艺美术室、陶艺室、舞蹈形体室、音乐室、钢琴室、表演室、播音室、校园电视台。教育教学设施使用率高、效益发挥好,为学生文化学习和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 后在2011年校址迁往锦江区蓝谷地旁。 学校坚持以艺术特色彰显办学特点及办学效益。该校的艺术包括美术、声乐、舞蹈、影视表演、播音主持。具有一定艺术特长或爱好艺术的学生经过学校考核选拔后可进入该校学习,即成为该校艺术特长生。学校将艺术特长生按门类进行编班,成为艺术特长班,进行有计划、长期地特长培养,最终通过高考升入艺术院校。 多年的艺术特长教育经验和实践,使该校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教育研究能力。学校自主研发了艺术校本教材、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建立了短期训练、作品展示、演出汇报、野外写生等制度。有组织的艺术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同时彰显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给学生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 在保证按普高要求开齐开足文化课的前提下,每周开设9节艺术特长专业课。在师资配备上,学校精心选择。专业教师专业过硬,在国内外均有获奖;教学能力过硬,对高中专业教学及高考考前集训有着丰富的经验。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对艺术特长生进行强化训练,形成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教学、训练的结合式教学模式。特长班的文化课教师经学校精心选配,由一批责任心 强、教学能力突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要求所有教师以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进行适合艺术高考实际的教学研究。 初中艺术特长班是该校高[1]中艺术特长班的重要支撑,每年初中特长班学生除部分升入国家示范性高中外,能以90%的比例直升入该校高中学习。进入高中的艺术直升生在经过更系统的训练后,参加高考艺术考试达本科率连续多年达100%。该校每年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高考达本科率均在90%以上。近年来,艺术高考录取人数一直居全市学校前茅,考取的学校有中国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解放军艺术大学、广州美院、四川美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
彭州一中的办学历史可以上溯到1906年,学校于2002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因其传播先进思想、倡导科学文明等历史贡献,奠定了在彭州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群英荟萃,一代代校长、教师勤勉治学,他们以厚重的传统美德和奋进的现代意识,陶冶着莘莘学子,经历百年沉淀、百年奋斗,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何宏宇,洛杉矶奥运会射箭银牌获得者李玲娟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恢复高考以来,我校已向大专院校输送了2千余名学生,其中重点本科两百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100平方米。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宿楼组成了艺术造型美观,实用性与美学性兼容、现代气息浓郁的建筑群,按现代教育要求配置先进设备设施。学校以 “砺志、博学、创新、成才”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继承和拓展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精华,吸收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营造出舒适和谐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 学校开展常年性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堪萨斯州巴克雷大学建立了牢固的双向交流关系,使其成为彭州市率先引入外籍教师、唯一开展与外籍学生常年交流的学校。学校的近期奋斗目标是建设集教学、实验、活动、生活为一体的功能设施完善、具有现代化设施与文化氛围浓郁的一流高中,实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整体优化,初步成为彭州市幅射面广的教育园区。 学校占地800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0平方米以上。校园绿化面积已达10000平方米以上,并在美化、亮化、香化上作了较大的投入。目前是彭州市园林式单位。 学校有大型运动场,体育场能承接省级运动会。场内设标准4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比赛用标准足球场、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铅球场、器械场、羽毛球场,以及跳高、跳远场地两个。 学校开通了以计算机网络、闭路定向广播电视为主的校园教育网络,开办了校园电视台。各班装备了收录机、大屏幕彩电、投影仪,影碟机。开设了北京101中学远程教育教室,加盟成都7中网校,教师用机接入了国际互联网。硬件设施全部现代化,做到起点高、档次高,与社会发展同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