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1812人,教职工104人。 学校占地面积1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88.4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805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数6万余册。 实验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改革开放对兴校之路的探索,到新世纪课程改革强校之策的制订,学校始终担负着播撒真知、传承文明、树德育才、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学校注重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学校确立了“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 实验小学传承师大百年精华,秉着“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及学科教学等的研究优势,以“实验”为特色,始终进行着教学体制、教材教法等改革实验,创设了必修课和课外兴趣选修课并行的课程体系。学生在科技、文体、学科竞赛活动中展示才能,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挥特长。我校连续两年在海淀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成绩优异。 实验小学传承师大百年精华,秉着“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及学科教学等的研究优势,以“实验”为特色,始终进行着教学体制、教材教法等改革实验,创设了必修课和课外兴趣选修课并行的课程体系。学生在科技、文体、学科竞赛活动中展示才能,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挥特长。我校连续两年在海淀区五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成绩优异。 实验小学已与新加坡道南学校、日本新澙大学教育学部附属新澙小学、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塘卡学区Scenic Heights Elementary和Excelsior Elementary School等数所学校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师生间的互访交流、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不但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更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学校每年接待外国教育代表团来校参观交流约100人,同时每年还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代表团、长短期脱产研修人员超过600人次。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迅速拓展,学校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不断增强。 五十多年来,实验小学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肯定赞扬,学校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校,海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已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如今的实验小学已成为政府满意、社会认可、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3人为研究生学历,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学生376人,13个教学班。学校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师生互动成长”为办学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在学校努力营造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育、成长氛围。学校为海淀区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单位,海淀区艺术、科技、国防先进单位。 近一年来为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利用周边教育资源,开展“定向越野”特色校本课程,锻炼学生体能、促进学生头脑灵活反应的能力。与专家合作,构建学校的特色教育——电影教育,开设校本课程-电影课,带领孩子走进电影世界、享受电影艺术经典经典、品味、感悟人生。 在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中,力图推进适合前进小学办学规模“小而精”“精而特别”的办学特点,为社区服务,为海淀区的优质教育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海淀区民族小学,是一所公办的高质量、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位于北三环马甸桥西北角的冠城园高档社区内,地处海淀、西城、朝阳三区交界,交通便利。校园面积广阔,清静优雅,是理想的学习场所。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均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任课教师的70%。拥有小学高级教师19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1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中心级学科带头人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 自2003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实验,每个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校将“培育关爱之人”作为育人目标,以关爱育关爱,使民族小学的学生通过六年的培养能够拥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聪慧之脑、多才之身、规范之行”。 目前,“多科联动,多育互动,聪慧学习,多元发展”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成立了:美术、书法、舞蹈、跆拳道、计算机、头脑奥林匹克、英语、轮滑、民乐团、合唱、车模、航模等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培养了大批学有特长的学生。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是一所公办的高质量、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BOT网球推广普及示范学校、海淀区绿色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海淀区跆拳道项目传统校…… 学校自1890年建校,至今已有120年的办学历史,培育出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一批批优秀人才。学校位于北三环马甸桥西北角冠城园高档社区内,占地约23000平方米。学校在“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办学理念指导下,鼓励师生“做最好的我”,努力将学生培育成拥有“健康之体、关爱之心、聪慧之脑、多才之身、规范之行”的合格人才,为将来社会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的一代新公民。学校一直坚持小班教学,教师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爱,满足不同发展需要。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小博士杯”学科竞赛、英语戏剧节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且成立了馨星民族吹打乐团、合唱团、舞蹈队、跆拳道队、网球队、科技创新小组、美术组等多个学生团队,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培养兴趣特长,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质量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纷纷被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学等优质中学录取
育翔小学是西城区平安大道以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一所小学。于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成立,是北京军区空军子弟寄宿制小学,1958年1月迁到北京。原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劳动局、新街口东街小学本校为育翔小学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区教育局管理,1967年迁到现在的校址--德外新风街5号。学生来源仍为空军子弟,学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与四十六中分开,恢复了"育翔小学"的校名。 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认真开展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素质》、《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有两项已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各科教学都加大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一贯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当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帮助下开始了软件的开发工作,1994年底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486机房和演示室,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们用上了自己研制的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数学、语文、美术、英语、音乐、劳动、思想品德等学科多次组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展示课,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进入了课堂。体育、科技、文艺等课外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篮球活动在市区闻名,育翔小学?quot;北京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操场上树立着10个篮球架,校篮球队在市区比赛中均名列前茅,群众性的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鞠鑫和赵晖同学分别被选入体校和市青年篮球队。由于学校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整体优化,1994年被认定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西城区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并获"模范学校"奖牌,少先队"星星火炬大队"和"雏鹰大队"称号。1996年全区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各科共评出28名一等奖,我校就占了三名,为全区之首。在全区小学"金秋杯"教学展示课中,连续三次获第一名,当时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学校。学校的特色可以用"管理高水平、教师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家长满意、同行公认、领导放心"来概括。 近年来,育翔特别重视及时转化和运用教改信息,为教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曾与北师大、市考古部合作搞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师大的钟善斟、周玉仁教授,市教科院的文喆、郭维民等同志都曾亲临指导,所写脚本制成软件向全国推广,该项目科研论文获全国数学年会一等奖。学校?quot;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实验校之一,一至六年级都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对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能力有明显效果,该项实验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在局小教科和教研中心心理研究室、德育教育室的指导下下午了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及上级的肯定,被评为"心理教育活动"特色学校,所写的材料选入《西城区德育丛书》。我校是区小语素质教育五所试点学校之一,实践中我校坚持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改革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校研究深入,成绩突出,所以小教研和区小语学会2000年4月在我校召开了西城区素质教育现场会。 2000年以来,中小学掀起了开展教育研究的热潮。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先后参与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等课题,且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跨世纪园丁工程"专设课题《小学人文精神启蒙教育的研究》。 育翔人有着浓厚的教育科研兴趣和意识,有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进取精神,有着爱生敬业的强烈责任感。同时,一项项研究课题正在使育翔小学发生着深广的变化。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通过不断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得到了成长和提升。学校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位教师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得到了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北京市西城区名列前茅,且学校被西城区认定为A级学校,被列入西城名校行列。 办学目标 面对当今时代,面向未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严谨治学、和谐发展。使育翔小学在西城区成为教育科研骨干校,进入名校行列。 严谨治学: 严谨是治学的态度,21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态度、方法、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应是科学素质的首位要求。学校里科学管理要严谨,教师教育教学态度要严谨,学生也应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严谨"应是师生共同的特点。 严谨治学的标准体现在: 学校管理高标准、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益。 学校管理高质量:依法治校、科学决策、争创名牌学校。 教师队伍高素质:学习实践、竞争合作、争做科研型教师。 课堂教学高效益:鼓励感悟、学会合作、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 和谐包含三方面:一是校园环境是和谐的,二是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三是人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也包含三方面:追求学生的发展,追求教师的发展,追求学校的发展。 营造现代化校园环境是一种素质教育理念。学校环境是一所学校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风气、人际关系、道德风貌的综合体,它是构成学校心理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师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情景作用。校园环境是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来实施的,如校舍建设、设备、校园文化、教室布置、各种仪式、校训、校规、校风、教风、班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内物质、人文、人际关系的和谐将是我们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的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育翔人"的五种精神 : 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勇挑重担的拚搏精神 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 为校分忧的主人翁精神 办学思想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 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1、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1)善待自己。建立自尊心、自信心, 有初步的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2)善待他人。尊敬父母长辈、学校老师,友爱同学,对他人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能理解、宽容、帮助人。(3)关心社会。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关心学校集体、社区和国家的发展,逐步形成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4)热爱自然。初步认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要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初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志向。 3、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初步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初步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校训:立志、善学、健美、和谐。 校规:文明守纪、尊师爱生。 校风:勤学善思、团结协作。 教风:敬业奉献、求真创新。 校徽: 图案采用"育"开头字母"y"的变形,具有动感。它既是手托升起的太阳;又是一个跨步起跑的人;还是一只和平鸽。既象征学校的腾飞发展,又寓意孩子们理想的实现。红色代表朝气蓬勃,绿色代表生命力,健康愉悦的成长,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校歌: 《我是一只小鹰》 歌词: 我是一只小鹰,展翅飞翔,育翔小学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啊! 育翔美丽的校园, (1) 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坚强的翅膀。 (2) 给我温暖,给我希望,校园的生活多么欢畅。 啊!育翔,哺育我成长,啊!育翔,哺育我成长。 教育教学改革 (1) 坚持德、智、体"三育并重"的要求,学校要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更要花大工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2)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小学人文精神启蒙教育的研究》课题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力争三年连续评为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争当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3)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小学人文精神启蒙教育的研究》课题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全国课程标准,优化评价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实践教学,抓教学过程管理监控,在动态管理中,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4) 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构建有特色的在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各教研组对本学科各种课型成功的教学模式,就其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等加以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5) 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立校园网络系统,把我校素质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树立学科教学的五种意识: 目标意识。(德育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发展性目标。) 主体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第一观念和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推导的尽量让学生推导;学生能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走向成功。) 情感意识。(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 生。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和 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反馈意识。(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 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 会,保持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渠道畅通。) 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勇于和善 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 在问题的解决中寻找规律。教师在教 学中要敢于冲破原有的旧模式,大胆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合作修养。处理好四个关系: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其它教师建立一种协作互助的同事关系;与学校领导建立一种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与学生家长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密切配合的关系。) 今天,在凉爽的秋风中,我们育翔小学的全体师生在新落成的校园举行了盛大隆重的“育翔小学新址落成典礼”。参加我校“落成典礼”的还有西城区委和西城教委的领导以及各共建单位的领导同志。大会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少先队员为领导和各位来宾敬献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首先是陈校长讲话,接下来由家长代表发言,之后是学生代表发言。最后,领导和来宾为我校新址落成致辞。西城区教委的赵英汉主任在致辞中,肯定了我校多年来教书育人所取得的成果,激励我们全体师生以新址的落成为契机,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领导和来宾为我们育翔小学新址的落成剪彩。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傅华部长宣布“育翔小学新址落成启用” ,将大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典礼在欢快的校歌声中圆满结束。典礼结束后,在校领导的陪同 下,各界领导和来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们的新校园。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二小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63年7月。现任校长范爱真在30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校环境优美,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教室全部是阳面,楼道宽大明亮。校内设有1500多平方米的操场和体育欢乐角,设有音乐、形体、美术、自然、劳动、心理、计算机、语音、电教等9间专业教室和电视演播室、知心小屋、阅览室等。学校已经开设了校园网,教室内全部安装了电脑、背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教学效果好。 我校是全国古诗文诵读优秀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心理教育实验校、北京市“阳光心语行动”第一批示范校、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文明单位。此外,我校每年在市、区运动会、四赛、艺术节比赛中都有多人次获奖,2006、2007年春季获区田径运动会B组第一名。我校每年毕业升学率为100%,每届毕业生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市级“三好学生”和“特长生”进入市区对口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中学的普遍好评。 学校全体教师诚挚欢迎家长到校参观并送孩子前来就读! 招生咨询电话: 6206207162013204——805
创建于1951年的今典小学,至今已走过了59年的历史,学校现有学生近1100名,3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92名。"把学校建成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敬业、爱岗、高水平的两支队伍,改革、创新、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全体今典人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今典人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在张校长的带领下,今典小学正以明确的办学思路,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抒写着素质教育的经典。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是我校的办学宗旨,为此,我们大力投资进行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提高执教能力;"今典杯"各种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以德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成为"今日之典范,明日之栋梁" ,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为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2003年起我校相继开设了《美德伴我行》、《弟子规 三字经》等校本课程;在德育教育上大胆改革,改变班主任辅导员制,在全员参与德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创新。 小学阶段是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塑造健康、活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孩子是今典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工作,除了传统锻炼项目外,学校还成立了乒乓球队和轮滑队,其中乒乓球队获中心学区首届竞赛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二名,轮滑获海淀区团体第二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近些年来,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成立了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鼓号队、科技小组等团队。优秀的成绩展示了今典的老师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今典杯"数学竞赛、作文大赛、书法作品展、美术作品展、科普知识展、英语口语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挖掘出了孩子们的潜能,也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双榆树中心小学是隶属海淀教委的一所普通公立小学,学校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西三环四通桥东北方向。学校始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当你漫步在校园楼宇间,一定会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带着满腔的激情,怀着美好的梦想,双榆树人同心携手,历经二十载,赢来了学校今天的蓬勃发展 。2006年起,学校先后夺得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德育管理先进校”,最终跻身“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行列,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口碑。“全国基础教育百佳特色学校”、 “学校发展最具增值力小学”、“学生发展最具增值力小学”、“北京市十佳新锐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海淀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一项项殊荣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师生拼搏与奋斗的汗水,学校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双榆树中心小学是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集体,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善于思考、乐于奉献,一线教师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学校现有教职工48名,专任教师4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4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9人、海淀学区骨干教师12人,连同校级学科骨干,学校已经形成过硬的教学梯队,满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人才需要。目前学校有教学班20个,学生600人,生源主要来自海淀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一切皆源于爱。学校力求给孩子最广阔的空间求学、探索;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学习、求知;给孩子更优越的设施嬉戏、欢娱。在这里,每位教师为了孩子的成长甘当人梯,乐做铺路石。“提高质量、培育个性、铸就品牌,创办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受益、家长放心、上级认同、社会满意”是学校的的办学承诺,也是双榆树人梦寐的理想。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座右铭;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技、博大的师爱换取学生们的快乐成长,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
知春里小学坐落在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近几年学校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与德国友谊校的交流互访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开阔视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我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学校成为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乐学的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