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镇三小前身是铁龙乡中心小学,历经数度更名,三迁校址。1996年9月,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铁龙片区五校合并更名为宜山镇第三辅导中心小学迁入现址,座落于龙金大道宜山段西隅。学校现占地面积18170平方米,建筑面积5660平方米。校内教学设施齐全,配有网管中心、智能广播系统、电脑房、多功能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绿茵场、健身场、乒乓场、篮球场、排球场、200米塑胶标准跑道等;环境优美,是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51人,参加本科学历进修20人。市、县教坛新秀和名师培养对象8人,小学高级教师27人,中青年教师占85%。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稳步前进,办学规模逐渐发展、扩大,整体办学水平处在同类学校中等。学校以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口,本着“以精品促升位,以科研求发展”的理念,致力于省、市课题的研究,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省级“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薄弱片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成果获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现承担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新语文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并有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6个,科研之花开遍校园,极大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和创特色化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正致力于新教育实验研究,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转变,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促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000年1月,由永兴镇政府再次投资人民币160万元的2240平方米四层综合大楼开工建设。工程于2001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由于学校的努力,镇政府及施教区内六个村委会的鼎力支持和部分家长慷慨解囊,在1999年至2001年的短短的三年里,共筹集资金达百万元,建设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舞蹈室、二个音乐室及美术室等,还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等,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2000年12月,原永兴、海滨、永昌和永中四镇合并,校名又改为“瓯海区永中镇永兴第一小学”。 2001年10月,永强归属于龙湾区,校名再改为“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是年11月,学校大队部被团市委、市少工委命名为“雏鹰大队”。 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计6567平方米,24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6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包括在读)近50人,其年龄趋于年轻化,平均不到30岁。 近年来,学校奉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理,在硬件日趋完善的同时,树立“师德,治校之基;教改,兴教之路;质量,立校之根”的意识。如果说省级课题《创新教育模式初探》实验研究的成功只作为学校教改的一种大胆尝试,那么,《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推广实验课题的引入,则是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推进。在这良好的氛围里,一大批敢想敢改、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敢于求索的“教坛新秀”、“创优质课者”、“新苗”等脱颖而出,显露出他们的尖尖角。其论文也频频在全国和省、市级的报刊上发表或获奖。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表现非凡,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参加全国比赛获奖的就达200人次左右。如今的永兴一小,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无论是教风、学风,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社会,就像校园里的古树,一旦进入了春天,显得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坐落在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南雁荡山山麓水头镇,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一百年来,水头一小从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到玉汝于成、走向成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我国数学泰斗苏步青先生,著名巨竹专家林维治先生,畜牧兽医专家黄昌澍教授、微分几何数学家白正国教授等人都曾在此起步走向科学殿堂;还有许多的党政军干部和企业家由此为基点走向成功。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万6千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2150人,教职员工116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3人,小学高级职称的96人,并拥有一批市县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和教坛新秀。 学校把“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规范加特色”的办学方向和“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全校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文明”的教风和“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学风。学校以教育科研为立校之本,在保证基础学科教育质量的同时,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加强艺术、科技、国防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体育训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展了“发扬苏步青精神,争做苏步青传人”的“争章”活动,学校更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先后荣获“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三算教学先进集体”、“省农村标准化学校”“市示范性学校”、“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市十佳队室”、“市工会先进集体”、“县文明学校”、“县德育规范校”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县首批20佳满意学校;同时,有许多教科研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县级的奖项或在相应的刊物上发表。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会在发展,学校在前进。目前,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以优良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的管理方法,朝着“创特色,争一流”的目标奋勇前进。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小学创办于1928年,几十年的校祠合一,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总投资一千万、占地21100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备的欧式新校舍的胜利竣工,使该校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全校上下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学校在全力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以少先队工作课题化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以环境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框架。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成为永嘉教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仅两年时间就从当初五百多学生增加到现在的1424人,班级数从13个增加到28个,教职工也从17人增加到58人,并连续获得了永嘉县文明单位、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县红领巾示范学校、县德育规范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及浙江省青少年雏鹰网络实验学校先进单位等十几个县级以上集体荣誉,成为全国首批少先队工作科研基地,拥有国家级课题一个。 2001年下半年以来,该校就明确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口号,把环境教育列为少先队工作的特色之一,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逐步加大环境教育成分,将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与学生行规达标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有效地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特别是2002年度以来,通过一段时期的实际操作和系列培训学习,使我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学校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办学模式,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而是一门集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其提出的从“环境意识”到“环境行为”和“环境能力”的三个认知层次的划分,以及“向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其实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新课标倡导的重视能力培养是相一致的。因此,校委会决定将环境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配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级课题《红领巾绿色学院管理模式的探究》,努力追求绿色自然生态和德育生态。
关注世界,关爱生命。十载春秋,芳菲实小,百年籀园,孕育现代“笑园”。 从创校之初的16个教学班,42名教师,523名学生,至今多个校区,多种形式办学,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健步前行。 求索创新,精神本色。国际化办学、配方制课程、差异性教学、特色化建构、创新教育、生命德育以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评价机制等改革实验,赋予了办学理念——“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的无限张力。两项教改实验成果在国内产生影响,“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认可,“整理课”得到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等领导专家的关注和引领,并多次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做专版特别报道。 对话辐射是实验小学的光荣使命。培训各地教师,支援西部教育,发行籀园文丛,谱写了“实验小学是大家的”的宏伟篇章。 坚持成就美丽,人生快乐启航。实验小学正面向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面向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特色发展、面向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品牌发展扎实推进,坚守教育的主流价值,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一生奠基、增色。
瓯海区郭溪镇第二小学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郭南村, 是一所从事小学教育,自建校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学校现有职工人数44名
乐清市蒲岐镇第二小学位于东海之滨乐清湾畔,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 18610 平方米,建筑面积 7468 平方米,标准绿化面积 2765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 21 个,学生 1007 人,教职工人数 51 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各类仪器设备按国家Ⅰ类标准配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建有标准的运动场,校园立体声智能广播音响,露天舞台等专用的硬件设备,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自 1995 年 5 月创建以来,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少先队活动、劳动实践、后勤保障、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部地探讨,并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乐清市文明单位”、“乐清市雏鹰红旗大队”、“乐清市教科研先进单位”、“乐清市先进单位”、“温州市少年儿童教育先进单位”、“温州市红领巾劳动示范基地”、 “乐清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体育标准化锻炼达标学校”、“温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小学”、“温州市语言规范化学校”、“温州市标准化图书室””、“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等荣誉称号。十七年的创业历程,磨练出蒲岐二小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为农村小学的规范化建设做出示范。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创办于1925年8月,原为永强区中心小学。在学校80多年办学史上,出现过各行各业上的科学家、教授、博士、专家等杰出的校友。2009年8月与原永中三小合并,分成南北两个校区,成为龙湾区第一所集团化学校。学校现有52个班级,在校生两千多人,在编教职工115人。 永中一小标志解读: 标志图形是由永中一小(永小)第一个字母“Y”、“X”和一群活泼可爱的人组合成一个半圆形的图标。好似一个初升的太阳,图形整体又以人文组合成树排形状,隐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根本,体现学校办学“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开发潜能的理念,使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都能得到快乐体验,健康成长,幸福成人的目的。本标志色彩明快、和谐。绿色代表健康、活泼的生命体,蓝色代表冷静、严谨的学习行为,红和黄代表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我校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7080平方米。现有小学六个年级加上学前班3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300人,全校教职工6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5人,一级教师9人,二级教师1人。我校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和“内强质量,外树形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思想,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教育故革,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科学化;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所有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校风校貌有了根本好转,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温州市文明学校,瑞安市平安示范校园等,2005年,我校被瑞安市教育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这标志着我校将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学校领导的办学思路明确:加强管理,加快改革,加速发展。在今后的3年时间内,使莘塍二小由一所普通学校进入到全市窗口学校行列。按照“以质量求生存,以自主强实力,以科研促发展,以创新铸特色”的管理策略,成为温州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城镇学校。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千石小学位于美丽的楠溪江畔、中国奥康集团的总部所在地——千石村,有着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点缀,是一座花园式的绿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15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8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数800多人,教师数28人。有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200米标准跑道,现有电脑80多台,各班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并实行联网,形成校园局域网络,班级配有实物展示台。学校还专设有图书馆、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校园网主控室和红领巾广播台。学校现有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3人,县教坛新秀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县名师培养对象3人。近三年,学校获得县级以上荣誉多次,主要有:国家级少先队工作基地、市禁毒四星级学校、县文明单位、县绿色学校、县行为达标规范学校、县雏鹰红旗大队、县大读写实验基地等光荣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