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中学创办于1989年,位于国际著名深水良港北仑港畔。应改革开放之运而生,藉经济发展之势而兴。2004年8月学校顺利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0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 1998年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1999年成为宁波大学附属中学,2000年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浙江省实验学校和宁波市示范学校,2005年获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被列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样本学校。2007年评为宁波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现有高中班级30个,学生1486人。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高级职称59名,浙江省特级教师5名,宁波市名教师4名,市学科骨干6名,北仑区名师11名,区学科骨干22名。 学校以“高境界做人,高质量学习,高格调生活”, “奠定人的一生幸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教育理想,以“勇于争先 ,砺志成材”为校训,坚持“文理融合、学贯中西”的办学策略,以培养“德才兼备、个性明显”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园文化气息浓厚。学校现有文学、西学、国学、书画、音乐、体育、心理、广电传媒等社团24家。其中海晨文学社列 “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百家”,并获“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称号;九思国学社,是我省第一家中学国学社。学校十分重视国际校间合作与文化交流。近年来,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国外游学夏令营,并与德国拉尔市的指定学校克拉尔-舒曼一级中学结对,形成了两年一轮的交流机制,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2009年9月与美国华盛顿爱尔格学习中心英迪高级中学合作开办的中美国际高中课程班顺利开课。 教育教学环境的改革使学校高考重点率年年攀升,并有一批优秀的北仑中学学生进入北大、清华、复旦等全国知名大学深造,其中,周耀凤同学在2007年的高考中一举夺得宁波市文科状元。近年来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奖的等次与数量也明显上升,目前部分学科的获奖总体成绩已经跻身宁波全大市前三名,并多次获省集体优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评价,社会美誉度日益提升。 北仑中学正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整合育人资源,积淀学校文化,朝着“影响当地,享誉一方”的现代化名校愿景昂首迈进。
宁波中学创办于1898年,百年间,曾几易校名,1988年复名宁波中学。百余年来,宁波中学培养了包括9名中科院工程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杰出人才,曾是华东地区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1995年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十四所之一),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首批文明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26人,其中浙江省特级教师6人,享受正教授待遇中学高级教师2人,宁波市“名师”6人,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53人。 学校现有59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著名的三风:“严谨、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校风,“严谨教育,爱心育人”的教风,“勤学勤思,求真求实”的学风。学校进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德育教育,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一流管理体系,打造一流教师队伍,追求一流教育质量,创建一流名校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2002年9月宁波中学迁入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内的新校园。新校园占地283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新校舍设计新颖,功能健全,设备一流,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是浙江省宁波市现代化教育的窗口。 宁波中学自2000年起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目前在校有十一个班,共453名来自新疆各地区十五个民族的学生。他们和本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一起共享宁波中学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全校教职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受到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爱。办学四年多来,硕果累累。首届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高校录取率100%,重点大学率90%,一大批同学进入北大、复旦、浙大、南大等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不少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和省市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得好名次,在省市各项文艺、体育类竞赛和评比中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宁波中学新疆班部被国家省市领导誉为“宁波市基础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波市慈湖中学,位于千年古县城慈城镇北门外,为市直属高中,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 慈湖中学是一所文风昌炽、传统悠远的百年名校。创办于1902年,向以校风正、师资好、治学严、质量高著称四邑。办学百年间,培育了众多经世饱学之士及科技精英,如近代名人陈布雷,中科院院士李庆逵、朱祖祥,工程院院士庄辉,著名实业家、“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创办者应昌期,中国外事委员会委员、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郁文,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精奋,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研制者柳维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楼志斌、应祥烈,航天功臣、“神一”到“神五”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施金苗等。百年余来,共向社会输送了三万余名毕业生。 近几年,学校严抓教育管理,规范教育行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省、市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大批学生进入了北大、复旦、同济、科大、浙大、中山大学、第三军医大、华师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单位、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文明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 慈湖中学背依阚峰,面临慈湖,青山秀水,环境优美,新校舍规模宏大,素洁典雅。目前,学校占地134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计有教学楼四幢,宿舍楼两幢,办公大楼、综合大楼、体艺楼、健身房各一幢,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足球场各一个,膳厅三个,以及大批附属建筑。后山公园茂林修竹,曲径通幽。近年来,教学设施和仪器均按省重点中学标准配备,日臻完善,计有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通讯系统、卫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 学校现有40个班,在校学校1900余人。全校教职工15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市名师2人,高级教师3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 目前,慈湖中学正以省一级重点中学为目标,积极进取,全面实现办学思想、教学手段、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宁波第四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一所具有164年悠久历史的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级中学。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源头、两条干流、三条支流”。“一个源头”是指美国长老会麦嘉缔1845年创办的崇信义塾,它是四中办学史上的最早源头,后几经曲折演变,于1912年发展成为崇信中学。“两条干流”,一条是美国浸礼会于1855年在西大街创办的私塾,于1912年发展成为浸会中学,1923年浸会中学与崇信中学合并成四明中学;另一条是英国循道公会于1860年在解放北路竹林巷创办的私塾,于1930年发展成为斐迪中学(当时已迁至江北泗洲塘)。1935年,经三方教会协议,四明中学和斐迪中学合并,取名浙东中学。1952年12月,市人民政府接管浙东中学,改名为宁波第四中学。“三条支流”,即1949年10月,益三中学并入;1964年宁波市劳动局技校并入;1965年江北初中并入,才汇合发展形成今天的宁波四中。2003年8月由江北新马路迁至江北姚江岸文教路新址,08年7月宁波市教育结构重新布局,联丰中学并入宁波四中。09学年的四中共有教职员工171人,40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是宁波城区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级中学。 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宁波四中为社会培养出许多人才,其中不乏饱学之士、社会名流、科技精英、教坛名师、高级将领……有中科院院士谈家桢、孙儒泳,青岛大学原校长、航天轨道专家竺苗龙,教育部原副部长林汉达,监察部原副部长冯梯云 ,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双博士学位获得者生物工程专家黄萌珥,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朱意达、徐舫艇,以及中共早期党员、前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四明山游击队徐婴、章德敏烈士等等. 学校有着深厚的的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一贯重视传统美德教育,重视校风建设,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层次”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学校秉承“诚、朴、爱”校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涌现了一批像“宁波市中学生身边的榜样”——朱剑敏同学那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也出现了“一人有难,教师、学生、家长慷慨解囊”的动人场景,真正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精神。
四明中学奠基于1996年,诞生于1999年,是香港苏浙同乡会、甬港联谊会、赵安中先生等港胞捐资助建的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高级中学。2004年12月,成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386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学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计划成为24--36班的纯高中。学校总体布局合理,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互成体系,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学子们汲取知识、求知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91位专任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1名,中学一级教师27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先进2名,市级骨干教师、先进及教坛新秀6名,市局级先进和教坛新秀30名,师资队伍整体实力高于当地同类学校水平。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以特色和特长取胜,培养与宁波市地方高校水平相匹配的人才,为宁波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和智力支撑。教师培养目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求实创新、充满活力、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管理理念:努力创造全体教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身心和谐发展的环境。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创办于1990年9月,由已故香港著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助建。 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是当时最年轻的省二级重点中学;2001年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复评,是宁波市第一所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复评的中学。2003年1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是宁波市第一所通过此认证的公立中学。2003年9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与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合作举办“中澳课程合作班”,此班是浙江省第一个“双文凭、双通道、双学籍、双语教学”特色的中外课程合作班。 李惠利中学始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学校主张“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主张让管理“动”起来,让教学“动”起来,让教师“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校在适度的动态中求发展、创名校。学校以求实、求精、求高效为办学特色,坚持“勤、俭、诚、实”的校训,以办学高效益、高升学率以及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特色、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和不断创新富有生机活力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省内办学效率最高的学校,并获得了众多的荣誉:浙江省体育锻炼先进集体、扶贫先进单位、自学考试优秀考点、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实验学校、宁波市先进党组织、文明学校、首批艺术特色学校、纵横码实验学校、优秀家长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宁波大学科研单位等50多项省市级集体荣誉。
宁波市效实中学宁波市效实中学黉舍简介宁波市效实中学是创办于1912年的一所完整中学,原系浙江省闻名私立中学。1956年改成公立,改名“宁波第五中学”。1959年和1978年两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复称“效实”。1981年被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5年被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1999年被批准为停止“浙江省创新教诲理科尝试班”的全省二所试点中学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教诲部“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2007年景功承办第24届天下中门生物理比赛决赛。2005年、2007年和2009年持续被列入“中国百强中学”。 黉舍现有39个班级,1800余论理门生,197名教职工(包含宁波本国语黉舍任教)。有享用当局特别补助专家2名,省、市有凸起进献科技职员3名,省功劳西席1名,退职省特级西席8名,宁波市名师3名,宁波市杰出专家1名,初级西席84名(享用传授级报酬5人),天下部委级先进15名,省教坛新秀7名,市教坛中坚3名,市骨干西席3名。 1996年起宁波市当局投亿元巨资易地重修效实,1999年春季投入利用。新校舍占地126亩,修建面积38500余平方米,建有行政、讲授、尝试、电教、劳技、图书、糊口等楼舍和8765平方米设施一流的“宽诚体艺馆”,有中国田径协会验收认证授牌的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及足球场、网球场等。藏书楼藏书11万余册。 黉舍向以讲授质量高、文理偏重、数理外文兼长著称。建校九十多年来培养了30000余名毕业生,遍及国表里,为复兴中华作出进献,此中包含童第周等9位中科院院士和胡思得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政道博士曾函赞效实“桃李满天下,服从布四海。” 耐久以来黉舍担当和发扬“爱国、迷信”和“求适务虚、与日俱进”的良好传统,肯定了“对峙目标,遵守规律,打好根本,培养人才”的办学思惟和“最初级,高质量,校风好,有特性,当代化”的妥协目标,推许“全面,根本,高质量,大面积”的教诲准绳和“出发点高,要求严,根本厚,才气才气纵横强,本质好,潜力足”的讲授特性;教诲门生建立“献身故国,复兴中华”的弘远抱负和“酷爱知识,遵守规律”的迷信态度;主动倡导“昂扬朝长进步,摸索创新”的研讨精力和“脚结壮地,讲究实效”的务虚风格。毕业会考及高考成绩一向居全省前线,各级各种比赛成绩优良,近10年中,黉舍38次获得天下中门生数理化、天然学科和信息技术比赛浙江赛区的第一名和个人优胜奖。门生活动丰富,社团活泼,体育、艺术等各方面成绩斐然,获奖门生层见叠出。黉舍不竭深化教诲鼎新,推动本质教诲,多次被评为省教诲先进单位。比来几年又被评为省德育教诲、省讲授科研、省艺术教诲、省“榜样职工之家”、省电化教诲、省实施《国度体育熬炼标准》等先进单位,获省、市根本教诲服从奖一等奖。黉舍还前后与美国霍普金斯中学、英国珀斯学院、德国汉内汉里克黉舍、新加坡华裔中学、南洋男子中学、圣·尼各拉黉舍等建立了友爱干系和师生互访,近几年又有多名效实学子考入美国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哥伦比亚、加州大学和英国牛津、剑桥等天下一流大学攻读本、硕、博。现任校长周千红。德律风:87159599(校办) (0574)87159585 传真:87142973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315012校址:宁波市白杨街178号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