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创办于2011年,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高起点、高规格的全日制公办小学,隶属瓯海区新桥小学教育集团。学校位于山水名都住宅区内,设计规模24个班级。学校坚持“关爱生命,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力求打造一所优质基础教育与艺术特色教育相结合的高品质学校。办学两年来,学校实行小班化和专业课分班制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在2012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上,群舞《我的一年级》获得了省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国和谐春晚的展示演出。在2013年瓯海区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我校选送的六个节目全部获得区一等奖,其中四个集体节目小组唱、校园剧、群舞、儿童歌舞剧将代表瓯海区参加温州市第25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目前参加过的课本剧、歌舞剧、群舞三个节目全部荣获市一等奖。
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位于温州市中心城区鹿城区仰义街道,座落于瓯江之畔,官岭山麓,创建于2003年6月,是由原来的前京、后京和渔渡三所村校撤并而成。学校占地面积18035平方米,建筑面积5283平方米,绿化面积7560平方米,建有六跑道塑胶操场,设有电脑室、电教室、舞蹈室、音乐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自控广播系统,每班均配备多媒体小平台,生均拥有图书数已达30册,教学设施按省示范性学校标准建设。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03人,其中新温州人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62%。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在职教师52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德育先进集体”、“温州市信息化Ⅰ类学校”、“温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温州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温州市工会先进集体”、“鹿城区文明单位”、“鹿城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3月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校园足球布点学校。 办学十年来,学校以“建设一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化学校”为办学愿景,以“培养明德笃行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努力工作,拼搏进取,立足岗位,务实管理,扎实教学,踏实学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渐形成了“劳动教育、行孝教育、校园足球”三大主题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11年我校被命名为温州市首批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以来,足球运动在我校蓬勃发展,足球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又一张“金名片”。学校制定《校园足球三年发展规划》,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编排足球校本教材,将足球运动纳入到大课间的活动,足球运动在学校得到全面的普及。两年来,学校足球队多次代表温州市参加省级比赛,屡创佳绩,是目前全市唯一拥有不同年龄段(男甲、女甲、男乙、女乙)四支队伍的学校,为推动我市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
中塘小学是一所古老的学校。自1947年创办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了。60多年来,学校经历了自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饱经沧桑而又极具荣耀,是我县农村教育的一个缩影。上塘镇中塘小学于1947年由胡定侯先生创办,原名中塘公社中塘小学,校址设在现在前一村的胡氏宗祠里。学校占地面积4000多平米,建筑面积1265平米,其中教学用房1000多平米。建校初期有7个班级,在校学生200多人,学生来自中塘乡14个村,学校有教职工11人。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入学率提高,学生数猛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塘小学已经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由于用房严重不足,中塘乡各个村都设立一所学校,原来的中塘小学分为栗一小学、横溪小学、岙底小学、麻山小学、外山小学、应山小学、岩门小学、郭山小学、溪了头小学、西洋小学、后村小学和中塘乡中心小学,中塘乡中心小学校长陈学贵,全乡在校生数约1200人,教职工30多人。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网由分散逐步走向集中,后来撤销了以上的各所村校,再一次并入中塘乡中心小学,校长金友祥。
温州市瓦市小学,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东瓯名校,现拥有瓦市校区、江滨校区、中山校区及育英校区。各个校区各具特色,瓦市校区历史悠久,校园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江滨校区,现代气息浓厚,设施齐全;育英校区系省体育特色校,乒乓球教学卓有成效;刚刚创办的中山校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古樟下,操场上,瓦小学子奔跑着、追逐着、嬉戏着,撒下一路欢歌…… 学在瓦小,乐在瓦小,爱在瓦小。 历史悠久 人才辈出 公元1912年,清朝御史、民国第一任督军徐定超夫人胡德淑在今日的瓦市校区创办了女子学院。后数易校名,曾先后改名为“永嘉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永嘉县立第九小学”、“康乐小学”、“温州第九小学”等。1978年恢复为“温州市瓦市小学”。 春风育人,桃李芬芳。近百年来,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名扬海内外的人中翘楚。他们种有世界杰出考古家夏鼐、中科院院士戴金星和陈式刚、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刘治廉、美国工程学会院士蔡亦钢等5位院士,还有著名的巴西华侨实业家林训明、著名作家金江、叶永烈和戈悟觉、世界冠军诸宸、著名舞蹈家山翀等等;近百年来,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才,以及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他们从瓦小起步,奔向人生广阔的天地。 师资雄厚 名师荟萃 世界著名数学家杨忠道、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原副市长陈莲莲等都曾在学校任教。现任校长杨素琴是温州市名校长、浙江省科研型校长、浙江省首批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5人。专任教师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达93.2%,有省、市、区级教坛新秀、中坚66人,还有市级名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可谓精兵强将、人才济济。
乐清市芙蓉镇第一中心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初为当地乡绅俞董光、蔡晓亭集资筹建的造因两等学校。校舍为当地陈十四娘娘宫,坐落于蔡家桥桥头,于是被称为“桥头堂”。学校几易校名,1993年迁离原址,落户于响岩溪畔,改称芙蓉镇第一中心小学至今。 “桥头堂”,新式启蒙学校 “桥头堂”在芙蓉人眼中,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学,也是本地的文化中心。她的兴起与发展,是当地大事记的浓缩。 清朝末年,受维新思潮影响,以乡绅俞董光和良园志士蔡晓亭为首,胡玉机、林志英等人捐田献计,借用当地娘娘宫,创办了芙蓉区第一个新式启蒙学校——造因两等学校。学堂三面环田,校门南开,门前有蔡宅湖,湖上一座三眼石拱桥,为学生上学必经之路,故学堂被称为“桥头堂”。 1929年,省政府因军阀扰乱赔偿1000银元,钱少人多,有人提议不如捐作小学堂。就这样,校长周锡祥等人再向大荆借款300银元,将 “造因”老校舍翻新扩建,娘娘宫充做礼堂,成立了芙蓉高等小学,生源遍及芙蓉、清北、清江。1931年,该校首届毕业生会考于乐成,成绩意外名列前茅。岁末,乐清县政府授其为县立第七高等小学。学校虽名声在外,但仅靠政府微薄的拨款,实难维持。周锡祥先后变卖家田10余亩用以支持,又将校边自家的2亩水田改造为操场。 动荡年代里,芙小师生曾因避海寇而迁至雁湖,后又因日寇侵犯而避至雁荡罗汉寺,却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断。有了蔡晓亭、林志英、周锡祥、杨雪怀这样不计得失,一心办校的知识分子,才使得芙小在一次次的曲折与困顿中坚持前进。 芙小不仅是学童的启蒙圣地,也是革命的摇篮。1938年,中共良园支部书记金强以芙小教师身份竞选镇长并成功当选,之后在芙小秘密发展党员,宣传革命形势。时任校长杨雪怀默许并暗中维护,而芙小也成为地下情报的中转站,而不少革命干部均在此受过启蒙教育。当时芙小的夜晚书声琅琅,其乐融融,党组织开办的“民众夜校”,为劳苦大众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提供了阵地,也开启了当地“农村夜校”的传统。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十,即公元1896年11月14日。百年来,四次迁移校址,十六次改换校名,历任校长34任,是浙南大地上享有盛誉的历史名校,曾荣获“全国百所名牌学校”之一、“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之一、“中国名校600家”之一;她还是中央教科所国家教育部“九五”、“十五”重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文“四结合”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先进艺教集体、全国体育先进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饮誉四方的百年名校广小,吸引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英国等国的教育专家前来学校参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辅导员》、《现代教育》等国家级新闻单位都曾来校作过采访。 百年树人,英才辈出。学校曾先后培养了一代词宗夏承焘、文学家郑振铎、数学家谷超豪、陆善镇、徐桂芳、物理学家李启虎、商界名人吴昌涛、书法家陈铁生、舞蹈家黄豆豆、芭蕾王子孙慎逸、人民卫士林勇等中华英才。一批批校友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以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改革者之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正是广小“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因我而誉”的生动写照。 2005年秋,广场路小学合并上陡门一小,整合教育资源,成立了广场路小学教育集团。学校现有62个班级,2680名学生,教职员工15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6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区级教坛新秀67人,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81人,本科学历88人,大专学历58人,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校教学设施完备,藏书6万余册,各类报刊杂志187种,校刊《读书乐》与校报《家长报》,为广大师生与家长构建了信息通道,学校以第三代校园网为支撑的网络系统为学校的现代教育搭建了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结构。校园环境以“精、巧、美”著称,整洁高雅,四季常青,是中英环境教育合作项目成功验收的实验基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塑校,名师塑校,质量立校”,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兴校,精品特色,名牌取胜”为办学途径,通过“六大工程”即凝心工程、形象工程、读书工程、育人工程、质量工程、荣光工程的实施,传承和发扬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营造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铸造学校精神文化,践行学校行为文化,努力走文化立校之路,使校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呈现了一派“芳菲桃李春成海”的景象。 新的世纪里,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创人民满意的诚信学校,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为办学宗旨,不断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发挥名校优势和效应,扩大名校辐射度,提高学校竞争力。强化科学管理、人文管理,重视师资培养,凸现办学特色,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并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一流的名牌学校,在改革的大潮中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06年,学校几度易名,先后称永嘉第三高等小学,梧田区中心小学,梧田镇小,梧田第一中心小学,2005年3月升格为瓯海区实验小学。2011年8月组建了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现有教学班89个,在编教师203人,学生数4216人。拥有前汇、南瓯、龙霞等三个校区。 前汇校区位于瓯海大道与南塘大道交汇点西南处,梧田街道汇头村前汇路2号。校园占地57亩,班级37个,学生1795 人,9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按浙江省示范性小学标准设计并一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已建成多功能演播系统、校园安全防盗系统、语音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设施,是一所真正的网络化、花园式学校。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园足球社团建设等颇有建树。 南瓯校区位于南瓯明园16幢,截止到2012年9月,有16个班级,学生741人,近50名教职员工,今后将逐步发展为24个教学班规模。学校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并拥有瓯海区小学唯一一个高档的室内体育馆,现代化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校园民俗文化处处洋溢,陶艺之花时时绽放。 龙霞校区座落于龙霞生活区横塘中路40号,前身称梧田第二小学,于1996年由原丽田小学、塘西小学、月落垟小学合并而成。现有36个教学班,1680名学生,90名教职员工。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报警系统。校园绿树如茵、环境宜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是该校区的一大传统特色。 集团校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现有中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高级10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5位,区级骨干教师61位。集团实行总校长负责制,总校长为集团法人代表,领导集团办公室、教学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等内部机构,对下属学校按照章程进行集团化管理。近年来,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校、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我们的学校——虹桥镇第九小学创办于1922年,初名为杏庄模范小学。1993年与杏南小学合并建成新校舍并改用现名。学校坐落在虹桥西干河畔,黎明路和益寿路相交南首,占地23亩,规划建筑面积5630平方米,已建成45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仪器按一类标准配备,配备率达100%,并拥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卫生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系统及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和田径场等辅助用房和设施。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是一所以育人为本的现代化学校。 我校现有教学班28个,学生1374人,教职工64人,小学中、高级职称比例达70%以上,大专学历教师占75%;配备了音、体、美、英、科专职教师,并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建校以来,全校上下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拼搏进取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努力,我校曾荣获“温州市文明学校”、“乐清市文明单位”、“乐清市三星级学校”、“乐清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乐清市平安校园”、“乐清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市雏鹰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历年来,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竞赛活动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毕业生会考成绩达到温州市办学质量指标。
昆阳五小地处昆阳镇城北,是一所站在“城市边沿”的农村小学。学校共30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基本实现了教育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先后承担市级研究课题三个,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市、县级课题22项,论文120多篇在省、市、县获奖。 学校倡导“生本教育”,把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特色办学之路,积极探索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开拓德育实践基地,研发校本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 作为一所市示范小学,昆阳五小发挥农村学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四项教学规范和校本教研活动,多次承办县、学区、教育共同体联片教研活动。为促进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以赛促教,以赛促规,根据学校的教师结构特点,进行分层赛课,举行了“青年骨干教师单独赛课”,“中老年教师教研组内团队赛课”,“技能科教师学区兄弟学校联片赛课”。为保证赛课活动的质量,学校开展“联名校 拜名师”活动,通过与名校名师的教学联谊活动,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互惠。学校成立“昆阳五小育秀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为师资培训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校倡导“崇文明 爱读书 能运动 会休闲”的办学理念,坚持让“农村孩子享受城镇般教育”的办学宗旨。学校先后被评为素质提升工程校本培训优秀学校,县教科研先进集体,市示范小学,市农村“教学四项规范”样本校,县优秀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新理念正引领着全校师生跨越新高度,谱写新篇章!
乐清市蒲岐镇第三小学坐落于蒲岐镇华二村,占地面246660.67m2,建筑面积6141平方米。学校有学生700多,19个教学班,有教职员工40人,大专学历30人,本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6人,有乐清市级骨干教师6人,(其中乐清市教坛新秀2人,乐清市优质课获得者1人)。 学校自2002年9月撤并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舞蹈室、会议室等配套设施,教学设施堪称一流。被乐清市评为“乐清市文明单位”、“市二星级学校”、“乐清市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省标准化建设学校”。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立足未来”为教学指导思想。坚持科教兴教,以“严谨、进取、求实、创新”为校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六年级开设英语,聘请英语六级的教师任教,四~六年级开设计算机课程。不再以单一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好差的唯一标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教师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力求把蒲岐三小成为群众满意的学校。计划通过两年的努力,争创温州市“示范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