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六里桥小学始建于1935年,原名为“财神庙小学”,1972年改名为“丰台区六里桥小学”。学校坐落在丰台区莲花池南里,北临北京西站,有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操场约1100平方米。2007年又在丰台区莲香园小区建成“丰台区六里桥小学莲香园分校”。 学校是一所城镇完全制小学,现有13个教学班,39名教职工。学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即“育教书育人加专长的教师;塑全面发展加特长的学生;创全面育人加特色的学校。”学校重视创设校园文化环境和硬件建设,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及美术、音乐、自然、舞蹈、劳动等专业教室,开通了校园网。1994年学校创建了“少年棒球队”和北京市第一所“少年交通警校”。棒球队在国际、国内、市、区级青少年棒球比赛中分获冠、亚军的好成绩,并为高一等专业学校输送了百余名队员,被命名为“丰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交通警校的建立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交通安全的意识,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被评为首都先进少年军校、丰台区少年军校示范校、丰台区文明单位、丰台区平安校园、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校等,活动多次在北京电视台、交通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丰台区右安门第一小学建于1953年,是一所有着51年历史的老校。 “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做人基础”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以人为本”是我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校的办学宗旨。 目前我校有18个教学班,共计七百余名学生,教职工43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19人,青年教师中100%具有大专学历,50%的教师本科毕业。我校教师中市级优秀辅导员3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3人,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多人在区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有花,还建有供学生娱乐的小小乐园。教学楼内设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音乐、自然等专用教室和藏书丰富的育才图书室。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我校为学生开辟展示才华的课堂,开设了:工艺、声乐、舞蹈、美术、书法、计算机、英语、作文等兴趣小组。我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在校外建有三个德育教育基地,多年与社区、右安门工商所、私个私协分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办少年军校,使青少年从小具有国防意识;开办校合唱节、艺术节,从小培养艺术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区十项技能大赛、艺术节,许多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我校多年获区精神文明单位。 多年来,我校向北京四中、十五中、师大附中、十四中、十二中、十一中、十中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受到社会上的好评。
北京小学走读部建于2006年3月,是由北线阁小学、西便门小学和广义街小学三校合并而成。北京小学走读部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街2号,隶属于宣武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占地8868平方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7502平方米,2008年将新建综合楼8000多平方米和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现有23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在校就读。主要招收持有北京市户口在学校附近社区居住的学生。 北京小学走读部是全日制走读学校,现有教职工95人,专任老师67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小学高级教师57名,其中区级骨干教师14名。 学校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被评为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走向新世纪的特色校”、首都文明单位、中央教科研所外事活动基地、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九五”重点课题优秀实验校、北京市《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红十字达标校、北京市常见病防治优秀校、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课题获北京教科所研究会“十五”科研课题成果奖、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民族乐器一等奖、区级师德先进群体、区支援农村教育先进集体、区外事活动对外开放校。
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建校于1980年,占地面积2107平方米,坐落在石景山区的最东部,玉泉路西何家坟北。玉泉路小学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现有学生360人,其中流动儿童占全校学生的比例高达97%。 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并亲笔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温总理的到来给了全校师生极大的鼓舞。2004年六一前夕,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又偕同十八个部委领导来到我校给孩子们送来节日的礼物和节日的祝福。随后学校迎来一批又一批国际友人和社会媒体,使得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 多年来,我们以总理题词为办学理念,以"全体、全面、全程的阳光教育"为办学思想,以校园建设艺术化,学校管理人本化,教育教学主体化,教育思想民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为办学目标,以塑造阳光少年为培养目标,确定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校训,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我校的校徽(附后),创玉小阳光教育特色,努力形成独特教育品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我校努力为师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文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促进友爱、平等、和谐、诚信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我校努力创设阳光校园氛围,各班开展阳光班训征集讨论活动,并将自己班级确定的阳光标语张贴在班级醒目之处,激励大家奋进。出台玉泉路小学科学的阳光少年评价方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开展评选阳光少年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进行颁奖表彰。充分发挥教师阳光博客作用,充实自己的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期末开展教师阳光博客评比活动。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在教育改革中求实求新,开拓进取,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师资雄厚, 拥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作风严谨,脚踏实地,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拥有数量众多的倍受中学欢迎、社会好评的学生,他们优良的成绩、自觉的纪律、高度的文明礼貌、广泛的兴趣、聪明的才智、扎实的基础……为学校大增光彩。 如今我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复兴门外一小、铁路七小、月坛小学三校合一的崭新的复兴门外一小,学校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设施先进,现有45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拥有闭路电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环境幽雅,净化、美化,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如今的复外一小,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扬起理想的风帆,朝着辉煌的明天迈进!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是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1958年建校。现有34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教师103人,大专毕业以上学历53人占51%。学校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除教室和专用教室外,有图书馆、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演播室、有完善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录像编辑系统,成立了红领巾电视台……学校规模较大,先后五任校长:李秀实、王玉琴、王新玲、邢佩云、成来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在不断探索改革中务实求新,逐步形成三小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学生群体。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努力把三里河三小建设成为学园、花园、乐园,实现现代化一流学校的目标。办学的基本思路是:巩固内涵特色,发展外延特色,二者结合,逐步实现学校的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该校该校决心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不断进取,创造新的特色;不断提高整体优化水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将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建设成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摇篮。
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原名国家计委子弟小学,创建于 1954年1月。1964年1月由国家外交部命名为北京市 西城区 中古友谊小学,成为一所对外窗口学校。目前,学校有36个教学班,有着现代化的办学条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 以“以人为本,至和至美”为理念,努力营造“和合而生”的教育生态系统(“和合”即:包容、协作、平衡、秩序)。 学校发挥人格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作用,建设了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巾帼建功文明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西城区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实践基地、法治校示范学校、北京市西城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评价试点学校、北京西城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类学校、北京市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窗口学校、西城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赢得了各界的赞誉。 教学水平高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各科成绩均居西城区前茅。2003年9月,学校与北师大前沿课程教育研究所共同 开展“PECI小学英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实验课程不仅形式新颖,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验成果显著,辐射到其他学科上,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益。 1999年,与澳大利亚合作的电子琴实验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弹奏一首电子琴曲中获得音乐的陶冶,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成为孩子发展的又一优质平台。 北京市中古友谊小 学还将立足于规范化办学,不断开拓创新,“传承友谊,追求卓越”,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品质,把学校打造成为西城区优秀的教育生态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