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9 11:20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华图教育 来源:华图教育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例1】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价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考查目的: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学派,其中,人本主义学派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本题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属于了解层次,容易题。
答案:D
【例2】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
A.最近发展区 B.最近联合区
C.最近运动区 D.最近感觉区
考查目的:掌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
解析: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从批判关于人的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学观点出发,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维果茨基主要探讨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全面论述了思维与语言、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其中,在探讨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BCD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属于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A
【例3】儿童在听了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
偷药”后,认为海因兹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这些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C.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考查目的: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运用。
解析: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作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区分出6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他在研究中使用伦理困境的故事,关注人们在面临类似的伦理困境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当的。然后他将反应进行分类,总结出6个不同的阶段。这6个阶段属于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行为的后果作为是非标准)和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以个人需求的满足与否决定事情的好坏);
(2)习俗水平,包括阶段3好孩子定向(取悦于别人就是好的)和阶段4维护权威的定向(维护现有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尽职尽责就是好的);
(3)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5 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作为是非标准)和阶段6 个人的良心和原则的定向(是非是一种个人依照普遍原则所确立的哲学)。
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属于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D
【例4】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
A.知识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能力的活动 D.审美的活动
考查目的:掌握学校德育的含义。
解析:德育包括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学校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属于掌握层次,容易题。
答案:B
【例5】小倩自私霸道,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班主任老师通过和她交谈,循循善诱,小倩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主动和同学们道歉,从此她与同学们相处融洽。班主任老师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连贯性原则 B.导向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疏导原则
考查目的:理解掌握主要德育原则含义和运用要求,能够实际运用。
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运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等。其中,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养成良好品德。题目中班主任对小倩的教育遵循的是疏导原则。属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层次,较难题。
答案:D
【例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应该坚持的司法保护原则是( )。
A.表扬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表扬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考查目的: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显然选项C正确。属理解层次,中等难度题。
答案:C
(编辑:王珂凡)
下一篇:没有了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