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简单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少学前教育专业以外的人士难以理解的是,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本不该是最复杂的,而今为何变得如此繁难,而且还弄出那么多名堂。
一个道理用谁都能听懂的语言加以表述,用大部分人都会使用的方法加以运用,这样的人堪称高手。相反,一个道理用大部分人都弄不明白的语言加以表述,用大部分人都不会使用的方法加以实施,这并不表明这样的人是智者。
尽管幼儿园课程是繁难的,但是仍然可以用最简单的话语阐述清楚。幼儿园课程所要达成的目的,无非是"既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求的轨道";幼儿园课程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让幼儿开心地玩,让教师有效地教"。在没有学业指标,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运行理当不会让教师陷入"云里雾里"。
在处理问题时,一旦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幼儿园课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可说不可做""可看不可用"的东西。
例如,因为倡导学前教育要满足幼儿的需要,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什么是幼儿的需要,并被要求去设计课程和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这种想法本身并不错,但这样做其实是行不通的。殊不知,幼儿的需要是内在的,是动态的,是个别化的,一个教师面对数十个幼儿,根本不可能去把握每个幼儿的需要。退一步讲,即使教师能把握,也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正好适合幼儿的课程和活动。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地游戏,那么幼儿园课程就已经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
又如,因为倡导活动区活动,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研究如何使区域活动的材料有层次性,研究如何安排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与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匹配式"的互动,研究教师如何布置墙饰以配合区域活动,等等。这样做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殊不知,活动区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幼儿的自主、自选和主动探索,而不在于教师将自己预设的计划强加于幼儿。教师即使再有经验,花费再多的时间,也难以使自己设计的活动区域发挥原本应有的价值。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放多功能的材料,特别是较为原始的材料,那么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反而会更有价值。
再如,因为强调活动过程,结果教师们被要求去设计与幼儿自身经验相符合的教育活动,即以幼儿的心理逻辑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但同时又要求教师不可削弱知识和技能,即也要顾及学科逻辑。这在道理上是讲得通的(例如,处理好教师预设与儿童生成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做到。殊不知,课程内容的儿童心理逻辑取向的真正达成,常常是以失却部分甚或全部学科逻辑取向为代价的。这样做,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要明确整个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与之一致的方式权衡和协调儿童心理逻辑取向与学科逻辑取向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就不会刻意去求全了。
如此这般"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例子还有许多,难怪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会那么忙,那么累;难怪不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会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