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从1995年9月1日正式命名,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11年来,在区委领导直接关怀,民委领导的大力帮助,教委的具体指导下,先后于2002年9月、2005年1月顺利完成了与德外四小、德外五小的合并工作。并于2005年9月1日搬入新校址。新校舍位于德胜地区—中关村德胜科技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五路通小学始建于1960年,有着近40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在区、局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王淑敏校长的领导下,经过校行政集体、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从校园环境到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53年,迄今已有56年的历史。在其不平凡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中,附小实现了多次成功的跨越。附小的前身是石油部北郊子弟小学,七十年代改为十年一贯制学校,八十年代改为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九十年代末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9月又恢复了原来的校名---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无论学校怎样变迁,但学校专注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未变;扎实高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不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办学特色不变.因此学校在各方面成绩喜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学校目前是一校两址(南址:六铺炕,北址:阳光部),拥有48个教学班,1809名学生,110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61名,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区级骨干教师17名,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6名。 学校本着“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三个习惯的养成。即: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习惯,让健康成为习惯。使学生的潜能在学习、活动、锻炼中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在参与中得以完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以知识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将学科育人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做到教学育德,活动育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的德育工作原则,强化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了所有教师的德育意识,强化了所有人员德育管理的责任。 在和谐校园的氛围中,教师们积极进行着教育科研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力图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标。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教师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市、区级评优课中有35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00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奖项,有近百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刊物上。 在老师辛勤的培育下,附小的学生不但参与意识强,而且在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体现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学校成功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三年中,西师附小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共获区、市及全国三等奖以上的高达700多人次。曾获西城区体育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每年一届的“春蕾杯”小学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多次荣获一、二等奖。连续多年的区合唱节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北京市体育传统优类校,北京市百所课间操优类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北京市“红十字”先进集体,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学校,北京市“星星火炬”大队,全国“手拉手地球村”先进学校,西城区法制教育先进集体,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交通安全先进学校,西城区科技示范学,西城区红旗团支部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已走过了她灿烂的五十六载春秋。而今北京西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全体师生的美好祝愿和共同建设下,愈显生机和活力,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彩。相信她必将从灿烂走向辉煌。
安华里一小地处环境优美的安华西里示范区之中,学校有独立的教学楼,有满足教与学需求的专业教室、计算机房、电脑教室、多功能教室、标准200米环形塑胶操场。高、低两部均有校园网络,环境高雅优美,艺术气氛浓厚。学校现有学生500多名。学校以创办“质量领先、艺术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为宗旨,拼搏进取,奋勇向前是华一人的标志。学校确立“以科研为先导,促教师队伍建设;以课改为中心,促教学质量提高;以艺术陶冶心灵,促素质教育实施;以高质量管理,促办学水平一流”的宏观发展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安华里一小金帆管乐团”、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示范校、评为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朝阳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安贞里学区推进素质教育特色校。
东师附小现有教职员工50人,20个教学班,学生600人.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以坚持指标、’重视治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为指针,高奏教育教学教书育入主旋律,努力把学校办成育人的圣地,学生的乐园。学校工作思路: 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学科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自然、音乐、社会、劳技、写字、听说、计算机、科学等课程。我校努力打造“小班精品校”的品牌,使东师附小的学生成为有良好习惯的健康少年,爱学习、会学习、爱锻炼 、会锻炼、爱生活、会生活,使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青年湖畔,始建于1965年,发展至今,现总占地面积 49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25 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花草树木相映成辉。 学校建有数字化演播室、无线广播覆盖校园、有大型多媒体报告厅、课题实验室、课件制作室、家校通平台等;有跆拳道馆、乒乓球馆、心理咨询室、乐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12个专业教室及800平方米的礼堂。学校被列为北京市首批数字学校,在北京市教委2012《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工程》中被选为基地校。 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小班化精品教育”的特色道路。2005年我校被授予东城区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小班精品特色学校。学校“以水化人”的环境特色使每层楼道生辉,使每个教室生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不求每个孩子同步发展,但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开设了礼仪、跆拳道、阅读、思维、形体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了管乐队、舞蹈团、合唱团等;开设了思维、英语童谣、校园剧、信息技术、美术、篮球等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收获颇丰,在校生的60%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奖项。近四年,六年级毕业学生通过推优派位、文艺、科技、体育特长生提招、大派位后有50%-60%的学生到市、区示范中学就读初中。 近年来,伴随着课改的脚步,学校频频获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学校、全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究实践优秀基地校、北京市学习技能示范学校、区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实验校、全国“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十一五”国家社会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东城区地方课程——蓝天工程博览课优秀实验校等。 学校的信息动态,也被各大媒体关注,争相报道,先后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信报、竞报、午报、法制晚报、现代教育报、光明日报、京华时报、北京少年报、新华网、千龙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信息。
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成立于1950年10月,当时校名为北京市第三区隆福寺小学,校址在隆福寺街64号。1952年9月,私立三一小学与本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东四区隆福寺小学。1964年学校迁往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1973年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学。1979年学校迁至东城区美术馆后街48号。 什锦花园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现有30多名教师,11个教学班。近几年,学校在教学、教育、体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校长郭杰同志多次在区教育大会上介绍经验。该校是市级排球传统校,多次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优秀校、课间操评比先进校,体锻达标甲级校、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奖,2000年被评为区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区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1年被评为小班化教学研究先进集体,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校。2002-2004年度我校被评为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我校在2004年爱国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美术馆后街小学始建于1936年,为私立的简易小学,占地不是一亩,1945年与“四存小学”合并为大佛寺小学分校。1956年独立成校为“大佛寺第二小学”,1976年改名为“美术馆后街小学”。现有三幢教学楼,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2名,期中寄宿120学生人,教职员工52名,校长邢明伟。 我校是一所老校,七十年的办学使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行成了美后的办学风格,那就是严谨的治学,崇高的师德。务实的工作,超前的意识,学校的良好传统锻炼了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造就了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届届合格毕业生,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学校在校长邢明伟的带领下,坚持“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落实“让美后每一名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学校”的理念,把学校所长和老百姓需求有机结合,将艺术教育作为构建学校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突破口,走出一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教育之路。几年来,学校把民乐和舞蹈作为切入点彰显艺术特色,又以艺术教育提升美育,构筑以美育人的战略,进而完成以美育为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日前学校形成了100人的舞蹈团和近200人的民乐团,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达到37%,艺术教育使学生快乐,使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带动了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家长的称赞,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声誉与日俱增。美后小学校长携全体教师用生命的火焰点亮了普通百姓心中的希望,谱写着东城区优质平民教育新的时代乐章。稳步的发展,崭新的面貌,更高的层次是美后的未来。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地处市中心,毗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学校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办,定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商子弟首选学校。许多艺术、体育、科技界著名校友驰名中外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公立学校,其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现任校长王岚,数学特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时淑英,中高职称。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1685名,教师 14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8人。学校占地总面积76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设有20多个专用教室,并巧建 “立体操场”,拥有1050平方米防风雨楼顶操场, 1450平方米地上塑胶操场,2200平方米地下篮球馆,构成颇具实用性的立体活动空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