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 14:47:40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概念
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条件: 1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2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知识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二)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
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此考点易出判断分析题)理解的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
(1)提取相关知识经验进入短时记忆(当前的工作记忆)。(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作出有意识的控制和努力。(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4)学习者要先试探性的建立这种联系,进行试验性的意义建构。(5)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较。(6)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7)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解过程不只是信息从感觉登记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单向流程,而是新信息与长时记忆内容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三)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此考点易出简答题)
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四)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
(2)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促使学生把当前内容的不同部分联系起来,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策略(此考点易出选择题)加题目、列小标题、提问题、说明目的、总结或摘要、画关系图或列表
2、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此考点易出选择题)
(1)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
(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3)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3、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五)概念的理解与教学
1、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2、概念学习的方式: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此考点易出选择题):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概念同化: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3、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重点,此考点易出论述题)
(1)概念分析;(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4)变式;(5)比较
(六)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此考点易出论述题)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1)常用的直观形式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供直观时须注意的事项
①首先要注意直观对象呈现的模式
②注意词与形象的结合
③注意培养学生对直观对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①顺序观察法②素描观察法③连续长期观察法④实验观察法⑤操作观察法⑥比较观察法
2、运用变式与比较
变式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在保持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变换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
3、知识的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