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 ), 它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4.“美育”一词最早是( C )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5.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6.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7.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涂儿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
18.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B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A.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19.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 D )
A.科学技术
B.个人需要
C.科学知识
D.社会需要
20.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A )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21.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22. 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2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C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4.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25.培养学生的(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 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 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C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