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四)建立教室常规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二)学生的定型期望 (三)班集体的特点
(四)教师的行为方式 :强制性的因素、亲和性因素、操作性因素
三、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容世界。
(一)良好课堂气氛的标准
防卫型气氛:恐惧与不信任、控制与服从、策略与操作
支持型气氛: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主动、自发型与多样化
创造良好的教室气氛的教师行为:接纳感受、赞赏或鼓励、接纳意见、善于发问。
威塞尔的课堂气氛指标:支持学生的言语、教授或澄清言语、解决或提出问题的言语、中性言语、指导或劝告的言语、指责或反对的言语、教师自我支持的言语。
(二)“中性力量”的处理
三类力量:积极力量、中性力量、消极力量
中性力量表现:不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它人分心的乱涂乱画;两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交换意见;在桌上睡觉但鼾声。
处理:接受学生的现实,让其他学生照常进行学习。教师诱导,转化为积极状态。
第五节 教与学的联结—— 教学组织的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主要特点和功能: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课的类型和结构
根据教学的任务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课的结构: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几种形式:新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提出新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技能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提出培养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师讲解原理、范例或作示范操作,在教学指导下独立进行练习(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复习课:组织教学、提出复习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复习(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综合课:组织教学,检查与复习,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一)作业
作用:教师在课中授予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独立作业,经过他们独立思考与操作才能被他们消化、掌握和巩固。通过作业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便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对成绩优异者和有特殊兴趣与专长的学生,可以多指定一些作业与参考书以发展他们志趣、个性与专长。
要求:作业的内容、数量应决定于教学的需要;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指导等;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
(二)辅导
由教师给予引导、启示、咨询和指点以帮助他们完成独立作业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内容: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要求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诱导、示范;解答学生的疑难,使知识深化、系统化;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 帮助他们纠正。个别与集体。
作用:从学生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能具体解决他们的疑难,使学生能顺利进行和完成;便 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给成绩优异者以特殊指导,给掉队者以补课,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改进。
要求:着重解决学生的疑难和知识的深化、系统化问题;配合教学和独立作业及其批发进行;帮助解决知识、技能问题,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问题。
(三)讲座
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 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作用: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宜于因材施教;能活跃学校的学术气氛。
(四)参观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的事物进行观察、许多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
作用:能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教学主要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责任编辑:王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