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温州名校,创始于1897年(清朝光绪22年),1996年11月改为蒲州育英学校,是知名台胞何朝育先生在温州捐资创办的“育英”系列之一。 坐落在温州新城新蒲路口,学校占地面积12006平方米,建筑面积7350平方米,设置24个标准的教室,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200余人,教师总数65人。 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校舍气派。造有“回”字型的综合教学大楼,拥有200米环行跑道,80米直道,413.25平方米的风雨操场,246个座位的阶梯教室,252平方米的舞蹈室,200多平方米的师生餐厅;辟有微机房(50台)、语言室(56座)、美术室、仪器室、实验室、藏书室、图书阅览室,配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校园网、电视演播室、闭路电视系统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中,中共党员17名,小学高级教师15名,一级教师22名,大专及以上毕业学历13人,区、市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名,市级名师、名校长对象3名,获市级公开课、优质课奖6名,全体教师均取得省计算机二级应用能力考核证书,均经过“三本书、三项基本功”培训、“学科技能”培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并配有音、体、美、英语、电脑专职教师。 学校办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强化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行为规范,文化素养、审美情趣、身体素质、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提高,突出思想品德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英语、计算机、美术、足球、棋类等特色学科的教学,使我校的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近五年来,本校学生在各级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3多人次,省市级奖项168多人次。集体荣获区级及以上奖52余次,名列全区的前矛。 “展科技特色,树名校风范”。学校优良的学风、一流的质量赢得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家长的高度赞誉,先后连续四年被评为区、市级文明学校(单位),连续四次分别被命名为温州市一级示范学校、温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创安全文明校园示范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成为区级的三个基地:学生足球训练基地、棋类训练基地和环保教育基地。现在,学校正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把我校办成教育现代化的一流学校”为目标。努力进取、勇于开拓,追求卓越,跨步向前。
温州市建设小学创办于1928年,原为永嘉县私立水木石小学,1953年更改为“打铁巷小学”,60年代后期更为现名,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1978年学校被定为市重点小学,现为建设学区中心学校,坐落于温州市中心鹿城区,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良的学校。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五马、大南、小南三个校区;藤桥、仰义两个分校的“教育集团”,拥有48个班级,2349位学生,教职员工11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省、市、区教坛新秀31人,省、市、区级名师多达20余人。学校教师学历情况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共有74人,占全校教师的66%,其中青年教师学历大专化达99.9%。 学校在1992年就明确提出优质教育的概念,以“提质—减负—提质”为理论模式,以教育科学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整体性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开放性教学模式。1999年,学校承担了国家APEC项目课题《开发潜能、开放课堂,评估促教学,探索新模式》。其中的《开发潜能、开放课堂》子课题在2002年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工作会议上作先进经验交流,获得了全国各地的一致好评;而学校承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子课题《运用现代化评估系统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已成功结题,准备全国交流;省级课题《数字化教学策略探索》在酝酿了3年后,今年将全面铺开,开展实验研究。同时,教师科研成果也成绩斐然,仅2001-2003年,教师课题研究获奖达34项(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16项,区级16项);论文获奖高达89篇(国家级13篇,省级8篇,市级26篇,区级42篇),真可谓硕果累累。
龙港一小创办于1985年秋,坐落在龙港镇最繁华地段,占地面积2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896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池水泛涟漪,紫藤绕假山,奇花异木,四季常青。学校设施先进,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1600多人,共有教师9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省教坛新秀1名,市教坛新秀4名,市学科骨干教师5名,县名师2名,县教坛新秀28名,各类荣誉教师占教师总数80%。可以说,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钻研刻苦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学校始终坚持以铸名师、育名生,创一流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以“明德、健体、博学、创新”校训,秉承“做个感悟幸福的人”的理念,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茅。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小学(苍南县第一所),2011年挂牌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实验学校,曾60多次评为县、市、省先进单位,分别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省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样本校等荣誉称号。校舞蹈队获省一等奖,在央视“校园春晚”演出并获金奖。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曾就学校的管理作过专题报道。学校被收录入《中国名校》、《中国学校揽胜》等书籍。
龙港镇第五小学创办于1993年9月,坐落在龙港镇最中心繁华地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之优势。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1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0平方米,绿化面积6378平方米。学校拥有两幢连体教学大楼,一幢多功能综合大楼和一所附属幼儿园。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77人,专任教师11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79人。校内设施齐全,配有网管中心、电脑房、多功能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实验室、师生阅览室、藏书室、校史馆、教工之家、绿茵场、体育馆等。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伴随着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学校以“厚德、善学、健体、快乐”为校训,开拓进取,努力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好学、守纪、活泼、友爱”的校风,坚持走富有学校特色的个性化品牌办学之路。 学校以教科研为教育改革发展之切入口,作为浙江省科研百强学校,科研努力做到三个面向:面向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面向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特色发展、面向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品牌发展。扎实推进,坚守教育的主流价值,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一生奠基、增色。学校致力于省、市、县课题的立项研究,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省级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与《小学课堂创新教学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课堂有效倾听实践研究》,县级课题《优化活动课程与学生个性特长养成之研究》等系列研究,获得诸多荣誉,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改革。目前,学校正致力于省级课题《小学学科教学评价探索》与县级课题《我爱背古诗》之探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同时,为学校品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创新型学校的塑造夯实坚实的基础。
温州市南浦小学成立于2005年8月,按照集团化办学模式运作,是鹿城区教育局整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学校坚持“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先进办学理念,以创办都市名校为目标,凭着团队的创新精神和真抓实干,以优异的办学质量显示了集团化学校的旺盛生命力。学校设东、南、西三个校区,共74个教学班,在校生3200多人,教职工170余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管理模式实现了最优化。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高,力量雄厚,大学学历占95%以上,中高级职称占50%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齐备,省市区各级教坛新秀、名师、骨干60余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各类设施设备按省一类学校标准配备,为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温州市瓦市小学,一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东瓯名校,现拥有瓦市校区、江滨校区及双潮分校。瓦市校区古樟葱茏,新籽饱满;江滨校区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1065平方米;两个校区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齐全,古典与现代创新元素完美结合。双潮分校也正以矫健的步伐,迈上现代化建设新路。 名师荟萃、人才辈出 著名数学家杨忠道、文学家金江等曾在此任教。学校现有在编在职教工112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省级名师培养对象6人,市级名校长1人,市、区级名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60余人次。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56人。各个学科都有走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前沿的骨干教师。 学校自创办以来向高一级学府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经过深造成为栋梁之材的有世界杰出考古学家夏鼐、中科院院士戴金星和陈式钢、加拿大院士刘治廉、著名实业家巴西“黄豆大王”林训明、著名作家叶永烈、舞剧“皇后”山翀等。学校还培养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诸宸、革命烈士王楚楚等英雄模范人物。 课程改革,独具特色 在着力倡导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同时,学校又在不同年级段开设了校本课程。如: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国际象棋课;三年级开始开设几十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等。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让孩子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特长、个性张扬。 硕果累累,馥香远飘 学校素以教风正、学风盛、教学质量高而著称,学校曾经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创建适合学生发展实验学校、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等8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研兴师为切入点,整体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特色,被专家誉为“瓦小”模式。全体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而声名远播,13本成果集正式出版发行,各级各类现场会相继在我校召开,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折桂摘金,屡传捷报。历届毕业生中有全市的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有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及各行各业中的拔尖人才。 百年春华秋实,百年薪火传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