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关爱生命。十载春秋,芳菲实小,百年籀园,孕育现代“笑园”。 从创校之初的16个教学班,42名教师,523名学生,至今多个校区,多种形式办学,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健步前行。 求索创新,精神本色。国际化办学、配方制课程、差异性教学、特色化建构、创新教育、生命德育以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评价机制等改革实验,赋予了办学理念——“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的无限张力。两项教改实验成果在国内产生影响,“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认可,“整理课”得到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等领导专家的关注和引领,并多次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做专版特别报道。 对话辐射是实验小学的光荣使命。培训各地教师,支援西部教育,发行籀园文丛,谱写了“实验小学是大家的”的宏伟篇章。 坚持成就美丽,人生快乐启航。实验小学正面向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面向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特色发展、面向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品牌发展扎实推进,坚守教育的主流价值,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一生奠基、增色。
瑞安市仙降镇中心小学前身为萃英学校,创办于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校舍一直坐落于飞云江畔。先后称“仙降乡小学”、“仙降乡学校”、“仙降镇学校”。1988年因仙降镇中、小学分设而改名为仙降镇中心小学、2011年6月因瑞安市区划调整,仙降撤镇设街更名为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2003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仙降镇中心小学开始实施校舍迁建工作,新校舍坐落于仙降镇仙降村仙山路。2006年春季实现搬迁,新校舍占地45亩,建筑面积14543平方米。 目前,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80多位教职员工。学校倡导“以人为本,打造辛福人生的起点、创建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以“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为校训,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学习、学会做人。 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温州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瑞安市文明单位、瑞安市消防安全示范校、瑞安市校本教研示范校、瑞安市平安示范校园、瑞安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瑞安市四星级毒品预防教育学校、瑞安市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先进集体、瑞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瑞安市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全体师生正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努力创建一所“制度规范,文化浓厚,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特色突出,社会声誉良好”的现代化学校。
龙湾区瑶溪镇第一小学,前身瑶溪镇中心小学,建于1932年,2002年校网撤并搬到现校舍更名为瑶溪镇第一小学(简称瑶溪一小)。 学校位于龙湾区瑶溪镇,座落在大罗山脚的瑶溪省级风景区,毗邻国际网球中心,北距瓯海大道800余米,东面临瑶永大道,周边是温州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商住区,西南面是正在建设的温州党校、温八中,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就在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43人;在编在岗教师46人,专任教师44人,合格学历达100%,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教师21人,专科16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小学一级教师17人。 学校占地面积31.4亩(20933.67 M2),生均占地面积27.4M2,建筑面积7657.22M2,生均建筑面积10.02M2。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劳动实践基地、食堂和宿舍。学校校园环境整洁优雅,内部设施齐全,有科学实验室两个,两个计算机教室(电脑123台,全部可上网),建有学校校园网、音乐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设有250座的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档案室,广播室(配校园广播系统)、文印室、大队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同时建有250米塑胶环形跑道田径场,两个标准的塑胶篮球场,各类体育设施配备齐全。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20798册,生均27.2册,并配有教师、学生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31种。合理的布局,先进的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成为孩子们求学求知的理想场所。
温州市桥儿头小学创办于1991年5月,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桥儿头新村,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11591M ,建筑面积6095M ,绿化面积5140.6M ,现有32个班级,学生1649人,教职工83位。学校拥有电脑室、一线通网站、语音室、图书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生物标本陈列室、室内健身室及容纳200多个座位的多媒体电教中心。 现在桥儿头小学以和蒲鞋市小学合并,成为蒲鞋市小学桥儿头校区。校长为卓东健。学校常年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
隆山实验小学位于瑞安市安阳新区B区(安阳街道塘河南路122号)。学校核定办学规模36个班级,现有班级34个,1605名学生,84名教师。学校占地面积13181平方米,建筑面积9061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智能系统完善,图书馆、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网络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所有的教室、功能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200m塑胶跑道与可容纳1000人就餐的餐厅。 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现有84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91.6;本科约占57.1;专科约占34.5;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占84.5;瑞安市级以上三坛、骨干教师37名;名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占50。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实验先进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I类达标学校”“、温州市红旗大队”、“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瑞安市文明单位”、“瑞安市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瑞安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瑞安市平安校园”、“瑞安市校本教研示范校”“瑞安市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先进集体”“瑞安市少儿舞蹈培训基地”等30多项荣誉。
龙湾区永昌第一小学创建于1904年,座落在国家级文保单位——永昌堡的东北角,学校的百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曾多次被命名为市、区级文明单位。近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获得了区级先进集体等荣誉7项,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等集体荣誉8项、省级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等集体荣誉2项,还获得全国第七届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学校现有班级19个,学生数830人,教职工46人,取得本科学历的有25人,占55%,研究生学历1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市名班主任1名,市、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教坛新秀1名。校园用地面积1503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81.7平方米,配置有电脑语音室,简易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及科技与劳技专用教室和校园广播系统。建有200米环形跑道的操场和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还开辟了一个校园劳动基地。校园绿化面积2118平方米,拥有图书20653册。学校建筑风格仿古,环境清幽,绿化宜人,是一所既涵蕴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洋溢着现代教育教学气息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入挖掘学校百年办学的经验与优秀文化传统,以“人文校园、科技校园、和谐校园、精神家园”为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终极追求,开始了基于“崇实求真”的校训文化的特色化办学实践,形成以校训文化以核心的价值追求,并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星卡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古诗文诵读、航模基地与七巧科技、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具备亮点。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古诗文诵读、书香校园建设、科技特色学校的创建来达成育人目标的实现,努力使每个永昌一小毕业班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温瑞塘河畔,学子书声朗。师生同凝神,共赏美文章。坐落于温瑞塘河畔的瑞安市广场实验小学秉承传统,吸纳经典,遵循“博 恭 省 新”校训,树立“让孩子拥有天然的童年” 的教育理念,提出“为铸就学生和谐发展的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学校创办于1927年,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环境清幽,占地面积18000㎡,绿化面积6100㎡,拥有适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音乐、美术、实验、图书、阅览、多媒体电教、监控等专用教室,建有250m环形塑胶跑道田径场,配有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馆……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学生1542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72位教师中有省教改之星1人,温州骨干教师8人,温州优秀教师(园丁奖)5人,瑞安市教坛新秀5人,瑞安市骨干教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1人;本科学历44人。近几年来,学校不断致力于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多维校本教研形式,积极建设特色组织——青蓝工作室,实行师带徒制度,长期聘请特级老师与本土专家加强指导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发展内驱力,造就了一支充满教学生命力的教师团队。学校注重特色办校,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博、恭、省、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小公民。学校增设阅读课程、访学课程、节日课程、俱乐部课程等特色课程,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实施校园“孝道文化”建设品牌战略,逐渐形成校园文化体系。各项活动受到了《瑞安日报》、《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说:“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毋庸置疑,教育是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白象小学及其前身金鳌书院的创办,为白象社会的文明进步点燃了一盏长明灯。 1807年,郑瑞云(瑞里村人)、戈印清(磐石西门人)等22位乡贤,在白象山金鳌峰南坡山腰文昌阁旁筑舍五楹创办了“金鳌书院”。这是白象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面向社会的教育机构,开创了我们白象地区社会化教育之先河。 1907年,金鳌书院改办成“白象乡第一国民初级小学”,地点在白象山“鼻梁”北侧山麓的“三圣阁”(白象禅寺旁)。首任校长位黄挽臣先生。是年,乃白象小学诞生之年。从此,白象教育的发展,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1927年,白象及附近地区的有识之士王锦帆、倪悟真、黄挽臣、高兴朴等13位先贤,考虑到“三圣阁”范围小,且“初小”的四年学制不能满足儿童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发起创办了“乐清县立第六高等小学”(倪悟真先生为校长),并筹资在现今的教育东路南兴建了校舍。这是白象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位革命家预言“试看明日之中国,必是赤旗之天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乐清县人民政府接管了白象小学。从此,白象小学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但是,学校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几经曲折。 1942年前后,日寇两次把校舍焚烧成废墟。然而,教育前辈们在曲折和困难面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毅和奋斗。正如老校歌所唱的“虽几经浩劫,虽几经浩劫,却依旧精壮依旧精壮而年青。” 1966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改革开放后,迅速增长的国民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1995年,白象中学迁至西巉村,其占地15亩的老校园整体有偿并归白象小学。至此,白象小学校园的范围由9亩多扩至约24亩,实现了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