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标准化高中,陕西省首批十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创建于1950年,前身为西安工农速成中学,后为陕西师大二附中,1971年改为现名。学校地处古城南郊文化区,东临闻名世界的大雁塔,北依气势恢弘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学校占地面积约85亩,是西安城郊占地面积较大的中学之一。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学校现有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逸夫图书楼、报告厅、体育馆、学生公寓、食堂等主要建筑设施,投资1500余万元的现代化教学楼正在建设之中。一流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施为莘莘学子成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以纯朴的校风,勤奋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和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育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而享誉三秦,闻名全国。学校以其优良的办学业绩曾受到国务院嘉奖,成为社会各界心目中的名校。恢复高考以来有200余名优秀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交大、中科大等名牌高校,近十年来高考一、二本升学率一直保持在64%和76%。众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行业、系统中的佼佼者。我校优秀学子陆昊,北大毕业,现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第27届国际数学竞赛银奖获得者荆秦,北大毕业,现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华山抢险英雄石俊、篮球名将王立彬均毕业于我校,他们是我校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 2007年8月,我校作为西安市人事改革试点单位,市教育局在全市众多优秀校长中为我校公开招聘了新一任校长,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我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上级的关怀和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以办一流的令社会尊重的现代化学校为奋斗目标,努力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发源地,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者,优秀中学生的成才摇篮,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校园示范基地的远景目标而奋斗。
西安铁三中创建于1973年,是首批陕西省重点中学,2006年铁路企办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后更名为"西安市自立中学"。办学条件学校地处西安市大明宫麟德殿南缘,东临大明宫建材市场,西与迎宾大道毗邻,南与西安火车站相望。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浑然相联,廊腰缦回。学校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42个教学班。学校食堂、公寓可供三百多名师生食宿。学校有足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和35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300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厅。拥有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设备先进,均达到省重点中学Ⅰ类标准。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六个,语音室、仪器室和标本室六个。2004年学校又新建了两个微机室,微机总数达到220台,建成了电教主控室和校园网,教室全部装备了最先进的双向闭路多媒体教学管理评估系统。办学理念"成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意在于唤起教师的成功教育意识,以及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发展的自我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其立足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本领,让每一个从校园走出的学生既能成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能坚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创造幸福的人生。树立 "民主、人文、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构建学校制度文化体系。师资队伍学校现设有高、初中各三个年级,36个教学班,1800名在校生。学校教职工130人,高、中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78%。其中硕士生7人,学历达标率100%。全国专业学会会员15人,省市级学会会员53人。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铁道部优秀教师、省教学能手等16人。全体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努力进行新课改实验,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项;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会议发表专业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各项专业奖励50多项。办学成绩学校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分层教学,分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定上升,2002-2006年高考上线率达到98%以上。多年来,学校已为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北师大等院校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组建了"麟德足球俱乐部",男女篮球队、美术、书法、钢琴、天文、微机、英语口语等兴趣小组,并在各类竞争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组建了西安市青少年举重训练基地,省运会荣获四枚金牌,破四项省记录。学校先后被评为新城区目标管理优秀学校,中考、会考优秀学校,西安市美术教育特色学校,西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安市优秀足球代表队,陕西省《推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学校,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先进单位。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获得陕西省运动会特殊贡献奖。2006年学校被评为西安市文明单位,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2007年学校荣获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优秀教育教研成果奖。日本爱知、新泻、一宫市多所学校师生到我校访问并结为友好学校。《中国教育报》、《人民铁道报》、《西安晚报》、《陕西教育》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取得的成绩先后予以报道。
西安市航天中学是一所省、市两级重点中学,省级标准化高中。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传统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全校师生。1992年,搬迁到西安南郊航天城(今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2007年,学校移交至西安市雁塔区政府,成为区直属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全校现有教职工159名,其中陕西省教学能手5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西安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教学能手14人,高级教师50名,硕士学历26人,教师学历达标100%。现有教学班37个,其中初中18个, 高中18个,在校学生两千余人。我校坚持"一主,两全,三个面向,四方育人,五个一起抓"的办学思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行"爱满校园,责任教育",以"四点促四会",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孝敬,形成了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学校的学校近年来的中考升学率达85%以上;高考达线率100%,二本及以上录取率达76%,一本上线率42%。先后有多人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大、北航、南航等重点高校录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环境和显著的成绩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子,生源覆盖西安市城六区。"严谨、求实、灵活、创新"的教风, "勤奋、笃学、善思、合作"的学风,使一批又一批学生实现了理想。近年来,学校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以及写作、田径、航模、书画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计获奖1000多人次。"宇花文学社"多次受到贾平凹、余秋雨、高建群等大家的指导,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和西安市优秀文学社;校航模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航空模型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有多人次获单项比赛第一名;校合唱团、心灵驿站、快乐英语俱乐部、天文爱好者协会以及机器人制作、理化生学科研究性学习小组等众多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此外,学校每学年开展的"体育文化周"、"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开展也在家长和社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验示范单位和陕西省"普实工作"先进单位等近三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雁塔区教育局直属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中获中学组一等奖。今天,西安市航天中学领导班子正在按照省级标准化重点中学"规范性、示范性、高效性"的要求,带领全校上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力争使西安市航天中学向着省级示范性高中阔步前进!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直属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建于1985年秋,与交大附中共同肩负交大东、西两校区教职员工子女的教育重任,同时也承担起西安市社会基础教育的重任。2008年成功晋升为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陕西省重点中学)。现共有30多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110多名教职员工。 学校部室齐备,设施精良。有微机室、多媒体彩显语音室、大型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室、音乐教室、科技活动室、通用技术教室、地理教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种类齐全;体育设备完善,具有标准400米环行跑道,田径、球类、体操场地俱全;建有校园电视台、学生广播站;建成校园局域网络,可实现网络教学、视频点播,浏览国际互联网等功能。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且有1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5%,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我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竞赛优秀教练员13人。 学校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发展思路,目前已承担国家级基础教育重点课题4项、省级重点课题1项、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6项,雁塔区、学校教研课题多项。论文论著发表、教学评优、示范课教学方面,学校教师始终处于西安市、雁塔区的领先地位。2007年,二附中被授予“雁塔区高中课改样本校”,目前,正在积极申办“西安市高中课改样本校”。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彰显学生个性特点。每年举办的制度性学校活动:秋季田径运动会、学雷锋、烈士陵园扫墓、艺术节、军训、元旦书画展、新年晚会、消防演练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效果好。 学校高考、中考升学成绩一直稳居雁塔区及西安市的前列,近6年高考上线率一直稳定在100%,本科升学率80%左右;同时,中考成绩也在稳步上升,中考升学率连续4年保持在85%以上,且两度超过90%。 为了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先后与丹麦FLENS BURG高中教师代表团、新加坡裕廊初级学院、马来西亚教育教学交流访问团、新加坡协和中学师生等进行交流与合作,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西北大学附中创建于1912年,于1960年重建,现分新村初中部、桃圆校区两部分,是一所高校附属完全中学,1997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南郊,在百年老校西北大学新村内,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90多人。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并以严谨的教风、文明的校风、浓郁的学风、严格的管理、热忱的服务,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条件与环境。 学校拥有双控多媒体教学网,校校通校园网布点到每个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每个教室、实验室配有投影机、电脑、彩电、有线广播、多媒体终端,每个办公室配有微机、电话,每个教师配有笔记本电脑,微机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厅、多媒体实验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应有尽有,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西北大学附属中学现有专职教师93人,本科学历占90.3%,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2%,特、高级教师占59.5%,省级教学能手5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41人被评为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5人在全国、省、市级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 学校每学期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评优课、年轻教师汇报课、教学全过程评优等活动,到名校学习,请名师讲学,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师德交流汇报会,评选师德先进个人。
始建于1910年的陕西师大附中坐落在驰名中外的大雁塔下,西安曲江新区内。她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从陕西省模范两等学堂开始,学校几度移迁、几经更名,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她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精华铸就了她的风骨,三秦大地的辉煌历史和淳厚民风凝成了她的精神。90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仁人士士。今天的陕西师大附中是深受社会、家长信赖和学生向往的一所省级一流重点中学,她的声誉在社会上风行远扬,被誉为“三秦教育之星,万千良才摇篮”。这些成绩是靠一届届附中领导、一代代"附中人"辛苦努力和各级领导关怀、各界同仁支持取得的。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多项检查评比中,屡获殊荣。 陕西师大附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仁人志士辈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原劳动人事部部长赵守一、原建材工业部副部长杨拯民、原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地、中科院院士侯洵、原陕西省委书记吕剑人、甘肃省委书记高克林、“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人”作者张寒晖等或在这里耕耘,或从该校走出,为中华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天,也为附中发展注入了活力。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严谨的教风、淳正的校风熏陶着每一位爱岗、敬业、奉献的教工,激励着每一位爱校、奋进、成才的学子。近两年来,在陕西师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硬件设施明显改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40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8000平方米的教学楼,7000平方米的户均近130平方米的教工住宅楼。按照学校整体建设规划,拆除了破旧建筑,翻修了道路,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房子旧、环境差、设备老的状况。陕西师大附中有齐全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设备。校园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11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50个教学班,2611名学生。有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大礼堂区六幢,学生公寓38间。公寓宽敞明亮,每个宿舍均装有空调、电话、多媒体网线。有设备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10个,专用计算机教室56个,语音专用教室2个、音乐专用教室2个、美术专用教室2个,有先进、高效、实用、绿色的校园网络,学校的每个教室均成为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行政各部门、实验室、图书馆均进行计算机管理。校园内体育场地约2.6万平方米(40亩),有目前西安地区中学校园唯一的标准400米环行跑道,有宽阔的 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校园环境优美,树木成荫、绿草茸茸。2001年被西安市评为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陕西师大附中背靠陕西师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师资来源。教师绝大部分是在陕西师大各院系经过严格考察后选留的优秀毕业生。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高、中级职称教师占9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超过63%,为全省之最。近来年,为提高教师质量,学校面向全国选聘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花大力气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素质,涌现出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知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陕西师大附中是陕西省新课程国家实验区核心实验学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目前,初一年级已全面进入新课程。学校将致力于学生善于思考、视察、研究的新型学习习惯养成,为培养新型的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事业灿烂,望未来,前途辉煌。在陕西师大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陕西师大附中已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一流精品学校,她期盼着八方精英学子的到来。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71年,1986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9年首批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 多年来,西工大附中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守“为民办学,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坚持“平行分班,分类推进”的教学模式,努力践行“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品德高尚,学业精湛;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中学生为育人目标,致力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展现个性,出类拔萃”的高质量教育,把培养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过硬的中学生,培养未来的社会精英,作为自己的办学追求和神圣使命,上下求索,矢志不移。 经过努力,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并以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享誉国内外。 2000年以来,学校共先后培养出7位陕西省高考状元。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共有453名毕业生考入北大、清华,其中2013年104人。 多年来,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西工大附中的高规格奖项数和获奖总数一直在陕西省遥遥领先。 由于教学质量高,西工大附中获北大、清华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总名额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名列第一。 今日的西工大附中,正沿着教育《纲要》指引的方向,满怀豪情,一路高歌向未来,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追求而努力奋斗,决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具有百年办学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1896年,南洋公学建立之初就设立中院即中学,为大学输送合格生员。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后,于1959年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81年恢复重建。 西安交大附中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199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西安市两级重点中学,200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 “全国青年文明号”、 “全国创新型学校”、 “全国红十字模范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基地” 、“陕西省绿色学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 学校曲江新校区占地面积133亩,约合88700㎡,拥有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8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4000多平方米的餐厅和400米标准跑道的宽阔运动场,配套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语音教室20余个,学生学科活动室、图书室、藏书库、教工及学生阅览室、书法、美术、音乐教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办学规模适度,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均具备了现代化教学条件。 交大附中曲江校区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学术氛围浓厚,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理想场所。 西安交大附中依托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积极探索进取,始终不渝地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恪守“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的办学理念,把培养“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有领袖素养、有国际胸怀的品学体兼优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各种学科节、艺术节、科技创新、体育比赛等活动,设立篮球学校、直通班、英语、德语、日语教改班以及校艺术团等特色教育渠道,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简称"高新一中")创办于1995年,地处西安高新开发区唐长安城墙遗址东侧,这里积淀着西安历史名城的文化精髓,又跳跃着现代科技的节奏与韵律。 高新一中是"首批陕西省高中示范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分别授予"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项目学校","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实验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平安校园","西安市德育十佳学校","西安市学习型先进单位","市级绿色文明校园"等多种荣誉称号。 学校建有一流的物理数字实验室、物理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设计与制作实验室、生物无菌培养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国际课程理化生实验室。拥有能容纳800人的多功能厅两个。还有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陶艺教室等设备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以及室内体育场、乒乓球活动室、舞蹈教室、合唱教室、琴房、美术教室等学生文体活动场所。 高新一中汇聚了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创新,研究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的教师团队。现有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岗位标兵、全国教学能手五十多人,还有十多名外教在校任教。学校的全体英语老师都接受了国际培训。 学校教学改革卓有成绩,现已开设陶艺、模拟联合国规则、机器人绕标赛等特色校本选修课;网络实践、智能机器人、网页制作、汽车维修与保养、植物无菌栽培等科技类校本选修课。学校2006年还成立国际课程中心,开设英国A-Level课程、美国AP课程、SAT课程等国际高中课程,瞄准世界一流大学,让更多学生走出国门。 高新一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学校多年来坚持国际交流,坚持教育与国际接轨。富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付诸实践,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高考升学率稳居陕西省前茅,2006年-2012年,一举实现连续七年培养9名"状元"的佳绩,305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国外升学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04年-2012年,6名学生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500余名学生考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际名校。 2009~2012年参加数、理、化、生、信息技术五科竞赛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1398人次。曹传午同学获第2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学竞赛金牌,同时获得物理实验成绩最佳奖(全国仅一名); 胡若成同学获第20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 李航同学获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中,学生获国家级金奖1人、银奖10人,铜奖1人,省级奖77人。多个项目参加世界级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金奖和最佳发明奖。 学校代表队在新加坡举办的机器人青少年世界杯无边框足球项目比赛中,获得全球冠军;在美国夏威夷举办的泛太平洋机器人公开赛中勇夺最佳发明奖等三项大奖。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凤凰联盟海外校友会"、"鹰眼摄影协会"、"未来巴菲特"、"魔星高照"、"七海蓝"等近百个学生社团。2009至2011年,学校先后受国际模拟联合国组织邀请,参加世界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作为唯一非母语的参赛队,获得了多枚奖牌。学校与3个国家的8所学校建立姊妹校关系,互派留学生,共同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课题合作研究。此外,学校入选由教育家、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女士负责的"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校仅17年,学校就已得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被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授予"剑桥大学中国遴选陕西省考试中心",是北大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之一,同时被清华大学列入首批"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名校签署协议,他们直接来高新一中招生,这是国外名校对全球优质中学的一种奖励,高新一中得到了分享。 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以自身发展带动薄弱学校同步前进和共同提高的效能,对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真正起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奋进的高新一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的起点,又将起航。未来的征程中,全体高新一中人以只争朝夕的使命和面向世界的视野,为创国际名校努力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